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始於1638> 第十七章 建國的前奏

第十七章 建國的前奏

  1638年十一月二十七,戰報傳回郎南塔城,新華軍又勝利了,打敗了喇沽又一次大集聚,殲敵多達兩千多,俘虜一千八百多。


  郎南塔的民眾第一次打心裏覺得,這個新華真的不錯,真的很強大,現在日子確實比以前要好。


  幾家歡喜,幾家愁,六百一十二人戰死士兵骨灰被運了回來。


  李洪濤親自撫恤戰士家世,並為戰死將士舉辦隆重的葬禮,他們被葬在青莽山烈士陵園。


  一些愛家園愛新華的口號,也在各個小學傳開,參軍光榮,當兵保衛家園保衛新華口號越傳越開。


  新華軍休整五日繼續進發,一路上再沒有像樣的抵抗,顯然喇沽軍力也消耗殆盡。


  1638年十二月初五,新華軍徹底占領了豐沙裏郡,喇沽並沒有被抓住,或者說在班哈雅過後,新華軍再也沒有見過喇沽,隻是從俘虜口得知,應該是逃亡安南國。


  豐沙裏是打下來了,可怎麽治理卻讓新華高層犯難了,因為新華根本沒有預備役官員可用。


  郎南塔就是每個人都忙牛般,才勉強維持,可現在豐沙裏是真不知道從哪裏找官員。


  李洪濤隻得把郎南塔郡長先丟給財政部李佳怡代任,畢竟現在郎南塔一切都很穩定。


  李洪濤則匆匆趕到豐沙裏郡,矮個裏挑高個,各行政機構官員肯定得挑選出來。


  新華軍攻下豐沙裏,李恒家族當然第一時間前來投效,畢竟是老熟人嘛,以前還是生意上的合作夥伴。


  李恒的父親是個年六旬的老者,頭發束起,胡須梳理得很整齊,一身青衫儒袍,給李洪濤的第一印象就書卷氣很濃。


  在瀾滄國這還第一次有人給他這樣感覺,有這樣的人來投新華幾個高層自然是非常開心。


  “一介草民李墨見過李大人,恭賀大人又添一郡。”


  李洪濤趕緊扶起弓身老者說道:“老先生不必多禮,我新華沒那麽多規矩,想必老先生也不是腐儒一流,老先生快快請坐。”


  李墨也沒再矯情,學著李洪濤樣子坐下,拱手說道說道:“恕老夫眼拙,大人不是明國之人吧。”


  李洪濤知道老人看似試探,其實內心很篤定,他們身上,沒有一點點儒家思想浸染氣質,說是大明人隻能是騙騙那些土著,這位可是大宋遺民。


  “天道更替,漢,唐,宋,明,說白了都是我神州大地上的朝代,我們是不是明人,應該都不重要,不是嗎?”


  “聽小兒說李大人自稱漢人,莫非是先漢遺民?”


  “先生又錯了,自秦橫掃六合,我華夏也成,漢開疆拓土,我強漢也現,然我中華雖分分合合,但終究是我神州內部事,說我是大漢遺民,難道先生不是。


  我們同樣也是明遺民,明太祖驅逐蒙古達子恢複我中華文明難道不值得我們認同嗎?”


  老者就像十萬個為什麽,接著說道:“那李大人在這蠻荒小國,所他所為,又意欲何為?”


  李洪濤沒有正麵回答,他覺得這個老頭,應該還中儒家的毒很深,他最怕就是這樣,現在才一個大宋遺民就這樣,以後麵對那些大儒該如何自處,難道像滿清一樣靠殺嗎。


  現在李洪濤更加堅定,要把新華的學校開到每一個新華軍占領地方,多招募一些腐儒思想比較輕的,這些受舊思想禁錮老者,讓他們編纂整理一些吳學書籍就好。


  這些想法在李洪濤腦子裏過了一遍,喝了口茶,李洪濤說道:“先生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怎麽看。”


  李墨覺得對李洪濤已然了解,也不在咄咄逼人,更沒有說出大逆不道之類的大道理。


  灑脫說道:“天道有輪回,太祖陳橋兵變,有大宋,一切乃天定。”


  “哈哈,說的好,要不是公務煩多,定與先生喝個痛快。”


  豐沙裏會說漢語的不少,不過像李墨這樣有儒學傳承家族就少之又少,不過好在李墨還有幾個弟子,有三人是瀾滄土著,有五人是大理國遺民。


  於是豐沙裏政府機關就以李墨師徒給搭建起來,李墨擔任豐沙裏郡長,幾位弟子被安排了鎮長。


  不過並沒有讓他們就此上任,而是每人發了幾本書冊,《新華法律》更是要求必須熟讀,也算是明確告訴他們,新華讀書人是地位不錯,不過並沒有高人一等,更不會如大宋一樣,有刑不上士大夫的說法。


