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萬界武俠扮演者> 第276章 長生吞日月(5400)

第276章 長生吞日月(5400)

  “長生?!”


  之前各家論道的時候,扶蘇、趙高聽了那麽多,其實沒有幾句真正的引起了他們的重視。


  當然不是因為各家的理論不值一提,恰恰相反,他們每個人所說的都是前人智慧凝結,一宗承繼之法,不敢說是通行天下的真理,至少在一部分的範圍內是絕對有可取之處的。


  然而,就算各家所說都是金玉良言,隻因他們所奉行的,並非是如今這個大秦帝國的主人選擇的道路,那就並不會被趙高等人真正關注。


  可是現在這“長生”二字,卻正是那位帝國之主,最近這些年來最心心念念的一件事情。


  至於伏念、勝七、公孫玲瓏等人,一聽長生,則大抵露出些不以為然的神色,大約已經在心中,將方雲漢歸於陰陽家雲中君之流,蠱惑人心、於世無濟的方士。


  “長生之道,在於和。”


  方雲漢沒有理會他們的神態變化,喝了口酒,滿不在乎的說了下去。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是天地大道。放之於個人,譬如五髒和於五穀之氣,是生命之基。口鼻和於水風之氣,是生命之樞。記憶和於先輩教誨,使人格初成,自我初醒,是生命之諦。心智和於人事經曆,自我體驗,漸有別於初教,是生命之悟。”


  “放之於天下。軍心與民心和,能死戰不退,固若金湯,是守元。私心與公心和,能政令通達,體恤民生,是固本。師長之心與徒眾之心和,文理傳繼,代代追溯,能勤修舊典,不致失落族脈精神,為外敵所竊取。懷古之心與務實之心和,能隨世事變遷,除舊迎新,變化壯大。”


  他說到最後,把左手葫蘆抬起,拇指扣住葫蘆腰,其餘四根手指,一根一根伸直,每伸直一根手指,就說出一個名詞。


  “守元,固本,勤修,納新。”


  “無論個人、幫會、學派、王國,有此四者,就能不失自我,永具新意,生機無限,可謂長生。”


  公孫玲瓏聽罷,先嘀咕了一句:“原來是這樣的長生,聽起來像是道家、儒家、農家,各取了一些。”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聖人能不凝滯於物,而與世推移。”


  伏念點頭讚同,“道長所說,其中部分看法,確實與儒家有暗通之處。”


  扶蘇拍了拍手,道:“也有部分,合於道家無為而治的理念。但是把這些看似尋常的地方,從道長所說的這個角度去看,也是別有一番新意。”


  “此是長生之理,而能稱為道的,不但要有理,更要有法。”


  方雲漢那左手伸直的四指一合,緊扣住了酒葫蘆,指尖與葫蘆出的時候似乎發出低微的聲響,“貧道既然稱道,自然有理也有法。”


  理是思想,法是方法。


  “長生之法?”趙高輕笑了一聲,“道長這句話,未免說的有些托大了。”


  “從西周那位統一四夷,西征昆侖的國君,周穆王開始,曆代以來,能見於史冊的尋仙問神求長生的事跡,層出不窮,但沒有一個真正的長生之法流傳下來。”


  這個羅網首領、中車府令的雙手攏在身前,右手上黑色的指尖敲打了一下左手手背,像是以這個動作提醒了自己什麽東西,帶笑轉口道,“唯有如今始皇帝陛下,尋得真正陰陽家煉藥高人,得悉東海仙山有長生寶藥,才得見長生不死的坦途。”


  “難道道長所說的長生之法,也是那東海寶藥嗎?”


  方雲漢輕哼一聲,散漫道:“長生藥之說,虛無縹緲,而貧道所說的長生法,是個人修持之法,在座的人大多都是通曉修行的高手,隻要點破那一處關竅,自然知道真偽。”


  扶蘇眉宇之間擰了一下,道:“如果道長真有仙山寶藥以外的長生之法,可否細說,是所謂屍解成仙之術,還是……”


  “並非屍解,能長生也未必就等同於成仙。”


  方雲漢塞上酒葫蘆,將其掛在腰間,一拂袖,道,“貧道剛才就已經說過,長生之道,貴在一個和字,隻要人體精元與內氣完全和暢一體,相互轉化時毫無掛礙,就時刻可以以內氣修補精元,體魄圓融無損,活個幾百年不是問題。”


  扶蘇一怔。


  乍一聽好像確實很有道理,幾句話就說明白了長生的原理,但是仔細想想,這話說了等於沒說。


  牆外小船上,逍遙子同樣聽到了這一段話,他若有所思,傳音問道:“正所謂煉精化氣,所謂內氣,本來就是從精元轉化而來,難道,這二者之間,還不算是和暢一體嗎?”


