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給黃婆子買藥去
唐與柔說“所以這瓦罐也不成嗎?這一看就是個精致貨!”
掌櫃把彩釉放在桌上,搖頭,慢條斯理地說“這樣的彩釉圖案,若是放在十年前,確是時興的,現在可就不值錢了。”
唐與柔見他不鬆口,又擔心他見三人年紀小,故意壓價,便挺胸抬頭,揚聲說道“掌櫃大叔,不瞞您說,如今我一個人帶著弟弟妹妹住在破屋裏過活,這些東西是我通過勞動,好不容易從村民手中換來的。我娘從小就告訴我,不要去吃‘嗟來之食’,我們年紀雖小,也知道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我誠懇希望您也說句實話,這些東西到底值不值錢?”
她嗓音中還帶著稚嫩童音,卻字字鏗鏘。
掌櫃大叔聽在耳中,看著她的眼神更為驚訝。
災年期間,許多人流離失所,不是淪為乞兒,就是成了偷雞摸狗的盜賊或打家劫舍的山匪。這個小丫頭明顯還沒及笄,竟懂得這麽多道理,還能靠自己來養活一雙弟妹,當真難能可貴。
隻可惜他不是當鋪的老板,實在不能慷老板之慨,收下這些不值錢的玩意兒。
“小姑娘,我不騙你。這個彩釉瓦罐若是放這裏,最多三十文。不過嘛……”掌櫃的建議道,“你要是去擺攤,說不定會有富家小姐相中,賣的價錢,也就比這裏要高了。”
唐與柔咬唇,徹底明白手中商品的價值。
想想也是,就村民那些三錢銀子都付不起的,能給出什麽好東西?更別說當鋪收購價本就比外麵會低不少。
當鋪主要功能隻是借貸。那些繼續用錢的人將貨物抵扣在這兒,問當鋪借了銀子周轉,若是在抵押期限內還,隻需要本金和利息,但如果超出抵押期限,這貨就歸當鋪所有了。
至於收二手貨,隻是次要業務而已。
要是人人都像她這樣,背著閑置物品丟過來,那這當鋪就該改叫閑魚了。
“雖然我們沒做成生意,但是謝謝掌櫃大叔對我說這些!我這就去西市擺攤。”唐與柔也不氣餒,落落大方地作揖謝過掌櫃,將貨物放回麻布裏,背著包袱,帶著弟弟妹妹離開當鋪。
掌櫃大叔卻叫住了她“小姑娘,你可以試著去‘官道’上擺攤。”
“官道?”唐與柔訝異。
那不就是南北方向的那條長街嗎?可那裏都是縣官和封王親戚開的店,還能讓普通人擺地攤?
掌櫃隨口說出生意經來“北市不能去,但南市卻是能的。那幾家店鋪賣貨的價格昂貴,徘徊在那條街上的人多半手有閑錢。你可以先把價格定高些,等人來殺價。對方高興,你也能有個滿意的價錢。”
唐與柔驚喜,真誠道謝“謝過大叔了!”
弟弟妹妹跟著一起道謝。
莊稼漢不知道裏麵的門道,哪裏敢跑這條街上去擺攤?
要是一不小心衝撞了達官貴人,就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的村民們,連訴狀都看不懂,隻有挨打的份。
幸好有貴人指點迷津,三人轉移到南市。
這裏果然是有人擺攤的。這些小販穿的衣服就很不一樣,有的是葛衣、有的是絲衣,多數人都推著車在售賣,連席地而坐的人都極少。他們戴著玉扳指,金戒指,從行為舉止上來看,更像是遊商。
他們賣得貨物多是珍珠硨磲、也有自家打造的金銀首飾、賣精致瓷器的、還有賣原礦的,總之賣價不會低。
唐與柔路過時看了一眼別人家的瓷器,隻覺得那幾個瓷器工藝精致,瓷體瑩瑩透著柔光,仿佛其中有水霧。雖以青色、灰色為主,光是質感就把她的這隻彩釉瓦罐給比下去了。
唐與柔認為最值錢的東西已經被當鋪大叔否決了,她並不期待餘下的東西能賣出高價。可來都來了,總要對得起七十文的牛車錢。
見胭脂鋪子前有塊陰涼的地方,她將麻布包鋪在地上展開,將那幾個雜物挨個排列,讓弟弟妹妹坐在麻布上。
幼娘從順袋裏取出三隻小鴨苗,放在麻布上喂了點水。
“瓦罐三錢、耒耜一錢、瓦當……就當瓦罐的贈品、胭脂一錢……”唐與柔對兩人報著價格,“如果有人來了就這麽報,他們要壓價就由他們出,能賺多少就看你們的了。”她看了一眼緊張的幼娘,又看了眼高興的豆兒,指了指他的葉子,“葉子拿著,有事就吹!”
唐豆兒嬉皮笑臉地回答“得令!”
唐幼娘怯生生拉住她衣服,不讓她走“姐姐,我,我真不會賣東西啊……”
唐與柔放手給她練膽子“隨便賣就是了。賣多賣少都由你。”
若說是在西市,她還會擔心人販子的問題。但他們現在在南市中段,人流並不多,周圍開商鋪的也都是有錢人,沒那麽容易把兩個擺攤的給擄走。
攤位就讓弟妹看著,她還有正事要做。
她來到東市藥鋪。
昨天晚上唐老太來鬧事時,口口聲聲要她注意行為,別留下汙名影響嫁人。如果這就能避免出嫁,唐與柔巴不得再讓村裏人多傳點她的緋聞。
可她就算不顧及自己,也得顧及弟弟妹妹。
萬一豆兒以後要考功名,萬一幼娘以後要嫁給顯貴,有汙名在,他們就不能得償所願了。
所以,她決定找黃婆子這個突破口。
黃婆子是村裏的媒婆,但她多往邊陲地帶給人牽線搭橋。從她手下出去的姑娘不說幾十,至少也有十幾個。尤其是災年的時候,雍州以東都在大旱,邊陲地帶反而富庶了,出的彩禮也高。
村裏人都說,她也做賣人的勾當,可這種事隻不過是傳言,至今沒人捏到她的把柄。
唐與柔前天見過這黃婆子,約莫六十的年紀,一臉褶子,似乎是喜歡吃檳榔,滿口黃牙。她偏頭痛很嚴重,說不好是腦袋裏有瘤子,還是頸椎的問題,但喝藥能緩解頭疼的表征。
跨入藥鋪,撲麵而來的草藥香,讓她倍感親切。
醫館和村醫館的布局不同,藥鋪對外開放,病人治病則走從另一扇門走。這格局倒更像現代的醫院。
唐與柔在藥鋪外駐足,聽了一會兒藥童唱方子,看了一會兒路人是如何買藥的,赫然發現有人不拿方子,買散稱藥材回家熬湯喝。
這就更方便了。
她來到高櫃台邊,踮起腳尖,抬頭朗聲問道“大夫,四錢天麻多少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