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詢問
“那你們又怎會淪落此處?”
“家鄉連年遭災,鄉民們沒錢供自家的娃兒繼續將課業進行下去,私塾的孩子越來越少,隻好停業,我父親隻是個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書生,哪會做種地的活計?父親言道,大都還有一門親戚,便趕過來投奔,沒成想,大都還沒有趕到,我父親卻沒了。”說著伸手試了試眼角的閃爍的淚花。
江錦箏說道:“也是辛苦了你,小小年紀,便成了孤身一人。”
阿柔說道:“好在上天對我不薄,讓我遇見老爺和小姐這樣的好人,以後江府就是我的家了,那個家,恐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江錦箏說道:“放心在江府住著吧。活計也不是很重。”
阿柔輕聲應是,對這江錦箏說道:“小姐,床已經鋪好了,我睡在外間,如果想起夜的話喊我一聲,我睡覺輕,會馬上醒過來的。”
江錦箏躺在床上,嗯了一聲,說道:“天也晚了,你也早點歇息吧。”
阿柔便將房裏的燈一一熄滅了,隻留外間那一盞,小小的火苗在滲進來的夜風的吹拂下左右搖晃,阿柔看了一眼西廂房的方向,也躺下睡了。
一大早,江員外便派了個丫鬟到江錦箏房門外麵,問阿柔道:“小姐可是起身了沒有?”
阿柔說道:“昨日小姐歇息的晚了些,到現在還沒起呢。”
那丫鬟急得團團轉,說道:“這可如何是好,老爺讓小姐和念念姑娘一起去前廳呢。”
“可是出了什麽事情?”江錦箏睡得迷迷糊糊的聲音問道。
阿柔推開房門,對著雕花帳幔說道:“回小姐,是老爺身邊的小丫頭,叫春夏的,說是奉了老爺的命令,前來請小姐和念念姑娘過去問話的。”
江錦箏說道:“可是知道是什麽事情嗎?念念姑娘可起來了?”
“不曾聽到動靜。”阿柔一邊說著,一邊為江錦箏取來今日要穿的衣服,伺候她穿衣梳洗,“要不奴婢去西廂房看看念念姑娘起來了沒有。”
阿柔正要出門口,遠遠的看見錦繡在丫鬟的攙扶下走了過來。天冷路滑,路麵上有段已經結了薄薄的一層冰。
阿柔趕緊迎了上去。
錦繡進屋,便將身上披的雪白銀狐滾邊兜帽摘下,江錦箏聽到聲響也迎了出來,說道:“妹妹好早,倒是我起的有些遲了。”
錦繡示意無礙,寫道:“不知江伯父一早召喚所謂何事?”
江錦箏腦海裏閃過一個念頭,又被自己狠狠的否決了,強顏歡笑的說道:“不知道呢,正好尚未用早點,咱們便和爹爹一起吧。”
錦繡便戴上了兜帽,在小丫頭的攙扶下,一前一後的說著話,朝著正廳去了。
到了正廳之後,別說早點,隻有幾杯熱茶。江員外還是在主位上坐著,隻是出了江員外意外,還有幾個陌生人,不停的用眼光審視著錦繡她們。
其中,在主位上坐著的留著八字胡的男人笑著對江員外說道:“江員外真是好福氣啊,養了這樣標致的兩個女兒,真是羨煞我等了。”
江員外訕笑:“胡捕頭客氣了,哪裏是標致,隻是長的還入眼,還入眼。”用眼神示意江錦箏和錦繡,給這位捕頭大哥行禮。
江錦箏知機,對著胡捕頭盈盈一拜:“江錦箏見過胡捕頭。”
錦繡也跟著行禮。胡捕頭疑惑的看向江員外,江員外說道:“胡捕頭,我這個女兒從高處掉落,傷了喉嚨,再也不能說話,還請胡捕頭見諒。”
胡捕頭恍然大悟,說道:“都是我的不是,還勾起了江員外和這位小姐的傷心往事。”胡捕頭見錦繡一臉淡然,絲毫不以自己的傷病為傷,對錦繡倒也升起了敬佩之意。
江員外見胡捕頭繞來繞去就是說不到點子上,在錦繡和江錦箏落座之後,輕咳了一聲,說道:“錦箏啊,胡捕頭今日過來,是有幾句話要問你和念念。”
胡捕頭接過去話茬,對著江錦箏問道:“江小姐,昨天的時候你可有出現在集市上?”
江錦箏說道:“昨日我和念念一同去了集市上,為著我要買東西,可有什麽不妥?”
胡捕頭說道:“這倒沒有。你們可見著賈三?”
“見過。”
“很多老百姓言道,昨日你們與賈三之間鬧了些矛盾,是嗎?”
江錦箏心想,果真是為著賈三的死而來的。“不是矛盾,隻是我們兩人同時看上了一個小丫頭,最後這個小丫頭跟著我走了,我們便回來了。”
江錦箏見胡捕頭不相信他,便叫道:“阿柔!”阿柔恭恭敬敬的站在眾人麵前,“喏,這就是我們的人證。”
胡捕頭又問了阿柔幾句,發現與江錦箏說的別無二致,胡捕頭站起來說道:“如此叨擾江員外了。”
江員外說道:“胡捕頭莫要急著離開,我府上已經備好了清粥小菜,還請胡捕頭和幾位捕快大哥賞光。”
胡捕頭抱了抱拳,說道:“公務在身,實在不敢耽擱,下次必來府上謝罪。”說著呼啦啦的走了。
走出江府大門後,江府的大門緩緩的合上了。胡捕頭轉頭深深的看了幾眼江府的匾額,一個小捕快湊上來說道:“頭兒,難道,我們這就回去了?”
胡捕頭白了他一眼道:“不回去還能怎麽的,難道還真留在江府吃飯啊,你信不信,今天你吃了他們家的飯,明天你就得蹲著吃牢飯了。”
小捕快說道:“有這麽嚴重嗎,頭兒,你別嚇唬我。”
胡捕頭說道:“我還真沒有嚇唬你,看到了沒,當時情況那麽混亂,江錦箏記得有點模糊,而那個小丫鬟的證詞卻是滴水不漏,連賈三說過什麽話都記得一清二楚。還有那個小啞巴,明明隻是個少女,卻發出經曆過風雨的氣勢來。要破這倆案子,還是得從這倆人著手。”
小捕快一臉疑惑的問道:“既然頭兒覺得那倆妞可疑,直接拘到縣衙,由縣老爺一問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