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伏兵出擊 隔牆有耳
上回上中提到德勒磨和史寧就要被眾軍圍上,性命危在旦夕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三聲炮響,震得山谷迴音賊兵一時停住了腳步,觀察四周的動靜忽然四周燈火齊明
破六韓拔陵原本安坐馬上,此刻也是焦躁不安「大家不要慌!」方旭大聲喊道「方先生,我看我們是不是被包圍了!」破六韓拔陵終於鎮靜下來「差不多!」「那怎麼?」「大汗,現在萬萬不能慌呀,你可是我們的軍魂!越是這種時刻,越是要挺住呀!」方旭擔憂破六韓拔陵慌亂下出敗招
「殺呀!抓住破六韓拔陵!」四處的聲音很清晰方旭伸著兩個耳朵細聽著四周的動靜,席德同從後面上來喊道:「大汗,壞了!」破六韓拔陵一聽他的話就是一鞭子「胡說什麼呢!」他討厭這個時候有人出聲來擾亂方旭的思考
當方旭把臉對著他,四目相對的時候破六韓拔陵問道:「先生,可是想出對策了!」在陣前靈機一動想出對策來,也只有方旭能做到,他堅定地說道:「大汗,我們命不該絕,快派兩員大將在前,朝西北方向突圍!」破六韓拔陵馬上下令席德同和破六韓常在前開路,馬春山斷後三人得令依令而行
這裡哪來的兵馬,是的,正是於謹和廣陽王所帶的五原城內的眾將士他們早就佔據了地利方旭細觀察四周,他們只顧追回乜列河,卻不曾想沒注意地形,魏軍處在山上,義軍則在谷底,一旦魏軍衝到,那麼等待他們將是一場滅頂之災
義軍丟下了鐵勒部的眾人沒了命的跟著席德同和破六韓常衝出了包圍圈大家逃命要緊,一溜煙的跑回了朔州城
乜列河看著潰敗的義軍,心中感慨萬千患難之時見真情若沒有獨孤如願他們父子二人就成了別人的刀下鬼「獨孤郎今天老夫父子多虧你出手相救,請收我父子一拜!」說著就要推金山倒玉柱的下拜獨孤如願趕快接住,「你這是幹啥!使不得,使不得!」
伊庫感激的說道:「還有你們四位,我父子定當終身感激不盡」四個人連連擺手,說道:「客氣了!」獨孤如願看看魏軍將近,對乜列河父子說道:「酋長大人,小將有一事相求!不知能否答應?」乜列河見他說得太可氣了,連忙說道:「莫說一件,就是一百件,我父子也絕不說半個不字,獨孤將軍請講!」「我不求別事,只因我和廣陽王有一些嫌隙,所以還請酋長大人,將今夜的事情,隱而不提!」獨孤如願還是不願讓廣陽王知道此事,他怕一旦廣陽王知道了事情,對鄭君壽和於謹都不一定是好事
乜列河一聽艱難的答應了他這個人就是答應這種做好事不讓他對別人說,難獨孤如願也不敢舉火把,摸著黑夜告別而去鐵勒部的眾人看是看的一清二楚,大家對獨孤如願感激萬分伊庫對父親說道:「阿爹,不要看了,看也看不見他們,你可要記住你答應他的話!」乜列河點了點頭
於謹最先跑過來,他跳下馬來歉意的說道:「酋長大人受驚了!」乜列河連忙回禮他們一起拜過了廣陽王廣陽王聽說歸順的人有三萬眾高興極了他終於打了一場勝仗!對他而言是來之不易的一次勝利回到帳中他馬上研磨寫了一封報捷信送往京城
事情傳到了肅宗皇帝的耳朵里,那顆被囚的心,終於聽到了久違的捷報他不知道該不該痛恨自己的母親雖然自己現在很年輕,可是原本在李崇、獨孤如願等人的帶領下賊兵節節敗退,好好的局面,就被母后的伸手下,變得破敗不堪!對了,這正是於謹的功勞!朕雖然被軟禁了,可是真還是一個堂堂的國君,我要大大的賞賜這些的能臣,還有獨孤如願,他們為朕分憂!是朕的臂膀
