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南北亂世之傾國權臣——高澄傳> 280.第280章 同泰寺魏使見梁帝(三)

280.第280章 同泰寺魏使見梁帝(三)

  高澄心裡像是被狠狠撞了一下。他進她保他不失,他退她護他無恙。溧陽公主蕭瓊琚竟然是最知道他的人。 

  她大概已經猜到了吧?他以大魏使臣之身,必不能奉召而不入見。就算明知明日有殺身之禍就在眼前,他也只能進而不退。否則他回到大魏何以立足?她竟然全都深知,全都替他想到,還力求為他清除一切障礙。他不能不在心裡感念她。 

  「大將軍可有回話?我要回去向公主復命。」羊舜華既便在黑暗裡看不清楚高澄,也能敏感地略知他的心思。她強忍著心頭酸澀從榻上起身。 

  等到高澄猛醒過來,羊舜華已經在床帳外面。他並不知道,獻策要殺他的是她的父親。她是如何冒了違逆父親,背叛家國的干係才把消息泄露出來的。既然她不可能跟他回鄴城,不可能和他在一起,剩下的她也就沒有什麼牽挂了。 

  「卿自當保重。」高澄關切的聲音從床帳中傳來。 

  等他掀開床帳再下榻起身時,外面已經空無一人,只有半開半掩的窗戶暗示著有人曾經來過。 

  高澄立刻喚奴婢進來,命去把侍郎崔季舒請來。 

  雞籠山上一帶青瓦白牆,其中濃烈的異香撲鼻而來,瀰漫在周遭。同泰寺就建在雞籠山的緩坡之上,依山勢層層遞進,最高處再忽而擢高,就是藥師佛塔。從佛塔往後是同泰寺後身圍牆,出了圍牆便不再是同泰寺界地。 

  自同泰寺後身再層層而下,下了山不遠處就是黑龍湖。行宮宛在山水之間。 

  同泰寺氣勢恢弘,一入山門眼前就是數十丈方圓空曠的廣場,後面是數丈高台。高台被雕飾精巧的圍欄環繞,台上築宏闊的佛殿。 

  佛閣殿宇重重疊疊。時而大殿羅列莊嚴肅穆;時而又如幽居人家,草堂茅庵。其間點綴散落琪花瑤草,湖石小橋。再更遠處隱隱然遙見一高塔,聳立雲端。有時有風拂過,塔鈴聲稀稀疏疏傳來,似遠又近。此處真是清靜世界。 

  今日天氣晴朗,碧空如洗。在寺中好像連夏日悶熱都被稍解。 

  同泰寺外宮中宿衛軍還有不知是哪裡來的梁軍士卒,把同泰寺團團圍攏,幾乎密不透風。寺內倒是不見有什麼侍衛,甚是清靜。看起來像是為了護衛大梁皇帝和魏使的安危,又不會因人多而擾了梁帝與魏使攀談。 

  陳元康和崔季舒都被安置在大殿前面空曠的廣場上等候。陳元康還算是沉穩,立於側廂廊柱下掃視眼前情景,一刻不肯放鬆,像是隨時準備應變。崔季舒卻沉不住氣,在廊下不住地走來走去,如同熱鍋之蟻。 

  同泰寺後身有一竹林,林中漫細碎白石子,竹下有一茅舍,舍外大小青石數塊比擬几案坐席。梁帝蕭衍和魏使大將軍高澄此刻就在茅舍中對坐而語。竹林中以及近處再不見一個人影。 

  梁帝蕭衍著粗布佛衣,去了皇帝冠服,此刻真如一老僧。 

  高澄也未著官服,頭上裹巾,身上寬衫,不仔細瞧面貌如南朝士子,看起來倒是和蕭衍裝束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將軍久不來同泰寺矣。」蕭衍親自在釉質瑩潤的青瓷盞中斟滿了顏色略紅的茶汁,然後親手遞給高澄。 

  高澄長跪而起接過來以稱謝。這種祈門方茶他只有聽聞,未曾飲過。這茶汁顏色深,氣沖濃重,與他以往習慣的蒙頂不同。 

  蕭衍看他奉盞在手,看而不飲,笑道,「朕是三寶之奴,飲此茶成癖,大將軍勿見怪。」 

  高澄抬頭笑道,「不敢。陛下久持齋戒,不以為苦,臣豈敢棄之不用?」說完便低頭啜飲。 

  「大將軍亦好佛吧?朕聽說那少室山的密林中都建成了佛寺,香火旺盛,達摩祖師居其中,談禪講佛以渡眾生。祖師可好?」蕭衍盯著高澄問道。 

  這竹林中有清風徐來,穿堂入室而過,耳中可隱約聽到風過疏竹的幽咽之音,說不出來的清靜。這是同泰寺中最安靜的世界,像是與世隔絕。 

  高澄笑道,「臣之好佛與陛下不同,佛只在臣心中。臣一身塵俗,拋之不去,難以比擬陛下。祖師又是不同,祖師自己便是佛。陛下若是思念祖師,如今梁魏結好,祖師也盡可以過江而來以渡江南眾生。」 

