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王牌戰將> 第九十八章 奸佞誤國 浪蕩函使

第九十八章 奸佞誤國 浪蕩函使

  書接上回鄭儼給胡太后出了穩住廣陽王的主意就是滿足他的請求而徐紇為了自己不出差,他想出一個鬼主意巧言道:「臣想到一個一個辦法,不知可行與否?」太后說道:「不必哽咽,說來聽聽!」 

  「太后何不下旨給柔然可汗阿那瓌,讓他帶兵抄掠賊兵的後方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前後夾擊,一來是可以快速剿滅賊兵,二來功勞也不至於都被他們得去!」貌似條條有理的主意,其實也夾雜著徐紇對柔然君臣的報復,一旦失敗,破六韓拔陵就會吃掉他們徐紇一直為自己出使柔然受過的不公待遇耿耿於懷胡太后聽來覺得是個好主意 

  元纂聽到這個消息,連忙入朝對太后當面勸阻面對這個輩分比自己還長一輩的宗室,胡太后當時並沒有表態元纂知道胡太后的不表態代表著什麼他已經無力回天,對著天空一聲長嘆,大魏朝呀!難道你真的氣數已盡了嗎?列祖列宗啊,我們的江山就要毀在這個女人手裡了! 

  徐紇指使人彈劾了元纂一本,稱他有不臣之語胡太后借住這個子虛烏有的奏摺,將這個曾經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宗室攆出京師,貶到了恆州肅宗皇帝又失掉了一個擁護自己的近臣,變得更加鬱鬱寡歡也只有和潘充華將自己心中的苦楚說一說 

  中書省的張仲瑀選擇了哭諫,哭得那叫一個慘烈呀!他給太后說道了叛軍的剿滅要依靠自己的部隊,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國家還沒有到靠外人來幫忙的處理事務的地步反正是今天哭了明天哭,每次上朝就哭,朝臣在商議事情,他就放聲哭肅宗皇帝看看下面的群臣也就只有他明事理還敢說話他這樣不顧一切的哭,太后很生氣,也很無奈他說的句句在理,又是為朝廷著想,總不能因為哭就給他定個罪!太后暗暗向徐紇擠眉弄眼的,徐紇會意 

  怎麼才能除掉張仲瑀呢?他坐在轎子里,靜靜的思考著這個問題幾個羽林軍將士映入了他的眼帘對,就在他們身上做做文章也未嘗不可命轎夫趕快停下轎子,自己走出來嘴裡故意嘟嘟囔囔的朝著幾個羽林軍走去,到了他們身邊也裝作沒看見他沒看見羽林軍的將士人家可是看見他了,恭恭敬敬的抱拳,等候著他,大家見他也不答話,眼睛直直的看到前方心裡也納悶,豎著耳朵一聽,好像說的事情和自己有關係呢?再仔細聽可不就是自己的事情嗎? 

  張三問道:「剛才徐大人,說的話你可曾聽清了?」李四說:「聽得真真的,張仲瑀這個狗日的,凈沒有好點子!他出的主意可是讓你我兄弟等到死,也別想當個一官半職的!」王五說道:「張仲瑀要求修改選法,就是不想讓武人擔任清要的官職!」那個說:「可不是么,論軍功,不論年齡!我們幾時能建上軍功!走回去!」 

  眾人也回到軍營一嚷嚷,就連虎賁軍也驚動了,將士罵罵咧咧的走到街上,立榜定期,宣稱三天後要殺掉張仲瑀的全家,躲在轎子里的徐紇看到這樣的情況,才說聲起轎回府三天後羽林軍、虎賁軍還有巡城的將士,也加入其中大家越聚人越多,浩浩蕩蕩的直奔張府來了路上這麼大的動靜竟沒遇到一點阻攔他們一路上拾取柴草等可燃材料 

  到了張府,大家踹門而入見到張家的人就打,可憐張仲瑀的老父親張彝剛剛過完六十歲壽辰被他們二話不說按倒在地就打伶俐的家人看事情不妙,跑到後院告訴了張仲瑀,張仲瑀慌忙而逃剛跳下牆去,就聽見老父親張彝被打發出的慘叫張仲瑀不忍心,復又翻過牆來,跑到客廳,見一群人像瘋狗一樣,對著老父親拳腳相向張仲瑀無奈給這些人磕頭,祈求放過自己的父親打紅眼的羽林軍將士過來抬起文弱的張仲瑀,點著他們拾來的燃料,將他拖入火坑可憐一個忠義之士如此慘死張彝被家人就活過來,聽說兒子被活活燒死,悲痛的一口氣沒接上來,散手西去好好地一個家頃刻因為一句話弄得家破人亡 

