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東玄道州 第七十二章 法醮
古城之外,人潮如浪湧,層層遞進入宏偉陵垣城內。
陵垣古城仿佛是盤踞萬古的巨獸,今日裏伴著人流醒轉過來。
在古城的上空,有仙光浩蕩騰躍,天花瓔珞,玉女陽神之影顯化其間,來回起舞散花,遍灑祥瑞。
而古城之中,綿延數千裏的街道宮闕坐落其中,四通八達的街道依次排進,順著主要的四條大街前進,在那盡頭之處,赫然是陵垣城主府聳立。
恢弘巍巍的天闕連片,占地極廣,紅磚綠瓦,朱牆高廊回轉之間,掩映著金碧輝煌於其間。
一隅微觀,城主府邸有靈氣氤氳盤旋,化為陣陣光暈遊蕩其間。
這城主府所坐落的位置十分的講究,乃是陵垣古城靈氣地眼之處,洞天福地之所,是故靈氣氤氳,虛空遍生,恍若天露甘霖一般,揮灑落下,綿綿不絕。
而這城主府在這任永樂觀執掌期間,因這位永樂觀的前輩大能不喜奢靡之風,還隱隱裁減掉了府邸的其他天景之色,要不然這城主府將更加的氣派,仙家氣息更加濃鬱。
今日往正中央前進的生靈俱都是修者,且以人族為主。
因為永樂觀的自身立觀之緣故,雖臨近妖地為兩地通往古城,但今日前來觀禮的大妖卻是寥寥無幾。
這位永樂長老執掌古城期間,對妖族的打壓可見一斑。
“樊兄,看來今年大選來的人可不少。”
城主府邸,最高的樓閣之中,兩位道者打扮的中年男子橫列盤坐蒲團之上,此一時刻,位於正左側的中年道者輕聲對著身旁的男子說道。
兩位道者打扮的中年男子麵容相似,尋常的國字臉之間皆流露著修者少有的那一份恬靜淡然之氣。
不過兩位身著的道袍卻是不同,右側那一位衣著簡樸,簡單素色道袍上繡小橋流水的人家村莊之景,鬆散的長發僅用木簪子隨意的固定。
而另一位道者打扮的中年男子卻是身著繡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的天地萬靈之景,且道氣縈身,眉宇之間有紫色的毫光揮灑洋溢。
這一位道人身
著的道袍可是有講究的,這是正宗道家行法醮之時所著的乾坤法服,乃是行醮敬天地之時所穿戴的冠服。
“唔。”
右側盤坐的中年道者深處右手輕撫身前的黑色髯須回應道。
相對於右側的中年道者,左側的道者打扮卻是更加的返璞歸真,乾坤法衣之上有衝虛氣息回旋,隱隱的香火爐氣縈繞。
顯然這一位較之右側那一位打扮氣機更像是道家正宗的修行者。
“希望今年能夠招收到好苗子。”
一語點頭回應後,右側的中年道者再次輕聲言語道,同時雙眸微微睜開,清亮之意照亮整個樓閣裏外,向著外麵古城中掃射而去。
這一位右側中年道者即是陵垣城的當任城主,同時也是永樂觀中的長老之一。
而另一位則是這東玄道州之中那一宮道宮走出的大修行者,也是道宮聖地之中的長老之屬,此一前來乃是道宮聖地的掌教派遣來陵垣觀禮的。
陵垣城這一任的城主姓樊名若祁,道號化虛,乃是永樂觀中觀主的小師弟,修為成就之人。
“咚咚咚。”
“師叔,吉時已到。”
約莫一個時辰之後,大日已然升空正中,煌煌光輝遍灑九天十地之時,有腳步聲於樓閣的外間傳遞而來,伴著少年郎的言語。
“唔,道兄請。”
微微閉眸、身著簡樸道衣的樊若祁輕聲回應樓閣之外的道童言語後,率先起身同一時候輕聲告知身邊的道宮前來觀禮的道人。
“嗯。”
同樣正在閉眸打坐的道人點頭回應樊若祁的話語後,身形漸起,跟隨樊若祁的腳步向著樓閣外間走去。
這永樂觀雖然在宗派取名之上帶了一個觀字,但並非真正的道家正宗別傳。
若單論述傳承淵源,這永樂觀更靠近上古之時的劍祖一脈。
此時刻道童來傳的吉時已到之意乃是這永樂觀因每五百年開觀招收弟子,每次開觀之時也是敬天地宗祖,演法行醮的時候。
是故
這道宮前來觀禮的長老所穿著之道袍乃是乾坤法衣,是道家正宗敬天演法所著之物。
但奈何這永樂觀傳承最是講究我心我主,觀中修行之人都是自由慣了的修者,故今日裏見麵,道宮之人反倒是比永樂觀此地主事之人穿著略顯隆重。
於此同時,在城主府後方,最大的校場之中,一座三層樓高的祭壇已然設立完畢。
古木所載,橫縱搭建的祭壇聳立校場最中央位置。
在祭壇的最上方,對應天地四麵八方之位,有瓔珞纏繞的玉柱樹立,在玉柱之上,還有一層案壇端立。
壘砌漸進,三層之分。
如此設立乃是對應著永樂的傳承至今的三種直指大道的法門,而最高處的案壇之上,則是有古檀木所製成的天地、宗祖、法門三排位樹立。
此時此刻,此處方圓百裏的校場之中,遍地周遭都是人影攢動,這個校場顯然也是進入古城生靈的目的地。
在校場的周遭,不僅僅地麵上有人影川流。
在半空之處,更有樓閣戰車聳立,但這些神聖顯化的仙家法器都位於校場的邊緣位置,卻是不曾進入到校場之中。
因為這些來者知道,校場之中高處隻能有祭壇設立,不容有其他的法器橫空,若有法器橫空就是對永樂觀的宗祖、天地不敬。
“樂起。”
大日橫空之時,人潮喧囂聲中,一聲清朗的言語自城主府邸最深處傳遞而出。
聽得此言語後,人群不在吵鬧喧囂。
同時天音陣陣傳蕩開來,自府邸深處而出,於虛空處顯化,漸漸響徹天地之間,伴著玉女散落天花,祥和肅穆之景流沛屹然。
城主府邸的最深處,那位之前在樓閣中的道人緩步從裏間走出。
待的樊若祁走出樓閣之時,四位童子從兩側走出,立於其人身前,在四位眉清目秀的童子雙手之上,捧著一杉木所製的托盤。
四個托盤之上,分別是永樂觀列祖牌位銘文、觀主印信符籙、三卷泛黃的古經、一把滿是銅鏽的三寸小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