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南北亂世之傾國權臣——高澄傳> 212.第212章 東柏堂相聚議密事(四)

212.第212章 東柏堂相聚議密事(四)

  好不容易回府,進了內寢,阿孌看著元仲華坐下來靠著憑几,這才是一天里真正能放鬆的一刻了。屋子裡點了燈,當然也不如白天那麼亮,只有元仲華身上穿的銀紅色衣裳反倒在燈下顯得更有光澤,把整個屋子都襯亮了。 

  元仲華倚著憑几,手肘支在憑几上,手扶著額角,閉著眼睛。阿孌覺得她眉心似蹙。也難怪,這一天夫人心裡還不知是怎麼大起大落的。從大將軍出征之前,兩個人就別彆扭扭的。大將軍一去西征,這麼多日子,公主沒有一天不是盼著他快點回來。 

  後來知道大將軍在沙苑大敗,還受了傷,就更牽挂了。終於盼到大將軍回來,今天宮裡偏又出這樣的事,難怪公主懸心。見面倒也罷了,可郎主回了鄴城居然沒回府。其實不用問,阿孌心裡也明白郎主去了哪兒。 

  阿孌想到這兒又看一眼公主。元仲華的袖口下垂將一段小臂完全露了出來,在燈光下顯得肌膚細膩而潤澤。阿孌又看一眼似睡非睡的元仲華。在她眼裡,公主不是傾國傾城的佳人,但別有一種絕塵俗的仙子氣。只是公主確實不是大將軍喜歡的那一種。 

  「阿孌。」元仲華喚著她,睜開眼睛,抬頭看著她,「你知道大將軍在哪兒。」她不是疑問的語氣,是肯定的語氣。 

  阿孌從來沒見過元仲華這種嚴厲而帶著責備的眼神,趕緊跪下來,看著元仲華,心裡在一瞬間確實混亂了,但終於還是回道,「大將軍在東柏堂。」 

  元仲華長長地呼出了一口氣,好像是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我想……」她像是脫口而出,但又沒把話說完就止住了。 

  其實不用元仲華把話說完,阿孌也知道她想說什麼。公主甚至都想到此刻去東柏堂尋找大將軍,必定是心裡亂極了。可是一則已是這個時辰,時間不合適;二來,她的身份不能說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能那麼任性。 

  「也許郎主有要緊事,不方便在府里議政。」阿孌勸道。 

  元仲華的念頭打消了。阿孌確實說得有道理,如果要和陳元康、崔季舒等人商議事情,確實是在東柏堂方便。元仲華沒再說話,只是在心裡有點羨慕那個沒見過面的舞姬。在東柏堂,她的夫君是屬於她的,只屬於她一個人。 

  阿孌看著沉默不語明顯失望的元仲華,心裡想著,就算今晚世子不回府,明天也該回來了吧? 

  東柏堂的溫室里,陳元康、崔季舒、崔暹、楊愔四個人已經等了有一刻了。可是四個人誰都不和誰說話,明顯是各有各的心思。 

  陳元康奉大將軍之命去傳其他三個人東柏堂候見,那三個人自然不敢怠慢都來了。原本議事都是在鳴鶴堂,誰知道居然撞破了大將軍的好事。不是撞破也算撞破了,雖然什麼都沒看見,也不敢看,但是裡面的聲音外面聽得清清楚楚。世子根本就沒打算要避著他們,也不怕他們知道。世子是什麼人他們當然都瞭然於胸,但畢竟這樣的撞破還是讓人有點尷尬。尷尬的是他們,不是世子。 

  為這個,世子居然還把他們都攆到溫室去了。溫室狹小,相比鳴鶴堂也沒那麼舒適。往常議事都在鳴鶴堂,很少會去溫室。這不是明顯為了那個舞姬嗎?最不滿的就是崔暹,本來就總想藉機勸諫,想讓大將軍把這個舞姬從東柏堂里遷出去。 

  可是礙著主意原本是叔父崔季舒出的,二來又顧忌大將軍的任性,還沒想好怎麼勸才更有效。沒想到大將軍就折騰得更出格兒了。他不是怕大將軍有外室而寵幸過多,他最怕的是大將軍內外不分,因為一個小小的舞姬而亂了性情,進而變得昏聵。 

  別人都沒有崔暹想得那麼多。陳元康和崔季舒都對世子很有信心。陳元康不對世子的私事做議論,崔季舒其實也是見怪不怪,因為見太多了。楊愔倒是最淡定,居然還能面上含笑,一點不著急地等著大將軍。 

