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悲催人生
群山起伏雄奇才壯觀;江河婉轉逶迤才秀美;人生坎坷曲折才精彩?
一峰一直平緩向前的人生,在他十七歲這一年,突然劇烈地扭曲起來。
這一年秋天的一個星期天,一峰正和姐姐一針,在自家蕃薯地裏挖蕃薯。
姐弟倆實行小包幹到戶,正你挖我偷懶的幹著活。
突然,小山丘腳下傳來鄉鄰長婆婆淒厲尖長的呼喊,叫一峰姐弟倆快回去。
一峰耳朵尖,丟下鋤頭,飛身奔到山腳。隻聽長婆婆大叫著:"小峰,快——!快——!你爹不行了,快去店裏??"
一峰爹布鋼內退已經兩年多,正在車騎山山巒的釣魚潭旁馬路邊上,開了爿小農貨店。
這兩年多來,一峰就跟爹住。
小店距村口一公裏不到,離一峰幹活的小山丘,最多七八百米。
一峰什麽都不顧,撥腿就跑。
等跑到他爹的小店口時,大哥一原騎著自行車,帶著兒子可功正好趕到。
早有鄉鄰已經把布鋼抬進門橋,兄弟倆二話不說,抬起門橋趕上釣魚潭渡船。
在釣魚潭外,曹娥江上的一隻渡船上,一原一邊呼叫岸邊鄉親,馬上告訴家裏親人;一邊和一峰淒慘地悲傷地拚命地呼喊;
“爹!——爹!——”
布鋼卻已不能開聲,隻有兩行淚水,順著眼角流下……
兄弟兩個強忍巨大悲痛,在鄉親們的幫助下,以最快速度過江上岸。
可憐十七虛歲的一峰,抬著橋已拚盡全力的跑,還是被後杠的大哥一原不停地催。
快!快!快!
快到醫院時,叔叔布鐵大兒子一衛騎自行車趕到,另一個族兄也趕來,替換了一原一峰。
但再快的腳步,也追不上索命的無常。
等一峰四哥一穀,接到三轉四搖的搖電話趕到,醫生攤攤兩手,愛莫能助。
當時一峰二哥在江西部隊當兵,三哥一山在遼寧大連做木匠……
接下來的日子,一峰整天昏昏噩噩,迷迷糊糊,沒有眼淚,似乎也不知悲傷。
十九歲的不賭,二十歲的強龍,還有老四,幾乎天天陪在他身邊,卻不知如何安慰。
一峰的二哥三哥一時趕不到,一針一峰一線年紀還小,家裏的所有事情,均有布法等叔伯及大哥一原料理??
李布鋼的突然去世,使一峰姆媽原本脆弱的神經一下崩潰。
留下這一家今後怎麽辦?除一針外,一峰和一線,一峰還要培植讀書,而一線,隻有十五虛歲,且生日是年邊,也就十三歲零點!都要花錢的啊!
當一峰娘從一峰處得知,丈夫布鋼這幾年,月月叫一峰去存的,每個月50元的貼花獎卷,已經29個月1450元的錢,不知去向時,徹底地失去了理智,完全瘋掉了。
這筆錢,一峰心裏清楚,肯定是當初父親突然中風,場麵十分慌亂,沒有上鎖的抽屜……
時間不會停等。事情遠沒結束。
布鋼的喪事一辦完,一峰二哥,部隊有紀律,隻能揮淚離去。
四哥一穀要去上班。姐姐一針隨姐妹夥伴去唱越劇。三哥一山重返大連。
一峰喏大的家,隻剩下一峰自己,和全瘋的媽,還有心身均未長大的小妹一線。
大哥一原早獨立門戶……
一峰的讀書成績,飛流直下三千尺。
這不僅是哀傷一個原因,又因斷了生活費的來源;另外,剛剛不用為吃飯米擔憂的一峰媽,失瘋後,拚命地限製一峰和一線的飯量。
回到幾年前的模樣。
一峰原本一星期五天住校,一日三餐,一天一斤半米,對長身體的他哪裏夠?
