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穿越版手榴彈
張亦隆沒有輕率的給出答案,事關重大。
之前穿越三人組一直都沒想著要把手榴彈作為步兵支援火器,這當然不是三人看不起這種解放軍著名的步兵武器,而是三人覺得相比製造鳥銃、三眼銃之類的火器,手榴彈太過複雜,而與於碩設想中的火炮相比,手榴彈的射程又太近,是一個比較雞肋的存在。
可現在隨著小胡畫出的化鐵爐圖樣,張亦隆也回憶起了七人背的諸多細節,那麼有沒有可能在蘇木沁板申製造出符合標準的手榴彈呢?
這只是問題之一,另一個問題就是於碩問出的,將手榴彈作為新軍步卒的伴隨支援火器,可行嗎?
理論上當然是可行的。
先說射程,作為優秀步兵軍官的張亦隆自然知道普通的解放軍戰士是可以將手榴彈輕鬆擲出30米開外的,部隊中能扔到40米的也不在少數。這一距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蒙古騎兵的騎射射程。
拋開那些小說中吹捧,就張亦隆穿越后的觀察來看,就算是達陽親自調教出來的蒙古親兵,騎射時的頑羊角弓的射程也不過才二十餘步,換算下來差不多就是三十米左右,這已經是蒙古騎兵中最精銳的了。
如果張亦隆判斷的不錯,一般普通的武裝牧民騎射時的射程恐怕不會超過20米,這就意味著步兵站勢投彈時是有距離優勢的。
再說了,就算是雙方射程相近,一顆現代化手榴彈的殺傷半徑起碼有6米,這就意味著投擲手榴彈的一方實際上的殺傷距離是36~46米。
更何況,就張亦隆所知,所有的蒙軍鎧甲都不可能抵禦住手榴彈破片的殺傷。
就算是文藝復興時代縱橫歐洲的鐵罐頭們,想抵禦現代手榴彈的攻擊也是純屬痴人說夢。畢竟除了一般的手榴彈以外,還有種大殺器叫,加重手榴彈。
只不過作為一名合格的軍官,無論是張亦隆還是於碩都深知一點,那就是要想把理論變成實戰,不是那麼容易的。
想到這裡,張亦隆緩緩說道:「首先,小胡只是畫了個圖樣,那套七人背的實物我是見過的,以21世紀的標準來看,可以說是極其簡陋,想要複製一套可以說毫不費力,膽大加心細,有小學文化就行了。」
「但是,我們現在是在17世紀的明末,更倒霉的是,我們還穿越到了手工業極其不發達的塞外草原。我們來看一下,要想大量製造性能及格的手榴彈,我們還缺什麼。」
接著張亦隆舉出了製造手榴彈需要什麼東西。
首先自然是火藥,作為爆炸性火器,就算是裝填的是黑火藥,一顆及格的手榴彈,內部裝藥量也要35~40克。這樣算一下來,一顆手榴彈光裝葯就要一兩左右。看似不多,但手榴彈是靠量來取勝的,按於碩的設想,一場戰鬥下來,投出去幾千顆手榴彈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這對於黑火藥的需求量可就不算低了。
一斤火藥只能裝16顆手榴彈,一千斤黑火藥也只能裝填1600顆手榴彈,恐怕不夠一次戰鬥消耗的。
可現在即使算上達陽,穿越三人組手上也不過才幾百斤黑火藥,而且這些黑火藥的質量也就是個堪用而已,就其質量而言還不如21世紀那些鄉鎮鞭炮廠使用的黑火藥。
所以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火藥來源問題。
張亦隆還著重指出,除了黑火藥以外,還要製作雷管和導火索,特別是製造雷管還需要先製造雷汞,在這塞外草原上去哪兒找水銀?
除了水銀以外,還要想辦法製造硝酸,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除了雷汞以外,還要製造拉火管,這就需要製造發火藥和摩擦藥,這同樣需要多種化學原料。
相對來說,導火索製造起來沒什麼難度。
簡單的說,就是這套七人背確實是可以快速生產出及格水準以上的手榴彈,但前提是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提供最基礎的資源,哪怕這種工業體系本身還是比較初級,但是得有。
可現在,在這塞外草原上什麼都沒有。
於碩聞言后也陷入了沉默。
在這塞外草原上建設一套初級工業體系?於碩覺得不是沒有可能,只是,時間夠嗎?
他扭頭看向張亦隆。
很明顯,張亦隆擔心的也是時間問題。、
秋高馬肥,林丹汗就要來了。
恐怕沒有時間在林丹汗西征之前建設完成一套完整的初級工業體系了。
「好吧,是我欠考慮了。」於碩嘆了口氣,一口喝盡已經涼了的茶水,有些垂頭喪氣說道:「既然這麼麻煩,那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從步射長弓起步吧。」
張亦隆伸手制止了他,「等等,我說了半天,你就沒發現什麼問題嗎?」
於碩搖頭,「你說的挺有道理啊,我雖然是炮兵出身,可是手榴彈又不是什麼高科技玩意兒,你說這些原料確實是短時間內製造不出來的,所以……」
於碩忽的停了下來。
等等,張亦隆那一堆話里確實是有問題,而且是大問題,「張哥,你說了半天,缺的就是一個製造手榴彈發火裝置吧?那我們可不可以繞開這個麻煩,換個發火方式行不行?」
張亦隆沒有直接給出答案,他的手指在書桌上划來划去,顯示他的大腦正在飛快的思考著這一問題。
沉默持續了足足一刻鐘。
還是於碩想到了問題的關鍵,「張哥,你說單純製造導火索和拉火管的話,會不會簡單一點?」
「導火索是最簡單的,拉火管嘛,我還需要查一下資料,如果我記錯的話,拉火管要用的發火藥和摩擦藥,應該不難弄到。」
「那,我們乾脆就不要用拉火管了行不行?用線香直接點燃導火索,然後扔出去!」於碩此言一出連自己都嚇了一跳,這種形同兒戲的投擲方法真的可行嗎?
