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3章 思維與機器
當然,斑馬魚並不是凱瑟琳這次過來的重點。
「我們什麼時候能夠開始進行神經感應晶元的第一次試驗?」
凱瑟琳問了一句。
「哦,可以,等系統將這邊的數據都記錄了下來就好……大概還需要等待15分鐘左右。」
珍妮看了看時間,然後這樣告訴凱瑟琳。
「還好。」
凱瑟琳坐在了旁邊的椅子上,然後看著眼前這奇怪的斑馬魚的大腦的玩意兒。
凱瑟琳也需要一個神經迴路晶元。
可這樣的一個腦控晶元,卻需要很大的準備。
雖然是腦控晶元,但實際上,凱瑟琳的這塊晶元與植入式的有些不同。
感應式的晶元體積很大,而第1(3章 思維與機器且達到同樣效果的需要的資源更大。
但這樣做有些使用植入晶元絕無僅有的好處:安全。
安全、方便,這樣就足夠了。
按照最理想的設計,這樣的一個晶元,應該是如同一個護脖或是項圈什麼的,盤繞在凱瑟琳的脖子上面,然後在頸椎與人體開始進行數據傳輸和轉化,同時,還能夠依靠人體的血糖獲取能量。
可那是理想狀態。
現實上,凱瑟琳見到的,卻是一個從鎖骨一直支撐到下巴,與此同時,還需要外接電源的一個奇異的玩意兒……
這玩意兒看起來就夠嗆,凱瑟琳嚴重懷疑這東西是否真的有用……
「通過這玩意兒,我也能夠擁有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咯?」
凱瑟琳看了看這個奇怪的東西,一體式成型雖然好,卻讓凱瑟的頭沒法低下來。
「你給戴一個月,或者你給躺在這裡一個月,讓機器讀取你的大腦波動,然後我們定製晶元並且安裝之後,你就將擁有超級的計算能力。」
凱瑟琳無所謂的聳聳肩:「我只是對於這樣不錯的技術感第1(3章 思維與機器興趣而已。」
帶著這個笨重巨大的東西,艾爾莎看著凱瑟琳的表情。卻開始變得奇怪了起來。
「艾爾莎,你怎麼了?」
凱瑟琳立刻就問著。
「凱特你似乎並不擔心?」
「你說什麼?」
有些奇怪,但凱瑟琳還是疑惑的問了一下。
「我是說人工智慧……現在僅僅只是一個輔助程序而已,但是凱特。我怎麼看,都覺得這種技術……太可怕了。」
艾爾莎似乎對於人工智慧很害怕。
「你以為我們會發展得那麼厲害?」
凱瑟琳有些好笑:「小說是小說,可別與現實搭在一起。」
「我只是覺得很奇怪而已……」
珍妮這樣說著。
「很多人都相信科學技術最終能把機器人變成人,這背後有一個極具說服力的理由:所謂思想,無非也只是大腦中的神經元活動;如果用計算機模擬出人腦中每個神經細胞的活動,那計算機不也就跟人腦一樣有思想了嗎?當然,這項工程的計算量顯然是現在的計算機望塵莫及的。但隨著計算機性能指數級的增長,在不久的將來這或許是能辦到的。」
凱瑟琳對此,卻是沒有這種感覺。
計算機能依靠模擬大腦活動而獲得思想嗎?
凱瑟琳並不這樣認為。
事實上,和凱瑟琳有同樣觀點的人,有很多。
例如,為了駁斥這個觀點,1978年,美國心靈哲學家尼德.博爾克提出了一個叫做「中華大腦」的思想實驗:假設全中國的每個人都扮演大腦中的一個神經元。並用手中的對講機模擬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實現大腦內部的一切機制,那麼整個中國是否就構成了一個有思想、有意識、有情感、有記憶的「中華大腦」呢?
這顆真正的「大」腦能像正常人一樣。辨別是非,產生情緒,感受疼痛,體驗幻覺嗎?