所以以前5天至少十斤米,而此時他娘限製他,改成5天4斤,一峰心裏為娘難過,又不敢違抝母親。就這樣堅持了一陣,被同學發現,由同學資助,補上了剩下的一年多高中口糧的不足…
一個星期六的半夜,一峰被娘用毛竹烏梢打醒。坐起來一看,妹妹一線,大冷天穿著棉毛褲棉毛衫,赤腳站在樓閣板上,悚悚地發著抖。
娘一定要她到樓下,說爹爹回來了,快去為他開門。
一峰大聲告訴妹妹,說爹爹已經沒了,永遠不會回來了。
但妹妹堅持說,她剛剛聽到爹爹在後門口叫呢!
邊說邊直直的下樓。
後麵跟著一峰娘,頭戴鬥笠,身披蓑衣,戴副老花眼鏡,手裏拿根烏梢,不住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笑聲。
接下去的高中生涯,除老四等極個別人知道內情外,無人知道李一峰怎麽啦?
開心,活潑,聰明的李一峰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默,木納,呆板的李一峰……
十七歲的李一峰,一米七五的身高。從小爬山遊泳上樹下潭的,體格健壯。
加上劍眉雙挑,鼻梁挻直,闊口大耳。已是一個十分英俊的少年。
從小雖生活在貧困的農村,不過車騎山不高的山,肥沃的土地,孕育著無數可以吃的野味野果。
一峰雖說受過凍挨過餓,卻從記事起,就與車騎山山巒的小山淺水溶入一體,有著頑強的獨立生存的能力。
他十七歲就均比四個哥哥要高出半個頭。
所以一直以來,他驕傲,他自信。
加上從小聰明絕頂,一直是同齡伴的少年少女崇拜的對象。
十七歲,花樣年華,激情少年。
李一峰突遭父親去世,母親失瘋,妹妹無人培養的打擊,強烈的自信,自尊,相當的驕傲,甚至帶有點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個性,卻似旺烈的火焰,被兜頭一麵盆冷水澆滅。
一下子變得自卑起來。
他開始喜歡一個人獨處。
對外界的動態,思維變得非常敏感。
整天在想,同學背後會怎麽看自己?怎樣議論自己?
更加注重,在乎和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對爭強好勝有種變態的偏好。
對平時不喜歡的課目采取消極抵觸情緒;而對語文的文言文,要背誦的章節,就下意識不自覺的跟同學比記憶力,比速度。
一峰原本對下象棋興趣不大。一日體育課下雨,他與同班同學陳建東下象棋,因為初學,被陳建東在男女同學的圍觀下,讓了一馬仍連輸三局,掃盡了顏麵。
陳建東是李一峰高中時玩得很好的一個。他家庭條件好,爸爸是鄉裏小幹部,和李一峰父親布鋼曾同過事。
媽媽又是個會做裁縫的手藝師傅。
他是家裏長子,人長得也很清秀健美,是班上與一峰不相上下,數一數二的小帥哥。
一峰當著那麽多同學,尤其有幾個女同學的麵輸了棋,十分不服,卻沒有辦法。因為陳建東棋高一著,他隻有束手束腳。
結果,他一個星期內,專門鑽研象棋。
在一個飯後至夜自修前的課間,李一峰一定要與陳建東再戰。
被陳建東用一塊錢逼著一峰賭輸贏。
那時節一塊錢不是小錢。
李一峰沒錢。正漲紅著臉下不了台時,乙班的兄弟老四,時常暗暗留意著小峰的。
此時見小峰與大夥圍在一起,就上前了解情況。知道陳建東要用一塊錢,與小峰賭象棋。