  所有人都以為大將軍進來的時候必定是精神不振,所以誰也沒想著會在今夜長談。明擺著,大將軍有傷在身,又剛剛勞累過度,需要休息來恢復傷處和體力。不管是和皇帝動手也好,還是寵幸舞姬也好,都是很耗費精力和體力的事。但是沒想到大將軍一進來,四個人就都在一瞬間把自己的想法否定了。 

  高澄身上有傷,只能換了乾淨衣服。赤色衣袍穿著整整齊齊,鉤落帶用紫銅帶鉤系著。可能因為大袖啷噹的緣故,愈顯得腰身很瘦,看起來很有精神。頭髮也束得一絲不苟,飾以紫玉小冠。尤其在燈光的映襯裡,一雙綠色的眼睛幽深而目光敏銳。整個人沒有一點萎靡不振的樣子。反倒比這幾個心事重重的人更有精神。 

  崔暹原本想藉以勸諫的話終於沒說出口來。 

  陳元康暗中鬆了口氣,心裡想著世子的傷大概是暫時不要緊。 

  只有崔季舒盯著世子面頰上的幾片青紫,暗想若是白日里看到還不知是怎麼觸目驚心呢。他突然覺得,世子不願回府可能是因為怕世子妃看到而擔心、憂慮。世子膚如凝脂,這樣的痕迹實在是太明顯了,世子妃不可能不注意到。 

  幾個人都在一瞬間的驚訝之後反映過來,紛紛拜見。高澄已經坐下來,「不必多禮。」他一邊吩咐,一邊對著幾個直起身子的人示意,讓他們都坐下說話。他掃了一眼幾個人,開門見山道,「沙苑一戰,宇文黑獺大勝,早晚難免再戰。守株待兔不如先發制人,各位有何高見?」 

  幾個人看大將軍不像是沒主意而詢問,心裡都慎重思慮。 

  「大將軍,潼關之戰宇文黑獺以弱勝強,彼時西賊舉國上下視饑饉尚不能敵,更談不上有與我相抗之力量。沙苑一役宇文黑獺又是先主動冒犯,既無兵又無糧,居然能敵得過我數十萬鐵騎,這不是咄咄怪事嗎?」崔暹張口就不太客氣,他並不是武將,也不懂戰事,但只知道講些什麼天時、地利、人和的道理。這樣的話,恐怕除了崔暹也沒人敢和高澄說。 

  「崔暹!郎主讓你出主意,沒讓你問責!」崔季舒忍不住呵斥侄兒。 

  高澄目光如電地掃了一眼崔季舒,崔季舒立刻閉了嘴。 

  「大將軍見諒,叔父勿怪,不知所失在何處,更何談來日再戰?就是我們肯休戰,宇文黑獺肯嗎?」崔暹卻毫不客氣,看似恭敬,實則強硬。但他說的也確實有道理。 

  「宇文黑獺不過是僥倖得勝。姦宄之徒,滿腹陰謀,都是些不可見人的計策,郎主才上了他的當。若行詭詐之道,豈可長久?」崔季舒看了一眼高澄,反駁侄兒。 

  「宇文黑獺這個人……」說是議論戰事,卻說到了宇文泰身上,楊愔笑勸道,「若說是姦宄陰謀者似乎不妥。只是……」楊愔笑看著高澄,「他與大將軍確實不同。」 

  高澄倒也不急不怒,饒有興趣地看著楊愔,「有何不同?長史說說看。我想聽遵彥說實話。」聽起來像是十分有氣度。 

  其他幾個人也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但沒人敢這麼公然議論。 

  「宇文黑獺善於伺機而動,有了機會絕不放過。皆因他年少時多逢災變,事事違逆,所以知道機會來之不易,既然來了就一定要抓住。黑獺能在關中生變時入撫岳軍,進而轄制關隴,又一氣呵成滅了侯莫陳悅,降了靈州曹泥就是最好的證明。世子雖胸懷大度,卻不該和黑獺這樣的人講謀略、論道義,若真是當時一狠心趁其立足未穩以絕勝之勢剿滅黑獺,也就沒有後來這些事了。」楊愔膽子確實大,追根溯源地開始曆數前番往事。 

  崔季舒怕高澄不悅,再說他也不覺得這些事再拿出來說還有什麼意義,便插口道,「成事不說,遂事不諫,長史如今還細數舊事,是不是太沒有器量?」他看了一眼高澄,還有些話沒再說出來,又看看楊愔,暗想,你還真想揪著前事不放,批逆鱗,惹怒世子嗎? 

