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寺廟挖寶
快看,有東西,還是宋文友眼睛尖,一眼就看到了小紙團,連忙上前撿了起來。
“秋平,你怎麽知道,這顆真品南紅佛珠裏另有乾坤?”宋文友很好奇,同時,方爸也轉頭疑惑的望向了他。
“嘿嘿!運氣,運氣!”方秋平謙虛一笑,這才緩緩解釋著自己之所以會去摔那顆真品南紅佛珠的分析。
原來,剛剛開始的時候,方秋平也是不得其解,隻是後來細數了佛珠數量後,讓他發現了其中的一個破綻。
他們手中的這串假佛珠,在數量上總共有十九顆,稍微對佛珠的形製有一點研究的都知道。十九顆的佛珠是沒有的。
念珠講究一個象征意義,最接近這個數字的,也隻有十八顆,俗稱“十八子”,也就是所謂的十八界,分別代表著六根,六塵和六識。
而偏偏這串假佛珠,多出了一顆,而且還是整串佛珠唯一的一顆真品,這就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了。
再結合著在木盒底部找到的打油詩,和紫光燈下真品佛珠細微的裂痕,方秋平的直覺就告訴他這顆真品佛珠一定有問題。
當然,他也有賭的成分,萬一是他的估計錯誤,就得白白損失一顆頂級的南紅佛珠。
方秋平的解釋聽得宋文友和方爸一愣一愣的,沒想到這裏麵還有這麽多的道道。
隻是同時也感概,這造假之人的人手段當真是了不得啊!已經稱得上鬼斧神工了,到底是用怎麽樣的手段才能把小紙團藏入珠內,而達到了讓人連在紫光燈的輔助下都難以發覺的地步,看來,這可能又是一項絕技了。
方秋平接過了小紙團,緩緩展開,發現是一張巴掌大的信箋,上麵隻是簡單的寫著一句話:“北郊靈竹寺,百年老梅樹下。”
這句話,寫得沒頭沒尾,但是提到了具體的地點,有點像是藏寶圖中的寶藏埋藏點。
“靈竹寺?這是哪裏?好像這邊沒有一個叫靈竹寺的地方!”
“靈竹寺嗎?我好像知道”,這時,方爸的聲音突兀的響了起來。
“啥?爸!你知道靈竹寺在什麽地方嗎?那你說說,具體在哪裏?”沒想到自己老爸居然知道,方秋平麵色一喜。
方爸回憶了一會,組織了下語言,這才說道:“靈竹寺,就是以前北郊那一片的一座寺廟,年頭已經很久了,反正上百年是有的了,以前叫靈竹寺,不過現在已經不叫這名字了,好像改名了叫什麽崇明寺。這還是你爺爺在世的時候偶爾提到過的!而且幾年前,你去泰國留學時,你媽還去過哪裏,給你求平安來著,說是很靈驗。”
額,方秋平沒想到老爸還真知道地方,因為,有些地名由於時間太過久遠,改了稱呼和叫法,這都很正常,所以往往按照以前的叫法來找,多半是對不上號,或者找不到的。
方秋平決定去看看,事情都到這一步了,不去看看宋文友和方秋平都有些不甘心。
因為已經是晚上了不方便出行,於是宋文友和方秋平與方爸約好第二天去靈竹寺也就是現在的崇明寺去看看。
第二天一早,方秋平和方爸,宋文友三人先是在方家的小吃店裏吃過了早餐,然後就由宋文友驅車載著方秋平父子兩人一路向著春城北郊而去。
經過了兩個小時的顛簸,上午十點終於是到達了目的地—崇明寺。
這是一處坐落於山腳下的寺廟,寺廟紅牆青瓦,碎石鋪就的小路,曲徑通幽,別顯一番風味,周圍紫竹環繞,清幽寧靜,上空嫋嫋升起的香火氣,更為他增添了幾分飄渺與神秘,方秋平暗想這可能就是這裏以前叫靈竹寺的原因吧!隻是不知道後來為什麽改名了。
今天,由於是周末前來拜佛燒香的人還不少,大量的香客來往絡繹不絕。
三人停好了車,尋著小徑一直來到了正門前,正門此刻有許多兜售香火和小吃的小販,看到方秋平三人連忙熱情的上前推銷著自己的產品。
方秋平買了一把長香,別說還挺貴,居然要八十,方秋平撇撇嘴,暗自腹誹當真是“佛前香火貴啊!”
三人混進了正門,寺廟不大不小,是一個二進的院落,正門處是兩尊法相威嚴的神將,越過門廊兩邊塑刻有八百羅漢相,雕塑形態各異,活靈活現,頗有佛家氣息。
一路直行,越過走廊,眼前豁然開朗,這是一間寬敞的院落,兩邊的閣樓看起來有些年月了,最起碼不下百年。正中央是大雄寶殿,供奉著文殊普賢兩位菩薩,院落中間則是青石鋪就的石板,幾株老樹和一些花花草草點綴期間,更顯得渾然天成,古意盎然。
閣樓上,不時的有佛家弟子上下進出,方秋平上完了香,便和方爸,宋文友三人在院落裏轉悠,隻是三人找了半天,也沒有發現那株紙團裏提到的百年老梅樹。
這時,“咚咚咚”的撞鍾聲在院落間回蕩了開來,這是這邊的齋飯時間到了,到此地而來的香客或者遊客們可以在這裏花上幾塊錢就可以吃一頓正宗的齋飯,吃倒是可以,但是寺廟規定不許浪費。
這邊的齋飯還是頗有名氣的,方秋平以前也聽老輩人講過,於是三人決定先去嚐一嚐這邊的齋飯。
齋飯的地方很簡單,隻是擺了一排的桌椅板凳,然後都是自助的模式,自己動手打飯菜,齋飯錢的話就自己投進一個箱子內,全憑自覺,你投不投也沒人監督你。
方秋平占了個位置,就看到方爸和宋文友端著飯菜過來了,方秋平嚐了一口菜,確實不錯,炒菜的師傅很有功底,簡單的素菜被炒得很有賣相,青翠欲滴,同時還保留著其原來的味道。
三人吃過飯,出門時,方秋平瞥見了門口處的一位路過的小沙彌,連忙上前詢問小師傅,這裏是不是以前有一株百年老梅樹?