老四知道小峰沒錢的,早偷偷地把兩張1元紙幣,塞進小峰手裏。
一峰見到老四時,已心中一寬,此刻手中有了東西,知道肯定是錢。
當即與建東平手下棋。第一局,一峰輸了一塊。第二局扳回一局;第三局一峰多了一隻馬。
陳建東眼見輸定了,輪到他走棋時,他就喝白開水,上廁所,慢慢騰騰的磨磨唧唧的下。急得李一峰上竄下跳地催他下快點。
可這小子嘻皮笑臉的,一直堅持到夜自修上課鍾聲的敲響。
在圍觀的男女同學的嘻笑聲中,最後一局不了了之。
從此,一峰開始迷上了象棋,成了畫畫之外最大的愛好。
從此,一峰讀書各科成績,停留在班級中遊,不上不下的。很象曹娥江上漂著的空瓶,標準的隨波逐流。
沒多久,班上的象棋倒已是無人可敵。一峰就癡迷於破象棋殘局。一個人,沉浸在虛幻的搏殺中不可自拔。
那兩年,一峰的娘忽然由瘋癲轉癱瘓,倒讓一峰意外而竊喜。
畢竟,有個瘋瘋癲癲的娘整天在外麵招搖,輪到誰都不是件光彩事。
一峰鬱悶堵塞的心略為寬慰,好在姐姐已回家照顧娘。
李一峰對讀書已毫無興趣,滿腦子是種蔴菇,養泥鰍,養雞養鴨養蚯蚓等等,的想法,做著萬元戶的美夢。
心裏隻想著早些有錢,好為母親去紹興蘭亭精神病醫院治病。
那時,不搶老二已去義烏;一峰的嘟哥不賭老三,已快泥水匠三年學徒期滿;強龍已是泥水師傅了。
但整個農村社會,缺少的還是錢,當然是因為缺少賺錢的機會。
這時的萬元戶是標兵,更是英雄。
成為萬元戶,是此時一峰心中唯一的追求!
那一年,路遠給一峰寄來過很厚一封信,信中夾帶50元鈔票。
一峰非常感動,卻也萬分失落。
對現實的強烈不滿,伴隨著回天無力的無奈慢慢平伏。
一峰更加自暴自棄,任憑老四如何激勵,一峰仍然皮皮塌塌,馬馬虎虎,得過且過昏昏沉沉地混日子。
等高三時,一峰似乎突然醒來,知道自己這樣子下去絕對不行。
就咬牙切齒地努力,熬夜點蠟燭的趕,終於有點起色,成績慢慢回升。
可命運卻又一次與他開了個玩笑。
那是一峰參加高考的前一個月,娘的神經毛病又突然發作,已到非去蘭亭精神病醫院治療不可的地步。
那時姐姐不知何事正在外麵;十六七歲的小妹因沒有文化膽子特別小,從沒出過遠門;二哥三哥全在外;大哥早已獨立門戶。
隻有四哥一穀,帶著一峰,把娘用柴繩捆綁。哥倆從村裏一路費了好大勁,終於到三界,乘上去紹興的車。
強製執行,扭送娘到紹興蘭亭醫院就醫。
到蘭亭醫院時,結果醫院病人太多,沒有病床,需要等待。
一峰的四哥一穀,頂替布鋼的職,在銀行單位裏上班的,隻請了一天的假。
李一穀給娘交好治療的鈔票,辦好了住院的手續。
給五弟一峰留下50元錢,讓一峰陪著娘,等精神病醫院的病床空出來。
告訴一峰,娘隻要住進去了,就可以不用照顧,醫院會負責的。
一峰求告四哥,說他一個月後要高考了。
一穀說房位馬上會有的。他答應三天,說三天內一定想辦法,來替換一峰。
一峰沒有想太多,就答應了。
結果,也許一穀忘了,也許實在沒辦法。
總之,毫無替換衣服的李一峰,整整在蘭亭精神病醫院,被迫陪住了十五天……
十九歲的李一峰,這是第一次出遠門。
開始三天,一峰心態還好。
見醫院裏有很多精神病患者。
有些人看上去很正常,有的還很有一方麵特長。
這倒讓李一峰倍覺新奇。
他見這些人,有一天到晚自言自語的;有成天激情地演講的;有指揮交通的;有唱歌跳舞的;有披頭散發追著人玩的;也有原地一坐就是一天的??
