第213章 中國實驗大學(上)
「果然什麼事情都瞞不過大少,要不是老蘇他們初二啟程去了美國,這次也會一起來的。」祁連山笑著說道。
老外可沒有農曆年過春節這一說,在遠嘉內部簡稱港基集電的香港基礎電子與集成電路製造公司,同美國迷ps公司簽署的關於基於迷ps構架的日cs處理器和解協議剛好在大年初四正式生效。
對r2000處理器已經望眼欲穿的蘇良宇、方興東、簡至康等人都是坐立不安在家過了一個大年夜,初二就集體啟程赴美處理r2000晶元及相關技術的回國事宜。
「哦?這位陳老先生到底是做什麼的?居然連老蘇他們都想過來?」
梁遠聽祁連山這麼一說好奇心更大了,此時的遠嘉雖然離財團的規模甚遠,按共和國的傳統稱呼叫成特大型企業也絕不過格,能把整個遠嘉高層都驚動了的事情,至少也得和梁海平目前籌備組建商飛一個水平。
「這事情應該和梁總組建的香格里拉基金會關係比較大。」周遠航接過話茬答道。
當初梁遠為了自己在東大少年班無法無天的混日子,攛掇梁海平出頭成立了一個專門贊助東大科研費用的香格里拉基金會,最開始時基金會主要是和東大的冶金系打交道,隨著基金會的良好運轉,加上簡至康回國后晶元實驗室規模快速擴張急需大量的工程師充實,蘇良宇等人索性借著基金會的渠道和東大談判。打算藉助東大雄厚教育資源為科技園培養後備的技術力量。
不過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可不比後世那般爛大街直接丟向市場自己掙扎求存,眼下全是由國家統一招生統一分配,雖然遠嘉和摩托羅拉、可口可樂等全球性企業一樣也獲得了在國家部分大學直接招聘的資格,不過以遠嘉的知名度和從事行業的敏感性來說,能招到的人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年前那會蘇良宇等人還向梁遠抱怨過檔案、編製之類影響科技人員正常流動的人事問題。
「和香格里拉基金會有關?難道老先生打算回國講學?」梁遠順口問道。
「大少這事情頭緒太多,實在是難以說清,這裡有一份詳細資料大少先看看了解下大概。」劉文岳打開身邊攜帶的公文包,從裡邊拿出一份厚厚的資料遞給梁遠。
接過劉文岳遞過來的資料,梁遠只看了一眼資料的封皮,前世的記憶猛地從腦海中泛起。難怪自己剛剛聽到陳樹柏這個名字感到十分的耳熟。看著資料封皮上「中國實驗大學籌備事宜」這幾個大字,一絲苦笑從梁遠的嘴角浮現。
劉文岳這回可是真的撿了一個無比燙手的山芋回來。
陳樹柏是美國知名的計算機、網路專家,在區域網、數據鏈方向有著深厚的造詣,曾任美國ieee電路及系統學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主席。是華人在計算機網路方面頂級的專家之一。由於在網路和系統理論研究以及教學上的傑出成就。陳樹柏教授在1979年獲得了美國「總統特別獎」。
早年在聖克勒拉大學執教時,目睹美國矽谷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陳樹柏就萌生了一個日益強烈的願望:創辦一所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科技大學。讓學生學以致用。
由於出身的原因,最開始陳樹柏找的是國民黨當局,1973年,陳樹柏在台灣任客座教授時,曾向當時執政的蔣經國建議,參照美國矽谷經驗,在台灣新竹創辦一所科技大學。不過蔣經國對陳樹柏的建議不太重視,最終陳樹柏的辦學計劃夭折。
共和國在七十年代末改開之後,國內教育和計算機等相關部門曾兩次邀請陳樹柏回國訪問,最開始陳樹柏考慮到父親陳濟棠曾與**為敵,心有顧慮,試探著給286寫了一封信,最終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錢三強老先生回信說,286收到他的信,歡迎他回國講學,希望他解除顧慮,早日啟程。
1980年9月9日,286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陳樹柏夫婦,會見期間286不僅高度評價了陳濟棠治粵的功績,還為陳樹柏夫婦親筆題贈了魯迅詩句:「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表達了期待兩岸統一的願望。
陳樹柏教授在第一次回國的三個月里,對共和國國內二十多所大學進行了考察,返回美國后,陳樹柏教授寫下一份建議書,計劃在共和國創辦一所新型大學,充分吸取美國大學的經驗,培養國家急需的高科技人才。
經過細緻的交流和嚴密的調研之後,1982年陳樹柏教授在中科院主持研究生院暑期講學期間向286建議,在共和國創辦一所「中國實驗大學」(china expe日mental univer私ty),把共和國的電子工業趕上去,並依託新成立的「中國實驗大學」將大學的所在地開發成共和國的矽谷。
接到陳樹柏教授的建議之後,286表示將認真考慮。之後,陳樹柏教授的建議獲得了時任共和國科委主任方毅和教育部長何東昌的複信,表示感謝,不過從1982年秋到1984年春,實驗大學這件事一直沒有新消息,陳樹柏教授以為已石沉大海。
1984年1月24日,286第一次視察特區深圳,時任深圳市委書記兼市長的梁湘,在彙報時重點提及相關人才的缺乏問題時,286說:在深圳特區要辦一所大學,這所大學要由華僑和外國實業家,用西方科學與管理的辦法來辦,教員請外國學者來當。請外籍華人來當校長。