  張府披麻戴孝,嚎啕大哭徐紇卻在家中躺在躺椅上,沏了一壺茶,慶賀自己的妙策就連太后也誇獎徐紇乃是智謀之士,事情辦得漂亮朝廷的其他忠義之臣請旨嚴辦太后等人挨不過只得將為首的八人斬首,其餘一概不問,而且下詔大赦,宣布准許武官依年資人選,不加限制這次事件,事前已經立榜定期,朝廷有關部門絲毫不加禁阻;事後從輕發落,而且屈從鬧事者,法紀蕩然名存實亡有了替死鬼朝臣們也就無話可說張仲瑀的哥哥左民郎張始均只得忍氣吐聲 

  這件事情在京城內傳的沸沸揚揚的,大家多有替張仲瑀可惜的無奈生命去不復返一個叫高歡的從平城送快遞郵差目睹了整件事情,他回到平城就辭掉了「函使」的工作,並將家中所有的值錢物件都賣了他的很多同事多笑話他,有人說:「這小子lang盪慣了,靠著京城的高家抬舉,給他找了這麼一份有油水的工作,竟然如此的不珍惜!看來還是願意學他爹爹做個草頭王!」大家說笑一會,話傳到他的耳朵里,高歡笑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並不予理睬在他心裡朝廷的法紀都崩潰到如此的地步,國將不國了還要家幹啥? 

  且說兩道聖旨同時而發朔州城的眾將接到聖旨朝廷對有功將士的恩賞,讓大傢伙都高興的一蹦一跳的並且又引進了外援,內外夾擊,賊兵破滅的時刻也就不久了可是廣陽王看到有一個人始終悶悶不樂的走進了大帳,元深追了進來便問道:「獨孤將軍,太后也同意了對你的任命,為何此刻偏偏不和大家一起高興高興呢?」「王爺,我們打了勝仗大家得了獎賞當然應該慶賀,可是?」獨孤如願還是覺得這裡面有事情,他鄭重的看著廣陽王,跪下對廣陽王說道:「王爺,末將說出的事情,你可要心中有數呀?」 

  廣陽王看到他鄭重其事的樣子,上前想扶起他,可是獨孤如願依然跪著不起「你這是為何?有什麼事情起來說!」「此次太後下詔給柔然是何用意?你想過嗎?」一句話把廣陽王給問傻了,是嗎?是不是獨孤如願多想了可是自己又不是第一次和這個年輕人接觸了,他的心思縝密,料事如神,這些都是事實沉默了一會後,廣陽王說道:「本王一時參不透其中的玄機」 

  獨孤如願道:「此舉看上去,光明正大!實際上包藏禍心,大魏雖然面臨著諸多的問題,也都比較的棘手,可是現在我們依然不需要他們如此而為!接住柔然勢力就是消滅掉了叛軍,也傳遞了另一種信息,我們大魏已經到了沒有能力解決自己國土上問題的時候了?柔然雖然臣服,那是不得已而為之!淳于覃可不是一個簡單的角色!還有那面的梁國,如果聽到這樣的消息,一定會發兵來襲的!到時候我們內憂外患,只怕是——」廣陽王聽完他滔滔不絕的推理,說的是一個長者都看不透的政治問題 

  心中佩服的點了點頭!說起來自己也有錯呀,要不是自己爭權,趕走了他們,也許就不會有今天了!問道:「將軍,可有計策解之?」 

  在他的眼裡獨孤如願萬事都難不倒他,這個問題自然也會迎刃而解外面的眾人趴在門上也聽得清楚,剛才的高興勁也都消退了下去,大家也都很無奈的看著獨孤如願,希望他能想出好的辦法!解救國家面臨的危機於謹苦思無解,目光也投了過來 

  其實並不是只有獨孤如願一人想到了這個問題被貶道恆州的元纂、還有被火活活燒死的征西將軍張仲瑀他們都看到了事態進一步發展的可怕性可是他們的力量沒能阻止胡太后和姦黨們的勾當! 

  到底柔然的阿那瓌和淳于覃怎樣面對這道聖旨敬請關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