各式各樣的人都有。
有一個一天到晚在唱紹興蓮花落的,著實讓一峰懷疑,這麽有班有眼的唱功,簡直比胡兆海老師的唱腔還好聽的人,怎麽可能是神經病?
隻聽他唱著:
“……尺板的篤琴弦起
一人上場唱台戲……
古怪古怪實古怪
一根廊杆通天破
兩隻肉豬對頭拜
紅頭蒼蠅咬碗破
鄉下蚊蟲會拖筷
財神菩薩要欠債
灶司菩薩偷柴賣
文秀才,不識一個大
當得總兵悔騎馬
和尚辮子著地汰
尼姑婆,喔哇!喔哇生娃娃!
儂話古怪不古怪
……”
李一峰聽得津津有味。
頭兩天的日子過得倒適意。
喏大的精神病醫院裏,倒象一個大戲院,天天免費有戲看。
一峰上身穿一件白色襯衫,下身穿一條青色的皮筯喇叭褲,腳穿白色中跟風涼皮鞋。一頭濃密黑發,高挺的鼻梁,明亮的雙眼,唇紅齒白,神情清秀。一米七五健碩的身材,被中跟涼鞋一抬,更顯修長俊美。
端的是玉樹臨風
誰會知不穿內褲
幾天來,白天,一峰穿長褲,襯衫,風涼鞋;夜裏,穿短褲打赤膊,在醫院走廊裏的長凳上過夜。
僅有的這身行頭,隻有日夜錯開穿。
好在6月份了,冷是不冷,蚊子也是小兒科。
李一穀留下的50元錢,是給一峰和娘做生活費的。
開始幾天,一峰和娘,早餐大肉包子,中,晚餐有素有葷,娘兒倆平均7元一天。
一峰美滋滋的還想落點外快。
約定的三天日子很快到了,李一穀沒有來。
這下,一峰有點怕了,心想:
“四哥怎麽啦?我還要考大學的呢!咋還不來接我?醫院的床鋪我是天天在催問的,事實上醫院過廓下有那麽多排隊等候的病人,輪到娘不知要到哪天?這錢要省省用了!”
李一峰看情況不對,連忙把夥食降至四元一天。他自己當時身邊帶有十幾塊,此刻身上還有三十多,不管怎樣,得早作打算。
就開始盡量早餐吃粥,並減去了肉包子。
那時起,一峰已沒有什麽心情看大戲聽蓮花落了。每天除了催問娘的床位,就隻盼望四哥早日到來。
七天後,一峰快要崩潰。除了天天去醫院門口張望外,就想方設法想出去。
第八天開始,一峰急得快要發瘋,心想再這樣下去,自己也不用出去了。
他天天跑去大門口。
但精神病醫院的大門,始終鐵門緊鎖,而四周高高的圍牆,上麵全用碎玻璃種著。
一峰無數次跟門衛解釋,自己很正常,馬上要高考了,學校是嵊縣三界中學,等等。
但門衛堅決不相信。指著那在指揮交通的病人,跟一峰講:
"這個人,他說自己是交警,也許他就是交警,你看他指揮起來手勢多標準!這醫院裏的每個人,都說自己很正常。包括你。"
一峰隻得找醫生,想讓醫生出證明,證明自己很正常。
醫院裏那麽多病人,卻隻有不多的十多個醫生,每天來一峰娘這病區的醫生更是隻有一兩個。
他們上班時忙得連放屁功夫都沒有,下班了哪裏還有人蹤?
找醫院領導,那更扯犢子了,哪個領導敢開後門,說李一峰正常啊?
