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議定八校尉
“眾卿所請,甚合情理,朕即日向各州府縣下達募賢令,聚大才為朝廷所用。”
劉宏多年陷於外戚宦官的泥沼中,向來認為士族乃外戚之附庸,故立鴻都門學,依托宦官拔建寒士,但多年往複收效甚微,如今也願嚐試重用士族黨人。
“陛下聖明。”
張安開口,眾臣附和,何進則低目惡毒的看向張安,心罵此人奸滑。
何進不是竇武,出生一屠戶,無世族底蘊,左右人脈全靠大將軍這個位置維係,如今皇帝出麵,哪位名士還會蝸居在大將軍府,做得天子門人食客,豈不悅乎?
何進一派此時沒了氣勢,更有甚者倒戈呼應,憑一身真材實料能做太守,誰願去牽馬低眉,陪笑違心。
“陛下,臣有一言。”
驃騎將軍董重小跑至殿中,此人是董太後之侄,與何進同為外戚。
“講!”劉宏多年經營促成了董重與何進的水火關係,繼而達到相互製約之勢。
“陛下,招募賢能也有遠近之說,陛下何故舍近求遠?大將軍府上名士如雲,可交由陛下甄選,如此一來也省些功夫。”好一招落井下石,董重真是深諳帝心。
“大將軍以為如何?”劉宏雙目平淡的盯著何進道。
“臣,臣本是為朝廷選才,府上食客皆可為朝廷效力。臣願薦……”何進此刻也隻能舍得智囊團,換個桃李滿園,倒也不虧。
張安可不會讓何進如意,先一步打斷何進話語:“選才之事應由陛下親自操刀,無論是府上門客,還是在野賢能,都應上殿對答問策,以免有人魚目混珠,套了親近關係,
大漢之基石,得位需正,不求才幹名滿天下,但求人物忠義無雙。”
張安所言正中劉宏所想,若是讓外戚推選,豈不是無用之功?
“張卿所言極是,大將軍可有異議?”
張安與董重的一唱一和將何進逼至牆角,既要瓦解他的黨羽,也要削弱他的兵權。
“臣無異議!”
何進咬牙切齒的說出了四字,既然張安不讓他好過,他也不會讓張安稱心,隨即朗聲再道:“陛下,光祿大夫乃漢之柱梁,不可輕易讓賢,仲定先生年少有為,名傳四海,正好引導朝堂議論,今日就做得上佳。
遂,怎可讓仲定先生屈居一校尉之職,寒了臣子之心,故臣以為應另選賢士。”
何進可謂是睚眥必報,斷不能讓張安拿到京畿兵權,就在這閑職上待一輩子吧。
劉宏此刻有些為難,他本就是讓張安回來掌握京輔防衛之責,但張安幾番言論激怒了大將軍,帝王也不可逼迫太緊,以免生了亂象。
“陛下,光祿大夫食邑二千石,尊位堪比九卿,且仲定先生有功無過,不可降職啊!望陛下決斷。”
“臣以為大將軍所言有理,仲定還是居光祿大夫之位吧。”董重方才與何進爭鋒相對,此刻又站於同一隊列,他也不想讓張安拿到京輔兵權。
“臣附議。”車騎將軍何苗緊隨其後。
“臣附議。”太尉馬翁叔也做阻攔。
左豐正欲開口,卻被張安眼神駁回,隨即光祿大夫開口道:“陛下,臣的確考慮欠妥。加之臣經年久戰,身體虧空,需居家調養,軍中勞碌隻恐難以勝任,望陛下另選賢能。”
“唉!也罷,賜張卿禦用藥石一盒,望張卿早日康健,再為國效力。”劉宏也退了一步,張安這柄劍藏一段時間也好。
“左豐,將八校尉之細則說予眾卿,讓眾卿為朕推選將才。”
劉宏此刻覺得腰間冰冷,斜躺在椅上淺休,中常侍將一應官職說予眾大臣。
一炷香後,劉宏再次開口:“上軍校尉之職何人能當?”
眾臣不言,皆等何進開口,何進則皺眉沉思這領軍人物,此人既不可與自己關係過近,也不能是何苗,董重心腹。層層篩選下來,竟無一人。
“陛下,臣有一人要薦。”
張安又做了這出頭鳥,眾臣心歎光祿大夫真是耿直無二。
“各位大人為何如此看張安?安當不得,還不能薦人了嗎?各位心中畏懼什麽?皆不言語,如何精忠報國?”
“哼!”何進對此嗤之以鼻,心歎:什麽精忠報國?再讓你胡攪蠻纏下去,朝堂就變成群魔亂舞之地。
“哈哈哈!張卿但講無妨。”劉宏的朝堂很多年沒有這種活氣了,他也樂見其成。
“清河太守崔琰,昔年有剿滅黃巾賊的功勳,又在幽州之戰力拚上穀烏恒,功勞足以媲美此職,且此人剛正不阿,嚴法守紀,不畏權貴。當年安隻因偷喝了一甕酒,差點被此人掛在轅門鞭打。”
“哈哈哈!還有這等趣事,崔季珪的確是上佳人選,朕即日召他入京,列上軍校尉之職。”崔琰出自冀州名望,世族之臣自然樂見。
“中軍校尉何人可當?”
“臣再薦一人,冀州威虜將軍張郃,此人之功不讓崔琰,且武藝獨絕,軍法嫻熟,為人直爽。”張安不等權貴開口,又說了一人姓名。
劉宏微微點頭道:“張郃也是罕見將才,便與崔季珪一同入朝吧。”
“下軍校尉何人當得?”左豐再替帝王開口。
張安躍躍欲試的看向何家兄弟,以及董重:“諸公如若再抉擇不定,安又要開口了,安這些年結交的同僚可不少。”
“且慢,陛下,臣有一人,姓袁名紹,出於四世三公之族,善謀略,有心智,可當此職。”何進急忙開口,不能讓張安再得便宜。
隨即何苗,董重也不甘落後,一一報上人選,由劉宏抉擇。
一個時辰之後,西園八校尉名單即成:上軍校尉崔琰,中軍校尉張郃,下軍校尉袁紹,典軍校尉曹操,助軍左校尉鮑鴻,助軍右校尉淳於瓊,左校尉趙融,右校尉馮芳。
“名單已成,朕欲在八月立軍,屆時可邀眾卿一觀。”劉宏從小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心情上佳。
“是,陛下。”
遂,朝會罷,群臣各自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