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雙全之法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世間之難,莫過於雙全之難;雙全之難,皆因為莫衷一是。
恰恰是需要取舍的兩方都有道理、都有意義、都有價值、都不能輕易割舍,這人世間才會不斷上演一幕幕的悲喜劇情。
孟子有雲: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秉持如此想法的所謂君子,往往是緣於不能妥協或不願妥協。
以此反觀,便不難理解:妥協二字,也正是雙全之法的根基所在了。
-
有人說,妥協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勇氣。懂得妥協的人,方能兼顧大局。這樣的智慧與勇氣,對政治家而言尤為可貴。
作為三朝老臣的胡雲天,正是這樣一位懂得妥協的資深政治家,所以他在禦前提出了自己的“雙全之法”。
-
首先,胡雲天分析,目前攪入局中的各方人馬,其實從本心而言,都不願意事態升級到兵戎相見的地步。
自己這方很好理解:兵力不占優勢,又要兼顧皇城安危,值此突厥外患攪擾西域的關鍵時期,實在不宜大打出手。
而何光華那邊,從之前的種種跡象可以看出:他最初的想法是騙取軍權,然後再發動兵諫,妄圖用最小的代價,擁立太子即位。當大局妥定之後,才有可能選擇大開殺戒、清除朝中異己。
這樣的判斷有三個原因:
其一,何光華事先並沒有做好奪取帝都的充分準備,左武威軍在長安城裏的表現實在是大失水準。正常情況下,即便因為有“初九班”的奇兵襲擊,但也絕不至於一擊即潰、形同兒戲。
其二,發動的時機不對。兵諫也好,造反也罷,大多應當選在夜晚,或者是朝臣集會的時刻。像這樣光天化日的發兵進城,處處顯出倉促意味。至於說為何如此惶急,雖然原因尚不得而知,但也足以說明此舉並非提前計劃。
其三,武威軍失利之時,何家老小尚在城中,竟然還須倉皇撤退才能保命,這完全不像一位身經百戰的大將應有的做法。
既然從一開始,就沒有做好真要大打出手的準備,那如今身在城外的上柱國,對“是戰是和”的問題,恐怕還是在猶豫之中。
逼的緊些,就不免狗急跳牆、魚死網破;放的鬆些,便能存在談判轉寰的餘地。
-
這番分析,馬上得到張策的積極響應。雷桓雖然還有所保留,但也基本認同。就連徐成淼也不得不同意,胡老將軍所言合情合理。
李坤追問道:“既然如此,那所謂‘雙全之法’,計將安出呢?”
“給台階、留麵子、拖時間。”胡雲天忍著咳嗽,一字一頓道。
張波跪在地上,靜靜聽著胡老將軍仔細闡述“雙全之法”的構想,越聽越感慨,心中不禁暗道:叔公啊叔公,您老不應該叫胡雲天,您應該叫胡狸大仙。
-
帝都城外,漫山遍野的軍營裏,已經開始微微騷動了。
之前城中鬧得沸反盈天,城外各軍又都被限製出營,各種消息不脛而走,一時間說什麽的都有。
一會兒說是武威軍造反啦;一會兒又說根本不是那麽回事,其實是禦林軍與神策軍發生衝突,武威軍進城拉架。
還有的說是因為何光華被徐成淼陷害,落的滿門抄斬,武威軍進城為主帥報複。
更誇張的說法是陛下駕崩,幾個親王爭奪皇位,互相攻打,武威軍、神策軍和禦林軍各幫一邊。至於東宮太子嘛,早已經死翹翹啦。
-
何光華此時也陷入到進退維穀的境地。
正如胡雲天所意料的那樣,何光華本身並不想真的展開大規模內戰,至少在沒有拿到全部兵權之前,他絕不願意發生“圖窮匕見”般的硬拚。
太子的加入,隻是讓他得到法理道統上的根基,但這個根基並不牢靠。
真要硬拚起來,六萬武威軍加上十萬屯衛軍,也未必就能夠輕鬆擊敗依托帝都強大防禦工事的神策軍。
而戰況一旦陷入膠著,其他部隊會不會突然倒戈,對他群起而攻之,實在很難講。
何光華本來計劃,當徐成淼入宮後,來個雙管齊下,一手控製太子,一手控製帝都。即便陰謀敗露,雙方翻臉,也可以趁勢逼迫李坤退位。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皇帝老兒李坤的反應非常迅速。右神策軍毫不猶豫的與左武威軍對峙街頭,再加上突然殺出來的一幫神秘刺客,竟然瞬間打亂了自己的節奏。
若不是李鐸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恐怕他何光華能不能活著離開帝都,都在五五之間。
他正兀自發愁,思考下一步該怎麽辦,蒯印匆匆忙忙跑進來:“上柱國,有聖旨!”
