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新家
現在刮的是夏季風,順風向是西北,此時他們的位置是從東向西,航速達到了7節,風浪3級,海況良好。
浪頭拍打在船身上,破碎後形成的白色水花俊俏可愛,劈波斬浪。
荷蘭人沒有和秦風死鬥,隻是象征性的開炮,然後連樣子都沒有做就離開了,似乎一點不擔心秦風會和他們死磕。
也沒有派人跟蹤,好像秦風對他們做的事不存在。
一周後,廣州城王家米鋪。
秦風幾人一身綢緞,還提著木匣子在和一位中年掌櫃討價還價。
“掌櫃的,你不地道啊,一石米你要賣一兩銀子,怕不是搶哦!”說道最後聲音拉長,陰陽怪氣。
掌櫃是見過世麵的,雖然這幾人表麵看起來是富貴人家,但是手上的繭子出賣了他們,即便如此,掌櫃也不會害怕,這裏是哪裏,廣州城啊,就算是鄭老爺也不敢當街殺人。
“公子說笑了,北方有建奴闖王,南方有土司作亂,現在糧食可是金貴的很,不二價,不二價。”
“掌櫃,我們量大,你覺得我們是一兩千石就可以打發的嗎。”
“還是你覺得,我們出不起錢”
說完拿出根金條,晃了晃。不得不說,荷蘭人就是有錢,這根金條是重新融的。
掌櫃心中驚訝,但麵色如常,邀請秦風上座。
“幾位稍等,我這就叫人去請我們東家。”說罷遣人快去匯報。
現在掌櫃更加友好,笑容更加燦爛。
“不知幾位貴姓,我們店是王金石王家的,要說廣州城誰家糧食最多,我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幾位放心,價格一定讓貴客滿意。”
說罷親自摻茶
秦風幾人對視一眼,在思考這茶水,是喝還是不喝呢。
安全第一,免得陰溝裏翻船。
秦風抱拳回禮,一切顯得那麽自然。
“掌櫃也看出我們的不簡單了,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我們家是官人,家主擔憂局勢,特遣我們來買糧,你也知道,風雨飄搖啊。”
說完歎氣,情景帶入,一副憂國憂民憂天下的樣子。
掌櫃是王家老人,叫王祥,他不知道秦風說的真假,但是也被感染,麵容憂慮憔悴許多了。
“哎,天道輪回,不知道能不能挺得過去。”
“是啊,我們華夏從先秦開始,就在麵對外族侵略,五胡亂華,嘉定三屠等等,數不勝數,而且我們自己內部也嚴重內耗。”
嘉定三屠????
嚴重內耗????
王祥一臉懵逼,讀書少別騙他。
秦風沒有察覺,還在侃侃而談:“你說繼承曆史和觀看曆史是一樣的嗎”
王祥沒有糾結,這個時候可不能惡了貴客。
“自然不一樣,繼承曆史是接受曆史上的榮辱,有仇報仇有冤報冤,國家就像一個人,如果沒有血性,不能背負,那就完蛋了。”
“觀看曆史那是叛徒,是異族才會做的事,我們都身在明國,這是永遠也改變不了的。”
王祥看了一眼秦風,不知道怎麽會問這麽奇怪的問題,怎麽可能是觀看,他難道是夷人。
不過,他是貴客啊,得順著來。
秦風還在醞釀,他很好奇,這是皇權的世界,很想知道他們對皇帝的看法,覺得他是傻子,還是發自內心的尊敬。
王祥看到秦風他們沒有喝茶,隻是微微一笑。
“不一定要繼承,雖說是明國人,但是沒有誰強迫誰必須要負擔,沒有錢的事情誰做啊,處在亂世,能做個富家翁就不錯了,置身事外,卸下包袱,及時行樂,豈不快哉。”
“施點粥,積點陰德就夠了,世間大事不是我們可以考量的。”
王祥說的不快,在快速思考,不能拍到馬蹄子上。
如果秦風愛大明,這樣說隻能說他市儈,如果不愛,那就正對胃口。
“王掌櫃,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怎麽樣。”
王祥迷糊了,什麽叫句話怎麽樣,難道敢說不好???
這件事上可不能亂說,不能搖擺
“公子這話說的真好,現在還記得先帝說的話的人不多了。”
秦風懵逼,大大的問號???
先帝說的話????
朱元璋??
朱棣??
不是後人總結的嗎
怎麽成了聖言
難道曆史被抹黑和修改
難道這裏是假的大明????
還是壓根兒清朝沒有屠殺過漢人,壓根兒就沒有南京大屠殺
呸,怎麽可能
那就是說,的確是朱元璋或者朱棣說的。
懵逼
秦風一時語塞,不知道說什麽,要知道清朝可是統治了幾百年,修改曆史不足為過,擔心說的多了被王祥以為是哪裏來的傻子。
連常識都不知道,怕不是腦袋有問題。
秦風第一次如此的記恨清朝,如此尷尬,如此難堪。
王祥以為秦風在等待他的下一句,故作悠長,仰望北方,流露出無限懷念。
秦風鄙視,大明就是因為你們這些垃圾才亡的,還好意思無限懷念,仰望北方,被朱元璋知道你這麽下作,小心晚上找你喝茶。
真不要臉
下賤
呸
王祥看到了秦風的臉色,不以為意,很正常。
“這正是我們明朝強於其他朝代的優勢,天子比曆朝曆代都要勤奮,我們作為臣子更應勤勉自強,為國爭光。”
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多麽忠誠呢
嗬嗬
騙子
呸
“咳咳”
“掌櫃的,你這樣說就沒意思了,我又沒說先帝,隻是說當今天下,天子奮不顧身在北方阻擋凶險,你這東西還賣那麽貴,有意思嘛。”
不知不覺秦風也這樣說了
“嘿嘿”
“少爺,這句話你就說錯了,不是賣的這麽貴,而是我們是小民,應該敬仰,國家大事摻和不起啊。”
明朝的財富,都在士紳和東林黨手中,靠這些人,不亡國才怪。
其實秦風對清廷挺好奇的,清廷能夠想出剃發易服,難道沒想過篡改五千年曆史,用一二代的時間改變一切。
這樣不就不用警惕漢人了嗎,所以啊,曆史上有很多未解之謎,憑借清朝的威勢,這樣說可以說是輕而易舉,比秦始皇所謂的焚書坑儒容易太多了,說不定全天下都會同意,還會說皇上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