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英歌傳> 第十四章 宮中奏對 下

第十四章 宮中奏對 下

  網 ,最快更新大唐英歌傳最新章節!


  兩儀殿內,這場漫長的君前奏對仍在進行中。殿外原本春光明媚的天空,突然變得陰沉沉起來。一會功夫,淅淅瀝瀝的小雨灑落在地麵上,雨簾與泥土混雜在一起,激發出一股春天的氣息。


  “你這主線尚有幾分可行。李隆基放下手中的臨摹本,抬起頭對李閻浮說道,“但你這所謂的次線,朕早就想到了,也已經讓麗競門的人照辦了。可惜短期之內,看不出什麽效果。


  “陛下,主線也好,次線也罷。剛才臣也說過了,僅僅是查缺補漏之策而已。李閻浮聽到皇帝李隆基的話,淡定地回答道,“上古先賢大禹治水,也講究一個‘堵不如疏’。


  “朕何嚐不知道這個道理啊!李隆基再次搖了搖頭,皺緊眉頭苦笑著說,“閻浮,你剛從海西回來,可能很多情況都不清楚。在我們大唐要想實現你說的,‘朝野上下通力合作,文武大臣齊心協力’,還尚且有那麽些可能。但要實現什麽‘名門寒門同氣連枝’,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別說是朕,就是先祖太宗皇帝再世,也不行。


  “是臣妄言了,請陛下勿怪。李閻浮拱拱手答道。


  “你這也不算妄言,隻能說是一種美好的願景吧。李隆基擺了擺手,自顧自的說了下去,“說句誅心的話,朕這個李家難道就不是世家名門?你們岐山李氏難道就是庶族寒門?很多事情,我們一旦真的要去做,你就會發現,可能連你身邊最親近的人都在反對你。治大國如烹小鮮,古人誠不我欺也。


  這話說到這裏,讓李閻浮很難再接下去。他隱隱有種感覺,皇帝李隆基是真的感覺到心累。眼前的場景讓李閻浮想到了遠在海西帝國的義兄利奧三世,自從登基為帝後,他很少再看到利奧那爽朗的笑容。


  遙想當年兩人初次見麵,利奧帶著傭兵團從暴亂的馬匪刀下救出了年方十二歲的李閻浮。那布滿老繭的大手拉起了他的身軀,那充滿豪氣的笑臉撫慰了他的心靈;還有那土氣粗獷的大嗓門和那把永遠顯得那麽巨大的重劍,都讓人難以忘懷。有時候,你獲得了一切,卻失去了當初。


  而李隆基之所以感慨萬千,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唐曆1843年,睿宗皇帝李旦退位為太上皇,李隆基得登大寶。但是朝政大事的決定權,仍然掌握在太上皇李旦的手中。因為政見不合,皇帝李隆基和代表世家利益的太平公主李令月——自己的嫡親姑姑發生了劇烈的衝突。


  當時坊間傳言,太平公主曾經多次深夜闖入皇宮之中,與李隆基就朝政大事發生爭吵。更有甚者,仿若親眼所見一般,聲稱太平公主掌刮了李隆基。而當時的朝中大臣也分為兩派,互相爭鬥不休。太上皇李旦多次居中調和,卻根本無法平息李隆基和李令月之間的矛盾。


  很多事情,你越壓製反彈就越劇烈。太平公主於自己府中密會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湜等人,合謀推翻李隆基。並且,太平公主還暗中調動了自己掌控的禦林軍一部和南衙兵準備起兵奪權。好巧不巧,這個消息被太平公主之子,李隆基的表弟薛崇簡知悉。薛崇簡跪在太平公主屋外勸阻,卻慘遭太平公主鞭打。太平公主將他軟禁在自己的府邸中,好讓薛崇簡無法將消息傳遞出去。


  薛崇簡有位書童,小名叫魏三兒。原本是魏知古之子魏哲的書童,後來贈與了薛崇簡。世家公子哥之間的那點破事,大家都懂,總之在大唐的文人們看來都很正常。薛崇簡偷偷寫下一份密信,讓魏三兒連夜翻牆出去,趕到了魏知古府邸。


