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大軍鎮壓,不服者死,最暴力的統治手段!
太極殿。
自從百萬大軍一日滅十國傳開後,滿朝文武一直都振奮異常,哪怕在早朝上,都一直在吹捧李祀,認為李祀功蓋堯舜,開辟宇內等等
“好了。”
“都安靜。”
李祀被吹捧的有些惱了,早朝是用來商討國事的地方,而不是用來拍馬屁。
“愛卿們可想過打下諸國之後,該怎麽辦?”
“打天下易,守天下難,諸國加起來的疆域,是大唐數倍有餘。”
“若大唐短時間內吞下這些疆土,該派何人去管理?”
李祀目光冷冷的掃過朝堂群臣,開口道:“三十餘個國家,滿朝文武,加上地方官吏,以及往年的科舉進士等等,夠用嗎?”
“或者說,愛卿們覺得,將諸國打下來就完事了?”
踏滅諸國,對於李祀來說,簡直是輕而易舉,數日內便能做到。
就算諸國再強十倍,麵對百萬由先天極致組成的大軍,也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將諸國打下來之後,該怎麽辦?
如何治理這些國家?
大唐帝國目前所有官吏,哪怕將地方上的九品小吏也算上,也不過數千。
將這數千官吏一股腦派去諸國,夠用嗎?
三十餘個國家,分這數千官吏,平均每一個國家也就一百個官吏左右?
合理嗎?
朝堂群臣陷入思索。
最後得出結論。
不合理。
非常不合理。
再說。
大唐帝國也不可能將所有官吏都派出去。
否則,大唐帝國該怎麽辦?
因此,這一百個官吏還要在縮減一大截。
有母皇伊琳娜在東瀛島源源不斷的培養蟲族戰士,在大軍這方麵,李祀完全不缺。
但管理治理型人才方麵,確實極度欠缺。
缺乏人才。
這才是大唐帝國所要麵對的最大問題。
雖然,李祀早就注意到這個方麵,自數個月前,便開始將學堂鋪設到各個地方。
但與足足三十餘個國家的空口相比,還是捉襟見肘。
滿朝文武意識到這個問題之時,豁然驚醒,後背上頓時被冷汗浸濕。
他們能站在朝堂之上,自然都有一定的大局觀,知道皇帝說的這番話目的是什麽。
“臣等慚愧”
臣子們滿臉羞愧,為自己的目光短視而羞赧。
當他們正在沉溺於百萬大軍所造就的豐功偉業之時,陛下卻已經在思考打下諸國之後的事宜。
他們作為臣子,本該為陛下分憂,但事實上,到了最後,還得讓陛下提醒他們這些臣子該如何去做?
“陛下,臣覺得,或許可以留下各國的人才,讓他們替我大唐帝國治理?”戶部尚書沉吟了片刻,提出自己的想法。
戶部尚書話音剛落。
立即有臣子站出來反駁。
“不行。”
“我不同意!”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陛下打下來的疆土,為何要再一次交代諸國手中?”
“這其中,極有可能造成很大的隱患,甚至時間一久,會釀成大禍。”
“確實如此。”
“異族終究是異族,不能全然相信。”
“那該怎麽辦?難不成打下諸國之後,放著不管?”
“倒也不是放著不管,現在問題是如何去管,以及怎麽去管。”
滿朝文武紛紛各抒己見。
隻不過,群臣們爭論了半天,都沒一個具體的說法,每當一個意見被提出,便有人發現其中不妥之處,立即反駁。
大多數臣子都不願意重用異國的人才。
或者說,即便要用,也要等到百十年後,徹底將異國同化之後再用。
“戶部尚書的話倒是提醒了我。”
李祀端坐在龍椅寶座之上,心念起伏,開口說道:“既然異國的人才不能用,何不用大唐的人才?”
此時此刻,李祀突然想到,如果單純的依靠大唐的官吏,確實無法填充諸國這個空缺。
但若不僅僅是官吏呢?
要知道,官吏主要是通過科舉製度來提拔的。
隻有通過科舉製度,才有資格成為一方官吏。
然而,能通過科舉考試的畢竟是少數,每年仍舊有大量考生落榜
當然,這些落榜的考生,大部分確實沒什麽實力。
但也不缺少真正有實力的考生,因為種種原因,被擋在門檻之外
例如,在李祀記憶之中,李白杜甫皆落榜了。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人才在大唐帝國窩著呢。
一旦將這些人才提拔上來,讓他們前往諸國,不說能夠徹底解決管理治理問題,最起碼能一定程度的緩解。
李祀將這些與臣子們說了之後,內閣次輔楊青林拱手道:“陛下,此舉確實能緩解人才壓力,但仍舊遠遠不夠啊。”
“這些人才,來自我大唐帝國,哪怕再有才能,對各國的情況肯定不了解,萬一出了什麽紕漏,或者範了什麽忌諱,被有心人利用”
楊青林憂心忡忡。
“忌諱?”
“利用?”
李祀微微一笑。
“朕以大軍鎮壓諸國,但凡有異心者,殺無赦,能夠有什麽忌諱?誰敢利用?”
李祀麵色平靜道。
東瀛島上,還有數百萬先天極致大軍正在運送過來。
等到這數百萬先天極致大軍抵達,李祀再將其派往諸國,諸國能翻出什麽浪花?
李祀語氣雖然平淡,但滿朝文武便感受到一股深入骨髓的寒冷。
但凡有異心者,殺無赦。
這句話意味著但凡諸國出現任何問題,鎮守諸國的大軍便有權直接出手屠殺,連上報都不需要上報。
哪怕其中涉及到無辜平民,也再無不辭。
寧可錯殺萬人,不可放過一人!
這就是李祀想要在各國推行的政策。
先以大唐各地的人才去緩和諸國的治理,然後在以大軍鐵血鎮壓。
兩者配合之上,一剛一柔,足以徹底解決諸國問題。
朝堂群臣心中發顫。
陛下這個決定,雖然很有用,但背後卻代表著屍山血海。
以殺止殺這種事,曆朝曆代都發生過。
但從來沒有被李祀這般大範圍推廣過。
大臣們雖然清楚皇帝殺性深重,但也從未想過李祀會如此血腥。
“這個”
幾位大臣相互看了一眼,交流了一番,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