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遊戲三國之英雄傳說> 第八百八十三章 張昭出山竟投孫堅

第八百八十三章 張昭出山竟投孫堅

  孫堅最近的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雖然在丹陽郡的戰事沒有取得什麼太大的進展,但是蠶食的戰略執行得順利,還有從江東各郡傳來的消息也讓孫堅滿意。 

  更高興的是,今日又有名士來投,其實這些時日以來,從江東江北來投效孫堅的人還是不少的,但是跟今天這位想比,就有些差距了。 

  今天來拜見孫堅的,是張昭張子布,曾經被屢辟不就的張昭能千里迢迢親自前來拜訪自己,孫堅心裡的成就感是一不可收拾啊! 

  今天天氣不錯,雖然北風正冷,但是天上卻是艷陽高照,在陽光下覺得心裡都是暖暖的,張昭還沒到,孫堅就很高興的在大門階下去迎接,還請了張紘和顧雍來作陪,場面算是相當的隆重,即使張昭名氣足夠大,這面子也算給的相當足了。 

  張昭很客氣的與各人見禮,雙方略微寒暄之後,孫堅親自將張昭延請入府。[ 

  張昭在江東其實已經有些時日了,當初在城陽郡被方誌文奚落了幾句之後,張昭就一改往日清高的作態,而是實打實的開始研究現實問題,思索造成大漢如今分崩離析情況的本質,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並且在徐州、豫州、江東等地實地考察了一番,最後張昭現,世族力量最強的江東才是最有可能結束如今大漢亂象的地方。 

  為什麼會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呢,因為根據張昭的認識。從古至今,所有的統治者都是精英統治。而且也唯有依靠精英統治才能獲得穩定的政權和政治體系,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個非精英體制的造反者成功的。 

  這一點尤其是能夠從高祖劉邦的事迹中得到證實,劉邦曾經幾次幾乎被徹底擊潰,但是劉邦也從中不斷的吸取教訓,最後終於找對了正確的道路,團結世族依靠世族,最終造就了大漢的穩固江山。 

  反觀現在的中原亂局,其實就源自中原世族的腐朽。每一次華夏大地上的改朝換代,其實都是統治者腐朽造成的,也就是精英階層的退化,最後導致了混亂,而江東地區正是新興世族聚集的地方,這裡的世族年輕,充滿了進取的活力。這點從他們不斷的與山嶽蠻族戰鬥,並且不斷的從蠻族手中奪取土地展自身就能看出來。 

  因此,張昭覺得只有依靠這一大批新興的世族,才能夠重新鑄造大漢的輝煌,至於中原的腐朽世族,都是應該被剷除的對象。但是同時,這些腐朽的世族也在阻礙著新興世族的興起,所以在中原不可為,反而在江東大有可為。 

  於是,張昭南下。並且在江東四處考察,為自己的理論尋找證據。在他覺得自己已經找到了正確的方向之後,他來見孫堅了,他還剩下最後一個問題,孫堅是不是一個合格的領袖。 

  孫堅將張昭請進會客室,卻驚訝的現,會客室內沒有服侍的侍女,只有他的兩個兒子。 

  孫堅有些詫異和尷尬,不過這個時候卻不好火,只好沉聲問道:「你們兩個為何在此?這裡的侍從呢?」 

  張昭也好奇的看向兩個半大的孩子,一個英氣十足,十分有自信,目不轉睛的看著父親,另一個溫潤自在,雖然有些緊張,但是卻並不膽怯,反而在偷偷的打量著自己。 

  「父親大人,侍從是孩兒打走了,孩兒聽說今日名聞天下的子布先生會前來,孩兒覺得可以受到莫大的教益,因此自願來為父親和各位大人,以及子布先生侍奉茶水,以便能夠聆聽教益,請父親大人允准!」 

  孫堅心裡一喜,但是臉上還是陰沉著:「此非我能決定,你們兩個應該向子布先生求請?」 

  孫堅說罷,輕輕的一側身,將張昭讓了出來,順便給張昭投過去一個求情的眼神,張昭笑著微微的點了點頭。 

  孫策和孫權兩人端正的站立好了,一起躬身給張昭行禮,孫策開口道:「還請先生允准小子兄弟二人隨侍左右得聞教益。」 

  「呵呵,兩位公子不必多禮,兩位如此好學上進,吾豈能不成人之美?」 

  「多謝先生!多謝兩位大人!多謝父親!」 

  連個孩子歡快的對視了一眼,去整頓茶具去了,不一會,就將熱茶奉上,然後乖乖的坐在一角瞪大眼睛伸長耳朵,真的是在虛心學習呢。 

  「讓子布先生見笑了!」孫堅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張昭笑著搖頭:「好學如此,乃是大人之幸,也是江東之幸!」[ 

