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翰林院
網 ,最快更新大自在逍遙天子最新章節!
單手摸摸腰間赤霞,燕赤霞胸中陡然升起萬丈豪情,就要一劍飛出與老人轟轟烈烈地戰上一場。
和小卒子對陣能有多大用,要找就要找老人這樣的大高手才有感覺。
隻不過。
燕赤霞看看周遭人群,還是將滿腔戰意強行壓下。
就算老人看在九天劍派麵子上不會下死手,這些普通人單是餘波也承受不起,也不適合讓他們看到這些。
無論是天時還是地點,都不適合動手。
“算了,還是先找一下師父,問一下這個老前輩是什麽來曆再說吧。
燕赤霞最終還是歎息一聲,沒有跟上前去,而是下了決定先行通知中年文士,免得誤了大事。
一下決斷,燕赤霞轉身就要離開,不過眼光一瞥,在三鼎甲的身上掃了一眼,看到陳浮生時臉上終於露出一抹欣賞之意。
雖然當日看過中年文士臨摹陳浮生會試時的考卷之後,燕赤霞就已經猜測陳浮生已經成功將武藝自行修行到了先天之境。
不過親眼見到,畢竟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陳浮生能夠在千萬人之間一眼看出那個彈琴老人的不凡之處,用中年文士說過的話來看,表明陳浮生命中有著修道的機緣。
這個世界有許多人天賦驚人,一心向道,卻在遇到真正的修行者時往往隻是無緣對麵不相識,無緣踏上這條通天大道。
“今後倒是可以多加關注他一二。
轉身而去的燕赤霞這樣想到。
遊街三日,先是在孔廟題名留碑,然後又參加了了一場本質上和鄉試之後的鹿鳴宴沒有什麽區別但檔次和規模卻遠遠超出的瓊林宴。
之後就是分配了。
當然陳浮生三人無需考慮這些,三鼎甲向來是雷打不動的翰林院。
“茲授崔東璧,翰林院翰林院修撰……
“授陸潤,翰林院編修……
“授陳浮生,翰林院編修……
……
“授沈醉,翰林院庶吉士……
……
“授葉信,兵部觀政……
……
和陳浮生關係較好的幾個成績也都不錯,基本上都在朝試之中順利地當選了庶吉士,成為了一名清貴無比的翰林官。
葉信在會試、殿試之中成績都恰好掛在中上,這一次稍降一等沒有進翰林院,而是落在了兵部。
不過這據他說是他動用了些家裏的關係做到的,照他的話來說,進了翰林院,整日就是喝茶讀書的命,他已經讀了這麽多年的書,實在不想再看下去了,還不如去找點正事去做。
既然如此,對他而言兵部自然是最佳的選擇,可以預見,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麵,黨爭不可避免,就算是新科進士也難以幸免,除了翰林院這種清閑的地方或許能夠僥幸避免卷進這場風波,恐怕也就隻有負責戰事的兵部有可能置身事外,文武之間,畢竟還是有些不同的,兵乃國家大事,兵製的改革更不是可以隨意進行的。
再加上他家這麽多年來在軍中多少還是有些關係,到了兵部自然有人關照,比起在翰林院作為吊車尾的存在,無疑是個更好的選擇。
翰林修撰從六品,翰林編修正七品,主要的職責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了,無非是掌修國史,掌修實錄、記載皇帝言行、開經筵講再加上草擬文稿會要罷了。
一言以蔽之,文秘是也。
翰林院雖然算是個獨立衙門,卻因為工作的職責,天然與禮部有著最親近的關係,五品的翰林學士多由禮部尚書兼任,如今也不例外。
隻不過謝嵩平日都是在禮部做事隻是時不時地過來視察一下工作罷了。
自然而然地翰林院的一應事務就落在了孟訥、王安侍講侍讀兩位學士的身上。
翰林院與禮部相仿平日裏雖然清貴卻也沒有多少實權,再加上作為謝嵩的親信,兩者自然都是最正牌不過的舊黨人物。
這也是舊黨勢力始終淩駕在新黨之上的重要原因。
雖然說朝廷大員必須經過廷推,而中下層官吏的升降一律由吏部決斷。
但能夠進入翰林院的無疑都是科考之中最為頂尖的存在,三鼎甲之外的庶吉士更是要待足三年再進行“散館考核,以後或留用或發到六部或者分配到地方。
如果順利的話,隻需兩三任,便可以華麗轉身,快速升遷。
能夠做到調理陰陽的宰輔之位的,在潛規則中必須要有翰林院的經曆。
甚至六部的部堂高官大部分也是出自這裏,新黨根基本就不厚再加上被人家占據了這種重地聲勢自然要弱上不少。
如果不是王介甫名聲太大,學問精深,又深得蕭璋的賞識,根本就不會有兩黨對峙的局麵出現。
陳浮生去的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好生純粹的文氣!
剛剛去吏部報道完畢領過官服,陳浮生等人一踏入翰林院的大門便是一驚。
經曆了幾場科考,陳浮生見識也算不少,卻還沒有見到像翰林院這麽濃鬱之外卻還能如此純粹清靜的文氣。
官場是個大染缸。
一入官場,便有許多情非得已,最是最是汙濁人心,文氣除了是一身學問的體現更與本人的思想內心息息相關,是以大部分官吏都不可能純粹如求學之時,更不要說衙門官府了。
貢院之中文氣原本還算純正,但一到科考之日那種熱烈的追求的欲念幾乎要沸反盈天,直衝雲霄。
而翰林院卻是有些不同,畢竟這裏位輕,又沒有什麽官場的案牘勞役,官員們做得和從前求學時的沒有什麽兩樣,
大部分人不是還沒有真正步入官場的新人,或者就是幾十年窩在翰林院中的文臣,心思相對單純,也沒有其他衙門裏麵的勾心鬥角。
數千年來民間所有人對於翰林無形之中都寄托了美好的期望,無形之中反過來影響了翰林院的格局。
再加上翰林院因為有著官府的背景,通過長久曆史積累下來的藏書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極為可觀,雖然比不上坐擁天下藏書的皇家書庫,卻也遠遠勝過許多民間的知名書院。
其中甚至不乏陳浮生會試時那種引動了天地異象的手稿。
有這些藏書鎮壓調理整個翰林院,自然要與其他的衙門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