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二百八十二章 魚鱗塘

第二百八十二章 魚鱗塘

  有人哭,就有人笑。 

  張夏這幾天讓鞭炮聲炸得心煩意亂,治理錢塘江工程浩大,一南一北兩邊江堤長達兩百多里路。從南邊的鳴鶴鹽場開始,到暴風鎮到蕭山、杭州,這都是次要的,南邊一直以來受的災害不大,關健是北邊,從青暾鹽場就要治(在南匯西南,但南匯與川沙此時全在大海里),一直到金山、寧海(浦東機場南幾十里處,海鹽南十幾里處,後來全部變成錢塘江灣)、岩門山、赭山(後來在南岸蕭山,但此時在北岸鹽官)。 

  牽連四州,直接的縣達到近十個,朝廷給的錢又不多,張夏迫於無奈,知道錢氏籠石法很好,但不敢採納全線的石塘法,繼續混合使用柴塘、草塘與土塘。 

  這樣做風險很大的,必須每一寸堤岸經過細細考察,什麼地方當用石塘,什麼地方可以節約成本,使用草塘與土塘,都要經過反覆的考察推敲。 

  唯一朝廷給他的便利條件就是一個旱隊,北宋在軍隊中設置了一支兩千人的部隊,叫捍江兵,專門用來治理錢塘江海塘。 

  軍隊有兩個好處,一是專業部隊,技術水平高,可以做到一當五,二是朝廷出費用,不向百姓征多少稅,也僅向百姓征少量的力役,百姓無橫賦之壓。 

  但有許多地方還是讓他擔心,比如杭州城方向。 

  杭州城就在錢塘江不遠的地方。一旦這裡的江堤被衝垮,他可不相信什麼天象,若遇到天氣惡劣之時,就是修了石塘,也未必管用,照樣垮,一旦垮掉,自己後果不堪設想。 

  自己死了,子孫都會悲催。誰叫自己沒有後台。 

  偏偏這時候舉州在準備歡迎那個新知州。 

  這是修堤·非是築圩。 

  只要有足夠的力量,都能將太湖圈起來。可海潮有多危險。 

  張夏的想法很偏ji,真將太湖圈起來,少了這個大蓄水池·非得出大事。 

  但是張夏暗中在替鄭朗捏著一把汗。 

  太平州是一場奇迹,不得不承認事實。 

  但太平州是江南一個小州,僅三縣人口,若不是圈圩只有三萬戶多一點兒,不足三萬一千戶,有背景的人家不多,當初鄭朗前去·百姓除了好奇,也沒有抱多少希望。這是杭州!一切恰好顛倒過來。 

  對此張夏很是熟悉,因為他本來就是蕭山人氏。 

  也沒有看衰,畢竟鄭朗在太平州所做的事情已經能稱為奇迹。 

  這一行以他的本事,不會太難,也不會太易。並且民意如此,作為一個大臣,最理智的做法是要主動迴避·一是為了避諱,你不是做知州知府,以後還要做宰相。聲望太高了也不好的。民心所盼如此之濃厚·更要迴避。夫妻之間還會吵一個嘴,羅嗦幾句,況且是官員與百姓之間。就象你去太平州一樣,為什麼會處罰幾戶立威?不明智的選擇,天下那麼多的州府,為什麼非要來杭州?蘇州可以去,秀州、明州、越州、揚州、湖州、江寧,這些州府都很不錯的。杭州是繁華,但它已經達到了極致。比如商稅,杭州一年在十二萬貫錢·江寧是五萬七貫錢,越州是兩萬七千緡錢,象偏遠的封州不到兩千緡錢。 

  鄭朗說的處女地他沒有聽說過,可知道越是真空地帶,庸吏會發愁,但能吏越會起政績。 

  杭州都到了如此的極致·再比如酒稅,四京只有一百萬貫,京東西四路各五十萬左右,河北兩路八十幾萬貫,利州與梓州只有幾萬貫,夔州則無,然而兩浙路達到了一百九十萬貫,百分之四十集中在杭州。 

  鹽兩浙路一百多萬石,杭州也要分去十分之一強。以及市舶司的收入,兩稅的收入,兩稅收入針對的是農民,杭州很少的,遠達不上越州,甚至不如湖州,可還有一個稅種又是雄冠東南之首,城廓稅。以及各監收入與礦藏收入,構成了杭州收入主體。但這些收入多是杭州本州不好動的。 

  這種情況來做什麼? 

