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無敵武神在都市> 第177章 蛤蟆跳村的大生意

第177章 蛤蟆跳村的大生意

  興許有一天,也可以做到憑感覺開槍的那一步。


  王秀不依不饒的叫囂:“幹不過武裝直升機,幹不過主戰坦克,甚至連條狗都打不過,還自稱什麽特種兵?特種兵不過如此啊。哈哈哈……”


  “誰告訴你特種兵出門必須扛著反坦克導彈的?任何有丁點兒軍事常識的人都會翻著白眼告訴你,不論偵查還是特戰,特種兵還真的屬於低配的輕步兵。


  防空,反坦克裝備不是沒有,也不是不會用,而是大部分時間,這些器材對於特種兵擔負的任務基本沒用。”螞蟻冷笑連連的鄙視王秀,“對於軍犬我就不多說了,讓立誌說說那晚對付草原狼的情形就成。”


  想起狼群的可怕,熊立誌就倒抽了口冷氣,要不是有霸王破軍令開外掛,後來村民及時趕到,這麽多人絕對連個全屍也留不下。


  野狼已經這麽厲害,受過訓練的一大波軍犬絕對是特種兵的噩夢。


  王秀和螞蟻相互拆台,誰也說服不了誰,結果,熊立誌的第一天訓練,就在兩人的爭吵聲中過去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大家的傷勢也在恢複。


  熊立誌上午跟王秀學習槍法,下午跟螞蟻和洪北山學習特種兵軍事技能,他的手槍槍法練的不錯,現在還沒能學會三十米內打斷匕首刀刃,但是五十米內打移動靶倒是能槍槍命中。


  跟螞蟻學的也不錯,襲擾,破壞,敵後偵查什麽的,學的理論知識不少,隻差實踐了。


  其他養傷的一幫人則不像熊立誌過的這麽充實,他們沒事的時候和哈丹巴特爾,陳老漢喝喝小酒,上山打打野味,日子過的快樂又瀟灑,所有人徹底愛上了這個東北的小山村,甚至都不想走了。


  眼看著進入了九月份,蛤蟆跳村所處的華夏極北之地已經開始變涼,樹葉開始飄落,風吹得冷颼颼的。


  而就在這時,村子裏竟然變的熱鬧起來,人們也變的忙碌,因為和外蒙古的走私生意進入了旺季。


  每年的陽曆11月26日是外蒙古國的建國日。


  在這時,外蒙古國全國放大假,人們組織盛大的慶祝活動,不單單為了慶祝這個節日,更像是一個全國性的party。


  人們趁著放假,走親訪友,一家團聚,更重要的是要儲備食物和各種物資,迎接冬天的來臨。


  全國的農牧民也會從全國各地趕來,賣出一年的收獲,買來入冬所必須的東西。


  而全國的商人們必須在陽曆十月之前把貨備足,如果等到11月份,不但沒時間準備,更趕不上早已開始儲備物資的購物大軍。


  外蒙古國的工業非常非常弱,很多生活必須的商品自己不能生產,人們對商品需求又非常大,怎麽辦呢?


  進口呀。


  北邊的老毛子自顧不暇,自己還缺東西呢,哪有剩餘的賣給外蒙古國?

  隻有指望南邊的華夏國了。


  華夏國號稱世界工廠,沒有買不到的,隻有想不到的。


  於是,連帶著蛤蟆跳村的生意也火爆了起來。


  據哈丹巴特爾說,這一個多月的營業額能占村子全年營業額的五分之三還強一點,甚至比外蒙古國開那達慕大會時的營業額還高。


  大家估計是和季節有關,外蒙古國的建國節是11月份,已經是冬季,那達慕大會是六月份,正是農牧民正忙碌的時候。


  於是九月份的第一天,當村長的哈丹巴特爾天不亮就來到村委會。


  今天哈丹巴特爾的主要任務就是收錢。


  收誰的錢?


  收全村每一家每一戶的錢。


  大家想一想,要給一個國家供貨,成百上千的外蒙古商人來這裏采購,蛤蟆跳村備貨備少了可不行,商品的種類少了更不行。


  小到鍋碗瓢勺,大到摩托車,電視機,隻要有需求,就必須滿足外蒙古商人們。


  這麽浩大的工程,要有充足的資金和人手,單靠蛤蟆跳村的一家一戶甚至一族都不行,並且哈丹巴特爾想到走私這個辦法時,目的也是想為全村人找一條掙錢的門路。


  於是在九月份的第一天,大家會為進貨進行集資。


  平時,每家每戶都是在走私活動裏有份子的,村子月也會發一回,甚至幾回紅利,隻不過這個月資金缺口大,村民會臨時追加一回集資,緩解一下采購資金的壓力。


  當然,這種臨時集資,會在活動結束後,立刻把本金和紅利返還給村民們,村民們隻留下很少的一部分錢,繼續當作股份,用來保證平時走私活動的正常運行。


  本來陳天俠等人的傷已經快好了,大家原先還商量著什麽時候回海邊市。


  現在蛤蟆跳村開始忙碌了,熊立誌等人覺得村民們幫了自己這麽大的忙,如果拍拍屁股走人,太不仗義了,他們一幫人就商量還村民的人情,打算晚走一陣,大忙幫不上,小事總可以做吧?

