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電影的境界
電影的開場鏡頭是夜晚的蒙馬特大街,整個構圖在模仿畢沙羅的名畫《蒙馬特大街的夜晚》;隨即鏡頭切換,諾拉瓊斯的側身中景鏡頭,眼睛晶瑩透亮,卻又泛著快要溢出來的悲傷,構圖來自於雷諾阿的《小艾琳》。
瑪麗妮露不禁拍手叫絕,以兩幅印象派的名畫開頭,用得如此巧妙,她對電影越發期待起來;而伯格曼卻是眉頭微微一皺,有些刻意了。
“諾拉,客人要咖啡!”一聲呼喚讓諾拉回過神來,她扭頭向吧台望去,是咖啡館的老板。她應了一聲,趕緊給客人端咖啡。
接下來從諾拉和老板的對話中瑪麗妮露知道諾拉憂鬱的根源,她是美國人,法語不好,和大家在交流上有困難。
咖啡店老板是個很熱心的人,注意到諾拉幹活的時候喜歡小聲唱歌,而且唱得非常好。於是,他找來話筒,讓諾拉給大家唱歌。
諾拉很害羞,也很緊張,她微低著頭,臉色帶著淡淡的紅暈,雙手緊緊地握住話筒,開始演唱:“我喜歡你愛著別人的樣子,我也想要你那樣的愛我……”
歌聲一出來,瑪麗妮露輕輕的哇了一聲,聲音實在太美了,簡直有如天籟,她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鏡頭切換到咖啡館外麵,麥克格雷格背著包從街邊過來,走進了咖啡館。咖啡館的客人都在認真傾聽,而麥克格雷格卻仿佛沒有聽見,打開包,取出一本書看起來。
一曲唱畢,客人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大家都喜歡她的歌。隻有麥克格雷格是個例外,他完全無視諾拉,坐在位置上靜靜地看書。
接下來鏡頭開始快速切換,時間一天天過去。諾拉唱著不同的歌曲,她身上的服裝也在變幻,從藍色變成了紅色;而她整個人也從過去的緊張、羞澀變得歡快起來,唯一不變的是麥克格雷格多對諾拉的無視。
諾拉有些傷心,自己難道真的那麽糟糕?為什麽要這樣無視我啊?她很難過,放下話筒往廚房走去。
瑪麗妮露跟諾拉一樣難過,甚至有些憤怒,麥克格雷格怎麽回事?眼睛瞎了?還是同性戀?這麽好的姑娘都無視了!
就在這時,咖啡館的門被推開,一分穿著咖啡色夾克的男子走了進來,在麥克格雷格麵前的桌位坐下,開始和他進行交談。和普通人交談不同,他們用的是手語。
銀幕上的諾拉,銀幕前的瑪麗妮露都是恍然大悟,都笑著搖頭,原來是這樣。
麥克格雷格聽不見,是聾人!
咖啡館老板也看到了這一幕,他也笑了。第二天,他把一本啞語教材放在了諾拉的麵前。
又是一天晚上,麥克格雷格像平常一樣在咖啡館看書。這時,老板把準備好的麥克風架子放在吧台前,衝諾拉使了一個眼色,然後把咖啡館的大燈關掉,隻留諾拉頭頂的燈,隨即又把麥克格雷格身邊的壁燈打開。
麥克格雷格詫異的抬起頭,看到了燈光掩照的諾拉,他合上書,看著這個從來沒有注意過的漂亮女孩。
諾拉羞澀的衝麥克格雷格輕輕揮了揮手,用情演唱起來:“你點亮了整個屋子,而你卻毫無察覺。這是我能做的一切,讓你獨自一人。”
麥克格雷格愣住了,雖然聽不到諾拉的歌聲,但他卻看得懂手語。他有些詫異,這是在對我說嗎?
諾拉繼續演唱:“不要送我花,不要擔心那些多餘的事。我親愛的,知道你注意到我,就足夠了……”
麥克格雷格什麽都明白了,用手語回道:“我注意到你了!”
諾拉繼續演唱,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而麥克格雷格認真的“聽”著,並報以微笑。
一曲唱罷,咖啡館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所有客人都在歡呼叫好。麥克格雷格也徹底明白了諾拉的心意,用手語邀請她坐下聊聊。
諾拉瓊斯抿著嘴,含羞帶笑的走到麥克格雷格對麵的座位坐下。
咖啡館的人都站了起來,每個人臉上都是爭吵的笑容,用力鼓掌。
影片到此結束。
瑪麗妮露輕輕拍了拍手,她很喜歡這個短片,溫暖而又甜美,有點像《天使愛美麗》。她覺得很多人都會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太美好了。不過她又很擔心,拿這樣一個愛情小品給伯格曼看,合適嗎?這可是伯格曼啊!
不想伯格曼也鼓掌笑道:“很好,和《飛行家》相比有進步。”
瑪麗妮露滿臉的不可思議,不可能吧?這明明就是一個愛情小品,鏡頭也很普通,根本無法與擁有強烈個人風格,天才橫溢的《飛行家》相比。伯格曼怎麽說和《飛行家》相比有進步?