  在新華做官有能力可以創新,隻要不違背法律都是被允許的,當然前提你得有那個能力,如若沒有,就乖乖按政策執行。


  新華的總部還是設在郎南塔,畢竟哪裏經營時間長,基礎設施相對完善。


  軍隊又擴編兩個團,戰損已恢複滿員,新華軍兵力又再次暴漲,到八千人。


  有了豐沙裏的人口,新華的人口也番了一倍,總人口達到了十二萬五千多。


  有了這麽多人口,一眾高層自然有新的想法,建國這個概念,自然是不可遏製的冒出來。


  1638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夜,當然以前這裏是沒有這個節日的,不過今年大不同,距離還有半個月,政府就開始宣傳,染色不是很好大紅燈籠掛滿長街。


  一些礦山工廠也都掛上,勞工被允許休息五天,啥事不用幹,每天還好吃好喝。


  頭兩天這些代罪之身勞工都荒了,總想是不是斷頭飯,兩天過後才接受了這難得享受。


  由於事物繁多,政府機關沒有放假,不過每個機構都組織聚餐活動,讓整個新華到處,處於莫名喜悅氣氛中。


  士兵除了三個團,其餘的都允許回家團聚,單禮品錢財就讓李佳怡抱怨好久,大罵眾人不會當家,打下豐沙裏剛積攢下點錢財就大手大腳。


  “除夕夜吃火鍋真是不錯的選擇。”常俊龍夾了塊小黃牛肉片吃的津津有味。


  “這麽大塊肉都堵住你的嘴。”常海凡鄙視道。


  “可惜了,啤酒花還是沒弄出來,吃火鍋沒有啤酒是一大缺陷。”趙寶利小喝了一口新華醇,一臉遺憾的說道。


  “唉!已經很不錯了,總算過上人過的生活,不過郎南塔還有很多人溫飽都成問題,豐沙裏就更差。


  你們說我們是不是幫他們分分田地,富的六七年的老糧都還有,窮的喝稀粥都成問題,過得真不是人的生活。”


  年紀大的緣故,幾杯酒下肚,王海軍唏噓不已,感慨世道艱難,他不在乎農業部部長,他隻是單純同情。


  李洪濤尊敬說道:“王叔也不必過於擔心,這裏地廣人稀,荒山很多,以前是被那些大族占據,現在那些大族也不敢再囂張,除了田畝山林也不敢再霸占,畢竟山林也是要上稅的。


  那些平民隻要熬過幾個月,夏糧有收成,溫飽就能滿足,現在政府以可以先借給他們一些,不過要收取少量利息,免得這些人懶惰。”


  “這些土著是過於懶惰了,一點沒有我中華民族那種勤勞的作風,都跟他們說了,這裏四季都可以種植莊稼,還是隻有少量的人耕種。


  要不是政府下了死命令,一年必須三季,估計現在還到處是荒田。”孫瑞雲一針見血的說道。


  李佳怡插話道:“我們是不是該製定一個糧食均價,官方可以出麵收購他們多餘的糧食,這樣也能刺激他們生產的積極性,也可以避免大戶把糧食價炒高。”


  劉嬌附合道:“我覺得可以,我們肯定還要擴張領土,增添人口,糧食永遠都是不會多的,就算真多了,也可以用來做糕點,餅幹這些副食來豐富人民的生活。”


  眾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飯,一頓好好的年夜飯,最後卻成了個小會場。


  “吃菜,吃菜,說好今天不談工作的,好好過個除夕。”馬有才說著還拉著眾人幹了一杯。


  被馬有才一說,眾人都大笑起來。


  “哈哈”


  ……


  “對,難得聚聚,今晚不說工作”


  “來再幹一杯,新年快樂!”


  “幹!”


  “幹!”……


  喜悅總能讓人們忘記以往的傷痛,剛去掉奴隸身份人明,對於更是能深有體會。


  邵東田天還沒亮就起床,隨便吃了點飯食,穿好政府發給衣服,早早出門。


  今日他將與使團出使琅勃拉邦,他還識字不多,不過人很機靈。


  想著自己能被使團選中,邵東田很是激動,因為這樣一來又多了一筆收入,下個月再領取月俸,應該可以換掉屋頂上的稻草。


  “可惜了,這次六支使團,我卻是路程最短一支,琅勃拉邦,要是去安南、緬甸或是去雲滇該多好,那肯定拿很多錢。”


  “你在念叨什麽,使團該出發了。”


  聽到有人說話,嚇得邵東田一跳,原來是同村李郭。


  “沒說什麽,就是天有些冷。”


  “冷!你不是昨晚激動,沒睡醒,以前你還是奴隸時,天天破衣爛衫的,也沒見你抖一下,現在穿官府發這好衣服還冷。”


  邵東田心虛的插開話題道:“聽說你是跟隨馬大人出使雲滇的?”


  “馬大人說了,主要是去做生意,順帶邀請一些雲滇的大勢力,來參加我們的開國大典。”


  兩人邊走邊說,一會就到使團集合點南塔廣場,雖然還早,不過廣場已經來了很多像他們一樣使團成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