  聽蕭衍提到師父,高澄心裡便覺出,他一直對當日達摩祖師不肯為大梁國師,棄南而向北之事念念在心。這個皇帝如此記舊怨,心性狹窄,高澄心裡倒突然有了異想。 

  「佛陀渡眾生可以捨身,朕也數次捨身於寺中。」蕭衍盯著高澄,似笑非笑地道,「大將軍掌一國之權柄,身系生民,若是捨身可以取義,大將軍可願否?」 

  「陛下舍盡一身也不過是勞民傷財,生民何利之有?」高澄一點沒客氣,也盯著蕭衍笑道,「臣不過只有這一身,生民非虎,不食也,難道臣還能以身伺虎?未若以權柄謀一國之利,倒還能使生民均享其利。」 

  「大將軍為誰謀利?」蕭衍手中緊捏著茶盞問道。 

  「臣雖是魏臣,但梁在魏之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梁、魏並立,臣無其薄厚之別矣。」高澄坦然應答。 

  蕭衍有點意外。 

  高澄這種心胸,他一個一國帝王都比不上,心裡忽然失落了。但一瞬間又想到他在宗室之內廣相交結,再想想羊侃說過的話,頓時殺心又起。 

  「大將軍所言朕也盡信。」蕭衍忽然嘆道,「只是朕掌國已久,年紀老邁,如今的事,都交於太子了。」他目中閃爍,「大將軍勿怪,勿怪。」似乎是覺得自己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怕高澄怨恨他。蕭衍在心中默念了一聲佛號以求靜心。 

  「陛下是英明天子,逐亂世而建功業,正當鼎盛,豈能曰老邁?」高澄好像全看不出來蕭衍的心思似的,又笑道,「當日羊侃將軍出使,在大魏廟堂之上皇皇然頌陛下之德,事事洞明,處處體察,治國理政就在其精妙之處。太子寬厚而有容人之器量,仁君矣。我主上甚感欣喜,重賜羊侃將軍以示好,欲求梁、魏和衷共濟。北朝人盡知南朝皇帝好佛,有渡眾生之德。國政歸於太子,太子有堯舜之風。談起南朝,人人心嚮往之。」高澄跪直身子,欣然大聲道,「臣澄賀陛下有仁德儲君如太子,有忠義之臣如羊侃。」 

  如此隆而重之地道賀,表面上是賀皇帝選對了儲君,用對了忠臣,但是這話在蕭衍聽起來就完全是不同的意思。高澄正是因為知道這位梁國皇帝多疑而狹隘才說了這麼一篇話。 

  蕭衍心裡赫然如刺。原來羊侃在魏國廟堂上竟然對魏帝大讚太子蕭綱。太子寬厚有容人之器量,難道他沒有?太子是仁君,難道他不是?他好佛,國政歸於太子,那究竟誰才是大梁的皇帝?太子還未繼位,羊侃便贊他有堯舜之風,這個羊侃還有沒有把他這個真正的梁國皇帝放在眼裡?北朝人人心嚮往之,豈不是人人嚮往太子仁君之德政? 

  蕭衍越想心裡越疑惑。這個羊侃,出使北朝,擅做主張就要遣送質子,這是誰給他的權力?現在又想擅殺高澄,出了紕漏還不是魏與梁之間生隙,與他又有何干?反正羊氏一族也是貳臣,從南到北,又從北歸南,心意無定。難道羊侃又生異心? 

  蕭衍心裡變幻不定,表面上卻笑道,「大將軍謬讚了。」 

  高澄坐回來。一雙綠眸子含笑看著蕭衍。 

  蕭衍看他目光清澈,不閃不避,好像渾然不覺似的,不由感嘆道,「既然大將軍也知道國政歸於太子,為何不去與太子談定盟約?」 

  高澄愕然道,「陛下何出此言?別人與太子相交是仰慕太子風範。臣既是魏使,商談國事,自然知道政出於君的道理,豈能如此無禮?臣只知道陛下柄國年深日久,功業赫赫,陛下雄材大略,目光長遠,臣只能與陛下共商其事。」 

  這個「別人」,指的是誰?蕭衍心裡忽然生疑。又想起此刻太子蕭綱和魏國副使侯景俱都不在,會不會也私下商談?而之前太子有沒有背著他也見過侯景呢?不然為何太子對侯景的態度前後不一?再想一想,太子對高澄的態度也是前後不一。這其中變化究竟是為何? 

