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再逢關公
安然穿過夷陵,此時還未離開兩國境內,夷陵此地雖駐守的是蜀國兵馬,但唯有夷陵身處於吳國境內。
“陛下,往東行是蜀國永安,往西便是南郡,前往何處?”
“乞活軍如今在何處?”
“襄陽城外。”
李白回應道。
“既然有乞活軍駐守,那我等便繼續東行,直往長安。”
“可此地必有重兵把守,隻怕並未像周倉這般容易應對?”
李白還是擔心劉備會在此埋下大將,周倉雖實力低微,倘若是遇上五虎將之中任何一人,李元霸與白起皆能應對,但隨行兵馬也不過百人而已。
劉協知道是時候打開錦囊了,這諸葛亮應該早就料到自己會往長安城出發,此中必有良策相隨。
打開錦囊,劉協看到書中所寫,微微一笑,隨手丟放回錦囊之中。
“繼續出發!”
李白看到劉協表情已經了然,當即命令兵馬向東出發,還離開幾裏,前方斥候便傳來號令。
“報!啟稟陛下,前方設有伏兵!”
劉協一聽,微微一笑。
“來了,繼續進發,那是朕的故交!”
說罷,帶兵前往,不多時兩軍對峙之間,一人騎著赤兔慢慢穿出山嶺,赤麵長髯,手持青龍偃月刀,立於兩軍陣前。
“關羽?他為何會出現在此地?”
李白問道。
“自然是諸葛亮安排,有關羽在此,我等必可安然穿越蜀國境內。”
“陛下,關羽在此等候多時,恭送陛下離開蜀國!”
劉協看到關羽總是很高興,畢竟他和關羽也算是至交,諸葛亮倒也聰明,知道自己隻信得過關羽一人,所以派他前來相助。
“雲長哈哈哈,多日不見,朕甚是想念啊!”
二人策馬對立。
“陛下,前路蜀軍重重,丞相派臣來此護送陛下離開此地,此行雲長必定保陛下周全!”
劉協也笑了。
“朕自然清楚雲長有此能力,這蜀國兵馬以雲長為首,即便朕要前往荊州,也未必不可啊。”
“陛下說笑了,往上便是荊州,陛下此行前往長安,必定要穿過蜀國數座城池關隘,隻是荊州乃是非之地,陛下莫要為難雲長啊。”
劉協也隻是說說罷了,自己倒也不至於真的出發從荊州,那如此一來,自己反而是投了東吳大軍之中。
“走吧,朕也想早日回到長安。”
劉協不想因為兩國之爭影響他和關羽之間的關係。
這一路,關羽倒是有些局促,反而是劉協隻談風月,與關羽回憶起當初在麥城過往。
談笑之間,二人已經抵達宜都郡城,此城本就靠近荊州城,有重兵把守,至於守城大將為何人,便不得而知了。
“陛下,前方便是宜都,此中守衛乃五虎將之一黃忠鎮守。”
“有雲長在此,朕無需擔心!”
關羽抱拳策馬來到宜都城下,隻是還未言語,一隻利箭便射在他的腳邊。
城牆之上探出一虎須老者。
“雲長,漢叔奉命鎮守此地,不可讓劉協兵馬穿行,你為何出現於此,莫不是想要叛離蜀國!投敵後漢!”
黃忠不分青紅皂白,一番質問,關羽從懷中取出諸葛亮密函命人贈於黃忠。
看過密函,黃忠臉色微變。
“為何丞相未曾與我道過此事!?”
黃忠雖知關羽忠義,但整個蜀國皆知劉協與關羽私交甚密,若是偽造密函也是極有可能的。
“漢叔,此乃密函,陛下令爾等駐守此地,倘若丞相直言,豈不是忤逆陛下之命?”
“可如今三國聯手對抗劉協,丞相為何如此!?”
黃忠不管如何都信不得關羽,也不開城門。
劉協見狀策馬來到城門前。
“開城門!倘若朕真坐擁兵馬,宜都不攻自潰!你一人駐守不可抵擋我手下大軍!”
黃忠大笑。
“劉協,你現在身後兵士不過百人,百萬大軍現在何處?倘若有百萬軍士隨行,我黃忠便開了這城門放你離開!”
劉協看這黃忠死活是說不通,便也作罷。
“罷了,既是如此,那隻得罪了!”
劉協已經準備打開蟲群係統,刺蛇一出,整個宜都將夷為平地。
“陛下,臣有一計!”
李白知道劉協手中暗藏玄機,但現在著實沒有必要顯露出來。
“哦?說說。”
“臣有不良人暗藏此地,便在黃忠身側,若能挾持黃忠,此門開啟之後不費一兵一卒便可離開此地。”
劉協這才想起了錦衣衛還有不良人。
“既是如此,那便依你所言!”
說話之間,李白吹起一聲口哨,黃忠身側不良人當即上前,拔出兵刃,伺機卸下黃忠兵器,將之推至城樓門前。
“臣不良人周會參見陛下!”
此舉一出,黃忠周身士兵當即詫異,紛紛拔出刀劍對峙。
“黃將軍,開門吧,你若不想死,便即刻開門!”
不良人的出現也讓關羽詫異,此前蜀國各種出現怪事,不少荊州商鋪突然關門,甚至連城中守軍也不見蹤影,如今一見,隻怕早有劉協手下密探潛入蜀國,而且身手定是超乎凡人。
“劉協,你堂堂一國之君,竟然如此卑鄙!”
黃忠已經被人挾持,還在城樓之上口出狂言。
“黃忠,朕若想殺你,彈指間即可,可如今朕看在雲長的麵子上便放你一馬,打開城門放朕離開,朕必定饒你一命!”
“你要殺便殺,殺了我,這城門也不會開!”
劉協是真沒想到黃忠會如此執拗,為守城門,生死無懼。
“漢叔,開門吧,雲長以人格擔保,此乃丞相之命,倘若今日劉協動了宜都百姓分毫,雲長便親自率兵誅殺!”
關羽一時也沒了法子,畢竟這黃忠性子如此,若是尋常人便也無奈,黃忠看了一眼關羽,大喝一聲。
“開門!”
話音未落,宜都城門便緩緩打開,百人兵馬魚貫而入。
不良人看著劉協離開此地,方才遁身離開。
劉協並為傷害宜都城中百姓,可黃忠卻知此行不易,三國誅殺劉協,諸葛亮卻護其周全,此中必有貓膩。
“將軍,方才那細作已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