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前去救災,皇後暈倒
工部尚書道,“是,皇上,微臣馬上查查。”
說完,立即吩咐那兩個宮人將竹簡放下,並幫忙查找。
這種大型的用來灌溉的堤壩,由朝廷出資,都會登記造冊的,當地縣衙裏麵會留一份,京城工部也會有,這樣,就方便了查閱,也是為了防備底下的人作假。
一盞茶的功夫,工部尚書便高興得喊道,“皇上,微臣查到了。”並拿起竹簡,放到案桌上,指著竹簡上的某處,繼續說,“皇上,這裏記載得有,這個水壩,已經修建多年,儲滿水,足夠玉屏縣城農田灌溉兩年,容量相當的大。”
“這水壩,你們可有每年都派人下去親自查看,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即使有一點漏洞,若是遇上爆發洪水,這堤壩垮了,該如何是好?”周堯禹問道。
“皇上,這堤壩,當年是微臣親自督辦的,定然不會有問題。當初,微臣監工時,便是按照能夠使用一百年的標準來修建的。若是那堤壩驟然毀垮,玉屏縣的滿城百姓,皆會喪命!”工部尚書緊張而堅定的說道。
周堯禹神色凝重,越來越相信宋清歌的話。
這兩日的暴雨是驟然降來的,宋清歌如果不是能夠預知未來,定然就是事先準備籌謀好的。
蒼天的事,是最不好預測的。
她不可能知道玉屏有這麽一個水壩,而且還根據這暴雨,來計劃這一切。
今日她進宮來稟報,若是成功,便是皆大歡喜,可若是失敗了,她如今的所有的榮華富貴都付諸東流了。
“若是那堤壩真的會在半月內垮掉,淹沒了滿城百姓呢?”周堯禹問。
“皇上是聽信了誰的妖言,那水壩從修建到投入使用,已經多年,一直穩如泰山,微臣以自己性命發誓,是絕對不可能毀掉的!”工部尚書唾沫飛揚,信誓旦旦的保證。
“好了,你退下吧,今日之事,不可對外宣揚,若是走漏了半點風聲,朕為你們是問!”
“是,皇上。”
工部尚書帶著那兩個宮人告退。
“去將永安郡主請過來。”周堯禹吩咐王公公。
王公公領命而去,須臾,宋清歌到來。
“永安,這玉屏縣確實有你夢中出現的這麽個水壩,但是,工部尚書已經用他的性命作擔保,那水壩絕對不會垮掉。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周堯禹問。
“皇上,永安認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畢竟,那幾萬人的性命,不是小事。”宋清歌道。
“好,既然如此,朕便下旨,你與謝衍,即刻出發,前去玉屏,若是真發現了水壩有問題,就立即讓當地百姓轉移。”周堯禹正色道。
“是,皇上,臣遵旨。”
“是,皇上,永安遵旨。”
宋清歌和謝衍拱手領命。
“朕禦賜金牌給你們,見此金牌,如朕親臨,若是有人不從,可以先斬後奏,格殺勿論!”周堯禹霸氣的說。
“是,皇上。”
“朕將玉屏縣城內幾萬百姓的性命,就交給你們了!”
“臣(永安)定不負皇命,一定完成任務!”
接著,周堯禹將金牌交入二人手中,二人迅速離去。
二人在宮門口分別,各自回府,安排好事宜以後,便在城門口匯合,策馬揚鞭,朝玉屏縣而去。
謝衍臨走時,將周堯禹吩咐暗中查探關於京中近來命案的任務,交給了下屬去辦。
五月二十九。
周景珦負責查辦的關於紀賢明畏罪自殺的案子有了結果,那就是,他確實是自殺的,沒有其他任何的線索,可以說明是他殺。
六月初三。
紀回淵的案子,已經有了眉目。
周景瑜查到,紀回淵強占民田不說,還打死了人,貪汙受賄就更不必說了,從紀府裏搜查出來的黃金白銀,珠寶玉石,堪可與國庫相比。
周堯禹震憤不已,當著眾大臣的麵,立即下令,處死紀回淵,並沒收紀府全部家產。
退朝後,周堯禹就去了禦書房,並下令,任何人不見。
果不其然,他才進禦書房不久,皇後就匆忙來了。
王公公攔下皇後。
皇後憤怒道,“王公公,本宮的路,你也敢攔著!”
“請皇後娘娘恕罪,奴才也是奉命行事,還請娘娘不要為難奴才!”王公公弓著身體,低著頭,看不見他的表情。
皇後憤怒,淒涼一笑,道,“紀大人是犯了錯,可是,本宮還活著呢!”
“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王公公立即道。
皇後進不去禦書房,就求不到情,她若是此刻不求情,她唯一的哥哥就會沒命的。
她望著禦書房的大門,滿臉的絕望。
縱然母儀天下又如何,那皇權仍然在周堯禹的手中,隻有他才是掌握別人的生死大權。
驟然,噗通一聲,皇後跪了下去。
皇後穿的是正規的,隻屬於皇後的宮裝。
她毅然跪著,身體筆直,感受著石板從膝蓋處竄滿全身的透徹冰冷。
房簷之外,是零星小雨。
六月的天,竟然有些微涼。
皇後仿佛能夠透過厚重的木板,看到周堯禹冷漠得表情,她大聲道,“皇上,臣妾的哥哥是冤枉的,還請皇上明察秋毫,還臣妾哥哥清白。”
周堯禹此時,正坐在龍椅上,他當然是能聽到門外皇後的聲音,隻是,他絕對不會見她。
他也沒有發出任何的聲音,隻是躺靠在龍椅上,閉目養神。
“皇上,臣妾的哥哥縱然是貪財了些,但是,他絕對沒有借著臣妾的名號去外麵斂財,他沒有這個膽子啊,皇上!”皇後傾述道。
殿內依舊安靜得很。
殿外,皇後喊聲繼續回蕩。
“皇上,懇求皇上,看在臣妾盡心盡力伺候您多年的份上,饒了臣哥哥一條性命!”
皇後又喊了許久,周堯禹一直沒有任何的回應。
就這樣持續了許久,皇後在禦書房門口跪了一天一夜,直至受涼,咳嗽,暈倒,然後才被扶進了寧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