小沙彌被方秋平問得一愣,想了想才回方秋平道:“施主,這裏以前聽師傅們提過,確有一株老梅,隻是後來,老梅枯死了,加之後來寺廟改建,具體地點我也不清楚了,不過,我們的住持他老人家或許知道的比較多。”
剛開始聽到小師傅說老梅枯死,院落改建,方秋平就心底一沉,不過聽到小師傅說這邊的寺廟住持或許知道,心裏又高興了起來。
方秋平向小師傅提出了想求見住持的想法,小師傅也沒有拒絕,一路引著三人就來到了一旁閣樓二樓的一間靜室麵前,小沙彌前去敲門,半晌後,門被打開,一位須眉和胡子都發白的老住持在一位小沙彌的攙扶下,顫顫巍巍的走了出來。
老住持留著及胸的胡子,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看見小沙彌身後的方秋平三人,開口問道:“三位施主,你們這是有何貴幹?”聲音有些沙啞,透著一股世事滄桑!
方秋平連忙上前表明了來意,老住持看了方秋平一眼,點頭會意,做了個請的手勢,把方秋平三人迎進了房間。
幾人分賓主做好,方秋平便和老住持聊了起來。
聊天中得知老住持今年已經是一百零三歲的高齡,自幼便呆在寺中,此前的崇明寺確實叫靈竹寺,而寺中確實也有一株老梅樹,不過卻是在另外離這裏不遠的菜地旁,以前的靈竹寺很大,隻是後來戰亂時期,被破壞了不少,後來改建,就重新規劃和選址,改名叫崇明寺!
方秋平得知老住持居然有一百多歲的高齡了,不由得肅然起敬,心裏感歎,這可真是陸地活神仙呐!也不知道老住持是怎麽保養的。
期間,老住持還特意詢問了方秋平,知道這裏以前有株老梅樹的人可不多,問方秋平是怎麽得知的?方秋平隻是打了個哈哈說自己也是聽家裏的老人說的,感到好奇於是特意打聽了一下,並且還詢問老住持能不能讓人帶他們去老梅樹的地方看看。
老住持沉吟了半晌,這才同意讓自己旁邊的小沙彌領著眾人去菜地。
方秋平三人連連感謝,並且宋文友還捐了一大筆的功德錢,告別了老住持,隨著小沙彌一路來到了菜地前。
這裏已經是離得那崇明寺有八九百米的距離了,是被紫竹包圍的一塊平坦的地方,後來被寺廟弄成了種植蔬菜的菜地。
小沙彌把眾人帶到了地方後,便指著一處有著一口老井的地方道:“各位施主,這裏便是以前老梅樹生長的地方,你們可以隨便轉,但是千萬可要注意別踩壞了蔬菜地裏的蔬菜,好了你們看吧,小僧就先行離去了。”說完朝著方秋平三人施了一禮,就原路返回了。
方秋平等了一會,待到小沙彌走遠了,看不見人影,這才開始打量起了這個地方。
眼前是一片開闊的菜地,由於是在寺廟的背後,周圍又是茂密的紫竹林,所以這裏除了寺廟中人,外人或者遊客一般是沒人到這邊來的,這樣正好,省得被別人打擾。
小沙彌所說的老井其實就是一口石岩的水井,老井確實是老井,從石壁上的磨痕可以看出年代的久遠。
方秋平環顧了一下四周,確定確實沒人後,就開始在老井的周圍探查了起來。
當然他可不是小說裏的那些什麽摸金校尉,可沒有尋龍分金定穴的本事,他隻是在找那株枯死的老梅樹所遺留的痕跡。
安全起見,方爸被方秋平喊去了一旁放哨,畢竟待會可能要刨土挖地,這畢竟不是什麽上的了台麵的事情,為了防止被別人看見產生誤會,還是小心些好。
方秋平找了一會,也沒有任何發現,這才對著宋文友說道:“宋叔,要不咱爺倆在老井的周圍挖挖看看?說不定有什麽發現。”
宋文友也是這個意思,剛好菜地旁搭建的臨時棚子裏有些鋤頭一類的農具,方秋平和宋文友各拿了一把,開始挖找了起來。
挖了一會,方秋平的鋤頭突然一滯,似乎是遇到了什麽硬物,方秋平連忙三下兩下的刨開了麵前的土,入眼處是一坨老木樁子,木樁子很粗大似乎還沒有徹底的腐爛,連接著根部,很牢固的埋在土裏。
這興許可能就是那顆老梅樹的樹根了,看到有了線索方秋平興奮了起來,連忙在樹根的周圍加快了挖掘的進程,挖了一個小時,隻是挖下去一米多深,隻聽得“鐺”的一聲金屬交鳴,方秋平精神隨之一震,連忙喊一旁的宋文友道:“宋叔,快來,我這邊有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