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水鏡八奇
幾日後,長安城張燈結彩,比過年還熱鬧。
劉協立於長安城城樓,望著城中百姓安居樂業,心中亦是歡喜。
“陛下,倘若這天下全如長安這般那該有多好!?”
徐庶同樣看著繁華之景不僅感歎。
“倘若真是如此,那朕便不當這皇帝,帶著眾愛妃隱居山林。”
徐庶沒想到劉協會這麽愜意,笑了笑。
“陛下心思,非我等庸俗之人所能斷絕!”
劉協笑了笑,反觀徐庶突然問道。
“元直,朕有一事不明。”
“陛下您說!”
徐庶看向他。
“你與諸葛亮的師父水鏡先生乃是隱士高人,為何不親自出山,倘若他能支持一國,那這天下還有何臥龍鳳雛之事?”
雖然這話頗有貶低諸葛亮龐統的意味,但劉協也沒有說錯,水鏡先生既能教授出這麽優秀的徒弟,自然也能出山力奪天下,以此人才華,必定非一般之人。
徐庶搖搖頭。
“陛下有所不知,世人隻知臥龍鳳雛為水鏡先生入門弟子,卻不知道其手下有其他八位。”
“還有五人?”
劉協詫異,這水鏡這麽牛逼,諸葛亮和龐統自不用說,徐庶也是善才,那其他五人齊聚,豈不是真正可得天下?
“何人?!”
“此八人稱之為水鏡八奇,隻是隻有四人知曉其師為水鏡先生罷了。”
“那這八人究竟是誰?”
“其一自然是諸葛亮,水鏡八奇之首,其二為龐統,其三為臣,其四臣也不知道,其五為荀彧,其六為袁方,其七為郭嘉,其八為賈詡。”
“賈詡也是?”
劉協以為毒士賈詡隻是計策厲害,卻不曾想竟然也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弟子。
“沒錯,隻是此事家師言明不可告知,陛下可知為何稱前四位為四大奇,而後四位為四小奇?”
劉協時想了想這前麵四位,相比之下,似乎這些人都不簡單,若是已才智高低分,卻又不太合理,畢竟這幾位全都是經世之才。
“朕不知。”
“前四位乃是水鏡先生親傳,離開水鏡宮前可直言家師為水鏡,而後四位則不然,不可自稱水鏡弟子,但也是德才非凡之人。”
劉協這倒是看出來了,不管是賈詡,龐統還是徐庶,其才智和出謀劃策的能力不輸任何一人。
“而這八人又各自有所代表,結業之前,先生曾給每個人賜字,諸葛亮為天,此人學的是水鏡宮中雜學,天文地理,經商卜卦,無一不精,先生賜之為相。”
劉協點點頭,相這個字是包含無數含義,有無相之意又有丞相之意,如此看來水鏡先生確實看的很清楚,諸葛亮便是當宰相的料,所以賜字為相。
“龐統擅通星象,望天觀山可知其預料之事,先生賜字為息。”
息這個字也用的很好,有呼吸之意也有休息之意,龐統本該死於落鳳坡,所以此生算碌碌無為,但現在不一樣,被自己看中也算是改變了他的命運。
“臣曾被賜予一字,凡。”
“凡?”
劉協想起三國原著之中,徐庶到了荊州照顧老母親之後便再未出現過,算是一身武藝,無處施展,一個凡字確實了得。
“這四人,臣並不知曉此為何人,先生賜字為顧,連臣也不甚了解,傳聞此人學**王之術,乃是這漢邦最大敵手,並非尋常之人所能比擬,但現如今天下分四國之後便未曾再見過此人!”
一個顧字,劉協屬實很難篤定此人身份,尤其是當劉協得知他學習過帝王術之後,心中更是忌憚,原本此前還在思考為什麽水鏡這麽牛逼卻不親自出山,隻怕是早有預謀,收了個學**王術的弟子。
“你其他幾人呢?”
“荀彧為定,賈詡為毒,郭嘉為鬼,袁方為侯。”
依照徐庶所言,袁方理應是這群人之中最有能成為國主的人,隻可惜其氣勢如奸雄,更是手段太過狠辣才導致最後在被楊修所殺,這也怪不得別人,確如水鏡先生賜字,其子此生隻為侯,不及半生難為君。
“那如此說來,現如今七人尚在,不知不覺已經在三國之中形成牽製,可若是如此,那最後一人,學過帝王術的人理應在江東才是啊?”
劉協這就納悶了,水鏡如果真是以八奇互相牽製,擺布天下,那此人應該是孫權,可這孫權卻又非水鏡之徒,這顧字又有何意呢?
不管怎麽猜,劉協始終還是猜不透水鏡布下的局,僅憑一個字更加難以揣度出其中任何一人。
“陛下,此事日後且莫要再提及了,家師縱觀天下,號稱此生唯有鬼穀子可為敵手,隻是鬼穀早誕早逝,終是未能及此人片縷。”
徐庶的話已經將水鏡完全神化,什麽鬼穀子,什麽八奇,如此說來這天下之變,並非所有人能輕易左右,倘若水鏡真的這般超脫凡塵,也不該派人下山潛入勢力之中互相牽製、
“看來家師卻有其才,那此天下第一奇才。”
徐庶笑了笑,自然是沒有回應劉協的褒獎,於他而言,自己的師父有與仙人無異。
“元直,倘若有一日,朕與你師父交手,你會站在何人身側?”
徐庶搖搖頭。
“倘若有一日陛下當真與家師交手,那元直必定全力協助陛下,。絕無二心!”
如果是尋常人,劉協或許不信,但是眼前之人是徐庶,徐庶從洛陽城一直跟著他到長安,一路上所經曆過之事,二人的關係也遠非君臣的可比、
“為何?”
劉協還是笑問道。
“家師曾言,人生在世,得知己可身死。”
劉協還真沒想到徐庶竟然把他當成了知己。
“元直所言,朕銘記於心!”
此時,李白登臨長安城頭。
“陛下,錦衣衛來報,諸葛亮秘密潛入後漢信陽。”
“諸葛亮?他來此地作甚?”
對諸葛亮的態度劉協現在可以說是有一種莫名的感情,不能說惺惺相惜,但和諸葛亮聯手確實非常輕鬆。
“派人去問問,諸葛亮來此作甚?倘若沒什麽事便將其請長安城來。”
劉協咬重了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