尼德.博爾克認為,這顯然是非常荒唐的。同樣地,計算機依靠模擬大腦活動而獲得思想,這種說法也是相當不靠譜的。
但就現實生活而言,這似乎是有可能實現的。
例如,在曾經的世界的21世紀,似乎已經出現了一些有思想的機器人。他們甚至能流利地和真人對話。
在 08年的loebner人工智慧大賽上,12名裁判和計算機程序elbot進行文字聊天,結果有3名裁判竟以為自己在和真人聊天,於是elbot順利摘得大獎。
凱瑟琳將「中華大腦的概念」給艾爾莎複數了一邊——也幸虧這位尼德.博爾特先生在歷史改變之後依然發表了自己的著作,否則,凱瑟琳這次必然又是要進行無恥的抄襲和修改了……
「聽上去似乎是那麼一回事。」
珍妮歪著頭。
「當然。而且不僅僅只是『那麼一回事』而已。我只是想說,真正的機器,不可能達到人類的這種程度,它們不存在真正的智能,不能夠進行創造性的發展。」
「一個能和人類正常交流的機器,能不能算有思想的機器呢?我覺得不可能。」
凱瑟琳覺得,這似乎也不能說明什麼。
「兩年前,也就是1980年,約翰.西爾勒提出了『中文屋子』思想實驗,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有言語交際能力並不表示有思想。」
艾爾莎點點頭,她似乎聽說過這回事,但是因為這事情不太了解,一時半會兒的,艾爾莎也解釋不了。
「哲學家將人工智慧的觀點分為兩類,弱人工智慧和強人工智慧,分別認為機器智能只是一種模擬智能和機器確實可以有真正的智能。兩種觀點進行了爭論,出現了不少巧妙的假想實驗,而我覺得其中的『中文屋子』就是反駁強人工智慧的一個最有力的假想試驗。」
西爾勒提出了名為「中文屋子」的假想實驗,模擬圖靈測試,用以反駁強人工智慧觀點。主要說明某台計算機即使通過了圖靈測試,能正確的回答問題,它對問題仍然沒有任何理解,因此不具備真正的智能。
西爾勒假設:西爾勒博士(扮演計算機中的cpu)在一個封閉的房子里,有輸入和輸出縫隙與外部相通。輸入的是中文問題,而他對中文一竅不通。房子內有一本英語的指令手冊(相當於程序),從中可以找到相應的規則。他按照規則辦事,把作為答案的中文符號寫在紙(相當於存儲器)上,並輸出到屋子外面。這樣,看起來他能處理輸入的中文問題,並給出正確答案(如同一台計算機通過了圖靈測試)。但是,他對那些問題毫無理解,不理解其中的任何一個詞!
計算機程序與我們聊天,無非是用一系列複雜的計算過程,分析我們輸入的文字,最終得出一個最佳的回復。如果我們給電腦講了一個冷笑話,電腦程序將會對這則笑話進行斷句分詞,機械地在知識庫中尋找相關的信息,得出「這是一個笑話」的結論,然後在屏幕上顯示出一串「哈哈哈」,表示自己知道這是個笑話。
這算是智能嗎?
這只是一種模擬智能vi而已,這並不是人工智慧ai。
ai的產生並不是如同小說或者影視作品裡面那麼簡單的。
事實上,ai才是一個最難實現的一個事情。
現在,讓我們設想有一間屋子,屋子幾乎是全封閉的,只有一個用來傳遞紙條的小窗口。屋子裡面坐著一個完全不懂中文的「老外」,「老外」手中配備有鉛筆、草稿紙、橡皮擦等各種工具,以及厚厚一疊漢語自動聊天器的程序源代碼。現在,屋外的人在一張小紙條上用漢字寫一段笑話,然後塞進屋子裡。屋裡的「老外」顯然一個字都看不懂。但他可以用紙和筆替代計算機,在草稿紙上進行與程序內部一模一樣的運算,模擬聊天程序的運行。經過幾天甚至幾個月的時間,「老外」終於完成了計算機本只需幾秒便可計算完畢的任務,得出了「小紙條上寫的是一則笑話」的結論,他應當以大笑聲回應。於是,「老外」在紙條反面寫上一個「哈哈哈」,把它從小窗口中遞出。
這種說法顯然是荒謬的。「老外」還是不懂這個笑話是什麼意思,他只是一台人肉計算機罷了。
類似於人類的情感,計算機的判斷,與人類本身還是有區別的。
無論是任何計算機,都不可能真正擁有「感情」。
他們的一切,都是冷冰冰的。
或許計算機會感到「憤怒」,但實際上,這是因為外界的環境要求他們做出「符合憤怒情緒的反應」而已。
當然,這或許也與微晶元的傳輸模式有關。
現有微晶元的數據傳輸模式是非常單一的——不是從左向右傳就是從前向後傳,逃不出一個二維平面。
即便是碳納米管晶元,事實上卻依然是一種和半導體沒太大區別的玩意兒,唯一的不同在於碳納米管晶元更加的穩定、省電。
只有真正的神經元,才能夠如同生命一樣進行思考。
但是,那是一種機械了嗎?
那個時候,恐怕就已經脫離了機械的概念,進入了生物的領域了吧……
……
一直上不了,坑爹。
今天第二更,還有三更。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