  魏知古一看密信,驚出了一身冷汗,連夜趕往皇宮將消息報告給李隆基。李隆基一看,這還了得?有道是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既然你要開戰,那就比比誰的刀快。


  李隆基當晚就親自帶著他的親衛三百餘人,和李令問、王守一、李守德,大內高手高力士等自己的親信十多人,先殺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又抓了散騎常侍賈膺福及中書舍人李猷。這還不算完,緊接著宰相岑羲、蕭至忠,尚書右仆射竇懷貞等,紛紛駕鶴西去。


  隨後,太平公主李令月被李隆基下詔賜死在她自己的府邸,她的兒子以及黨羽被處死的達數十人,隻有通風報信的薛崇簡被免於死刑。當時世人對薛崇簡多有非議,對李隆基處死自己嫡親姑姑也有些看法。


  其實普通市井之人何嚐知道,李隆基也不想將這位自幼最疼愛自己的姑姑賜死。但是人走到了這一步,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在他身後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他。這正是,人道帝王多無情,那知蒼天亦有晴。


  李隆基掌握了朝政大權後,先用姚崇撥亂反正。待國家步入正軌,為了避免一位宰相專權的情況,又改用宋璟正相,張說、張嘉貞並列為副相的三相製度。到了這個時候,李隆基開始發現,大唐的朝政和吏治改革越來越難以推進下去。


  轉眼間,十九年光陰飛逝。李隆基也人到中年了,每每想起那張臨死前還顯得那麽嬌豔的麵孔,心中就是一痛。有時候李隆基也會想,到底是不是太平公主才是對的呢?大唐是皇室與世家共有的大唐,完全不用在意普通百姓的死活?


  每次想到這裏,答案都是否定的。


  在李隆基從小就會背誦的《孟子》中,有這麽的一句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正是這句話,讓他堅定了推進改革的決心。


  李閻浮和李隆基都微微走神,兩儀殿中一時安靜了下來。高力士隻好悄悄地走到李隆基身邊,輕聲說:“陛下,眼看就要到飯點了。惠妃娘娘托人帶話給老奴,想請您中午到她宮中用膳,說是做了您最喜歡的畢羅餅和小鹿肉。


  李隆基被高力士的話一下子喚得回過神來,這才發現自己說的話讓李閻浮無從回應,場麵變得一下冷了下來。他先是扭頭回答了高力士的話:“不去。你讓人傳話過去,就說朕今天另有安排。


  高力士轉身離開了大殿,安排人去告知武惠妃皇帝的決定。而殿內,李隆基則繼續自己跟李閻浮談話:“閻浮,聽說你一回來就為我大唐立一新功。昨天晚上你在歸雲閣,協助麗競門抓捕了一個白奕密諜?

  “機緣巧合罷了,算不上是我的功勞。李閻浮將當時的情況簡單地說了一下,重點誇讚了一番麗競門情報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李隆基聽得是龍顏大悅,說道:“怎麽樣,朕這個麗競門還拿得出手吧?朕隻給了他們三天的時間,沒想到一晚上就破了案。


  “陛下調教有方。李閻浮輕輕的拍了一個馬屁。


  “那是自然。麗競門沉寂已久,如今在朕手上可謂是老樹煥新春。李隆基略微有點得意,他麵露微笑對李閻浮說,“閻浮,延興門邊發生的事情,浚兒都告訴了我。對於千牛衛玩忽職守的那名將領,朕一定會嚴肅處理,給國師和你一個滿意的交待。


  “多謝陛下。李閻浮拱手答謝。


  “另外,關於前任秋官正被害一案,是你上任後必須解決的第一要案。李隆基瞄了李思泉一眼,見他還是擺出閉目養神的老樣子,又繼續往下說,“當然,李雲景身為你們岐山李家子弟,這件事你肯定比我還急。朕這裏就不給你設什麽時間限製了,你自行處置便是。


