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漢臣> 第三五六章 班師

第三五六章 班師

  興平七年十一月末,馬超收複江關,巴郡全境歸屬雍漢。


  十二月中,趙雲、吳懿領兵進南中,逐殺趙匙。


  趙匙自向南逃往邛都,雍漢二營相繼占領越嶲郡靈關道、闌、卑水、蘇示、莋秦、台登六縣,兵壓邛都。


  趙匙仍不敢戰,繼續南逃至會無縣,而龍驤、成都二營在攻下邛都城,停止了向南步伐,轉向東進,收複犍為屬國的朱提、漢陽二城。


  興平八年二月末,龍驤軍拔營回成都,吳懿則兵分兩路,讓吳班、雷銅二將領一萬甲士駐守朱提、漢陽;而後吳懿自領三萬成都卒駐邛都,以防南中蠻族。


  四月中旬,成都刺史府。


  張安正坐於堂中處理政務,忽聞堂前起了腳步聲,見一人大笑入堂。


  “仲定,繇來了。”來者正是雍漢尚書鍾元常。


  “哈哈!元常兄,安可等了你兩個月了。”張安隨即起身與鍾繇見禮,麵上笑容不斷。


  “川中道遠,繇也是一刻也未停歇啊。”鍾繇落座後,接過張安遞來的茶水,訴說著蜀道艱難以及各處新奇風情。


  “鍾益州,入了這成都感覺如何?”張安打趣了一句。


  “自是萬丈豪邁,心情舒暢。”鍾繇在張安麵前不做避諱,他與張既是當年遷都長安後三府征召的第一批官員,現如今張既已經做了幾年並州刺史,鍾繇自認為這益州刺史他當得。


  “那便好,兄長先回房換洗梳理,待會安召集巴蜀官員入府議事,晚上我等再做暢飲。”


  張安這半年多來將巴蜀內務處理的井井有條,鍾繇隻需接手即可。


  “好。”鍾繇起身離席,走至堂前微微頓步:“仲定,你的腿疾……”


  “無妨,今日需暢飲。”張安並未抬頭,繼續處理政務。


  “今晚我來當這地主。”鍾繇不善飲酒,但也願為張安擋上幾觴。


  “隨你。”張安麵色平靜,但嗜酒不能飲,也是莫大的悲哀。


  午後,張安召益州文武議事,眾人入堂,張安為眾人引薦鍾繇。


  “諸公,這位是穎川鍾元常,自今日始他便是益州刺史了,爾等皆歸他調配。”


  張安說罷,鍾繇自謙道:“承蒙陛下提拔,繇願與諸公同牧益州,為百姓謀福。”


  “臣等拜見使君。”眾官齊拜後各自落座。


  張安又為鍾繇一一引薦:蜀郡太守王商、廣漢太守張肅、巴郡太守許靖、犍為太守秦宓、陰平太守王累等眾。


  “元常兄,安已整理了各郡人口戶籍,其中:陰平郡有三萬七千餘戶,合二十萬餘人。


  廣漢郡十三萬九千餘戶,合五十萬八千餘人。


  巴郡三十萬七千餘戶,合一百零八萬一千餘人。


  蜀郡三十萬一千餘戶,合一百三十五萬餘人。


  蜀郡屬國十一萬一千餘戶,合四十七萬五千餘人。


  犍為屬國七千餘戶,合三萬八千餘人。


  此外越嶲七縣有八萬三千餘戶,合三十六萬六千餘人。”張安拿起案上整理好的卷宗交予鍾繇。


  “巴蜀之地,天府之國呀。”鍾繇由衷的讚歎了一句。


  “元常兄,除了人口戶籍之外,有兩營日後常駐巴蜀,一為吳懿營,約有五萬兵馬,駐邛都、朱提一線以防南蠻。二為田豫營,約有六萬兵馬,駐江州城,上通魚複守江關,拒劉表;下至荷節,臨鄨城,擋劉備。


