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方寸天書聖論道
“問世間情為何物?誰人能大徹大悟!”
炎帝念句揭語,狂笑三聲,然後抬腿而去。
姬元嘴唇微微抿緊,好不容易遇到這個世界最厲害的人物,他心裏有很多困惑要問,沒想到炎帝根本不給他機會,隻留下句揭語便揚長而去,“誰人能大徹大悟”是何意?難道在說我執意太重?
高處的詭異天象漸漸散去,磕頭禱告漁人爬起來,雙腿還在打顫。
是海神爺顯靈了,是海神爺顯靈了!他們心裏想著海神爺呀,我許諾的三生祭品肯定兌現。
這次真神間的大戰,姬元事先有所準備,將蝗精帶到更高的高空,免得使騰海城遭到飛來橫禍。
即使這樣,那些脆弱的老舊建築還是坍塌千間,幸運的是沒有人員傷亡,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姬元繼續行走在騰海城內,看著倒塌的房屋和賑災的官府人員,突然有所明悟,再回想著蝗精的鋸刀,那種腐朽無可匹敵,還有炎帝的火葫蘆,毀滅意味更加使人驚悚,而與腐朽、毀滅相對的就是生命啊!
他邊推演邊走,凡人們從身邊經過都看不見他。
“生命很玄奧,往生往死,天堂地獄,無生相,無死相……”
“生命又很普通,有起有落,就你翻湧滾動的海浪,落時沉寂,起時驚濤烈馬!”
姬元感覺距離那步已經很近,但生命道就像蒙著薄紗的美女,薄紗不落,永遠別想看清真相。
他一邁步出現在田野,田野裏是規規整整的苞穀地,還有努力頂著大穗的穀子。
有許多鳥雀飛來,落在彎成弓的穀穗上,還沒啄著食物,便被穀地裏的假人驚飛。
“自然界由無數食物鏈組成,低端生命為高端生命提供著食物,無窮往複!”
姬元想著想著又從田野裏消失。
方寸天在黑山白水間,距離雒帝國路途遙遠。
現在離書聖開壇論道還有半年時間,但已偶爾可見道修在路上。
姬元慢慢地行著,欣賞著自然風光,默察著風土人情,遇城就進,尋找美食來吃。
“小山哥你說書聖會見我們麽?”大樹下青年男女坐在那啃著餅,看穿著打分不知是哪座仙山弟子。
年輕男道修慈愛地瞥了小師妹一眼,其實心裏也沒底,但還是安慰道:“會的!”
這兩個年輕人來自飄渺峰,飄渺峰上有飄渺宮,是道家三大勝地之一。
在這座世界宮觀有很多,真正能稱得上勝地也就三處,方寸天、飄渺宮和紫陽洞。方寸天由書聖鎮守,飄渺宮由一清道長守護,紫陽洞由紫陽真人坐陣,而一清道長和紫陽真人正是炎帝書聖二道人中的二道人。
至於炎帝,是很懶的,遊戲人生,不樂意了就罵罵蒼天,誰也不知他道場何處,或者沒有道場。
“聽說一清師祖傷得很重,師傅差我們去方寸天,你說會不會與師祖有關係?”
兩個飄渺峰的弟子歇了一陣,才重新開始趕路。
“姚師叔真厲害,一枚袖劍橫掃飄渺峰三代弟子無敵手!”
“可惜她氣府好像有問題。”
……
姬元聽了會兒,知道一清道長被重傷,也有點訝異。
後麵的話便沒有心情再聽,從而使他錯過了和姚璐相識的機會。
距離方寸天越近越是熱鬧,天空地麵到處都是人影,也有妖也有魅,這種三族和諧的場麵很是少見。
當然中間也是有宿怨的,但在方寸天勢力影響範圍內,沒有誰敢表現出些許不敬。
飄渺峰的那兩位弟子夾雜在這些人中,極不顯眼。
“卓師兄,書聖開壇論道可是極難得的機會,你不去真是可惜了!”某座山峰有兩道滾圓身影並立,看上去有點虛幻的感覺,他們正是來自魅族道修,其中的卓師兄修為較高,乃是準神實力。
“不但我不去,我勸閻師弟也別去,你知道書聖和飄渺峰那位是什麽關係嗎?”