  “陛下,關於這起案件,臣有一個不情之請,還望陛下能批準。李閻浮說道挺直了身體,正色說道。


  “說說看。李隆基不置可否。


  “此案發生在我大唐帝都長安城內,陛下也很清楚,這長安遍地是名門,處處是勳貴。如果此案涉及了本朝重臣,或者豪門子弟,臣可否能直接問審?萬一有那手眼通天之人,找到陛下求情,陛下是否能容臣將此案查清?李閻浮提的問題一針見血,毫不容情。


  “我東土大唐可沒有什麽刑不上大夫的規矩!當然要查個清楚,查個明白。不管怎麽說,太史局也是直屬於我大唐皇室的衙門,容不得他人這樣打朕的臉。李隆基回答的是毫不猶豫,“不要說什麽朝廷重臣和豪門子弟,就是當朝宰相和東宮太子牽涉入內,也是可以查,可以審的。但是,記住一個底線:涉及到重臣和勳貴的時候,不要輕易動刑,萬萬不可屈打成招!

  “陛下說的極是,我太史局也不是來俊臣、周興之輩,屈打成招之事斷不會有。李閻浮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權限,也拍著胸脯給了李隆基一個保證。


  “閻浮,聽說你在海西還有個宮廷伯爵的爵位,既然你回返大唐,那朕怎麽也不能虧待於你。李隆基說完這些話,又對著張九齡說道,“九齡,擬旨。門下:朕聞岐山李氏有子閻浮,英武不凡博識聰穎,今任其為太史局正五品上‘秋官正’一職。又因其在瀚海阻止白奕密諜之不軌企圖,為我大唐立下新功,特加封開國縣伯,正四品上,賜食邑七百戶,佩銀魚袋。


  “謝陛下厚賜!李閻浮起身離開座位,走到兩儀殿中間彎腰行了一個大禮。


  李隆基擺擺手示意他坐回原位,張九齡快速地起草好聖旨,然後走到大殿中,將聖旨交給了不知道什麽時候回到殿內的高力士,再由高力士遞給李隆基。李隆基仔細地看了一遍後,拿起筆蘸上朱砂,將他所負責的最後步驟“畫日完成,也就是填上聖旨擬定的日期。


  聖旨將由張九齡簽字,這代表了中書省擬詔結束,隨後會交由門下省審批。像太史局這樣直屬於大唐皇室的特殊衙門,其人事任命和相關政令一概皆出於皇帝,門下省無權封駁。所謂的“中書擬詔,門下審詔,完全就是走個過場而已。


  門下審核結束後,會將聖旨以及相應規格的官服、官印、魚符和魚袋等派人送往李府。由於李閻浮是在君前奏對中獲封官職,內廷也不再派出宦官到李府宣旨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府還省了不少打賞的錢。


  要知道,“君前奏對這樣的晉身形式,平日裏是少之又少。隻有得到朝廷重臣的推薦,或者是皇族顯貴的舉薦,並且通過內廷的審核,皇帝李隆基才會舉辦一次“君前奏對。說通俗點,這其實就是皇帝陛下親自麵試人才。


  “前些日子有大臣上書給朕,提及了一條應對白奕的戰略,叫做‘唐人西進’。閻浮,你怎麽看。李隆基將聖旨交給高力士後,裝作不經意似的問道。高力士則走到張九齡身邊,等他簽好字後,就派人將聖旨送去了門下省。


  “西進對東進,頗有些爭鋒相對的意思。既然皇帝隨意地問,那李閻浮也隨意的回答,“西域疏勒、莎車、大宛等地土肥水美,適宜耕作,如能將我大唐無地之民遷往這些地方並給其土地,倒也能安居樂業。如是往西走,河中之地則更是肥沃,兼有通商之便。陛下,就是坐收商稅,可以讓一國之國庫充盈滿倉。這條古絲綢之路萬萬不可小覷,要是我大唐各大世家都有這麽一支商隊,即可為己牟利,又可與民方便,更可納稅與國。這西進,正是一舉多得之妙策也。


  聽到李閻浮這番看似隨意的話,李隆基陷入沉思之中,沉默了許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