  此間七郡餘土就交給兄長了。”張安伐戰一載有餘,終可功成身退,軍旅生涯上又多了一個益州都督的稱號。


  “是,大都督。”……


  話回劉豫州。


  去歲九月中,劉備從牂柯郡談稿縣攻入益州郡,先占味縣,後取收靡,同勞、銅瀨三城,與益州太守高頤對壘於俞元城,久攻不下。


  月末,益州督郵李恢仰慕劉備仁義之名,從滇池暗走俞元,勸說俞元令歸降劉備。


  俞元令即趁夜綁了益州太守高頤,送入劉備帳中,劉備大喜,熱情招待俞元令與李恢,且說李恢忠義可嘉。


  翌日,關張領兵又攻滇池,滇池城無首,很快降了劉備。


  次月初,李恢又幫劉備勸歸了其姑丈建伶令爨習,爨習又勸勝休、連然二令歸降劉備,自此益州郡大部城池歸劉備所有。


  直到年末,趙匙逃入越嶲郡南部,欲圖益州郡,劉備又與趙匙在秦臧縣境伐戰,雙軍會於陣前校將,趙匙被關羽一合斬於馬下,巴郡叛軍也盡數降了劉備。


  興平八年初,劉備占領益州郡全境,任命徐庶為益州太守,劉備的雄主之路正式崛起。


  再表孫權。


  孫權接任江東時不到弱冠年紀,雖有孫策遺令在手,但孫家宗室多有不服,且孫策一死,丹陽、山越等紛紛又叛,可謂內憂外患,局勢飄零。


  孫權即拜張昭為師,又重用周瑜、程普等將,強硬阻止宗室動亂,又連伐山越異族,雖有九江之敗,但局麵逐漸向好。


  此日,討虜將軍府。


  孫權居高台,下列張昭一眾文要。孫討虜今日心情不錯,剛聞捷報,周瑜大破山越,獲俘萬餘。


  “諸位,今丹陽已定,宗族安順,爾等皆是有功之臣啊。”孫權近日來為了穩定局麵,大肆起用江東士族,其中有人入府不過一兩日,同樣也沾上了功績。


  “丹陽太守吳景被媯覽所殺,明公可有新的使君人選?”張子布拱手作問。


  “那依先生之見……”


  “咳!”張昭輕咳了一聲,向孫權打了個眼色。


  孫權立即會意,即問眾臣:“諸公可有丹陽太守的人選啊?”


  孫權話音剛落,左側走出一文士,姿態爾雅,舉止大方:“明公,依雍之見偏將軍孫叔弼可當此任。”


  顧雍,字元歎,吳郡吳縣人氏,少時師從蔡邕,弱冠之年拔任合肥令,後又曆任婁、曲阿、上虞等縣令,政績斐然,孫權臨位,即拔顧雍為會稽郡丞。


  顧元歎是江東名望,為人才思敏捷,卻能專一治事,雖常沉默寡言,但為政公正仁義,是孫權心腹之人。


  “孫翊?”孫權略微皺眉,他倒不是反對自己的親弟弟當太守,隻是孫翊年輕無望,很難服眾啊。


  “明公有何顧慮?孫討虜起兵之時也不過弱冠年紀啊!偏將軍正可承父兄之誌。”


  顧邵,字孝則,吳郡吳縣人氏,顧雍之子,少有才名,為人至孝,曉暢通達,學識甚厚。


  “也罷,那就讓孫翊去當丹陽太守,不過要選一持重郡丞相輔才行。”孫權再次看向群臣。


  “明公,陸季才博學多識,曉暢天文,精通地理,可為丹陽郡丞。”顧雍薦了一人。


  “陸駿何在?”


  “臣在。”


  陸駿,字季才,吳郡吳縣人氏,陸紆之子,陸康之侄,陸績之兄,為人重義重信,性格敦厚。


  “你可願任此職?”孫權作問。


  “臣定竭力而為。”陸駿看了一眼顧雍,顧雍娶了陸康之女,二者算是同輩兄弟,此番抬舉,陸駿頗顯感激。


  “好!除此之外,餘姚缺一令長,爾等可有推薦人選?”孫權又問。


  眾臣多做沉思不言,孫權點了一人:“東曹掾,你可有人選?”


  “臣一時卻也給不出姓名。”


  張允,吳郡吳縣人氏,豪族出身,輕財重視,頗有名望。


  孫權見眾臣無薦,便朗喝道:“義封何在?”