-
天氣陰沉,一輪白日掛在時密時疏的雲間,冷峻蕭然。
初春的西域,氣候往往變化無常,令人們不知道究竟該如何穿衣才好。
駐紮色當小鎮的樓蘭士兵們,有的披著棉袍,有的套件單衣,三三兩兩的坐在城頭,閑談聊天。
曆時數月的西域大戰,到此已經基本結束。能活下來,對這些人來說是最幸運的事。眼下境內再無戰事,遙遠的玉門關和陽關也有突厥人防守,現在該是享受生活的時候了。
他們所在的色當,是突厥人指定的十二處軍鎮之一。
這裏原本是屬於車師國的一個小城鎮,現在則專門用來囤積糧草軍需,以供應突厥大軍和西域聯盟的軍隊。
其他十一處軍鎮,都分布在西域各地,由樓蘭軍和疏勒軍分別看管。
對此,達爾罕曾經提出過異議,至少自己境內的軍鎮,應該由他們車師負責。
但是盟主灰鷹直截了當的拒絕他的提議,為此事兩人還鬧的有點不愉快。
-
樓蘭士兵們正在偷懶,忽然遠遠看見一支隊伍自東邊向色當行進過來。
從旗號上分辨,應該是達爾罕的車師軍隊。
這隊車師兵馬走到城下,逐漸停住腳步。一名老軍官策馬向前,呼喊城上的樓蘭軍放吊橋開大門,讓他們進城。
西域聯盟本就是一個鬆散的軍事體係,無論是軍製條令,還是聯絡協同,都遠不如大唐和突厥軍隊那樣嚴謹。彼此之間,缺乏起碼的身份驗證手段,隻能從旗號衣著上簡單判斷對方的所屬。
麵對這支身份含糊的車師軍,城上的樓蘭指揮官頗有些猶豫。
按理說,軍鎮的設立,本來就是為了給各路友軍提供休整補給的,凡遇有經過此地的隊伍,都應該放進城中。
但是,眼前這隊人馬實在太多了,足足三千騎兵,比他守城軍規模還大。
就這麽貿貿然的放進來,會不會出什麽問題呢?
他這麽一遲疑,下麵的車師老軍官不滿意了,指著上麵罵罵咧咧。跟在他後麵的車師騎兵更是惱火,大聲吵嚷著,甚至有人還拔刀出鞘,胡亂的揮舞。
樓蘭指揮官見狀,嚇得不敢再有絲毫拖延。
本來這個地方就屬於車師,聽說為此車師國王和他們灰鷹殿下還大吵過一架,令車師軍隊上上下下都憋足一肚子火。現在要是再禁止這支友軍入城,搞不好又會惹出什麽亂子來。
他急忙吩咐放下吊橋,迎接車師騎兵入城休整。
-
那名老軍官長出一口氣,轉頭對後麵的人低聲說道:“大人,妥啦。”
一身車師軍裝的李世卿點點頭道:“好,馬克木,你的任務完成。現在趕快去後方原地待命,不要跟我們進城。”
喬裝改扮成車師軍官的,正是馬克木。他出身車師王廷,熟悉情況且語言純正,喊門的事情責無旁貸。眼看大戰在即,馬克木知道自己幫不上什麽忙,急忙按照李世卿的交待,撤往隊伍後方。
李世卿看看左右,胡飛、依娜絲、羅威都微微頷首,表示自己已經做好準備,於是把手裏的馬鞭一揮:“入城!”