李一峰見無論如何都無法證明自己,就幾次想趁著外麵有車子進來時溜出去。都被警惕性責任性很強的門衛,兩個,三個甚至四個人架著一峰,把他抓進醫院。
到第十天時,一峰發現錢已不多,這才想到拍電報。
就再三向門衛求情。
被門衛拿橡皮警棍指著,警告一峰,神經病,再不聽話,棍子侍候。
一峰無奈之下,隻好采取一天六碗粥,五碗,四碗粥,最後兩天,三碗粥,全給娘吃,娘邊吃邊還傻傻地笑:
"小峰肯定又吃肉包子了"
一峰欲哭無淚。??
已餓得兩眼發昏的李一峰,隻得挺而走險。
第一次瞅準機會爬鐵門,被抓,吃了兩棍子。
第二天瞅準機會再爬,這下還好,快到頂了門衛還沒發現,在快要翻過鐵門時,卻被一個門衛大叫著衝上去,跳起身雙手來抓一峰,正一手各抓住一峰的一隻褲腳,用力往下一拖,被門衛拉下褲子,露出光光的白屁股??
這下好,吃了幾棍子?李一峰記不清。
隻聽到門衛邊打邊罵:
"神經病,赤裸裸短褲都不穿,還說自己正常?!"
李一峰竭斯底裏地狂叫,隻引來門衛萎瑣的大笑。
這時候,一峰已沒有眼淚,隻有怨恨!
但又不知怨恨誰?
又能怨恨誰???
李一峰心裏無數次大叫:
"嘟哥!救我!??嘟哥!你在哪???"
等第十五天,姐姐一針的男朋友來探望,一峰隔著鐵門,先咬著牙切著齒跟門衛說:
"這個人,是來替我的,讓他抵押,讓我走!"
然後也不管門衛同不同意,從未來的姐夫處拿了十元錢,短褲都不要,直接跑出大門??
李一峰以七十六分之差,名落孫山之外的車騎山下??
沒有人會相信,李一峰會這樣。也沒有人知道,李一峰曾那樣。
從此以後,一峰象曹娥江上的一朵浮萍,任憑風吹雨打,隻能隨波逐流。
這個時候,李不賭去了上海。
強龍,老四沒有辦法幫一峰。
因為他們都沒有錢。
老四多次懇求爹爹和壽,借三百塊錢給一峰,讓一峰複習重讀。
一峰見和壽起初支支吾吾,後來又叫一峰,讓他大哥一原,出麵來講一聲。
一峰聽他提起大哥,堅決不要,返身就走。
其實和壽有他的道理,畢竟一原是老大,有道是長兄如父,有些事,必須讓作為一峰大哥的一原知道的。
這裏麵還有一份人情麵子在。
但和壽不知一峰為什麽突然返身就走,再說五十多歲的長輩,追著給二十來歲的毛頭小夥送錢的,也不是個事。這小子,會不會太狂了點?
和壽是這樣想的。
不賭是一峰正在高考的那幾天去上海的。
一峰在裏麵的那些日子,老太太壽寢正終,92歲高齡安詳去世。
和壽一家幾乎沒有悲傷,這麽高壽已是很難得,和英也覺得心滿意足。
畢竟這年紀,是全李家嶴最長壽的年齡之一了。
過了五七後,陳誌高代表全家來接母親回上海。
和英走時,把老三不賭帶去,知道兄弟最不放心的就是他。
老四大學肯定考得上,就在臨走前,叮囑老四,高考後去上海玩一個月。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上海跟全國各大城市一樣,有太多太多的下水道要通,要修;有太多太多的老房子要拆,要建;有太多太多的路要拓寬,要延伸;……
李不賭的表哥陳誌高,他是單位管建設規劃的,當然知道哪些居委會街道,有哪幾條下水道要通。
這次帶不賭去上海,就是想把這些活包一部分給表弟幹。
不賭學了三年的泥水活後,雖說農村裏造房子的越來越多,在家糊口飯吃不用擔心,但總歸想去外麵闖一闖。
這不賭正心庠庠的,想去大上海見識見識。
見有活幹,當即一拍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