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三章 狹路相逢
翌日,張橫領九千餘步卒出陰盤,攻打泥陽城。
五柞亭境內官道,張橫騎行於中軍部,左右甲士麵色疲勞,這種強行軍對於未經訓練的人來說並不輕鬆。
“眾將士聽令,越過此嶺,在前方岔路口休整一個時辰。”
“是,將軍。”
張橫令出,前營卒加快了腳步,都想要早點兒休息。
一刻後,張字旗停在了岔路口,所有甲士席地而坐,飲水食糧。
“踏踏踏!”
值此刻,山凹左斜道傳來整齊的腳步聲,樊,張大旗迎風顯露,雙軍會於岔路口。
口中咀嚼幹糧的陰盤營兵士看著玄甲佩刀的中郎將營軍卒,而朝廷人馬同樣也看著衣衫不整的亂賊,一時間雙方都愣住了。
約過半刻,不知誰喊了一聲敵襲,中郎將營前排兵士才架起盾牌,而張橫營兵馬也慌張集結。
“敵軍何人?速速通名!”樊稠,張濟並駕來到前列。
“你們是何人?”張橫開口拖延時間,隨即向後拉扯陣型,與中郎將營相距百米左右。
“吾乃北中郎營校尉樊稠是也。”說來也巧,朝廷探馬走的是泥陽城方向,並未察覺從陰盤來的張橫軍,雙方縱橫交匯在岔路地帶。
朝廷怕誤傷了郡縣義從鄉勇,但張橫沒有這個顧忌,擺好陣仗後立即高呼:“全軍聽令,拋擲長矛。”
“嗖嗖嗖!”
隨即數百根木矛齊刷刷的擲向中郎將營。
“舉盾!”
張濟一聲令下,士卒舉盾格擋,速度反應全是沙場經驗。
“嘡嘡嘡!”
木矛全數擊打在盾牌上,這些從並州戰場撤下來的老卒熟知白波軍偷襲的那一套。
“全軍聽令,掩殺過去,不許放走一人!”
張濟一刀劈斷插在身旁土地上的木矛,現在不需要問對方是誰了,隻需全殺了便可。
“哪位將軍可取敵將首級!”樊稠揚刀大喝。
“末將願往。”
聲音剛落,一黑駒掣電而出,馬上顯一將,身八尺,纓槍眉,麵如白瓊,目似紅狸,手持一杆虎頭鏨金槍,白袍隨風揚,氣宇軒昂,威儀堂堂。
“繡兒,當心!”
張濟即招手,遣派全營騎甲相隨前方將領,此兒郎便是張濟之侄張繡。
張繡,字雄鴛,武威祖厲人氏,涼州豪族出身。初為祖厲縣吏,當時邊,韓作亂,金城麴勝殺了祖厲官長劉雋,張繡得知後連夜刺殺麴勝,顯名於鄉裏。後歸叔父張濟營中,添作軍司馬。
隻見張繡架槍衝入張橫軍,連挑六位騎將,斬殺二十餘卒,一丈之內無人敢近身。
“速速擒殺此將!快!”張橫從前營退回中軍,又覺不太安全,複退後營。
“刃!”
一記短刀劈在一位陰盤卒的麵門,此卒即絕息倒地,順著那滴血的刀刃遠望,張橫軍卒的屍體橫鋪豎疊,而北中郎將營甲士踏屍而過繼續向前推進。
這絕不是一場公平的較量,反叛鄉勇遇到了大漢朝最精銳的部隊之一,這支軍隊最為人稱道還不是武力,而是忠心。
這支軍隊的軍魂就是張仲定本人,從清河義卒開始便追隨著張安征戰四方,一步步把張安推到今時今日的位置,就算張合把他們交給盛產反賊的涼將,也從未擔心過反叛問題,張合曾向雍帝誇過海口:若是樊,張二人敢舉旗叛亂,絕對走不營帳轅門,便會被亂刀砍死。
“將軍,敵軍悍勇,我等無力匹敵,還望將軍速速下令避其鋒芒。”一位李堪舊部向張橫諫言道。
張橫望著一麵倒的局勢也無心再戰:“撤退!撒退!”
“敵將休走!吃我一槍。”就這片刻工夫,張繡領著數百騎殺穿中營,直奔後營而來。
張橫見狀,哪還敢應敵,調轉馬頭,直奔陰盤方向。
反賊全軍失帥,前營無人指揮,紛紛向兩側山林逃竄,而中營直接棄了刀刃,伏地投降,其部所受的傷亡隻有張雄鴛一行斬殺的百餘人,更多的是見了前營拚殺的慘狀而心懼臣服。
“敵軍已降,速速停手!”
軍中老屯長抬臂高呼,中郎將營眾將士即止殺戮。
“呼呼呼!”
一位陰盤中軍卒看著懸停在麵部的利刃大喘粗氣,腳下一軟,騷黃之水浸濕了褲腿。
“兄弟,算你命好。”
“刷!”
中郎將營卒收刀回鞘,大步向軍列而去。歸隊靜立,等待主將。
張濟見了此景對樊稠小聲說道:“兄長,現在知道愚弟昨晚為何要勸你了吧!這不是段煨的華陰營,一個屯長都可以止住殺戮啊!”
樊稠連連點頭,心歎昨日做了一個明智之舉。
“眾將士何在?”張濟見局麵穩定後大喝道。
“在!”
“繼續追擊反賊。”
“諾!”……
話回張繡領五百騎追殺張橫的三千殘部,由於張橫營中少馬,不斷有力竭的士卒掉隊,一一被張繡騎甲所斬殺。
兩個時辰後,張橫營死的死,跑的跑,隻剩下七百餘騎甲,且張繡越追越近。
“眾將聽命,分兵逃散,陰盤城相會。”
“是,將軍。”
繼,張橫七百騎分作兩軍,左右逃散。
張繡見狀,未止馬速,開口叫將:“車兒,你去追那左軍,本將追右軍。”
“是,將軍!”
同營五百騎甲分出兩百奔向左側,為首者是一武威羌人,名為胡車兒,最初就是他與張繡領著鄉勇投了張濟。
半個時辰後,張繡追上了殘軍右營,張橫見再無生路,便掉頭與張繡複戰。
“我乃陰盤張橫,敵將速來與我一戰。”
張橫高舉長刀衝向張繡,雙方挫馬**,張繡便提了張橫頭顱,其餘騎甲紛紛喊降。
三刻左右,胡車兒也傳來捷報,二者領兵返回主營……
張濟,樊稠聽聞張橫死訊立刻改變行軍策,命張繡領騎甲押送張橫降卒去泥陽,而張,樊二將率步甲先取弋居,再奔陰盤,與安定郡兵聯合攻伐楊秋叛軍。
第十日,張,樊二人順利奪取陰盤城,自此朝廷在北地,安定二郡東部諸縣站穩腳跟,與漢陽郡相互呼應,對楊秋亂軍施行包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