  高澄卻毫不介意,笑道,「各執所見爾,遵彥但說無妨。」他不一定贊同楊愔,但是他還能聽得進去這樣的話。 

  「大將軍心腸狠毒不及黑獺。」楊愔又道,「出帝當日在洛陽舊都時寵信斛斯椿等佞臣,處處與高王和大將軍執意相抗。出帝非是為社稷之公心,實是不滿高王和大將軍之私心。出帝性情激憤,只要是政出自高王和大將軍,出帝必反其道,並不問對錯。此等人有何德行可為大魏天子?說是天厭之都不為過。高王和大將軍都一直容忍。宇文黑獺卻絕不手軟,害了出帝性命。雖有弒君之名,但免了昏君亂政的後患。大將軍倒是幾次大度放了宇文黑獺性命。試看曹泥,降而復叛,宇文黑獺攻城不下,以水灌城,絕不再留一個活口,完全滅絕了麻煩。」 

  這點倒是高澄沒想到的。他不是不能狠毒,只是從未想過要如此狠毒。 

  「長史是要世子也變成狠毒之人?」崔暹不屑地問道。 

  「智、信、仁、勇、嚴也。」楊愔淡然笑道,「若無丈夫之決,唯有婦人之仁,有何用處?宇文黑獺是謀國大將,不是家宅中的婦孺。若對敵不狠便是對己無責,有什麼可贊之處?我並非要世子學宇文黑獺,況且我等也不是長舌婦,長夜漫漫,要靠說事非論人長短來消磨。」 

  「季倫你倒不妨學學宇文黑獺,不該姑息者決不姑息。」高澄忽然看著崔暹別有深意地吩咐了一句。 

  這話里的意思很深,其他幾個人都忍不住看看崔暹,不太明白世子究竟是什麼意思。 

  崔暹卻滿面受教之態,恭敬道,「大將軍的吩咐季倫勞記在心。」 

  「長史是覺得我處處都不如宇文黑獺,是嗎?」高澄不理會別人,半開玩笑地瞧著楊愔。 

  「自然不是。」楊愔鎮定回道,「大將軍是王道、霸道兼而有之,宇文黑獺險中求勝不過是小人行徑,日久必敗於大將軍之手。」 

  崔季舒忍不住佩服地看了一眼楊愔。 

  「沙苑就不必再提了。」高澄難免有些頹喪,明白表示不許再提沙苑之敗,當然潼關之敗自然也就不必再提了。「早晚難免再戰,與其坐等,不如預為籌謀。」這才是他今天想議的事。 

  「大將軍何必著急?有人比大將軍更急。」還是楊愔笑道。 

  高澄先是一怔,但瞬間就明白過來了。侯景失了河南之地,豈能不謀收復? 

  「其人不可信,大將軍不能全委其身。」一直沒說話的陳元康忽然說了一句。顯然他也明白楊愔的意思。 

  崔季舒和崔暹都是聰明人,當然不用人來提醒,不然如何能做高澄的心腹智囊? 

  「高敖曹如何?」高澄也不再顧忌,索性直言問道。 

  「世子高見。」崔季舒笑道。把侯景和高敖曹捆綁一處,倒也真是妙策,高敖曹不但鎮得住侯景,而且高敖曹本就是放浪之徒,想殺人殺人,想放火放火,連高王都得全依著他,何況侯景? 

  「世子不妨讓大都督和司徒同治虎牢,以待時機。」陳元康語氣謹慎地提了個建議。 

  高澄很認真地聽陳元康說完,沒有回應。其實他在心裡回應了,彼此了解很深,用不著再用語言表達來回應。已是心照不宣,陳元康也明白世子的意思。 

  「長史說的不錯,我和黑獺不是一種人,」高澄已經把目光轉到楊愔身上。「我也不打算學做黑獺,步人後塵。今日傳爾等來議事確實不是為了論人長短,也不是為了一時失利急於報復。」高澄有些慵懶地側倚在憑几上,卻眼神犀利地在四個人身上慢慢逐一掃過。「沙苑之敗,敗得起,」 

  他自己提起了沙苑的事,四個人誰也沒敢應。因為四個人心裡都不明白了,這事究竟是能提不能提呢?剛說不讓提,又自己先主動提。唯有崔季舒心裡暗笑郎主,真是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可是誰也不敢和他作對。 

  「失了河北諸城、河南諸郡也不要緊,不過都是些望風附庸之徒,今日能叛我,明日也能叛黑獺。就算黑獺得了這諸多城、郡,也未必有力量守得住。我勸諸公把目光放長遠些,要緊的是守住通路及要塞,既利於我東、西往來,又能踞險而守、扼住黑獺往來之路,使其來去不得任意自由。」高澄說著坐直了身子,一掃剛才的慵懶,精神百倍,微側了身子指了指掛在身側的輿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