  「大將軍心中做何設想?想與朕談什麼?」蕭衍又自斟了茶飲了,神色平靜如常。 

  高澄暫不說話,也飲了一盞茶。這才抬起頭來微笑道,「不瞞陛下說,此前太子也召見臣時說過,既然兩國交好,何必談什麼遣質子這樣的話。太子說到動情處,幾乎聲淚俱下,大有戀戀不捨兄弟之情狀,臣也甚是感動。」高澄把無中生有的事說得栩栩如生一般。 

  蕭衍心中不快,若說太子不贊成遣質子,是不舍兄弟情;他若贊成遣質子,豈不是沒有父子情? 

  「太子畢竟更重家事。」蕭衍淡淡說了一句。 

  高澄立刻聽出來,這句話明褒實貶。重兄弟情,不重社稷念,豈不是說太子沒有從儲君的角度為國計利? 

  「臣也以為,何必要遣質子?」高澄語出驚人。 

  蕭衍怔住了,慢慢面色陰沉下來。難道高澄的意思是說,他要以太子之意行事? 

  高澄有意頓了頓才微笑道,「遣質子之說確實不妥當。既然交好,何必如此冰冷無情非要以陛下之子侄輩為質?世事難料,若真有萬一,難道還真將陛下子侄輩手刃不成?」 

  高澄看蕭衍面色稍霽,知道是說到他心坎兒里了,便欣然長跪而請,揖道,「臣代我大魏主上邀陛下一子侄到鄴城為客。既是貴客,必待之以上賓之禮,以示兩國兩相交好之意。陛下也知道,如今梁、魏兩國商賈往來,互遣來使、文人相交都甚是融洽,宗室王子到鄴城做客更添祥和之意。」 

  其實意思是一樣的意思,但是換了個說法,蕭衍覺得心裡舒服好多。太子既不願遣質子,蕭衍倒認真考慮此事。又為何不可行呢? 

  「大將軍所言甚是。」他也忍不住點頭贊道。 

  高澄又欣然承諾道,「既是客,便來去無羈,尊客若想回建康時,臣一定力保無虞。」 

  蕭衍知道高澄有資格說這個話,若說大魏是魏主的天下,還不如說是高澄的天下。 

  「大將軍思慮周詳,朕甚是感動。」蕭衍終於露出笑意。 

  「這下是陛下的慈父之心。令子侄輩在大魏為客卿,也是將來好輔助太子之意也。」高澄有意無意地提了一句。 

  蕭衍心裡一動。如果是客卿,不是為質,相信不管是哪個子侄都願意去,這是絕好的增長資歷的機會。相信太子也願意,這本來就是為了給他培養輔國之臣,也是對大梁宗室大有好處的事。這樣市恩的機會,他豈能放過?豈能給了太子?蕭衍心裡已經有了想法。 

  「那大將軍屬意是誰?」蕭衍看著高澄問道。 

  高澄心中大喜,知道蕭衍已經是同意了。「陛下太客氣了。羊侃尚書雖向我大魏主上承諾允臣來挑選質子,但此等事自然是陛下裁決。」 

  又是羊侃,蕭衍心中恨恨。蕭衍盯著高澄問道,「大將軍覺得朕的七郎如何?」這指的就是湘東王蕭繹。 

  高澄知道蕭衍多疑,推辭道,「臣不能妄言。臣與七殿下不熟識,只是無意中在江邊相遇而見過一面。還是陛下自決。」 

  蕭衍沒再說話,微笑點頭。 

  高澄也沒再接話,看樣子梁帝是心裡同意了。 

  同泰寺大雄寶殿後身牆下的陰影中,臨賀郡王蕭正德與濮陽郡公侯景立於一處低語。周圍一個人都沒有。 

  侯景按捺著劇烈起伏的心情,聽蕭正德講了都官尚書羊侃已經布置妥當,要將高澄引到藥師佛塔下的同泰寺後門出去,然後就在雞籠山上將其斬殺。 

  侯景想,蕭正德說這是羊侃在布置。他料定梁帝蕭衍和太子蕭綱必定知道此事,並且默許。不然以羊侃忠義之心,一定不會貿然自作主張。 

  這是大好消息,如果高澄死於此處,那他不但清除了心頭之患,而且一點後果不用承擔。殺高澄的責任將由大梁皇帝、太子、尚書羊侃來承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