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君欲徒封
?“終南陽麵枯火沿風路山草木,將快燒至吾莊。且尚所見太子儀仗行至滋水,不知是否……”聽著燕弘信的話,李佑臉色乍青乍白,他用力吸口氣,隨後斂聲屏息。
山火極其難撲,丁點火苗便死灰複燃,好在現還是三月時節,穀中霧氣濃重潮濕,尚不是五黃六月枯水成土。李佑雖然擔心莊內盡毀,但是對周圍異樣還是小心試探。
他臉上閃過一絲為難,皺起眉頭,道:“派人援救,不可驚太子留意。”說完便揮手讓燕弘信率士赴火。
燕弘信依言領命,便起身退去救火。
“不知其意,難謀其事,墨菲定律。”
心中危機感使李佑有些心煩意亂,思緒考慮樁樁種種,先是提防兄弟爭權波及自身,再是謀求安穩緩進功名,他難免有些急躁不安。
申時過半,陰弘智晃動頭發,蹣跚踉蹌地朝廳堂內走來,遲疑片刻,便問:“何故外處喧鬧?”
李佑放下竹簡,緩緩吐出一口濁氣,暗自咂舌,語氣也變得有些焦躁起來。
“舅舅,燕郎言太子行至滋水,倘是發現吾等蓄勢終南,恐不知是否太子挑升引火,毀吾根基。”李佑頹坐在榻席上,迎來陰弘智,嘴角一顫,臉色陡然變得蒼白。倒不是他多慮膽小,反倒憂慮牽連數人一起葬送,便心神不寧。
燕弘智臉色陰陽不定,心生存疑,他向來謹小慎微地處事,怎能引他人抓住辮子,他思考片刻說道:“尚可不必上心,此乃王邑。”
接著他從肘袖中取出冊子,交還給李佑,心中沉吟片刻,喚來一名仆從,吩咐道:“去討些盥洗器具,再喚人裝扮田夫打聽岸邊儀仗動向。”
李佑並沒繼續說話,隻是低首翻閱封國籍戶簡冊,仔細覽閱著籍錄食邑民戶詳冊,遲疑道:“舅舅取封邑籍戶,想便是早已考量妥當。雖實封七百戶,暫且覽閱卻是貧瘠少丁之地,賦稅寡收不足。”
雖徒封齊王兩年,但李佑並沒有翻閱觀覽國封食邑,今日初看,食邑戶民多為少丁,課戶少丁低戶,自然賦稅就低寡。而他的食邑戶民便是在這山穀之中,人煙稀少且不足七百戶。
“非也,王邑尚在齊州,藍田雖有食邑,但並非主邑。王府國官早定,王歸齊乏才能用,需募良才傍佐。”陰弘智脫靴端坐,撫摸著胡須,一邊啜著茶湯,一邊給李佑授閱。
李佑聽道此話,便思慮起來,眼下國府遠在齊州,自己並未歸府,現在除去燕家兄弟的確乏人可用,如今國官不知根底難以開展拳腳,的確尚需堪慮。
“不早了,回城罷。”陰弘智側著腰,收斂心神,緩緩穿靴朝屋外走。
李佑馬上起身並行,低眉順著石路小心行走,心緒早就飛九霄雲外去了,隻是臉上還維持著鎮定自然的表情。
“舅舅慎行。”李佑負手行上馬車,俯身伸手拉起陰弘智,接著喚來燕弘信囑咐。
皇城大內,李世民退回兩儀殿,宦官小步疾行上殿低聲稟言。
“啟稟聖人,岑舍人覲見。”
李世民手臂抬起案上奏疏,凝重低首翻開仔細覽閱,眸光閃爍不定,口中喃喃有詞。揮筆將冊內附帶圖籍中的雍州地形圈畫出,畫畢將折好放置一旁,捏起勺子,舀起熱羹輕啜。
“進。”
岑文本緩行進殿,離禦案兩丈停下,不待他開口,李世民便微笑道:“岑臣工何觀兩市立石記功?”
他拱手在前,低首思考片刻,收斂心神,回答道:“臣大膽繆論,此舉掌門閥士族之虛名,抖其之慷慨,巧施謀策滿高門大戶解囊樂助之虛榮,乃是上策。”說完便恭立一側,側耳傾聽。
“岑卿所言頗為準確。”李世民聽聞這番話語,先是稍作錯愕,沒想到岑文本會對此評價頗高。這才站起身,灑然一笑,氣度卓然,又從案中拎起方才翻閱的奏疏,遞給岑文本,接著轉身對宮婢道:“取來京畿疆土圖籍。”
岑文本款步上前接過奏疏,雙手攤開,低首翻閱,脖頸微微蠕動,沉吟片刻,“莫非陛下想示齊王歸國就任……”
宮婢緩緩呈上圖籍,往禦案中展開,隨後趨行退出殿外。
李世民緩緩閉合眼睛,眼珠在眼皮下來回轉動,雖然臉色精神抖擻,但是身軀卻疲憊地輕微顫抖。心裏有些拿捏不準,將心中腹誹全盤說出。
“齊王性情刁頑,年幼智淺,容沾惡習,故不喜遠離長安。”李世民緊繃著臉,掃一眼岑文本,擺擺手又說:“我欲罷其長史薛大鼎,將吳王長史權萬紀替之。”
說完便款款端坐案中,抬手翻看案上京畿圖籍,隨手圈畫京畿附近,不待回話猛又起身,對岑文本問道:“以你所觀,徒封齊王為雍州都督如何?”
岑文本不敢隨便作答,稍稍沉吟片刻,眉頭輕輕顫動,呼吸略顯急促,思緒脫口而出,微微咂舌說道:“齊王雖年幼頑刁有損雅望,但此後再見卻是心緒縝密,諸事篤微,前後如同兩人,臣著實眼拙難斷,不敢高譽。”
打量著岑文本,李世民沉默下來,從他臉上絲毫看不出所想,見岑文本滿臉風塵疲憊,屈指淺淺敲擊著案麵,幾分疲倦地提筆書寫,書寫完畢遞給宦官,微微頷首,對岑文本揮揮手道:“岑卿辛苦,歇息退下罷。”
岑文本淺歎口氣,微微抬頭看向四周避開李世民眼神,思緒萌生心頭,拱手揖禮緩緩退下殿外,退出殿外馬上從衣袖掏出李佑給的紙條,緩慢展開前後翻看一番。
“此子病愈大變,頗安穩重,尚是歡喜。再難免結交奸邪,染汙納垢,換其長史佐佑,望能匡正。”
李世民望著岑文本退出殿外,擱下毛筆,又接連抽出紙張,提筆書寫,眉頭蹙舒有序,口中喃喃有詞,思緒渙散。看著紙麵所寫,他嘿然一笑,自顧自絮叨兩句,腦海中映出李佑一言一行,不一會更是心中益發驚愕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