  有本事點綴出幾朵花,放在這個百花齊放的杭州,也展現不出來風采。 

  想不明白,翻看著手中的圖紙。 

  錢塘江最怕的就是六到九月,風暴多,潮水大,最容易出事的季節,然而工程一直未修好,只好馬不停蹄,將一些關健的地方先搶修起來,以準備應付將要到來的汛期。 

  忽然門房走進來,稟報道:「阿郎,門外有兩少年求見,說他們是即將赴任新知州鄭郎的學生。」 

  說著遞上來兩份拜帖。 

  張夏有些不解,據他所知,鄭朗沒有動身,為什麼讓兩個學生先來? 

  看著拜帖上兩行秀麗的小字,苦笑一下道:「讓他們進來。」 

  不但這兩個學生張夏不得不看重,隨後來的一系列官員,他都不敢小視。杭州城以後有的熱鬧。 

  一會兒王安石與嚴榮被帶了進來。 

  對這兩子張夏很慎重。 

  鄭朗所寫的那本書,幾個學生先後參與,也能看到輕重,發言最多的似乎就是這個王安石,其次是司馬光,兩子揚名已久,不知道xing格有沒有變得沉穩起來,但在鄭朗六個學生當中,唯有這兩子出息最大。 

  嚴榮也不是打醬油,從京城得到的消息,說是副相陳執中有一幼女,不知道怎麼的,在京城裡就與嚴家訂了親事。 

  這讓張夏很汗顏。 

  女婿以後越來越難捉了。還沒有科考,就要去捉······ 

  但內情比他想的還要複雜,陳執中此女是乃是小妾所生,地位要低些。不過陳執中升為副相后,水漲船高,就是小妾之女,也是宰相家的小娘子。放榜后,考慮了一下。 

  一些看得上的少年,未必能看上他這個庶出之女兒,能看上他女兒的,他未必又能看得中庸后,將眼光盯在鄭朗幾個學生身上·范仲淹那兩個兒子,不敢想,二子又小更不能考慮。王安石家人在南方。於是盯著嚴家,派人委婉地與嚴家說了一聲。嚴家有什麼本事說不同意? 

  最慘的是嚴榮多了一個小媳fu·他自己還不知。正好鄭朗將他與王安石放出去后,嚴家才送來信。 

  兩人走進來,恭敬地行了一禮,唱一個肥喏:「見過張轉運使。」 

  以後這人就是鄭朗的半個上司,他的治衙同樣也在杭州城內。 

  中間輕重得要知道。 

  「你們坐,來人,給兩郎君沏茶。」 

  下人端上來兩杯茶。 

  張夏問道「你們前來有何事務?」 

  「張轉運使·我們前來是奉鄭大夫之命,到處看一看。」 

  讓張夏聽得很鬱悶。 

  但英雄不在年高,人家雖小,可確實有看的資格,比如鄭朗外放太平州才多大一點? 

