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野狐嶺
野狐嶺離奉聖州有二百多里,山勢陡峭,林高草茂,野獸出沒。過了野狐嶺往北就是草原,鴛鴦泊就在野狐嶺北部一百多里,遼國皇帝在鴛鴦泊獵殺水鳥煩了,也不時到野狐嶺狩獵。
金軍以騎兵為主,為了快速推進,金軍撤離大同府後,就北上進入草原地帶,然後東進往中京道而去。
大梁兵馬則西進,接收大同府。
約定的日子前一天,晁勇就率親兵到了野狐嶺南邊的萬全縣。
大早,便在兩個萬全縣當地人的帶路下,往野狐嶺而來。
從草原刮來的風進入山嶺間后,由於山脈的擠壓,留給風前進的口子變小,風力就大了許多,因此附近的百姓也把野狐嶺叫做黑風口。
進入野狐嶺后,山嶺間便充斥著風聲、野獸聲,晁勇的親兵也提高了警惕,加強哨探,拿著望遠鏡觀察山脈上的草木,以免中了埋伏。
花榮看著兩邊陡峭的山勢,道:「早知道野狐嶺山勢這般複雜,就應該調一個飛船來,有飛船在空中查探,也就不怕中了埋伏了。」
兩國會獵,晁勇自然不會不帶花榮這個神射手。
剛剛趕來的金毛犬段景住笑道:「花將軍放心,金國大軍都已進了中京道了,完顏阿骨打也不敢襲擊太子。」
段景住熟悉遼國地理,在情報司開始擴張后,段景住便組建了燕雲局,負責燕雲十六州附近的情報工作。
前段時間卻是在西京道策反遼國官員,奉聖州、可汗州等州的歸降就有燕雲局的功勞。段景住甚至收買了兩名已經歸降金國的蔚州官員,如果金國拒絕交出西京道,蔚州很快就會歸降大梁,讓河東兵馬進入西京道。
晁勇點頭道:「中京道大亂,金國後方不穩,不敢和我大梁開戰的。再說了。金人不過是一群山林里出來的野人,就像完顏宗望說的一樣,光是東京道、中京道、上京道東部的土地,他們就不知道有多大了。現在野人們都想著回家數搶來的金銀和女人,哪還願意再戰。」
那日酒宴,李逵和完顏宗望最後還是喝的酩酊大醉。
沒想到平時謹慎的完顏宗望喝醉后卻是完全不靠譜,晁勇還沒讓人套話,他便喋喋不休的把金國的情況都說了出來,兩個隨從攔都攔不住。
花榮聽到太子這樣說,點頭道:「希望金人只是野蠻人。否則野蠻人狡猾起來,就更不好對付了。」
晁勇笑道:「不管他們是野人還是野蠻人,我大梁可不同遼國,只要他們敢對我大梁不敬,便是拼著再大代價也要滅了他們。」
晁勇的自信也讓將士們緊繃的神經放鬆了一些,大軍在山嶺間穿行了一陣,便見前面哨探飛馬而來。
「報,前面發現金人了。」
晁勇對段景住道:「你去詢問金人,看完顏阿骨打何在。」
段景住也學會了女真話。這次來便是充當翻譯,聞言便跟著哨探往前面而去。
不多時,段景住就帶著一個金兵回來,報道:「完顏阿骨打昨日就到了野狐嶺了。他們在前面一個山坳扎了營寨,請我們前去那裡相會。」
晁勇點頭道:「好,讓他前面帶路。」
一行人在山谷中穿行了一陣,便見前面十幾個女真人迎來。一個個都是和完顏宗望一樣額頭遍布刀疤。越老的人參加的葬禮越多,刀疤也就越多。還有幾個也不知道是送血淚自己割得,還是戰場上傷的。不止是額頭有刀疤,就是臉上都有數道刀疤,看上去格外猙獰。
而且這十幾個人都生的虎背熊腰,可以說都是人形禽獸。
完顏宗望三人給眾人的衝擊還不算大,但是幾十個滿臉刀疤的人一起出現時,眾人心理就難免有些變化了。
如果是成千上萬的滿臉刀疤的人出現時,不用打仗,光是看估計都能看的人崩潰。
女真不滿萬,滿萬則無敵。或許不是說女真人的戰力,而是說女真人的恐怖樣子。
女真人原本就像野人,一個個生的粗獷,還不會拾掇自己,鬍子拉碴,脖子里戴野豬牙,帽子上戴著不知道什麼動物的尾巴,再加上滿是刀疤的額頭,文明人看到都會有些恐懼,就彷彿看到猛獸一樣。
李逵生的兇惡,在大梁也算奇形怪狀了,但是放到金國卻是正常人了。起碼這十幾個人就沒一個比李逵順眼的,或許李逵去了金國還能算俊俏的。
給眾人領路的金兵,看到前面的人,馬上滾鞍下馬,道:「我國皇帝親自迎來了。」
晁勇聽到是完顏阿骨打,便也讓眾人下馬,帶著花榮、李逵、孫安、石寶、方傑五人迎上來。
林沖帶著花榮、張清、朱仝、劉唐、索超五部接管大同府,晁勇只點了帳前四將和花榮帶親兵來赴約。
完顏阿骨打已經五十四歲,頭髮已經花白,雖然身子大不如前,但走起路來也是虎虎生風,看上去便是野人中的佼佼者。
兩撥人相距丈余,完顏阿骨打便學著漢人抱拳。
完顏阿骨打雖然想創造女真文化,但是在野人看來,漢人文化永遠是最高貴的,野人無論怎麼提倡自己的文化,都怕漢人鄙夷他們,因此完顏阿骨打也學了一些漢人禮儀。
晁勇不願第一個拱手,雖然完顏阿骨打年齡大,但是中原素來都是天朝上國,兩國會獵,大梁沒有理由率先見禮。
不過看到完顏阿骨打抱拳,晁勇也就抱拳,笑道:「久聞金國國主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是英雄之士。」
完顏阿骨打聽不懂晁勇的話,只能等身後精通契丹語、漢語的完顏希尹翻譯完,然後也嘰里呱啦說了一通。
段景住也給晁勇做著翻譯,兩人費力的寒暄了幾句。
完顏阿骨打才側身,做了個請的姿勢,把晁勇一行人請進營地。
營地周圍都有金兵護衛,完顏阿骨打的一千護衛除去一百人在營地周圍巡哨,其餘人全部在營地集結,迎接大梁太子的到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