  村委會在村子的正南邊,其實不過是兩間普通的房子,當作哈丹巴特爾辦公的地方。


  哈丹巴特爾和熊立誌,老道等人離村委會還有五六十米,已經能聽到前麵亂哄哄的說話聲。


  拐過了幾個彎,到了近前,黑乎乎的一片人,嚇了熊立誌一跳,本來熊立誌以為哈丹巴特爾來的這麽早是想準備準備,哪想到村委會門前的小廣場已經擠滿了村裏的人。


  “村長來了。”


  “哈丹巴特爾大叔來了。”


  “呦,立誌也來了。”


  ……


  人群見到哈丹巴特爾等人,熱情的同他們打招呼,並且自動的閃開一塊地方,讓給他們。


  哈丹巴特爾剛麵朝人群站定,幾個蒙古族的小夥子麻溜的從屋子裏搬出兩張辦公桌和幾把椅子。


  一個戴著老花鏡的老漢在左邊的辦公桌後麵坐下,從抽屜裏取出厚厚的一本稿紙和一支鋼筆。


  哈丹巴特爾拉著熊立誌哥倆到了右邊的桌子邊上,笑著說:“立誌啊,你們年輕人頭腦清楚,今天你們幾個幫忙收錢,我就躲個清靜。特麽的,每年數錢數的我頭都大了,年齡不饒人啊!”


  熊立誌點點頭,和另外兩個小夥子一起,圍坐在右邊的辦公桌旁,兩人一組,專門負責數錢。


  “老少爺們,靜一靜。”安排好熊立誌等人,哈丹巴特爾衝人群大聲的喊,“按往年的規矩來。”


  原來嘈雜混亂的幾百號人像得了命令似的,老少婦孺紛紛走向了圈外,留下每家的戶主按站的離桌子遠近自動排好了隊,長長的隊伍一直排出了廣場。


  第一個是個小夥子,高高的個子,留著平頭。


  熊立誌認識這個小夥子,他是陳老漢家族的,叫陳平傑。


  陳平傑笑嘻嘻的衝記賬的老漢先喊了聲叔:“我這兒有兩千元,兩個人。”


  說完,雙手捧著兩疊華夏幣,遞給了坐的最近負責數錢的兩個小夥子。


  兩個小夥子分別接過錢之後,快速的數完之後,相互交換,相當於把錢數了兩遍。


  兩人確認無誤後,衝記賬的老漢報數:“陳叔,兩千元整。”


  老漢點點頭,提筆在稿紙上寫下:陳平傑,兩千元,兩個人。


  兩千元是錢數,這個熊立誌明白,可兩個人是什麽意思就搞不懂了。


  “是這樣。”哈丹巴特爾解釋說,“因為到了九月十月,原來固定在走私隊的人忙不過來,每家有閑的人,可以過來幫忙,每月發工資,掙點外快。”


  “哦,這樣啊!挺好的。”看來老道也不懂,他好像還有問題,可又不好意思問,實在憋的受不了,才小聲的問哈丹巴特爾,“你們不用驗鈔機,檢驗一下錢的真假嗎?”


  哈丹巴特爾凝視著麵前長長的隊伍,好一會兒才用右手指著自己的心髒部位;“良心,良心就是我們的驗鈔機。”


  接下來,是第二個,第三個……


  熊立誌和弟弟學著那兩個小夥子的樣子,把村民交來的錢各自點一遍,再相互交換,確認各自數的錢數相同後,最後報給老漢,然後再數下一個人的。


  熊立誌忙活了好一陣子,他發現每一家的錢大概都差不多,多者四五千,少者兩三千。


  然而據哈丹巴特爾說,別看每一家的錢不多,但已經是每家每戶全部的家底了。


  熊立誌明白,村裏實在是窮,碰到像這種客戶穩定,渠道暢通,穩賺不賠的買賣,傻子才會留一手呢!


  四個人清點了一上午,數的手都抽筋了,怪不得哈丹巴特爾說數錢是個體力活。


  等送走了最後一個村民,老漢把賬目也總了出來,一兩百位村民,總共交來了七八十萬華夏幣,還大多是十塊二十,五塊一塊的零錢。


  熊立誌四人用兩個碩大的鹿皮袋把村民的希望小心翼翼地裝好,兩人抬一個,送到了哈丹巴特爾的家裏。


  接下來進貨的工作順利多了,由於是多年建設好的進貨渠道,哈丹巴特爾率領村裏的馬車隊到了縣城的商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經過二十多天的忙碌,終於把貨備齊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