不過就在這時,她聽到伯格曼道:“我喜歡那個變焦鏡頭。就在諾拉演唱的時候,她和男主角在同一個畫框內的過肩鏡頭。剛開始的時候男主角的肩膀是清晰的,但是諾拉的演唱得不到男主角的回應,完全無視了她。諾拉看不透男主角,不明白為什麽會這樣,這個時候男主角的肩膀就變得模糊起來,象征著諾拉內心的疑惑。這個鏡頭處理得很好,一個簡單的變焦就將諾拉的內心生動的展現了出來!”
瑪麗妮露恍然大悟:“你在這麽一說,那個鏡頭是有點意思。”
伯格曼微笑道:“他耍了個小花招,用了很多印象派的構圖,觀眾就會往印象派想,但這回他在用光和鏡頭語言上更接近後印象派,不像《飛行家》那樣追求對自然光線的刻畫,而是加強了對情緒的渲染,對心靈之光的追求。”
張然撓了撓頭道:“不是後印象主義,是中國畫。前段時間我參與奧運會開幕式競標,團隊中有很多優秀的藝術家,在和他們工作的過程中,我們看了很多中國傳統繪畫。我以前學過油畫,但沒學過中國畫,對中國畫理解很淺。這次跟他們合作,我學到了很多,尤其是八大山人的畫,以前看不出好來,現在覺得他比梵高還要厲害。中國畫講究意境,對於內心情緒的抒發比後印象主義走得更遠。這段時間我比較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前進方向,我就隻想也許向中國畫學習能夠找到出路。我不知道對不對,但我現在沒有方向,正好試試。”
其實將中國畫融入電影,並不是什麽新鮮事,胡金銓的鏡頭就充滿中國畫的意境,任意一個畫麵截下來,都是一張出彩的中國畫。但這種風格電影節奏緩慢,在快節奏的今天根本不討好。張紀中的《笑傲江湖》就是胡金銓風格,在意境營造上很見功夫,但有多少人嫌棄節奏慢?
張然不是那種無視觀眾的導演,肯定不會學胡金銓,知道觀眾不喜歡還去拍。他覺得也許可以像徐悲鴻的馬那樣,寫意與寫實並進。
伯格曼讚許地點頭:“藝術如果離開了自己的文化母體,就失去了靈魂與價值,因此,藝術家的創造性必須根植於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從自己的文化土壤中尋找出路是正確的,你比我想象的還要聰明!很多人到了你這個階段會徹底陷入迷茫,不知道方向,你做得很好!”
張然道:“伯格曼先生,我不懂你說的這個階段是什麽?”
伯格曼看著電影的銀幕,緩緩地道:“如果電影世界是一棟房子,我畢生都在門口敲門,很少能夠溜進其中,大部分的努力都以失敗而告終。隻有塔可夫斯基、費裏尼、黑澤明和布努艾爾能夠在其中自由穿行。安東尼奧尼曾經找到過一條正確的道路,但最終迷失了方向;而大部分人進得了院子,卻隻是在院子裏徘徊。”
“我還是不懂,伯格曼先生。你說的這個房子是什麽?”
“電影講究鏡頭語言,講究場麵調度。每個鏡頭的處理都是導演精心設計的,但是作為導演要學會隱藏這種設計感,讓大家覺得一切都是自然發生的,而不是導演刻意安排的。真正優秀的導演他們所有的鏡頭都是精心安排的,但你卻看不出絲毫人為的氣息。你看的時候會覺得一切就應該是這樣。”
這回張然聽懂了,伯格曼講的其實就兩個字——自然;而這兩個字讓他陷入了沉思。
中國傳統文化有人生三重境界的說法,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電影的境界也是如此,第一重境界的導演注重技巧,追求外在的表現形式;第二重境界的導演,由外而內,開始強調個體的感受;而最高的境界是回歸自然,這個境界就是電影裏麵看上去沒有什麽技巧,一看什麽都不是,又什麽都是,什麽都沒有,又好像什麽都有。
伯格曼認為塔可夫斯基、黑澤明他們做到了,而他自己隻有少數作品達到了這個境界。不過張然相信這隻是謙虛,他能夠說出這個話來,那說明他已經走進房子裏了。
仔細想想,其實前兩重境界是術,而第三重境界則屬於道了。電影的最高境界就是道和術的關係。就像張三豐教張無忌,讓他先忘掉套路,這就是由術到道的要求。
張然突然明白伯格曼為什麽不給拉斯-馮-特裏爾回信,也不搭理他了。馮瘋子已經在術中迷失了自我,太過追求形式。六十歲之前的伯格曼或許會喜歡,但現在他早已化解了自己內心的怨恨,對這種極端影片自然喜歡不來。
張然看電影二十多年,學電影十多年,自然兩個字讓他對電影有了全新的認識。
當然,張然還遠遠沒有看到那道門,也許他會像伯格曼說的那樣,終其一生都在門口敲門。就像我們看天上的浮雲,看上去很近,但實際上根本無法觸碰。不過至少他現在有了一個方向,知道該往什麽地方努力,這就比很多人強了。
張然坐在沙發上思索了很久,終於抬起頭來。他重重呼了一口氣,雙手用力在臉上搓了搓,讓自己清醒一些。
伯格曼問道:“你想明白了?”
張然搖頭道:“沒有,不過我知道該往什麽方向努力了。”
伯格曼道:“那很好!”
張然衝伯格曼鞠躬:“謝謝,伯格曼先生!希望有一天我能夠走進那個房間,再和你進行對話!”
伯格曼微笑:“我等著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