  孫堅心裡狂喜,但是卻沉著臉看向兩個兒子道:「先生殷殷期盼,你二人萬萬不可懈怠。」 

  「孩兒謹記於心!」 

  張紘和顧雍也點頭嘉許,這兩個孩子確實給孫堅爭氣。 

  「子布先生此番前來,定是有以教我,堅才德淺薄,萬望子布先生不吝賜教,如此堅幸甚,江東幸甚!」 

  張昭微微一揚眉頭,孫堅的當仁不讓不會讓人覺得驕狂,反而有種自然而然的感覺,彷彿這江東本來就該是他的一樣,張昭也不得不承認,孫堅不缺乏自信,也不缺乏野心,這是領袖的基本氣質吧。 

  「教誨不敢說,在下此來,主要是有些想法,想與大人,以及子綱、元嘆探討一下。」 

  「不敢!」張紘和顧雍不約而同的遜謝道,說完不由得對視莞爾。 

  孫堅呵呵一笑:「子布先生定有真知灼見,還請先生明言。」 

  張昭點了點頭,肅然道:「如今天下洶洶,諸侯不尊天子,各行其是,朝中更是鬼魅魍魎橫行,忠奸是非莫辯,大漢數百年基業,何至於此?大人可有想法?」 

  孫堅直起腰身卻嘆了口氣道:「煌煌大漢何至於此?蓋因綱常崩亂,秩序不張,人心錯位,天下分崩,因此要廓清寰宇當反其道而行之,統一天下、繩划人心、伸張秩序、重建綱常才可!先生以為如何?」 

  張昭眼神一亮,這個想法正是跟自己不謀而合啊!這就是所謂的相性相近吧!張昭心裡有種躍躍欲試得感覺了。 

  「大人所言甚是,在下亦是做如此想。」 

  孫堅驚喜的看了張紘和顧雍一眼,顯然這是志同道合之士啊,太好了! 

  張昭略微頓了頓又道:「大人,在下與大人的想法略有不同,統一天下需要眾心如一,才能掃清宵小,整頓乾坤,因此,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何也?」 

  「人心?」孫堅想了想,覺得張昭所說甚是有理,不過這人心如何才能如一呢?:「先生是說教化之功呢?這事糜費時日,豈能一時見效?」 

  「非也,子綱以為呢?」 

  「呵呵,子布所言人心者,民心也?民心向背,所向披靡,民心在施政!子布的意思是以寬仁之政而取民心,民心聚則力量齊,天下自可一統?」 

  顧雍皺著眉頭想了想,也插嘴道:「民心如水,以政法規制,以利益誘之,施政以寬,行政宜穩,民心自可得矣!」 

  孫堅聽得心下歡喜,不由得笑道:「三位高見,堅得矣!」 

  張昭緩緩的點頭,有又輕輕的搖頭:「兩位所言差,不過,那是民心的表象,民心之本何在?」 

  「這」張紘不由得愣住了,民心之本?莫非是指 

  「子布可是說世家宗族?」[ 

  「正是,國法既家法,如今國法祟亂,但是家法猶存,有家法既有國法,民依宗族而存,以家法而制。我觀中原世族,已經糜爛度,只知道奢靡盤剝,家法不存,由此而致國法崩裂,江東世族新銳,家法綱常凜凜,大人不必多為,只需獲取世族宗族的支持,以家法重建國法,已有法對抗法,則大事可諧。」 

  張昭的這套說法是什麼?那就是小政府大宗族的金字塔結構的集權制,他簡單的幾句話,就概括了漢朝統治的根本所在,說穿了,就是要利用江東新興世族的健全的綱常,來重新複製一個大漢! 

  孫堅聽得眼睛冒光,張昭這個理論有兩個要點,或者說是爽點,一個是見效快,因為有現成的家族統治體系,孫堅只要能夠收服這些家族和宗族,百姓的民心自有這些宗族來收服,這就等於孫堅據有了民心,度不可謂不快! 

  另一個爽點是『以有法抗法』,張昭的意思是說,其他的諸侯沒有這種現成的條件,因此他們收取民心的效果就會有巨大的差距,於是,從本質上來說,孫堅就具備了先天的優勢,勝敗也就自不待言了。 

  「先生高論,堅拜服!」 

  「子布高見,大漢成敗得失,一言以蔽之,服了!」張紘也笑著搖頭不已,這是自愧不如的表現吧。 

  顧雍也點頭讚嘆不已,孫策和孫權聽得不是很明白,但是見到大家都對張昭讚不絕口,自然也覺得張昭厲害,不由得眼裡都是欣喜的光芒。 

  孫堅整理了一下衣衫,鄭重的向著張昭行了一禮,口中道:「堅不才,但有匡扶天下之志,先生身負絕之材,還望先生不棄,能夠輔佐在下,共建不世功業,名傳千秋百代。」 

  張昭也整理衣衫拱手為禮:「在下正有此願,不敢辭,必儘力輔佐大人,廓清寰宇,匡正綱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