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王殊談治軍
王殊走了之後,趙信沒有離開這個小屋,他坐在案前發著呆。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天色已經逐漸晚了,這時門外有人輕輕的喚著:“三哥,要關城門了,我們要抓緊走了,不然就回不到軍營了,會吃軍法的。”
趙信站起身,端起案上的酒,一口喝幹,抹了一下嘴,抄起王殊留下的盒子。轉身打開屋門對著李二說:“走吧,回營。”走到快至門口的時候,宋林從一旁轉出,一把抓住趙信,塞給趙信一封信。
宋林貼近趙信對他小聲說道:“父親不能輕易離開村子,半年前阿福和父親有所謀劃,這信是父親要我給你的,你回去看了就明白了。”說完他拍拍趙信的肩膀,轉身也去忙店鋪開張的事情去了。
趙信走到門前,和相識的鄉親打了招呼行了禮,翻身上馬,帶著李二何燦向著城外營地奔去。初春的風還是有些冷冽,吹在臉上感覺整個臉都沒有知覺了。
疾行到了營門,驗了三人的身份,栓了馬,趙信回道自己的軍帳之中。因為趙信的任命已經到了,雖然告身等印件沒有到,但是此時在軍營中,趙信已經是比較高的官階了。
高一點的官階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就是,趙信有一個相對獨立,相對比較大的軍帳。走進軍帳,卸了身上的裝備,趙信跪坐在自己帳中小幾之後。
伸手入懷,先是摸出了村長托宋林給自己送來的信。仔細看了村長的信,村長大致的意思就是告訴自己,之前和阿福為村子謀劃了一些生計,計劃了幾個生意。
目前看來這幾個生意的收益都還是頗豐的。當時村長和阿福說好,要給阿福留幾成份子,阿福堅決的表示自己全部都不要。
現在討論下來村子的生意的收入,一半都給村子,改善所有村民的生計。另外兩成充作村子公用和備用之費用,剩下三成全部轉到趙信這裏。
這也是王殊一再交代的,因為趙信這裏後麵很多事情需要用到錢,所以三成的收入全部給了趙信這裏。
村長覺得這個事情也不是一個小事,雖然和王殊商量好了,但是還是有必要和趙信好好說一下的。於是就寫了這個信,托宋林這次上姑臧來的時候一並帶了過來。
趙信收起了村長的信,有些事情,兩兄弟不需要互相的解釋,說多就像王殊之前說的那樣有點矯情。當時在村後的向陽坡,既然兩人立了誓言,要給村子,給小妹掙下大大的家業。那就沒什麽好說的,拚命奮力向前就行了。
拖過王殊給自己盒子,盒子沒鎖,打了以後盒子裏麵滿滿的竹簡還是嚇了趙信一跳的。趙信把盒子裏麵的竹簡一一分類放好,凝神靜氣開始讀王殊給自己的這篇長文。
這一大堆的王殊想說的話,開篇第一條就是告訴趙信,現在他們身處西北,胡人充入軍中將會是常例。
首先需要趙信在自己的軍隊中宣傳漢胡一家的口號。同時需要趙信從思想上讓自己手下的胡人,與中原和漠北的胡人區分開。
要讓自己手下的胡人有一種自豪感,不以胡人自居,應該以自己是西北軍中一員,以自己是一個西北涼地的兵而自豪。
在思想上給胡人灌輸好以後,還需要教他們認漢字,說漢話。同時一定要讓他們明白一個道理,無論你是白皮膚還是黃皮膚,藍眼睛還是黑眼鏡,能說漢話,寫漢字,懂漢禮的就是漢人。
反之如果什麽都不可以,也學不會,時間長了就從軍隊裏麵清出去。這個就是王殊說的軍隊思想建設,說實話趙信是不懂這句拗口的話的意思的,但是不代表趙信不理解之前王殊表述的意思。
經過王殊係統的梳理,趙信覺得並不是一味的要給他們錢財和女人才能激發他們的戰鬥力。用做為漢人的自豪感一樣可以激發這些人的戰鬥力。
這個時代沒有哪個胡兒不羨慕漢人的,趙信覺得王殊給自己打開了一條管理胡人軍隊的新道路,對帶好這支隊伍也有了點信心。
治理軍隊上要遵循六條來處理:第一條兵貴精不精多,自從進了宋家的錦繡堂以後,這個道理趙信是深有體會的。一個精兵的戰力可能是普通士兵的三倍甚至更多。
現在中原大亂,很多勢力隨便抓點青壯就可以充作士兵。那受過嚴格訓練的精兵就是這些士兵戰力的五倍或者更多。所以王殊的治軍理念的第一條精兵政策其實就和趙信自己不謀而合了。
