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講課(一)
這天,丘好問來清馨園看望老師劉安溪,郭振飛不出所料地也在。
“幺兒,聽說你這兩天去那裏講課了。”劉老指了指紫禁城方向問道。
“是的,正好領導們開會,老總讓我去講一講經濟方麵的課。”丘好問老實回答,“所以耽誤了兩天,今天才來看望老師你。”
“沒事的,我就在這裏,不會去哪裏,晚來兩天有什麽關係。”劉老笑嗬嗬地說道,“隻是你學數學的,去講經濟學,嘖嘖。”
“老師,老幺去講數學,領導們也聽不懂啊。再說了,老幺也是拿到蒲林斯特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寫了好幾本有影響力的經濟方麵著作。”郭振飛在旁邊也笑嗬嗬地說道。
“嗯,那本《經濟學原理》,我也看了。寫得真是深入淺出,也很生動。我這門外漢都看得津津有味,也學了不少知識。你那個經濟學十大原理,總結得很有意思。那個沉沒成本、機會成本和邊際量,都牽涉到人性了。有意思。”
“老師,老幺在蒲林斯特大學還拿到了一個心理學方麵的學士學位。”
聽了郭振飛的話,劉安溪沒有指責丘好問不務正業,而是欣慰地點點頭。
“要的,就是要把你的天賦充分利用起來。學的東西越多,尤其是跨界的知識學得越多,你視野就會開闊很多,考慮問題會全麵很多。很多人啊,確實在某一門學問上精鑽深挖,學得很好,可視野卻受到限製,凡事都從他認為的某一個立場去看,會很片麵的。”
說完後,劉老探出身子,很好奇地問道:“幺兒,你到底給他們講了什麽課?嗯,就說說能說的。”他在後麵補充了一句。
“我就是給他們講了幾個故事。一是明清兩朝滅亡的原因之一。傳統曆史學家認為,明朝滅亡的原因是土地兼並到了極限,百姓們民不聊生,加上天災人禍,外患入侵。其實這種觀點有些片麵。其實在中國曆史上,曆朝曆代出現天災的次數很多,有的扛過去了,有的沒扛過去.……”
“明朝最大的原因在於它的稅製極度不合理。我在黴國圖書館查到一些數據,在16~18世紀,全球白銀產量加起來是十三點八萬噸。在這期間,流向中國的白銀估計高達六萬噸。尤其是明朝中後期,是流入的高峰期。流入了這麽銀子,明朝政府獲得了多少稅收?我查到一個數據,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每月港口關稅為兩萬九千兩,隻占明麵上貿易額的0.28%。這還是最高峰期,此後明朝中-央政府征收到的關稅越來越少。”
“天災人禍一並到來時,明朝中樞國庫吃緊,隻能在傳統的農業稅上拚命加征,結果造成了惡性循環。其實要是崇禎皇帝能征到正常關稅的一半,什麽滿清入關,農民起義都可以用銀子砸死。”
聽到這裏,劉老哈哈大笑:“幺兒,你還真敢說。不過這個思路和觀點確實很新穎,也很有道理。你繼續說。”
“滿清的滅亡,則不在沒錢,而在於不會用錢。它在後期,跟明朝遇到的問題一樣,土地兼並,龐大的官僚體係臃腫腐敗。明朝一大半的財政收入要養數十萬宗室子弟,它也有上百萬的鐵杆莊稼要養。但是它跟明朝不同,直接用刀把子說話,征收到了巨額的工商關稅。”
“但是在鴉片戰爭後,滿清政府的財政收入在支付賠款,恢複戰事損害後居然盈餘一百多萬兩,而且連續好幾年都是如此,那就有點搞笑了。”
“這有什麽不對嗎?”郭振飛忍不住問道。在一般人想來,遇到外敵入侵,肯定是多多地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師兄,這肯定不對。敵人都打上門來了,正常的反應是發展軍事力量,造槍造炮,擴軍爆兵,跟外敵死拚,讓它不敢再輕犯。當時滿清的財政收入支撐不了這些動作,完全可以發行國債,動用金融手段,把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國家收入置換到那幾年集中使用。隻要把當時因伐列強打服了,外部環境穩定,欠下的國債慢慢還。”
“當然了,這是最理想狀態,沒有考慮當時的社會和製度環境。但不可否認,這是一條可行的路子。偏偏滿清政府還連續幾年財政盈餘。等到它想奮起反抗時,卻發現經濟已經千瘡百孔,想大量用錢時沒法搞到錢了。”
“還能這樣想?”郭振飛目瞪口呆。
“師兄,為什麽不能這麽想?十八世紀,因伐爭霸,兩國都在拚命地擴充軍力,幾十年下來,因國越打越強,打出一個日不落帝國。伐國越打越弱,還鬧起了葛敏,拿破侖奮起一把,更像是回光返照,最後還是退出了跟因國爭霸世界的舞台。”
“老幺,這是什麽原因?”
“原因有多種的,我隻指出其中一個原因。在當時,因國融資的利息是百分之二點五,伐國是百分之五,要高一倍。也就是說,在同樣的支付能力下,因國能融到比伐國多一倍的資金,軍費充裕,武德肯定也充沛,當然是勝數要高得多。”
“有意思了。這個觀點有意思。”郭振飛摸著下巴,嘖嘖地說道。
“幺兒,為什麽因國融資的利息比伐國低呢?”劉老插話問道。
丘好問笑著答道:“當時一位領導也問了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國經曆過光榮葛敏,王權受到約束,國家財稅大權在議會手裏。所以相對而言,配套經濟和金融體係的法治製度要完善很多,歐洲各國的富豪們都放心地去買因國的債券。”
“相對伐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時期,中-央集權達到了鼎盛,王權淩駕一切。它可以隨意征稅,也可以毀約賴賬。所以購買伐國債券的風險肯定高,自然而然利息也要高了。”
“幺兒,你還真是什麽都敢說啊。”劉老感歎道。
“老師,這沒什麽。我當時說了,既然我們打算融入世界,跟其它國家做生意打交道,就必須知道人家的玩法和規則。否則的話,要不我們吃大虧,要不人家不跟你玩了,都不好。”
“說得對,幺兒這話說得很對。”劉老點點頭,又追問道:“還有能說的嗎?
看來老頭也被勾起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