  “你們錯了,內氣並不是直接由精元轉化而來的。”


  說到這一件事,方雲漢左手負在身後,漸現出幾分神采飛揚之色。


  “人生於天地之間,眼耳口鼻,以及諸多細微處,其實無時無刻不與萬物交應,煉精化氣的實質,是將這種交換呼應,調整至最佳狀態,順勢積存從外界流入人體的有益元氣,而剔除有害元氣。”


  他心中最近這段時間,其實正因為弄清楚了內力來源這一件事,而感到有些自得。


  之前從蓋聶那裏,得知了這個世界關於武學的境界劃分之後,他對照自己從前在各世界之中所得的武功心法,尤其是主世界的一些理論,就陷入了一種苦思的境地。


  按照主世界的說法,內力最初始的時候,是因為存神觀想,以精神催眠了肉體,煉假成真,形成了這麽一種真實存在的能量。


  然而,如果跳出主世界的體係,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一般人剛開始練內力的時候,精神力度還很微弱,這種精神層次,真的可以催眠自己的肉身嗎?

  這其中就有一些解釋不通的地方。


  而如果按照這個世界的普遍說法,內氣是從精元轉化而來,豈不是說,內力的增長是在不斷壓榨肉身體魄?那換一種說法,豈不是表明,這個世界內功練得越快、內力越深的人,體魄越弱?


  這顯然也跟現實情況不相符。


  方雲漢又結合呂洞賓那些功法,憑他現在的武學悟性,枯坐了兩日兩夜,才感應到最細微的那一層,理清其中要點。


  其實,哪怕是完全沒練過武功的人,甚至是一隻螞蟻一塊石頭,隻要存在於這個世界上,都在不斷與外界的其他事物,發生信息上的交換。


  用最淺顯的例子來說,就像是不同物體所附帶的氣味,交錯傳遞的現象。


  當然,信息交換這種事情,遠比單純的氣味散失來的深奧,尤為難測。


  練出內力的第一步,實際上是通過特定的呼吸吐納,配合有一定標準的精神狀態,從人體與外界信息的交互之中,引導出對人體有利的東西。


  所以,內力的來源,其實並非僅有自身肉體。


  煉精化氣這個步驟,實則從第一縷內力滋生開始,就是一種變相的天人交感,是在引導外界的有利因素入體。


  隻不過比起直接拉扯天空雷霆、吸納地煞烈火的場麵,這種一開始基於人體天生稟賦的天人交感,顯得非常微弱,以至於練功者自己都弄不明白其中本質。


  趙高質疑道:“人身相較於天地而言,微渺不足言,如果真有此等交互,必定更加細弱,怎能積起博大內力?”


  “此言差矣。”


  牆外的逍遙子似有所得,開口代為解答,“先賢有雲,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晝夜,人有臥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齒;地有小山,人有小節……”


  “人身本是小天地,小天地與大天地的交換,自然潛力無窮,隻不過世人多蒙昧,不能察覺罷了。”


  逍遙子的聲音越說越是高昂,仿佛已經聯想到了無數從前無法明了的道理,腦海之中一層層的迷障被搗破,“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此至道也。”


  說到最後,河麵上的小船一晃,逍遙子縱身而去。


  艙中的蓋聶連忙傳音:“逍遙先生。”


  “老夫要回人宗閉關,重修道法。”


  那頭戴鬥笠的老者,迎風呼嘯而去,須臾之間,已經隻剩下遠處一條虛渺的影子。


  “一點玄機,足以參破萬重書山。純陽真人,此恩無以為報,隻望他日還有再見之時,逍遙子必執弟子禮。”