  「那為何來我家?」 

  「這是鄭大夫給你的一封信。」王安石說道。 

  「哦,拿來,」張夏道。 

  王安石從懷中遞出一封信。 

  就是鄭朗更科學的治塘堤方法,魚鱗塘。 

  錢氏竹籠法是比較先進·但也有不好的地方。現在沒有鐵絲,捆紮竹籠時,只能用麻繩甚至草繩捆紮。 

  然後將石頭放於其中·打下木排進一步防固。 

  可是海潮每時每刻都在衝擊江堤,拋去風暴不提,每到月圓之時,錢塘江立即換成一個狼人,又凶又狠的一次又一次襲擊壩堤。 

  如若久不治,或者治理鬆懈,石頭縫隙里填塞的泥灰與泥土被搖動沖走,石頭也接著晃動,造成捆紮竹籠的繩子鬆弛腐爛,甚至被石頭移動磨斷。竹籠崩潰·江堤崩塌,決堤開始。 

  有鐵絲也不行,還有一個腐敗銹化的過程。 

  后率又出現木板法,但費用昂貴又不合理,於是出現一種更科學的塘堤方法,魚鱗塘。 

  這個妙-想是從棧道而來的。 

  古代一代山區通向外界道路不便·個人空身可以翻山越嶺,但帶著輜重與車輛,如何翻過那一座座大山?便想出一個方法,從山崖打上一個個洞眼,將木頭塞於洞眼中,上面鋪上木板,特別是四川通向陝北的棧道,多是這種形式。還有一些險惡的河道,不好拉縴,同樣使用此法,鋪上棧道,並且在棧道上面再打眼,裡面繫上石環,供縴夫抓撓時借力。比如三門峽,時過境往,三門漕運在宋朝遠不如唐朝,還是有百姓在使用唐朝的棧道拉縴,將船隻拉過三門,通達關中。馬上西北戰役一打響,這一道漕運還會更重要。 

  後人將竹籠法與棧道兩法結合,不用竹籠了,直接在潮平時下石,但外圍的石頭都設有石環,用繩索將石環相接起來。因為不是竹籠,石環全在堤外,便於更換繩索。但這樣一來,外圍的石牆成了一個整體。甚至裡面的石頭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串連起來,使整座大堤形成一個整體。再填上泥灰,打下木排。 

  遠遠看去,江堤象一片片魚鱗一樣,所以又叫魚鱗塘。 

  成本略高,但比竹籠法並不高多少。 

  可是效果呢? 

  放在張夏這樣的大家眼中,立即感到不對。他驚奇地問了一聲:「為什麼不早點通知某?」 

  王安石奇怪地反問道:「這也要慢慢想的。鄭大夫說水利之能,你能排進我朝前三位,你都沒有想到,鄭大夫怎麼可能會一下子想到?」 

  事實不是這樣。 

  其實這一次張夏治堤效果顯著,沒有這個魚鱗塘,錢塘江隨後幾十年內也太平無事。若提前給了此法,等於是從張夏手裡搶功勞。於是修到差不多時才給。 

  不是給,也是一種能力的展現。 

  不然張夏若看自己不順眼,同在一個城市裡,後繼的事很難做的。並且他所做的事,有可能是國人自古以來從沒有做過的事。 

  內中真正情況王安石也不知道,所以立即駁斥。 

  張夏無語。 

  是啊,就是一個錢氏竹籠法築堤,看似很簡單,可為什麼以前沒有人想到呢? 

  這個方法也很簡單,就象築圩一樣,都是簡單的方法,然而幾千年都過來了,又有誰想起來? 

  王安石又說道:「鄭大夫還有一個顧慮。」 

  「什麼顧慮?」 

  「最好的方法在這裡。」說著又拿出一封信·其實就是一份圖紙,以及一些說明。最好的魚鱗塘是讓條石縱橫交錯,條石間鑿出槽榫,這與用繩子串石原理差不多·可後面產生變化。不是用繩子,而是用鑄鐵強行嵌合,合縫處用油灰與糯米漿澆灌。接下來又是一樣的築堤,用一根根的梅花樁與馬牙樁釘死在石塘下面。 

  僅中間產生一個新變化。 

  但這才是真正的魚鱗塘,不過成本嘛,也是真正的成本。 

  所以讓它與長城、大運河並列為中國三大土木工程。 

  關健是成本的考慮,還有現在的錢塘江·不是後來的喇叭口,那種喇叭口危害才最大的。鹽官與海鹽百姓被這種喇叭口折騰了好幾百年現在ˉ是三角形,沒有什麼阻礙,潮水一字形來了,嘩一下子到了杭州。 

