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同時募兵
秋暮宮內。
一個時辰前,吳廣憤然離去。
他當然不肯認陳尋為主。
他現在是奉皇親封的定遠侯,領軍五萬,正處於人生巔峰,自認為地位已經不低於陳尋。
他來秋暮宮是來談合作的,可不是來下跪效忠的!
我敬你陳尋救了我一命,更敬你為我討來了一支軍隊。
可你要我吳廣認主?
那可不行!
你不配!
對於這個結果,陳尋很不滿意,卻並不意外。
他隻是命人找來了中常侍趙嵩,向他討了幾個聽話可靠的小太監。
順便替他向李皇後和李久安傳一句話——
“吳廣等人非我屬下。”
他相信以李久安的才智,一定能夠猜到他的言外之意。
隻要李家願意拖延軍資,再加上太子黨從中作梗,吳廣的新軍就無法招募起來。
定遠侯也就成了笑話。
雖然這樣做有點陰險,可陳尋從不否認自己是個自私的人。
李家的錢是看在他麵子上給的,新軍是他和李久安據理力爭建立起來的,最後五萬精銳反倒便宜了外人?
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他陳尋可不是願意吃虧的人!
“吳廣,希望你隻是一時被權勢弄昏了頭腦,否則我必讓你身敗名裂。”
“華夏有一句話說得好。”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
時間很快又過去了三天。
整個廣寒國都被新軍募兵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各城各街各官道上都張貼了募兵令,無論是鄉野村夫或是
一時,各路官道上多了許多背劍跨刀的青壯男子。
不過大多數人都在觀望,並沒有貿然加入其中。
畢竟,參軍不是兒戲,上戰場是會死人的。
兩軍同時募兵,免不了會被拿來比較。
李甘將新軍命名為固窮軍,取自“丈夫四方誌,安可辭固窮。”
其中不乏悼念劉固的意思。
而吳廣的新軍則是延續了泰山軍的旗號。
固窮軍是太子的軍隊,有三大儒門世家做靠山,不缺人才,更不缺錢糧。
不到三天,就有上千名冠蓋境以上的世家弟子加入其中。
其中甚至有十幾尊大賢境的名士。
其實三大世家的冠蓋境弟子很多,硬湊都能湊出上萬人。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養尊處優的世家弟子都樂意去沙場廝殺的。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一輩子到頭都打不了幾仗的禁衛軍才是首選。
有了上千名冠蓋境,李甘新軍的重堅力量就立了起來。
不得不說,這對普通軍士而言是致命的吸引。
有了冠蓋境的保護,戰死的幾率無疑會小很多。
更不用說,李甘比吳廣開出了更高的俸祿。
一時間,各城各街上都是慫恿人加入固窮軍的聲音。
而在另一邊,吳廣的募兵過程卻並不順利。
先是李家以需要時日籌備資金為由,斷了軍資的供應。
後又傳出了固窮軍上千冠蓋境、十幾尊大賢以及高了整整五成俸祿的噩耗。
這讓智商本就不夠用的吳廣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在一座新建的營帳內,吳廣和副將董青、李玉二人坐在一起商量募兵的事情。
“眼下兩軍同時募兵,固窮軍明顯占據了更大的優勢,要是我們拿不出應對的方法,肯定會被搶走優秀的人才。”
董青率先提出了自己的顧慮。
他和李玉都是泰山軍退伍的老人,修為臻至大賢境。
在組建新軍的第一天,吳廣就將二人找來做了副手。
不過,眼下的局麵可不是區區兩個大賢境就可以破解的。
“秦軍師那邊可有消息?”
泰山新軍現在隻能寄希望於秦廣王。
“軍師讓我們耐心等候,他會親自率領八百老兵前來相助。”
聽到這話,董青和李玉都不禁鬆了一口氣。
八百老兵,基本都是冠蓋境以上的修為,其中明鏡境有百餘人,甚至就連大賢境也超過了雙手之數!
這才是開陽王留下的中堅力量!
再加上秦廣王這一尊王佐境,泰山新軍的底蘊基本就不弱於固窮軍了。
“不過。”吳廣停頓了一會,“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們的錢不夠。”
“一來,固窮軍開出的俸祿足足比我們高了五成。”
“要想爭取優秀的人才,我們必須也提高俸祿。”
“二來,我昨日去軍械營走了一趟,所有的上等軍械都被李甘預定,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秋末。”
“軍械營的大人說了,想要早點拿到軍械不難,得加錢!”
董青和李玉對視了一眼,皆是微微搖頭。
“王爺留下的資產可以支撐多久?”
開陽王死後,他的大部分資產並沒有落到陳尋手裏,而是被秦廣王和吳廣拿走代為管理。
可隻是過去了三年,這筆錢就已經被揮霍得七七八八。
畢竟,戰死袍澤的撫恤金、退伍軍人的養老錢、仍在邊境廝殺的那支無名軍隊的供養補給,都不是一個小數字。
吳廣隻能無奈一歎:“別指望這筆錢了,和太子黨拚財力,我們是在自取其辱。”
董青和李玉點了點頭,對這句話表示深深的讚同。
“可以去告禦狀麽?”
“李甘公然提高軍隊俸祿、買斷軍械,這可不是什麽小事!”
董青有些憤然。
開陽王死後,泰山軍被撤了旗號,於是他一直歸隱避世,不肯出來為朝廷效力。
如今好不容易吳廣封侯領軍,再次掛起“泰山”旗號,他又重新燃起了鬥誌。
卻不想被太子黨打壓得喘不過氣來。
吳廣搖頭道:“這不是辦法。”
“價高者得,這是每一支軍隊之間約定俗成的規矩。”
“以前王爺在的時候,我們泰山軍也沒少出高價截胡其他軍隊的軍械物資。”
“現在自己吃虧了就去告禦狀,隻會引來軍部的嘲笑。”
忽而,李玉小聲問道:“發生了這種事,為何不去問問世子殿下的意見?”
“畢竟他才是將我們所有人集聚在一起的主心骨。”
吳廣一聽這話,神情微變。
頓時,他沒了議事的心情,直接拂袖離去。
“怎麽了?我說錯話了麽?”
李玉不明所以。
董青湊到他耳朵旁低聲道:“三天前吳將軍被世子殿下從秋暮宮趕了出來,聽說兩人鬧得很不愉快。”
李玉撓了撓頭。
“何至於此?不都是開陽王一脈的人麽?”
“不,不對……”
李玉可不是個憨憨。
他很快就明白了,泰山新軍的困境不止於太子黨這個外敵,還在於內部掌權者的不和睦。
吳廣和秦廣王都是有野心的人,決不會甘於服從一個初出茅廬的世子殿下。
然而,李玉不一樣。
昔日在某次戰役中,開陽王陳易曾救過他的命。
他不忠於任何人,卻欠開陽王一條命。
開陽王死,他自然要將這條命還給世子陳尋。
於是,李玉起身道:“我要去一趟秋暮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