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龍牙神兵> 1256(艱苦)

1256(艱苦)

  他們飛身絕壁,橫渡冰河,戰毒蛇,斗螞蟥,遊刃有餘。偵察連正在演練「破敵指揮所」,幾名戰士在絕壁樹上拴溜索,幾抱粗的大樹竟頹然折倒,原來是百年朽木!他們另選山岩鑿石定繩索,飛身直取「敵」巢穴。工兵分隊迅速在江面上「架」起座座繩橋,步兵分隊個個如同大渡河勇士,借一根單繩爬過大江。 

  滿山的葉子看上去青翠光亮,卻有刺,衝鋒命令一下,山地步兵們的身上到處都是刺,沖完下來,幹部戰士坐在一起拔刺。衝鋒絕不像電影里那麼簡單瀟洒,因高原缺氧,每次衝鋒都是對心肺的痛苦折磨,一座幾百米高的山頭,往往要幾個衝鋒才能到山頂。新兵們試著沖了一下,還沒到20米,心跳如擂鼓,躺在地上投降了。 

  相對別的地方的軍隊……本地的部隊的武器裝備還有一些差距,但是,每個高原山地步兵都自信地說,我們可以打得贏。在拉薩時,軍區一位副參謀長也說過相同的話,曾去過奧地利山地步兵學校參觀並對各國山地步兵深有研究的他肯定地說,我軍的個體文化素質可能稍低,但整體作戰能力、合同作戰能力並不低,因為我軍指揮員的戰術素養高,每名軍人為國守土,忠於國家和人民的意識強,意志品質頑強。 

  米拉山和加查山就像兩尊門神,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到這裡再也法前進一步。兩座大山的山頂終年下雪,如白髮老人,一絲不苟地把山兩邊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翻過山去,所有的綠色消失,陽光變得燦爛進而灼人,教科書上寫道:「北部喜馬拉雅山主脈地區,地勢高峻,空氣稀薄,含氧量低,導致人員高山反應,槍炮初速增大,發動機功率下降,水和汽油沸點降低,野飲困難。冬長而寒,夏短而涼,春秋之分。冬季積雪有時達1米以上,有些山口達3米以上,封山期長達半年。」「對武器裝備的影響:雷達、指揮儀等高技術裝備,功率普遍下降20~30%,偵察盲區增多……」[ 

  海拔不斷升高,我們就漸漸感到不適,眼球開始向外鼓,太陽穴開始膨脹,胸口上的「石頭」越來越重,大腦已經罷工,不肯有任何思維。汽車似乎成了茫茫大海中的一葉偏舟,連綿不絕的山就像大海的波浪,拚命地向我們壓來,就要把我們吞噬。陽光如鬼魅,照得山紅一半、黑一半,走了好長的時間,已經不知道這個時間有多長,還是沒見到一個人,就連一隻鳥,一隻老鼠也沒有,找根小草也是稀罕……我們進入人區了。 

  這次的訓練計劃是將部隊機動到雪域高原深處,練如何藏起來,如何在近似實戰的條件下防精確打擊、防電子干擾、防偵察監視。在植被稀少、物資貧乏的環境中,做到這一點難於登天。 

  西藏的山體為斷層結構,挖不出貓耳洞,一挖就垮。於是山地步兵們向地下要空間。挖一個大坑,人員裝備藏進去,然後在上面進行偽裝。在構築基本指揮所時,領導幹部和戰士一起揮鍬上陣,挖土運石。幾天時間,他們就利用谷地、沖溝、山勢隱蔽開設了多個地下野戰指揮所。指揮所里電話線密如蛛網,睡覺的床、吃飯的灶樣樣齊備,真正達到了能生活、能工作的要求。 

  幾天,也許有人會說太長了。可是在這個喘氣都費力的地方,一鐵鎬下去,凍土只有一個白點,像是在嘲笑人們拿它可奈何,往往一個班挖一個炮坑就是幾天。有的老兵關節疼得渾身大汗,還是起早摸黑挖工事,成了曬得最黑、手上繭疤最多的人;教導員林腸胃不適,晚上輸液,白天堅持施工。一個老兵班長班長連續3天帶病堅持施工,直到累倒在工地上。炮連施工任務重,連隊幹部就帶領勤雜人員挑燈夜戰至深夜11點鐘,在零下6度的寒風中,在地下構築了一個拐洞式的指揮所。草皮在這個地區彌足珍貴,長草的地方土層都比較鬆動,但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掩體一般挖在光禿禿、硬邦邦全是石頭的地方。每個戰士的手上都有幾個大大的血泡。掩體的要求是「幾米不見人,xx米不見車」。戰士們還在帳篷外設置了「之」字形雙層擋牆,防止「敵」炮火襲擊和帳篷里的燈光外泄。 

