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女王蘿莉在寫信
劉玄之前聽說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論點,是把國家比喻成一個人,把國民比喻成身上的毛發、器官之流。
這樣一來,就可以很好的理解為什麽國家會這麽做。
因為一個人會理發、剃須、剪指甲,這些都是人的日常操作,我們並沒有考慮過被我們剪掉的頭發、剃掉的胡須。剪掉的指甲的感受。
與此同時,一個人還會染發,塗指甲油,描眉。塗口紅等等。這些外來的物品覆蓋在自己的身體上。
我們隻會覺得自己很美,更漂亮。而不會覺得對不起自己被覆蓋的頭發,眉毛,指甲等等。
簡單點來說。
國家層麵上的思維,和百姓的思維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
在那個觀點的最後,非常明確的指出,如果你感覺自己受到了不公,低人一等,那麽說明你處於頭發、指甲的位置。對國家來說,是屬於可以犧牲,甚至拋棄的部分。
如果你想改變現狀,那就要不斷的努力,讓自己成長為眼睛、大腦、心髒這個重要器官。
當時劉玄隻覺得這個論點簡直可笑,所謂的國家榮譽感呐,民族自豪感呐。難道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狗屎?
至於現在,劉玄曆經千辛萬苦,終於爬到了大漢的政治舞台上,放眼望去,發現,自己之前受到的一些教育,確實都是空口白話粉飾自己的大狗屎。
臭!臭不可聞!妥妥的當了婊子還要立貞潔牌坊。
朝廷那邊給南匈奴於夫羅封侯的時候,考沒考慮過南匈奴這幾年間一直作亂,謔謔了大半個太原郡,一整個西河郡。
於夫羅也一直在河東河內劫掠。這期間會有多少大漢百姓死在他們的刀下?會有多少人家破人亡?
別的劉玄不知道光是發生在他眼皮子底下的,就有上黨郡南部四縣的近三萬百姓,被南匈奴裹挾著做了奴隸。
結果到頭來,南匈奴非但沒有受到懲罰,反倒是被封侯了!可不可笑?
當真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昔日,劉玄讀的一些佛家故事,裏麵便有類似的一條小故事,說從前有個不知殺了多少人的大魔王,佛祖為了感化他。所以派了兩個十分貌美的菩薩過去睡服他。
然後,就是大魔王被睡服,皈依佛門,被佛祖封為佛,那兩個菩薩也因功受封為佛。
是不是很操蛋的一個故事,但在現實中卻屢屢發生。大家卻早已習以為常。可笑之極!
劉玄摸著郭女王還回來的印綬,低低的笑了起來,將這枚代表著太守之位的印綬隨意的拋給了郭女王說道:“去,再給南匈奴的於夫羅寫一份書信。”
郭女王手忙腳亂的接過印綬,有些嗔怒的瞪了劉玄一眼,這可是太守印綬,別人都寶貴的不得了。居然敢直接這麽拋過來。
印綬其實就是印信和係印信的絲帶。古人印信上係有絲帶,方便佩帶在身。
也因為如此,印綬也同樣代表了官爵和地位。像韓馥出讓冀州時,便是讓自己的兒子將冀州牧的印綬送給了袁紹。這便從一定層麵上代表了權利的交接。
而後來袁紹為了平息公孫瓚的怒火,也派人將自己渤海太守的印綬送給了公孫瓚的堂弟公孫範,任命他為渤海太守。
劉玄手裏的這枚印綬無疑是上黨郡的,本應該屬於張楊。但是,卻被劉玄隨意的拋來拋去。他是一點都不在乎這些東西。
隻要手下有兵有馬,有猛將。剩下的都可以搶!
“告訴南匈奴的於夫羅,春天到了,本將準備找他買點東西,讓他回個信,商量商量具體的事情。”
劉玄淡淡的一句話,又讓郭女王這個小蘿莉一驚。買東西?買什麽?是買戰馬,牛羊,還是買回那些被裹挾走的百姓?
不由的郭女王想到了劉玄之前寫信讓袁紹籌備東西贖回家人的事情,覺得這兩者之間必然有著聯係。很可能,自家將軍就是準備拿著袁紹的錢,去找南匈奴買東西。
實際上,小蘿莉還真猜對了,劉玄就是這麽打算的。雖然劉玄很想帶著大軍把南匈奴給平了,然後在南匈奴的墳頭上蹦迪。但是實力不允許啊!
所以了,既然拚應對打不過,那就來軟的。劉玄已經讓係統小屁孩去查找宋朝對付遼、金、西夏、吐蕃、蒙古等遊牧民族國家政權的貿易戰策略。
沒辦法,誰讓宋朝在這方麵做的最好呐。估計也是被逼出來的。畢竟硬實力打不過這些惡鄰居。
劉玄現在與南匈奴的情況,與宋朝和那些遊牧民族的關係是何其的相似。所以自然要借鑒一番。先軟刀子割肉,削弱南匈奴,壯大自己一番。
就這樣,在劉玄叭叭叭之下,郭女王小蘿莉再次書信一封。蓋上了印綬。
本以為就這樣了,結果沒想到,劉玄還是讓她們寫信。這次是給公孫瓚的,大體意思是劉玄與公孫越將軍乃是至交好友,之前聽聞噩耗。
故而起兵攻打袁紹,想要和公孫瓚一起為公孫越報仇。結果不成想晚了一步,隻好泱泱而回。問公孫瓚啥時候再攻打袁紹。劉玄這邊好起兵響應。
然後又讓郭女王給黑山軍的張飛燕寫信,意思也差不多,就是表達善意。對張飛燕之前的仗義援手表示感謝。希望能抽個時間與張飛燕找個地方見上一見,商量一些聯盟的事情。
今天郭女王可算是遭了罪,小手累的顫顫發抖。終於是咬著牙,把最後一份書信給劉玄寫好了。劉玄接過來一看。
滿意的點了點頭:“不錯,如果趙浮、程奐能率萬餘精兵來投,那麽本將便有了和袁紹、於夫羅一較高下的本錢。”
趙浮、程奐這兩個人乃是韓馥手下的從事,麾下有萬餘精兵,乃是冀州精銳兵馬,既有大船百艘,又有強弩萬張。
當初韓馥執意要出讓冀州,這二人便乘船東下,想要攻打袁紹。
後來雖然沒打起來。卻也惡了袁紹。所以這二人為了自保,便開始撤軍回到了河陽、孟津一帶。擁兵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