286第一次深圳特區之行結束后,當時特區的市容市貌給286留下興旺發達的深刻印象,回到北平之後,286邀請當時中央高層領導人談話時重點提到:在深圳那裡現在至少有兩件事情可以辦,一件是興建核電站,還有一件是華僑投資辦所大學,華僑在那裡辦大學,教授的水平高,很多人是第一流的學者,教學設備也是人家出錢從國外買來。這件事要認真地搞。我們花不了幾個錢。可以給我們培養一批人才。
第一次巡視特區結束之後,286決意推動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按照286的意見,中央決定開放吳淞、大連、青島等十四個沿海城市。由此掀起共和國新一輪的對外開放浪潮。可以說當時深圳籌建的中國實驗大學是286深化改革中十分關鍵的一步棋。
1985年夏季。得知中國實驗大學籌備工作已經正式開始的陳樹柏欣然回國,起草了 「中國實驗大學」創辦協議書,也就是眼下樑遠手中拿著的這份厚厚的資料。
梁遠前世的得知中國實驗大學。還是一次閑聊航空發動機人才問題時偶爾聽母親李遠玲提及,別的方面印象不深,到是李遠玲一句這所大學沒有黨委使得梁遠記憶猶新。
梁遠先略過手中資料的基建和規劃部分,直接找到手中資料的核心部分——當時陳樹柏教授和深圳特區政府簽署的創立中國實驗大學的協議。
整份協議異常的短小精幹,只有區區十條。
一、特區政府授權陳樹柏教授主持創立一所綜合性大學,定名為「中國實驗大學」。
二、中國實驗大學之辦學宗旨是借鑒先進工業國家教育之長處,探索一套先進而適合中國國情之教育制度,培養新一代具有先進科學知識之建設者。
三、校址定於廣_東_省深圳特區,政府將為學校徵得一塊大小及位置合適,交通方便之土地作為校址。
四、辦學經費由政府撥款及陳樹柏教授募捐解決,先進儀器設備將主要由募捐解決。
五、建立校董事會,由政府領導人和國內外之社會著名人士組成,校董事會決定學校之預算及其他最重要之事項。
六、校長是學校之最高負責人,全權負責學校一切工作。校長由校董事會提名,報政府任命。政府同意任命陳樹柏教授為第一、二任校長,每期六年,共十二年。
七、校務委員會由校長任命,報政府備案,該委員會協助校長,負責全權教學及行政工作。學校實行黨政分離原則。
八、政府授權學校在本人自願之條件下,從全國各部門調入教職員工,對不稱職人員,有權退回人事部門重新分配工作,學校有權確定教職員工之編製及職稱。
九、校務委員會全權負責按照校董事會批准之預算支配全校經費,包括設備與工資經費,並有權調整工資及學雜費之水準。
十、學校參加全國招生,畢業生不參加國家統一分配,而由學校根據學生品學情況和本人志願,負責向用人單位推薦。政府承諾提供人事及戶口方面之支持。
被資訊大潮洗禮過的梁遠,看著手中資料黨政分離那幾個字眼苦笑不已,這四個字看起來簡簡單單,不過其所能激起的風浪恐怕連286弄不好都無法掌控,想著幾個月之後那場差點席捲了整個共和國的風波,梁遠更覺頭大無比。
坐在梁遠右側的沙發上的周遠航回國不久,對國內錯綜複雜的政治生態感觸不深,看著梁遠面帶苦笑看著手中的資料有些焦急地說道:「遠大少,這所大學對集團來說算是至關重要,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為灣流宇航服務時,單單負責研發灣流3公務機的航空工程師就多達五千餘人,間接關聯的開發人員大致有兩萬多人,若是加上產業鏈至少有十萬以上的航空工程師為灣流項目服務。」
「而國內航空產業的情況大少應該清楚,目前國內整個航空工業能勝任民用航空工程師職稱的,絕對不會超過六萬人,而眼下國家航空方面的院校每年畢業的相關大學生還不到六千人,就算除去所有的外因,單從人力資源上來說,哪怕國家所有的航空資源都歸我們支配,目前國內航空工業的水準也支撐不起集團戰略規劃。」
「再考慮到集團目前運作的mpc75客機項目已經接近大型幹線客機,所需的人力資源相對較小的灣流公務機來說要遠遠的超出,除非未來的遠嘉只做組件組裝,否則人力資源問題註定是我們無法迴避的現實。」
聽周遠航說完,梁遠暗自點頭心裡對當初找到周遠航的那家獵頭公司格外的滿意,雖說要價高些,不過從目前周遠航表現出的能力來看絕對是物有所值。
假如總結共和國航空工業落後的因由,從研發體制到資金投入、從技術水平到國際環境,洋洋洒洒寫個百十萬字也絕不稀奇,不過周遠航沒去扯這些有的沒的,直接抓住了問題最為主要的核心——人。
1988年,連航空部部長和看大門的老大爺都包括在內,整個共和國航空工業所有從業人員在五十萬左右,以八十年代共和國國有企業職工結構來說,除去行政、管理、生產、後勤、附屬企業等等非研發人員,總人數里能有五分之一是搞技術的科研人員就燒高香了。
這十萬技術研發人員分散在共和國兩百多家航空類企事業單位之中,平均每家五百人,若是再除去軍事方面的人員和知識結構重複的人員,周遠航所說的整個共和國合格的航空工程師不超過六萬人應該還是客氣的說法,按梁遠自己估算能有兩萬人都是樂觀的。
就算有錢、有設備、有技術沒有人才能幹什麼?一樣是啥也做不了,雖然中國人的智商在這個星球上是一流水準,但在科研領域可以一個頂五個這種神話梁遠是決計不會相會的。
後世共和國大型客機c919項目號稱研發人員過百,在懂行人的眼裡簡直和小丑無異,這簡直就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21世紀翻版,不客氣地說這點技術人員不用說研發,哪怕是真正的組裝都是遠遠不夠的,當然所謂的自主研發若僅僅指得是漢化翻譯的話,這百十多人的團隊還是靠譜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