  人區,只有通信連能找到現成的偽裝食色天下。西藏的山口、路邊總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香塔,天線就從塔尖上伸出,真可謂是天衣縫。有時為了需要,還會在一夜之間突然出現許多香塔,幾十米之外讓人難辨真假。 

  在某部炊事班,帳篷內蔬菜、水果、肉食等樣樣齊備。炊事人員科學制訂食譜,主副食配量按照口感好、有營養、抗疲勞、增體力的原則,使之從溫飽型營養向功能型營養轉變。軍區後勤部規定,駐訓部隊每人每天補貼伙食費5元,保證官兵們每人每天可以吃到0。7公斤蔬菜、1個雞蛋、4個水果,早餐和作訓間隙均有奶粉或鹽開水供應。 高原生活適應性訓練使官兵體質明顯增強。此次在比駐地高近2000米的地方駐訓,戰士們嘴唇沒裂口,行軍不覺累,除了飲食營養豐富以外,與他們此前進行的適應性訓練也有關係。在部隊駐地時,他們基本上每月有一次高海拔區的拉練;各連隊經常組織官兵戴上防毒面具變速跑;還請醫學專家就高海拔區行軍、著裝應注意的事項舉行講座。 

  現在,已經好多了,幾十年前,進入高原部隊急性高原反應的發病率達高,死亡率高; 80年代,發病率下降了不少,死亡率也有所大幅度下降;到了90年代的統計資料說,高原反應率是已經少更多了,死亡率幾乎為零。這得益於抗缺氧訓練的研究成果。在含氧量不足內地60%的念青唐古拉,人的熱量消耗加大35%,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體力,吃穿住行樣樣都有學問。 

  雖然,外地的士兵,平時很少接觸到這方面,但是,只要當一個軍人,就要時刻準備著,在任何地方,任何地點,都參加戰鬥……必須適應任何地方。 

  這也是,這些被抽調過來的新兵,為什麼來這裡進行一個長期訓練的原因…… 

  官兵們的宿營地也別具特色。走進某工兵連野營處,但見這裡的帳篷背靠風口,面對雪山,依託地形搭設。帳篷的地面鋪設了一層塑料布,上面再鋪一條羊皮褥子。晚上儘管風大天寒,帳篷內依然溫暖如春。 

  可是,並不是這樣就可以在人區生存。我們到駐訓地的第四天傍晚,突然下起冰雹。所有的工事都是挖地三尺,任那排水溝再寬再大,帳篷還是被浸在水裡,水溫不會超過零度,水面上還結著冰茬子,某團團長的床已經飄在了水面上,全團也難找到一床沒被浸濕的被子。我們被當做重點保護對象轉移到高處,就這樣還在有輕微的感冒癥狀,給野戰醫院又添了不少麻煩。戰士們則和冰水戰鬥了一夜。 天亮后,沒有一個人出來曬被子。 

  在這裡的老兵,軍官們說:「在和平時期,外軍除了對戰史研究給予高度重視之外,尤其注重舉行各種規模和各種條件下的針對性十分明顯的陸空協同軍事演習,力求讓軍隊在儘可能接近實戰的環境氣氛中進行體驗和訓練,一方面可提高部隊的實戰能力,穩定心理素質;另一方面則可檢驗部隊的戰役及戰術理論和作戰指導思想是否正確,各種裝備和編製是否適應作戰的需要。在演習中如果發現問題,立即著手解決……如今,山地步兵們正在探索新的訓練科目,在人區內氣溫零度左右時鍋、火的自我保障已經以班為單位試驗成功。了不起的成績。他們還發明了一種塗料,這種塗料可以防可見光、紅外線、熱成像、雷達四種偵察手段……」 

  野營拉練。我山地官兵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叢林負重行軍,平均每小時達6。4公里。被譽為「鐵腳板」的三營官兵,每人負重40多公斤強行軍奔襲,每小時達10公里,堪稱高原奇迹! 

  俯卧撐,官兵們一鼓作氣做100個不喘粗氣;舉40多公斤重的炮,連續50下,輕鬆自如;練瞄準,槍尖掛2顆手榴,三個小時,一動不動;練刺殺,沖500米障礙……一個個生龍活虎。超常規訓練造就出了一支神勇的山地部隊。 

  當然,在這裡的老兵們都走過來了,現在,痛苦要留下來,留給新兵們嘗試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實在是法適應的新兵們,一批批的被淘汰下來,他們會留在這裡,等著淘汰數量達到一定數量,被集體的送回去一批…… 

  沒有下一章了,先看看別的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