第二條嚴謹的訓練體係,精兵還需適當的方法來訓練。王殊在給自己的信中也舉例了,訓練不得方法,精兵也會臨戰奔潰。
隊列和體力訓練是一個軍隊的基礎,聽到口令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才是好士兵。
具體的訓練方法,王殊就沒有多寫,王殊覺得這方麵趙信應該是比自己出色,畢竟趙信這五年接受了極其刻苦的軍事訓練。
第三條賞罰分明,這個部隊的存在的基礎就是這條。如果一個軍人在英勇作戰了之後,得不到相應的獎賞。那麽這種情緒,會很快的在全軍蔓延,這樣導致的結果再是訓練有素的士兵也會很快淪為一群。
第四條號令嚴明,王殊對於這點闡述也是很簡潔明了。號令未出,不準勇者獨進;號令既出,不準怯者獨止。如此則功罪明而心誌一矣。就是這麽簡單的一句話,說出了在軍隊中號令嚴明的作用和好處。
第五條嚴肅紀律,一個軍隊必須是一個上下級緊密聯係的團體。聯係上下級的關係就是紀律,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軍隊是要打仗的,紀律是首要的要求,服從命令也是對一個軍人的基本要求。
作戰任務對於一名普通軍人來講,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必須挺身而出,努力完成,因此必須服從命令。
軍隊是一個武裝集團,要想達到最佳的人員配置和提高戰鬥力,就必須要求每名成員都能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協調一致。
第六條同甘共苦,這也是對趙信和他的軍官集團的要求。在這個時代,能做到和兵士同吃同睡,衝陣在前,撤退在後。這些都能做到的話,那麽這個軍隊對於軍官服從性,是毋庸置疑的。
這個時代士兵的想法也相對簡單,在他們眼中,沒有吃他們的糧餉回扣,沒有克扣他們的戰利品,能和他們一起吃苦的將軍就絕對是個好將軍。
反過來說,有了士兵認同的將軍,指揮起士兵就可以做到如臂使指了。
六條治理的軍隊的意見,在很多地方其實是和趙信有著不謀而合的。趙信雖然年級不大,但是自小隨著村子轉戰中原,看多的就是戰爭,聽多的就是軍法。所以治軍他是有自己想法的,並不是腦袋空空的。
王殊給他的意見在他看來,開篇的軍人思想教育,和這末尾的軍隊醫療衛生管理,才是一針見血,醍醐灌頂般,給趙信生生的打開了一條新路。
尾篇王殊花了很大篇幅說了軍隊的衛生管理還有傷病救治。首先王殊就寫明了,目前他觀察軍隊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個衛生問題。
軍隊是一個人員密集的地方,一旦有疫症或者傳染病出現,就會出現大麵積的非戰鬥減員。這是對一個有戰力的部隊極大的損害。
所以王殊提出了幾點衛生上的最簡單的意見:其一,不許士兵隨地大小便,軍隊每到一處必須設立固定排泄位置。所有士兵必須到指定的地方進行大小便。
其二,不許士兵飲用生水,所有入口的水,必須煮沸之後才能飲用。
其三,勤換衣洗澡,每一個士兵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個人衛生的清理,換衣洗澡。
這三個問題看起來特別簡單,但是趙信深知這才是最考驗自己的地方,現在根本沒有一個軍隊是這樣做的。因為趙信對王殊的信任,雖然趙信也一樣不理解王殊的這個做法。但是趙信會按照王殊的這個方法來執行。
而關於傷兵的醫療,王殊說他自己還在思慮如何做。說他會盡快想到辦法,拿出傷兵治療和管理的流程告知趙信。
合上竹簡,趙信一看天色已是深夜,從這竹簡的每一個字,其實趙信都看到王殊對自己的關切。而他自己自然也不會讓村長,村中的鄉親,還有自己的好兄弟失望。
他一定可以好好整訓好自己手上,第一支歸自己獨立管理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