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水常流用兵
之後,劉壯壯又詢問了一些修真界的常識,薛藩都一一解答,讓劉壯壯對於修真終於有了比較全麵的認識。
就這樣,在交流中三天過去了,眾人也終於抵達了前沿戰場。
此時的天水軍隊由禁衛軍統領魯衛征率領,那日兩名修真四層的修士潛入營地,突然襲擊了正在大帳議事的大皇子,幸虧大皇子也有一流武者修為,沒有被一擊必殺,再加上旁邊眾將的拖延,這才拖到護衛來救。
即便如此,大皇子依舊重傷垂死,而當日護衛也損失慘重,戰死了三名一流高手和十餘名二流高手,而且憑空出現的火球和水彈更是讓人驚恐。
好在當日事情被嚴密封鎖,才沒造成軍心動蕩,不過主帥失蹤,多位大將受傷,還是讓禁衛軍人心惶惶,不得不被動防守。
好在對麵的董君安也因為後路被抄,沒有貿然進攻,而是派出五萬人防禦禁衛軍,其餘將近25萬人馬反撲盆景城,意圖打通與後方的聯係。
但事與願違,雖然天水20萬俘虜都是些老弱病殘,且缺少糧草兵器,但卻爆發出頑強的鬥誌,抵抗住了大炎的兩麵夾擊,這可能就是大炎屠殺十萬將士的後遺症吧!與其放下兵器被屠殺,還不如拚死抵抗,至少還能有活命的機會。
當水常流接手軍務後,發現軍隊數量雖然比在黎水城時少了三分之二,可戰力卻不知提高了多少倍,看來水無欲對水無極真是用心良苦啊!可惜現在卻便宜了他。
就在水常流抵達的時候,炎赤也距離黎水城僅僅半日的路程,而那裏已經有八萬大軍隨時整裝待發。
水常流也知道時間不等人,目前每耽擱一分,盆景城那20萬人就多一分危險。
所以水常流在接手後,直接命令五百多江湖人士組成的斥候隊伍滲透至盆景城,並堅守至他到來。
上次盆景城被圍雖說軍隊全都陷了進去,但是對於輕功卓著的江湖人物,這點泥濘還算不得什麽,所以一大半都跑了出來,並再次匯合在一起,再加上後方的補充,目前水常流手上還有五百的江湖斥候。
而後,水常流直接命令五萬禁衛軍不惜代價衝擊炎國軍營。
由於水常流到來的非常隱秘,且五萬軍隊根本沒跟隨直接入營,而是駐紮在十裏外的山腳下,所以大炎的斥候並沒有發現對麵已經多了五萬人。
所以大炎防守的五萬人仍舊按照前兩天的經驗四萬人出營接戰,一萬人在營中預備。
由於主帥遇刺,魯衛征並不想對方看出端倪,所以這兩天都會有兩三萬人發起試探性攻擊,不求殺敵,隻為虛張聲勢。而這也讓大炎掉以輕心,錯估了本次天水的決心。
但這次剛一交手,發現對方明顯與以往不同,天水禁衛軍不要命的衝殺而來,戰場瞬間變成了血肉磨盤,每時每刻就有大量的將士死去。
但是作為天水的王牌軍隊,天水禁衛軍憑借優良的裝備,死傷要比大炎少上許多。並且當雙方攪在一起後,水常流率領營中剩下的五萬人加入戰團,而且又有五萬人從側麵襲向炎國營地。
孤身一人的劉壯壯根本沒辦法將消息傳遞出去,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炎國軍隊被十五萬虎狼一點點吞噬,最終這五萬殿後的炎國軍隊隻有一萬多人逃出升天。
而後,水常流再次展現了他的果決,僅僅留下一萬受傷將士打掃戰場,其他人不帶任何輜重,追著敗軍向董君安的大軍殺去。
正在盆景城搖搖欲墜之時,來不及高興的董君安就看到十餘萬軍隊烏泱泱的從後方殺來。
這時候即便認出是自己部隊的旗號,但是見到相隔不遠的天水軍隊,董君安還是趕緊安排後軍手下趕緊大喊“從側翼入營”。
但被殺的失了膽魄的敗軍見到近在咫尺的大營,怎會再舍近求遠,恨不得爹娘多生兩條腿,直接衝向大營。
如果真讓敗軍衝入營地,恐怕就會引起連鎖反應,自己這二十多萬人也危險了。
不得已,董君安下達了放箭的命令,前方數百上千人倒地,終於讓敗軍清醒了一些,向著兩翼逃竄。不過此時追兵也與大炎的營地近在咫尺。
沒有任何猶豫,憑著一股膽氣,在付出三千人陣亡的代價下,天水禁衛軍終於與董君安的後軍短兵相接。
而這裏的戰況也讓盆景城中的天水敗軍士氣大振,直接打開城門,十多萬人向著董君安夾擊而來。
常年作為邊軍統帥,董君安自然有其果敢,當機立斷向著黎水城方向突圍。
他不敢拿二十多萬兒郎的性命去賭,趁著現在鎮南軍戰力還在,否則真要被對方夾擊,在這盆地之中,後果不堪設想。
自己率領五萬大軍拖延住從後方而來的天水禁衛軍,其餘部隊,在幾位大將的率領下突破天水俘虜的圍堵,殺開一條血路,向黎水城逃去。
董君安也且戰且退,為大軍爭取時間。
戰到此時,靠著一股精氣神支撐的天水大軍也露出疲態。所以,已經與天水俘虜對接上的禁衛軍在水常流的命令下沒有再次追擊,而是在盆景城周圍鞏固戰果。
這一戰足足從午後戰到天黑,又從天黑殺到黎明。
此時,天水的大軍仰麵躺在地上,絲毫不顧及地上的血水與狼藉,實在是太累了。
不過水常流還是堅持著安排軍士生火做飯,救治傷員並收攏俘虜。
在第二天午時,坐在盆景城殘破的城主府的水常流才接過統計戰報,此戰天水禁衛軍共死傷三萬餘人,收攏之前被俘虜的黎水軍將士13萬,目前還剩能戰之兵二十餘萬。
而此次斬殺炎國軍隊八萬人,俘虜六千,二十萬炎國軍隊一直逃到距離盆景城80裏的古方城,固守待援。
隨後水常流命一萬人前去接收其他城池,果然古方城以南的其餘幾城的炎國軍隊也已撤走。
至此炎水兩國各自占據禹州一半疆土,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