「來人!」他叫了三聲,才不緊不慢的來了一個太監皇帝道:「去,給朕傳來左僕射!」小太監躬身未動,問道:「皇上,這是不是要請示太后!」「又是太后,哎!好」小太監這才退出去,將情況告訴了太后,胡太后問道:「他為何事找左僕射?」小太監忙回答不知道徐紇在旁邊稟道:「太后,臣倒覺得可以讓皇上見見元纂,這沒啥!不能讓小皇帝老是報怨您不是,您們畢竟是母子嗎,如果太后不放心可以讓鄭大人陪同呀!」
胡太后覺得很在理,降下懿旨:宣中書令鄭儼和左僕射元纂進宮面聖二人得旨來到宮中先見過了太后,才到顯陽殿拜見了皇帝肅宗看了看鄭儼,問道:「鄭愛卿一向可好?」嘴裡雖然是問候的語言,實際上卻是滿肚子的委屈,母后呀,你連自己的兒子都信不過了嗎?朕不過是讓元纂為朕傳旨,你卻要找雙眼睛來盯著我們好,反正朕有的是年齡我就不相信熬不過你
肅宗皇帝降旨賜座給了元纂,元纂告座鄭儼雖然在朝中得勢得很可是他可不敢和元纂在這一座位上爭個高下為何呢?說起來這可就是皇家的輩分問題原來論起來元纂和孝文帝乃是兄弟所以這個座元纂做的當真無愧肅宗就將自己的想法給兩位一說,對獨孤如願在前期的鬥爭中戰功和於謹在本次戰鬥中的表現大加讚賞,準備加封兩個人,封獨孤如願為散騎侍郎,封於謹為積射將軍
意思表達完了,對於元纂來說這是好事情,小皇帝雖然現在沒有實權可是畢竟年輕,終究會掌權可是又有一絲隱憂,現在胡太后不但打擊保皇派,李崇就是了現成的樣子,自己因為位高權重,連太后都要稱一聲「皇叔」,所以還沒有被罷權可是現在進宮總是成為被監視的對象旁邊的鄭儼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可是皇帝公開的就這樣想下旨,對於胡太后而言就是一種挑戰對皇帝而言就是一種潛在的隱患他心裡想著這些,一時不知如何回答皇帝
他把目光拋向了鄭儼,如果他同意了,胡太后那裡基本上也就通過了鄭儼對這麼大的事情可不敢做主誰不知道獨孤如願的名聲,皇帝的心思看得出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把獨孤如願弄到京城來,因為戰功封了個散騎侍郎,放在今天相當於中央辦公廳秘書長或者顧問之類的官員,成了皇帝的顧問,他的腦子裡詭計多端,那不成了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可不是鬧著玩的
他倒是乖巧,說聲:「陛下,您太抬舉臣了,還是請示一下太后!」皇帝噌的從龍椅上站起,用手指著鄭儼,元纂連忙丟了個眼色,皇帝變臉說道:「那就有勞鄭大人了!我和左僕射在此等候,你去問問!」
「臣遵旨」一搖一晃的退了出去
剩下君臣二人「陛下,依臣看來是不是操之過急了!」「說來聽聽!」元纂就將自己想的說了一通肅宗聽完說道:「依你看來,太后只能批准一個,而且是於謹!」「陛下英明!陳還要告誡陛下,現在萬事都要隱忍!天下是我們元家的天下!是陛下的天下!太后雖然臨朝可是那不過是時間問題臣懇請陛下為我們天下黎民百姓記,也要隱忍呀!」肅宗孝明皇帝拍了拍元纂的肩膀,點了點頭,「朕記住了」
其實元纂還有好多話要和皇帝交流,可是宮中的耳目眾多,君臣二人只能適可而止,換了些無關緊要的話題
到底胡太后怎樣看待這個問題,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