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大自在逍遙天子> 第十五章 第一堂課(二)

第十五章 第一堂課(二)

  網 ,最快更新大自在逍遙天子最新章節!


  “今天第一堂課,不是我要講些什麽,而是由你們自己開口。人無誌不立,正所謂“誌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誌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禦也.此言大善,才會有孔丘才會讓弟子們各言其誌。今天我們就效仿一下先賢,請各位同樣講述一下自己的誌向。隻有知道了大家想要成為什麽樣的人,書院才好針對個人製定出最為合適的教育計劃。文洞明將手中的書卷放在一側,輕輕一笑,開口建議。。


  陳浮生抬起頭,看向這個文先生,這個提議雖說有些突然,卻也是一脈相承,倒也恰當。


  不過他可不太喜歡真的清楚明白地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他總不能說,我的誌向是逐漸成仙長生不老這些吧,夏蟲不可語冰,否則對方多半會把你當成一個講天方夜譚的瘋子。


  不過他倒很想知道其他人是如何回答的,這種最為根源的夢想雖然還太過稚嫩,不夠成熟,卻包含著近乎無窮無盡的信念力量,正如文洞明所說的那樣,誌向所趨,沒有不能達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盡頭,也不能限製。意誌所向,沒有不能攻破的壁壘,即使是精兵堅甲,也不能抵抗。


  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人生存的根本,而在修行者看來,就是所謂的道心。這也是漫漫修行路上難得一見的風景,


  大家不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交頭接耳,就是自己一個人低下頭。


  雖說都是些年輕人,不過讓他們直接開口講自己將來想要做些什麽,還是有些抹不開麵子。


  在這個年紀,學問足夠進入上院的不是家裏從小重視教育,就是自身天資聰穎,沒有一個簡單的人物。


  自然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樣隻是要求個三餐溫飽,因此考慮的太多,就越是不好意思說出口。都是少年人物,自然不可能甘願窮究學問,男兒若想一遂平生誌所求所想,自然脫不出那三句:


  書中自有千鍾粟;

  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


  無外乎權力、財富、美色罷了。


  偏偏這些是做得說不得的東西,大家習慣了假清高,錢財被稱作阿堵物,紅顏多禍水,權勢更是要連續推辭幾次才好接受。


  如果自己開口要這些,難免被人說是俗物,如果說得正氣淩雲,更是會被暗地裏罵做偽君子。


  因此一個個都等著別人主動去做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然後自己再看情況刪刪減減。


  不過終究還是有著初生的牛犢,心裏不顧忌這些,在前排的一個看起來比陳浮生還要小上一兩歲的少年,這個站起身來,朗聲說道:“我將來要成為馳騁沙場的大將軍,將那些南蠻北狄一掃而空,為我朝打下一個萬世太平。


  看著銳氣逼人的少年,陳浮生輕輕一笑,身後適時傳來一句李端平的介紹:“這人叫做葉信,是劍南道武定軍節度使葉平的第三子,據說葉將軍雖然是軍旅出身,卻極為重視文人,他的子女也都有著一身學問,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這個葉信,據說他文武雙全,稱得上難得的人才。


  陳浮生點點頭,以他的眼力,自然可以輕易看出這個葉信周身真氣湧動,舉止自有一番法度,在人間已經稱得上難得的高手,確實有著放言的資格。


  而且雖然自前朝開始就有了重文輕武的風尚,但是麵對四方之敵,武人的地位在某種方麵反而要更加穩定一些,相比之下,蜀中已經算是較為安寧了。


  而且文人帶兵還能獲得儒將的美稱,實在是名利雙收。


  突然,陳浮生也發現李端平也是頗有作用,很顯然他消息靈通,有了這個人,陳浮生能夠最快的了解這些同班的同學。


  “保家衛國嗎?我年少的時候倒也有著這樣的想法,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確實是每個大好男兒都會有的想法。


  文洞明點點頭,示意葉信坐下。


  有了帶頭的,眼看對方似乎得到了先生的鼓勵讚賞,眾人看著得意洋洋坐下的葉信,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踴躍發言起來。


  總得來說,還是沒有出現什麽特立獨行的想法,大體出不了藩籬,家裏經商的希望能夠貨通天下,富比陶朱猗頓,家裏有人做官的自然希望能夠出將入相。


  相比之下,李端平的就已經有些特別,豪商出身的他希望的居然是能夠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遊曆天下,看遍天下美景,倒是讓陳浮生微微高看了一眼,不過他也坦言,之所以萌發這種想法,完全是因為看過一本《振之遊記》的書籍。


  對於這些,文洞明基本上既不直接肯定,也不否認,大多淡淡一笑視之。


  “那麽浮生同學呢,你又想要將來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眼見眾人說完,所有人把目光放在遲遲沒有發言的陳浮生身上,文洞明開口發問。


  感覺到背後一緊,是李端平悄悄拉了一下衣帶,顯然是提醒他無論如何先隨便說一個應付過去。陳浮生輕輕一笑,挺直身子,身體微微前傾,將雙掌緩緩攤開,伸出右手,食中二指在麵前的課桌上麵輕輕一敲,聲音便直入每個人身心一般,室內的所有人頓生一種莫名的感觸,身子一震,仿佛感受到了某種訊息一般。


  聲音暗合某種節奏,將所有人同時拉在一處,其餘的所有人都感覺到了陳浮生想要表達的意念,遠比用口要說的清晰。


  那是一道無比複雜的想法,其中既有著無拘無束的自在,也有著濟世救人的慷慨。


  確實如果不是用這種方法,別人不會相信。


  “古人有對牛彈琴之說,是因為情之所至,頑石亦可點頭,想必浮生同學在音樂上麵的造詣定然不凡,以後如果有機會但是希望能夠親耳聽到。


  毫無疑問,文洞明幾乎是接觸到的同時便同時解脫開來,絲毫不受這種意念的影響,緩緩開口,將其他人驚醒,眼含深意地看向陳浮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