張亦隆聞言索性站了起來,在書房裡來回踱步,腦海中飛快的盤算著。
用線香直接點燃導火索,然後像投擲制式手榴彈一樣把它投擲出去,這種方法在理論上當然是可行的。
事實上張亦隆知道,此時此刻在地球的另一邊的歐洲,三十年戰爭正打得熱火朝天,在這場戰爭中,就出現了專業的擲彈兵部隊。
這些專門挑選出來的強壯士兵負責在步兵近戰和攻堅時投擲出裝填了黑火藥的圓形鐵制手榴彈,這種堪稱原始的手榴彈的引爆方式就是插在上面的火繩。
投擲之前,擲彈兵要先吹旺手上的火繩,然後點燃原始手榴彈上的火繩,再將其擲出。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算是最早的時間引信型手榴彈了。
想著想著,另一個名詞跳入了張亦隆的腦海中:第一次世界大戰。
沒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的1914年,交戰的歐洲軍隊就大量使用了簡易型手榴彈,除了用空的鐵罐頭盒裝滿炸藥並插上導火索當手榴彈以外,法軍還使用一種更加簡陋的手榴彈,那就是在一塊木板上綁上一塊插上導火索的炸藥塊,為了提高這種可以說是簡陋到極點的手榴彈有更好的殺傷效果,在炸藥塊外還要再綁上數段鋼絲繩。
張亦隆沒有想起法軍這種簡陋手榴彈的實戰效果如何,但最起碼也能當個進攻手榴彈用用。
穿越三人組如果要是研發手榴彈,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除了裝填物是黑火藥而不是高能炸藥以外,用七人背生產出來的穿越版手榴彈在各項性能上都要遠遠優於一戰中的各種簡易手榴彈。
既然如此,就可以大膽一試了。
在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說出以後,於碩的眼睛也亮了起來,「這麼說,可以試一試?」
「可以,先讓金十六他們試試化鐵爐,要是行的話,我們就可以看看怎麼製造導火索了。」
於碩現在卻有些擔心了,「可是黑火藥數量不足的問題還是沒解決啊,如你所說,一顆手榴彈就要一兩黑火藥,要想製造大量的手榴彈,肯定要先解決火藥供應問題。」
張亦隆看向窗外,雖然糊著窗紙看不到外面的夜色,但張亦隆的思緒已經飛到了遠方的群山,「自力更生吧。我還不信了,這麼大的塞外草原,我們還製造不出來點黑火藥了!」
解決了主要矛盾后,於碩也腦洞大開,「既然要讓步卒投擲手榴彈,那麼第一排就不能單純讓長槍兵列陣了,搞不好有飛散的破片把自己人打倒就麻煩了。」
「那你有什麼好辦法?」
「用盾!」於碩倒了點殘茶在桌上,用手指畫了起來,「我們現在手上的都是小型的圓盾,這種盾更適合在馬上使用。可我們的新軍是以步兵為主,這種小盾就不太適合了。我之前就想過這個問題,可後來咱們討論后確定了新軍步卒要以長槍兵為主,我就沒再提這個問題,畢竟長槍手只要穿戴了重甲就足以免疫蒙古騎兵射來的箭矢了。」
說著,於碩粗壯的手指在桌子上畫出一個長方形的盾牌,「現在我們要是想防意外飛散的手榴彈破片,步兵方陣的第一排就要用這種步兵用大盾牌了。這些盾牌手還可以一手一桿三眼銃。」
「不過不能是現在這種火門槍式樣的三眼銃,無論威力還是射程都太渣了,要換成類似五雷神機那樣的重型火繩槍,這樣即使是有少數蒙古騎兵能突破手榴彈雨,也會被密集的鉛彈雨直接放倒!」
張亦隆都有些目瞪口呆了,這傢伙的腦迴路是不是轉的太快了?
於碩根本不理張亦隆的驚訝表情,繼續用茶水在茶几上畫著,「為了解決戰場上運送大型步兵用盾牌和重型三管火繩槍的問題,每個步兵隊都要配備數輛馬拉大車,這樣就能保證把所有裝備及時送上戰場。」
驚訝之餘,張亦隆有些感嘆,這位看著大大咧咧的片警看來是真的想要在明末亂世中留下自己獨特的印記。
於碩說了半天,見張亦隆沒啥反應,好奇的問道:「你覺得不可行?」
「不!」張亦隆給出了極其肯定的答案:「你這個方案的可行性非常高!我馬上就按你的想法修改營制。不過,具體行不行,還要實戰演練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