“他們是師兄妹,並且還曾經……陳年老事,不說了。”卓師兄道。
“如果那人知道師傅他老人家重傷老道姑,我們能有好嗎?”
峰頂有雲霧升起,將他們的身影遮掩。
書聖的道場在西海某地,若非書聖開壇論道,平時都不得其門而入。
“有道童接引,倒是省了不少麻煩!”姬元儼然一笑,抬步走向石壁,然後消失。
方寸天由諸多懸浮在空中的石峰組成,每座石峰都建有宮殿樓閣。
時有仙鳥悠閑飛過,或有寶光自石峰出,天雪靈秀盡聚於此。
嘩嘩嘩嘩!
無數道身影降下,他們一降下都震憾莫名,都被這裏的妙景美色所迷。
“哇噻,這些都是仙草啊!”
“還有這些石頭,都是靈石!!”
“這塊這塊……看見了嗎?承天石耶,要是拿出煉製,最差都是神級兵器。”
進來的那些道修兩眼火熱地盯著這處那處,這麽多的仙草寶貝是會讓人動心的,但沒有誰敢真的去拿,他們很清楚這是什麽地方,要是真的蹄爪不幹淨,是否能走出方寸天都值得懷疑,因此隻有眼羨。
對這些仙草寶貝,姬元也很心熱,但他連看都沒看,抬腿走向某峰。
書聖開壇論道要在數日後進行,這些天他可以到處走走,放鬆心情。
“我們要見書聖大人。”在某座山峰的宮殿內,飄渺峰的兩位年輕道修滿臉疲憊。
坐在上麵的老者看著他們,滿臉的不可思議,下麵有弟子道:“老祖是你們說見就能見的?”
“即使你們是飄渺峰的弟子,到我們方寸天,也得遵守這裏的規矩。”
也有弟子直接喝道:“方師弟和他們廢什麽話,轟出去就是。”
飄渺峰那位女道修滿臉悲憤,杏眼裏薄霧朦朦。
“我師叔祖重傷在身,師尊他老人家差我們萬裏求援,沒想到方寸山這樣不近人情。同為道修,書聖大人和師叔祖還是師兄妹,我就不信他老人家會見死不救。書聖大人,求你救救師叔祖吧!”
“你喊也沒用,老祖是不會去的。”
“師妹何必再求,我們走吧。”
飄渺峰那位年輕男道修瞥了眼高座上的老者,俯身拉起跪著的師妹。
“道友且慢。”高座上的老者突然道。
下麵的弟子都望去,心想平時最是肅謹的師叔是怎麽了。
“師傅的一具分身已趕往飄渺峰,兩位道友暫在方寸山住幾天,然後行留悉聽尊便,如何?”
方寸天猶如過往無數歲月,祥和靜謐。
書聖開壇論道就在二指峰。
此時有古老的鍾聲響起,傳徹周天,前來聽道的諸方道修聽聞鍾聲,都急切切趕向二指峰,天空上到處都是破風的身影,他們或禦劍或禦法寶或腳踩靈雲,情景煞是壯觀。
二指峰的聞道宮,無數的道修坐在蒲團上,前方的道台上輕懸著七彩蓮,七彩蓮上盤坐著道燕頷虎須的年輕道長,他盤坐在那書卷氣擴散開來,隱約自成世界,周圍的天地規則都迅速退避遠處。
“……道是何物,我理解的道非為物,亦可想象為物,便是道的具像化。”
“人有人道,狗有狗道,山有山道,水有水道,萬物皆有其道……”
書聖批講著,數千的各族道修聽著悟著,場麵安靜的隻剩那道聲音盤旋。
“道就是規矩規則,所謂悟道就是悟規矩規則,悟能一點那是小道,諸點皆悟方證大道。但規矩規則並非恒定不變,因此道修們悟出的道無可窮盡,千變成化,道有多種,變化就有多種。”
書聖批解得很詳細,點指成像,那像中都在演示道的無窮變化。
姬元也認真聽著,邊聽邊推演。
他在生命道積澱豐厚,隻需要個契機就可突破。
“道非物亦是物……悟大道要諸點皆悟……”他行走世間三百年的點點滴滴頓湧心頭,包括黑碑混沌世界對生命的感悟都漂浮起來,這些領悟不斷地撞擊摩擦,逐漸發生著質的變化。
姬元盤坐在蒲團上,好像老僧如定,臉上帶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