由庫風前軍、左軍、右軍抽調精銳組成的三千騎兵,排著整齊的隊伍,陸續通過色當城門。
看著麵前開敞著的黑洞洞的大門,李世卿突然想起庫風城的小北門,想起禿鷲盟馬賊當初被他騙進城時,突然被攔腰截斷、慘遭屠戮的可怕景象。
禁不住,李世卿的手心裏微微冒汗。
如果樓蘭軍也給他來這麽一招,那就嗚呼哀哉了!
-
李世卿抬頭觀望,城上的樓蘭軍麵色平靜,甚至有些呆滯。他們正在三五成群的望著自己,卻沒有絲毫殺機。而更多的人,則是根本毫不關心入城的騎兵隊伍,依舊聊天笑鬧,或者眺望其他方向。
眼看整支隊伍全部進入色當小鎮,什麽意外也沒發生,李世卿終於放下心,用眼色示意眾手下:可以行動了!-
都這個時候了,居然還會有聖旨?!
何光華心中大惑不解:這他娘的該不會是戰書吧?
他起身出來,見到傳旨的內宮監,正打算問清對方來意,隻聽那禦使道:“灑家參見上柱國。陛下有旨,請太子殿下和上柱國聆聽詔諭。”
李鐸此時也剛從大帳中走出來,疑惑的看看何光華。
何光華沉沉氣,說道:“有什麽旨意,你念吧。”
“啊?”那名年輕的內宮監愣了一下,怯怯的問道:“嗯……上柱國,您難道不跪聽聖旨嗎?這怕是不符合規矩啊。”
何光華被這位耿直的內宮監問的有些尷尬,猶豫片刻,隻好無奈跪下,李鐸等人見狀也紛紛拜倒。
內宮監看這幫人既不擺設香案,也不整理朝服,就那麽稀稀拉拉的隨便一跪,頗有些不知所措。幸好在出門前,陛下曾經特意交代,宣旨時不必太過拘禮。於是,他也不再糾結這些繁文縟節,清清嗓子,朗聲宣讀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皇太子李鐸,日表英奇,天資粹美。自授冊寶以降,軌度端和、敦睦嘉仁、躬善典籍、勤習禦牘,無負四海之心。
朕秉政日久,心力勞憊,特命李鐸赴東都洛陽,持璽領武成殿,分理庶政、撫軍監國,凡百司所奏之事,亦皆複啟太子參議。
另,上柱國、武威大將軍、忠勇侯何光華,武烈文長,屢立奇功,夙夜兢兢,不辭辛勞。擢升太子太傅,加一品銜,率左右武威軍,隨扈太子巡視洛陽。
武威軍上下人等,著部司以功論賞,酌情晉升,茲為激勵。
布告天下,鹹使聞之。欽此。”
-
聽完聖旨,李鐸與何光華都愣了:萬萬沒想到,這一幫反叛之人,不僅沒有被皇上罵的狗血淋頭,反而論“功”行賞,加官進爵?
皇太子李鐸,擅離東宮不被問罪,擅闖城門也不被問罪,反而還恩準巡視洛陽,撫軍監國,並且特命武威軍隨扈身側,這完全超乎想象啊!
何光華則更是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得到韓如柏當年的官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就連蒯印都被晉升為四品羽林中郎將,而武威軍內幾乎人人連升兩級。
眾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搞的有些不知所措,宣旨的內宮監卻急了眼:“太子殿下,何太傅,諸位大人,你們倒是趕緊領旨謝恩呐,這怕是不符合規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