  但到了杭州,潮流威力漸漸下降。杭州最悲催,其次才是鹽官與海鹽。有危害,然遠不及後世的危害。值不值得用這種最昂貴的魚鱗塘法。鄭朗做了一些改良·用繩索代替鑄鐵之法。 

  張夏拿著兩份圖紙在手中有些發愁,有的話不用說,都到了這層次鄭家子也贊成前一種方法·畢竟經費是嚴重的掣肘。 

  可想一勞永逸,還是后一種辦法最妙。 

  「我們打擾了張轉運使,」王安石與嚴榮略一欠身,告辭。 

  如何選擇,是張夏的事,鄭朗絕對不會插手,兩少更不好插言。 

  兩人走了出來。 

  杭州百姓認識他們的沒有幾個,還有三人趕到太平州參加了鄭朗那個會議。 

  帶著王家兄弟,在杭州城轉了轉。 

  一座很大的城市,多少人口不是他們所能過問·可從坊間聽到一些消息,僅仰糴而食,也就是自己不產糧,靠買糧食謀生的百姓達到十六七萬人,南北二廂商業區還不算,柳三變說參差十萬人家那是過了·可參差八萬人家差也差不離。 

  加上大量的過往客商,每天要購買八九十石糧食才能維持百姓用糧,所以杭州運河米對杭州格外重要,被杭州人稱為北門米。 

  城市的東面就是錢塘江,西邊是西湖,一江一湖將整個城市擠成狹長形,還有一點,水多橋多。 

  一路走過去,這才是真正的江南水鄉城市,小橋流水,亭台樓閣,褐瓦走檐,百姓富足。一路走一路看,一直到北門大運河畔,是看看新來的官員。 

  朝廷不但讓鄭朗來到杭州,還有一系列的官員先後到達杭州。 

  葉清臣也是君子黨行列,放到兩浙擔任轉運副使,與他同時放到杭州來的有富弼,以及上書的蘇舜欽。呂夷簡不在京城,可京城裡還有一群「小人」。 

  讓你們到杭州,看喈家是怎麼做君子的。 

  還有幾個人,比如范仲淹的連襟鄭戩,同娶李昌齡的女兒,李氏雖死,兩家關係依在。還有大宋,因為其忠厚,也被無辜的劃在君子黨行列,李淑害之,進言曰,宋,受命之合也,郊,交也,合姓名不詳。 

  不要說李淑無恥,他本來就是一個無恥之輩。 

  夏竦能說果斷的反擊,拋開君子們記載的史書,恩怨其實是一筆超糊塗的糊塗賬。他是無人招他,也會咬人的那一種。 

  趙禎不以為意,為了保護,這才將大宋正式改名為宋庠。都是「小人」憎恨的對象,另外一個人有些不敢動他,韓琦! 

  竄奪下,葉清臣放到兩浙。 

  看一看鄭朗能不能感化。 

  休說京城裡的一群「小人」,呂夷簡在京城為首相時也讓他們吵得怕。 

  還有一批人,韓億還在京城,又來央請,俺不是宰相,也要照顧俺兒子一下,官不要求太大,只求一個小小的參軍事。有沒有搞錯,如今杭州非是太平州,無論是參軍事,判官推官,都是很重要的官職,順便混一個政績。 

  居然還真讓他求著,讓韓絳來到杭州。對韓絳·鄭朗不排斥,聽到后沒有作聲。 

  湊熱鬧的人不止他一個,呂夷簡看到新中庸出來,自己三兒子就象冉冉升起的新星·十分欣慰。這個起點終不一樣,自己兒子就怕沒有才能沒有政績,有升起來會遠遠超過那個王安石與什麼司馬光。 

  不用他出面,有人說話,呂公弼來了。鄭朗兩個學生來了。新進士薛利和、崔黃臣,因為吳育在臨安縣做縣令頗有政績,讓他弟弟吳充也來了·范鎮判為七十幾名,天下不服,也調到杭州。 

  數名ˉ宰相之子,還有有實無名的新狀元,船未來,觀者如山。 

  王安石與嚴榮隱在百姓身後,苦笑道:「這一下先生有的受。」 

  受趙禎忠告,几子當面都喊先生·可在背後繼續稱呼鄭朗為先生。 

  嚴榮因為長得胖,走了那麼遠,天又熱·坐在一塊青石上,不由地用手擦著汗水。 

  然後撓頭。 

  他的心思很單純,可在其他几子薰陶下,簡單的一些權謀官場之術還是知道的。 

  想了一下,也覺得老師會很麻煩。 

  這一行他們先過來,就是察看的,替老師先看,看杭州的真相。雖繁華,可很多地方存在著問題。遠不是此時繁華的杭州城所展現的假象。比如鹽,鹽場之苛·讓他們看得慘不忍睹。老師不來便罷,一來以他的脾氣,非得插手。難道直接與朝廷的鹽法直接腓? 