  “末將在。”


  左側衛士中走出一人,身高七尺五六,麵目皎白,姿態佳然。


  朱然,字義封,丹陽故鄣人氏,原名姓施,後被朱治收為養子,朱治是孫權的總角之友,二人一同讀書,友情深厚。


  “你可願任餘姚長?”孫權滿意的看著身披重甲的朱然。


  “稟明公,末將願去!”


  “哈哈哈!好!快快起來。”……


  再話曹洪。


  時曹洪在九江郡折了四萬餘大軍,灰頭土臉的敗回許都,本以為曹操會懲治他,故而避在家中不敢見人,糾結了三五日,曹操也沒派人來詢問情況,曹洪隻得自去司空府請罪。


  但不知今天吹了哪股邪風,曹洪在司空府門前撞見了曹仁。


  “兄長。”


  曹仁、曹純二兄弟的年齡遠小於曹操、夏侯二人以及曹洪,不過就以軍事才華而言,曹仁當屬宗族之將首位,尤勝軍中地位最高的夏侯惇。


  “唉,子孝也要去見司空?”曹洪弱弱的問道。


  “司空讓我今日入府,說是有要事吩咐。”曹仁與曹洪同步走入庭院。


  “嗯!彭城國之戰司空可有賞賜?”二人同是領軍大將,但結果截然不同,曹洪略帶心慌的問道。


  “不曾,仁也沒主動要過。兄長不必擔心,勝敗乃兵家常事。”曹仁說的淡然,他當初在河內郡還敗給了黑山賊呢。


  曹洪點頭不言,但心中仍有忌憚,畢竟是四萬大軍,曹操當年初入兗州時都沒有四萬人馬。


  繼,二人入堂坐等曹操。


  片刻後,曹操與夏侯惇二人走出內堂,且伴大聲談笑。


  “拜見二位兄長。”曹洪、曹仁起身施禮。


  “都坐吧。”曹操示意三人落座後,對曹仁說道:“子孝啊,彭城之戰打的不錯,不過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日後要繼續熟讀兵法,方可百戰不殆。”


  曹操對曹仁給予了厚望,因為曹仁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能夠邁向更高的指揮水平。


  “是,兄長。”曹仁麵色如常的應答。


  之後,曹操又看向曹洪,曹洪立即單膝落地:“兄長,洪有愧矣。”


  “戰場之事勝負難料,子廉不必氣餒。”曹操對曹洪更多的是鼓勵,十指雖有長短,但都是兄弟呀。


  譬如夏侯惇,濮陽被抓,鄄城失睛,不敵呂布,敗走沛城就連口舌之戰都敗給了徐晃等多數不如意的戰績,但夏侯惇的官職確是步步高升,一直穩居曹營首席將軍的位置。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宗族之將總比外人親近,不用考慮反叛的問題。


  “子廉啊,雖然這次我軍傷亡慘重,但劉基與孫權也是損兵折將,更況且元龍獻了廣陵,你派兵去助其防守也是大功一件。


  等廣陵諸地民生穩定之後,孤再派兵去攻伐九江郡吧。”當年曹洪滎水獻馬之情曹操記得一清二楚,至少在他手中曹洪大將之花開不敗。


  “兄長,待在興兵之日,望兄長讓洪報這淹城之仇。”曹洪殷切的說道。


  “哈哈哈!好,就依你。”……


  興平八年,五月初,趙雲領兵回成都。


  是夜,龍驤營主帳,張安與趙雲相對而坐。


  “明公,戰事情況大致就是這般。趙匙向南,我等亦不敢深追。”趙雲將這幾月來的戰事詳細說予張安。


  “爾等做的對。子龍啊,依你之見吳懿、龐羲還會生反叛之心嗎?”張安雙目直視趙雲,言語不做避諱,有問題解決問題,如果把問題留下來日後也是麻煩,張安可不想再走一次川蜀道。


  “並未看出異樣,不過也很難判斷,明公,讓雲說來不如就……”趙雲以手化刀,向下猛劈,示意徹底解決麻煩。


  張安微微搖頭,成都營殺不得,成都營是蜀兵配東州將,巴蜀營是東州兵配蜀將,二者互成挾持,也有相互督促的作用,張安要告訴益州這些本土士族:朝廷可以用他們,也可以輕鬆替換他們,東州士是前車之鑒,也是備用人選。


  “那就要在成都留兵了,至少要讓鍾益州政令通暢吧。”趙雲再諫。


  張安撫須點頭:“子龍,龍驤營現在有多少人馬?”