  這人三十歲前曾是世俗之間活躍的豪俠,三十歲後才拜入了道家人宗,又跟燕太子丹等人攪合在一起。


  平時,還真看不出這個逍遙子對道法有什麽癡迷之處。


  可今日,竟然隻因為幾句對談,就激起了他從半路入門之人,一路走到人宗掌門之位的執念、癡心,把這邊的一切,全部拋下,毅然回山去了。


  小聖賢莊之內的眾人,雖然被高牆阻斷了視線,但隻聽那兩句越來越遠的聲調,也明白外麵發生了什麽事,一時間心情各異。


  像是扶蘇這樣的人,當然沒辦法理解,逍遙子隻因為幾句話就受到莫大的震撼,做出這一連串看起來有些前言不搭後語的舉動。


  但是他卻從逍遙子的變化裏推斷出,這位純陽道長剛才所說的,並非是虛言空話,而是真有什麽實用道理包含在其中的。


  念轉之後,扶蘇看向方雲漢的目光中頓時多了一抹熱烈。


  方雲漢側首看了看逍遙子遠去的方向,麵上一副雲淡風輕、成竹在胸的模樣,安然接受了眾人隱帶些崇敬、戒懼的目光。


  其實他心中也有些懵。


  ‘我還沒說到具體的練功方法呢,你懂了什麽?還至道?’


  不過轉念想想,人身小天地的這個解釋還挺恰當的。


  方雲漢原本的思路之中,實際是想起前世,某些波及上百公裏範圍的爆炸,卻隻是由比微塵更小千萬倍的粒子對撞產生,所以,人體與外界看似微弱的交換循環中,能積累起開山裂石的內力,也就沒什麽好奇怪的了。


  這樣的思路,當然不能直接宣之於口,也不如“人身小天地”這種說法,顯得更加高明神秘。


  隻不過經過逍遙子這麽一打岔,方雲漢想要淺嚐輒止、引人上鉤的“傳道”,卻被勾起了更多的興致。


  此世,畢竟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就像剛才勝七開口闡述農家之道,像現在逍遙子突然棄船而去,無不是彰顯出,他們每一個都是有血有肉、心思流轉不休、活生生的人,而不僅僅是那些“劇情故事”中,性格片麵的角色。


  那如果,今天真在這裏把武道長生的思路講的七七八八,這些立場各異的旁聽者,又會做出怎麽樣的選擇呢?

  一念及此,方雲漢大笑了幾聲,接著說道:“體魄精元由十二正經主掌,內氣流轉由奇經八脈規製。如果是讓內氣直接就去滲入十二正經,那麽作為主掌精元的一方,隻是被動承受,算不上是和暢。”


  “隻有壯大體魄,讓十二正經的充盈欲出,再與強度相當的內力融合,才能真正讓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練達一體。若論內力的話,你們之中有許多人都已經達到這個標準,不妨暫緩越來越艱難的內力修行,去轉修體魄吧。”


  話音未落,扶蘇看他即刻就要轉身離開,急忙喊道:“道長,長生之道,我尚有未明之處,今日做客小聖賢莊,不好喧賓奪主,改日,可否到在下所居驛館之中,再請暢談一番。”


  方雲漢停下了將要離開的動作,望了扶蘇一眼:“若有美酒百盞,貧道或許尋香而至。”


  扶蘇拱手說道:“那明日申時,必定讓先生盡興。”


  “且慢。”


  趙高眉睫微閃,眼神數變,呼吸變得略粗了一絲,終究說道,“純陽道長,得道之士,想必文武一體,雖然道長看不上莊中武人,但我這六名部署,各持春秋名劍,桀驁不馴,戾氣惱人,可否請道長代為訓教一二。”


  扶蘇猛然回首,斥道:“趙高……”