  還有茶、酒,以及一些湖田、寺田,遠不是當初的太平州。 

  這一行人前來更是麻煩。 

  葉清臣、富弼、蘇舜欽是君子,葉清臣馬上還是半個上司·老師要將杭州收入變出來五六倍,動作非同小可,可就在他們眼皮底下「活動」,這些君子連皇帝都想拉一馬,況且老師。特別是那個蘇舜欽,讓他們感到很危險。 

  這人以前在老師學字時,有過一段時間交情,那是si交。放在公務上,此人又是一個類似石介xing質的ji進危險人物。 

  以及呂公著,韓絳。對此老師理論很簡單,為己及人。何為為己及人?鄭朗做了一個簡單的比喻,十幾個孩子掉進河中,其中有一個是自己兒子,先救自己兒子是對的,但救上來后,要立即救別人的孩子,那怕獻出自己的生命。這才是德操。如果將別人的孩子一個個救上來,坐看自己兒子在眼前溺死。那不叫愛,叫戾氣。連自己兒子都不愛,有什麼資格談愛別人的兒子? 

  放在公務上,自己兒子犯了錯誤,那麼應當處罰,這是公平,要麼不讓他做官。這也是大家與小家的兼顧。可反之,若自己兒子有本事,要勇敢地將他推薦出來,而不是自污。所以說舉親不避仇,這才是上古士大夫的風範。 

  因此有了這個基礎,若是好,老師會重用,不好,老師必然不會重用,甚至彈劾朝廷。但這兩人後面的父親······ 

  以及新進士,這些人新中進士,一個個不知天高地厚,前來杭州做什麼?拋開他們進士光彩的外衣,不如從太平州召一些有經驗的老吏過來。 

  但朝廷這一換,會換掉一半官員。又是不大好,還不如當初去太平州,趙通判帶著一干官吏繼續維護著太平州的事務,老師不作聲不作氣將太平州細細察看后,這才改天換地。中間很長一段時間,正是有趙通判坐鎮,才得以平穩過渡。 

  「是啊,王三郎,朝廷這樣做不大好,」嚴榮又擦了一把汗水說道。 

  「豈止不好。先生是中庸之道,可終是年齡少壯,恐怕來的諸位新進士也多比先生歲數大。又有這麼多麻煩,還有幾位來歷很大。會超過老師的中庸能力範圍。」 

  嚴榮低頭不語。 

  老師的中庸之道不是平衡之道,是調濟之道,但這個調濟之道,也要調濟的人有能力有資歷,就是知道這個道,能將呂夷簡與范仲淹兩黨調濟得好么? 

  然後抬起頭,看了看遠處,遠處就是西湖,萬里的荷花遮天蔽日,無數妖嬈的紅蓮在碧葉間綻放,山se空,嚴榮道:「五六倍啊。」 

  老師才能是相信的,可這個五六倍讓嚴榮也不解。 

  其實在遠處京城皇宮裡,趙禎聽到王昭明稟報后,同樣也不解,在他想來,所謂的支持,需要國家大量錢帛、人手,可僅是法令,而且僅是市舶司的法令。 

  只要將杭州收入增加五六倍,朕將幾個市舶司全部交給你,讓你折騰行么? 

  然後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還有什麼能阻擋著宋朝向更繁榮昌盛進步?連年的災害都不行,只是稍稍恢復一下,宋朝又比以前更加安定,因此舉國上下在準備一場千古未有的大祭祀,文武百官群策群力,以宋綬為首,重新繪製《鹵薄圖記》,共十卷長文,說明郊祀大典所需的玉輅大仗與諸班法器,散扇、御馬等等。僅動用的人手整兩萬零六十一人。 

  趙禎看著兩萬多人的排練,臉上難得的lu出笑容。 

  可這是一個悲催鬼,你千萬不要高興,一高興,宋朝的問題就會全來了,越高興,宋朝的麻煩就會越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