  “四萬兩千餘眾。”趙雲這一戰吃的膘肥體壯,不隻是兵員,還有大量的糧草金銀,不然他也不會用這麽長時間返程。


  “龍驤、寧漢、司隸各調七千人馬入成都,由嚴顏、泠苞二將統轄,直接聽命於鍾繇,至於營製就歸屬巴蜀營。”張安敲定了命令。


  “是,明公。”趙雲知道隻要張安下令,就沒有商量的餘地,這是為帥的基本威信。


  五月中,葭萌關駐紮的司隸、寧漢二營派遣一萬四千兵甲入成都,與此同時,江州的巴蜀營也派了四千人馬,由嚴、泠二將統領去了蜀郡。


  六月中,成都戍衛建製,張安親自到營中查視,與嚴顏交談了半日,敲定各項細則後離去。


  七月初一,張安領龍驤營繞成都行一周,終至北門,鍾繇領益州文武在城前靜候。


  “拜見大都督!”


  “行了,都起來吧,今本將班師回朝,而等需恪盡職守,謹記君恩,對百姓施仁,不可再生流民亂象,若哪日本將聽了叛音,定不會輕饒爾等!”


  張安手持馬鞭,掃過前排諸太守,凜冽殺伐之勢瞬時溢散,就連為官多年的許靖在這一刻也感受到了張安身後的屍山血海:大都督從不妄言。


  “下官謹記大都督之令。”眾官齊應。


  “哈哈哈!如此便好,元常兄、文休兄,安先行一步。”張安目光瞬化和善,對二人拱手一拜後調轉馬頭,趙雲、王淩、毋丘興、李嚴、魏延等將相隨。


  七月中,龍驤營過梓潼,與三營會於白水關,曆時一年半,張安又回到了入川的起點。


  會見關城主帳。


  各營將領相繼站定,張安輕咳正坐,眾將立即拱手施禮:“拜見大都督。”


  “嗯!川中之戰就此止戈,我等明日班師回朝,且將各營傷亡報來。”張安衣袖撫過竹簡,提筆靜待。


  徐榮先行出列:“稟都督,寧漢營此次伐戰傷亡四千六百餘,現營中有五萬四千卒。”


  徐榮收編的多是米教舊鬼卒,這些人全是漢中客,思鄉心切,紛紛投了寧漢營。


  張安眉頭微皺,落筆即寫:寧漢營,五萬卒:“子桐將軍此番回漢中後,不可再招兵了,用上三五年好好訓練兵甲吧。”


  徐榮笑容瞬收,連忙單膝落地,雙手抱拳舉過頭頂:“是……是,大都督。”


  “好了,起來吧。”張安眼皮都沒抬一下,徐榮迅速退回軍列。


  繼,馬超出列:“稟都督,司隸營此次傷亡五千餘,現營中有兩萬兩千餘卒。”


  馬超本可湊足三萬甲士,但張安強調了七千人去成都,故而司隸營此次入川折了三千人。


  “孟達何在?”張安隨口喚了一將。


  “末將在。”孟達掃了一眼臉色慘白的徐榮,跪在帳中。


  “你今日回去領四千寧漢甲士歸入司隸營。”張安說罷,又在竹簡上寫:司隸營,兩萬六千卒。


  “是,都督。”孟達明白從此刻起他不用留在漢中了。


  之後,龐德又岀:“稟都督,武都營折損三千人,現有一萬三千五百騎甲。”


  “嗯。”張安如數記錄,相道:“出川之後,寧漢營留漢中,龍驤營和武都義從胡經房陵巷入南陽,司隸營隨本將回朝。各家功績本將會如實稟奏陛下,爾等有何異議?”


  “謹遵大都督之令。”眾將再拜。


  “好,今夜殺牛宰羊,酒水滿盈,犒賞三軍。”張安撩道袍起身,大步走向帳外,眾將中除了被警告的徐榮,其餘者喜上眉梢,私議紛紛,緊隨張安身後。


  半個時辰後,關城內點滴篝火,數以千計,逢火必有肉食,必有酒飲,眾卒歡慶至深夜。


  …………………………………


  全卷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