  他話未說完,涼亭外、長橋上,幾個不同的位置,六道劍光並起。


  羅網六劍奴,雖然看起來身份低微,以奴稱之,實際上卻是整個羅王組織之中的頂尖殺手,而且尤其擅長合擊之術。


  他們任何一人對比勝七或許都稍遜半分,但如果是六人聯手出擊的話,也許隻要一招,便能致勝七於死地。


  這六人齊出之際,狹長熾烈的凶險光芒,如同無聲的電光,劃破湖水之上的空處。


  他們在趙高的隱秘示意之下,傾盡了全力,殺氣從那些蒼白的凶殘劍光中,瞬間擴散,猶如一陣冷光涼風,席卷了大半個小聖賢莊。


  小聖賢莊的三位當家,道家天宗掌門,陰陽家的楚南公等人,因為各具不凡修為,對於凶險的東西有著異乎常人的感應。


  所以這一刻,他們幾個恍如都已預見了六劍之下,金玉破碎,牆頭上那道身影如同鏡中之身,淒慘破碎的場景。


  而在小聖賢莊之外,蓋聶與衛莊等人,看向高牆那邊的時候,卻沒有感受到半點殺意冷光。


  他們隻看到方雲漢輕鬆隨意至極的拔劍一揮。


  隨即,周遭河麵、高牆、陽光、水霧,那些映照在水麵中的小船倒影都似被一股無形力場,微微扭曲。


  蓋聶置身其中,一時竟察覺不出這股力場到底彌蓋多遠。


  “訓劍?”


  他們聽到高牆上含笑低問。


  功法歸籠一爐後,有心一試當下極限的方雲漢,在那一劍之中,實則已將十成功力,盡化於無形,傾瀉而去,一展新修劍勢。


  太虛劍意,吞日月!


  長橋之上,天宗曉夢神色陡變,身上如同光塵化散,瞬息點水連退,幾乎要退出整個湖麵的範圍。


  伏念、張良同時動容,各自拔劍,淩虛劍猶如空穀臨風而自守,泰阿劍的威道劍氣,則猶如要撐天而起,卻被緊緊約束在三丈之內,發不出去。


  扶蘇看到身邊的趙高悶哼一聲,腳下的木板凹陷斷裂,幾乎徹底陷入水中。


  空中的六劍奴,幾似不分先後的墜落。


  公孫玲瓏喳喳呼呼的喊道:“哎呀!你們這是、這是怎麽了?”


  一向平和慈藹的楚南公,此時雙眼之中,像是各有一種恐怖的異芒竄動,他不想眼中異狀被察覺,低頭看向湖麵。


  長橋之下,湖水之上,蓋了一層淡淡的黑白影像。


  若有人從高空看去,就會發現,此時,整個小聖賢莊的內湖,都被一個廣闊的太極圖案覆蓋。


  牆上的人劍尖所指,唯見黑白雙魚,緩緩轉動。


  在這個太極圖上,每個人的身影都顯得渺小起來,內力越深的人,所受到的壓力也就越強。


  而扶蘇和公孫玲瓏這樣的人,偏偏一點壓迫感都沒有察覺到。


  方雲漢看了低頭屏氣的楚南公一眼,似感趣味的偏了下頭,點評道:“這六把名劍沾染的殺孽太深,幾乎與人一體,人不死,劍不淨。”


  趙高咧嘴一笑,牙根滲出的鮮血,在潔白的牙齒上染紅,道:“竟是這樣。那道長為六劍之淨,殺了這六名劍奴,也是他們死有餘辜。”


  “誰說他們死了?”


  方雲漢收劍歸鞘,輕聲道,“貧道的劍,不斬凡夫。”


  趙高聽得此言,卻不知為何更感一股酷寒,右手尾指抑製不住的一抖。


  一語未落,牆上已人影杳杳。


  湖麵上的黑白太極圖逐漸消失,眾人仰頭看去,空中白雲悠悠,那道人仿若倚雲而去,凡塵絕跡。


  趙高雙手一垂,掌風擊向兩邊橋麵,助他把雙腿從木板陷落參差的地方拔出來。


  伏念、張良拄劍而立。


  顏路走到他們身邊,張良訝異道:“你沒有受到那一招的影響?”


  這個儒門二當家,分明也擁有深厚的內力修為,卻當真謙和已極,在剛才那樣的局麵之中,仍然克製住了主動傷敵的念頭,所以也像不會武功的人一樣,沒被反製。


  顏路翻手看著自己指腹,“你們沒有發現嗎,這位純陽子,就是那個在樹上留詩的人。”


  如果真看懂了那一首詩字痕之中蘊藏的意誌,又怎麽會想要主動去對抗他?

  嘩啦啦——


  此時,兩邊傳來水聲,六劍奴相繼浮出水麵,果然還都沒死。


  扶蘇這時候,也忘了責怪剛才趙高的舉動,隻是掃視六劍奴之後,定定的看著剛才那人站的地方,喃喃自語:“長生不能等同成仙,可,這又與仙人何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