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三人分工
董一振向前一步,單膝點地,躬身施禮道:「張大人,我們奉楊大人命,正式歸三位大人節制!」
他身後的五人也一起單膝點地。
張亦隆趕緊示意六人起來,「免禮,大家坐下說話吧。」
董一振等人落坐后,手指最後進來那二人,「大人,這位是呂少威。」
一個看著年過三十年壯實漢子抱拳施禮:「大人,標下是京營小旗出身。」
董一振又一指他身邊歲數更大的中年人,「這位是郭紹元。」
「大人,」郭紹元的身形略顯削瘦,卻有著一股獨特的精氣神,「標下是京師神機營的總旗出身。」
穿越三人組眼睛齊齊一亮,經過這些天來的惡補,就算是歷史知識最少的於碩都知道神機營是一支以火器為主的部隊,就算是到了明末,京師三大營中的神機營早就不是當年威震草原的那個神機營了,但仍不失是京師三大營中的精銳。
董一振自然也看到了穿越三人組中的亮光,微笑著說道:「我和張大人說過,我知道誰會鑄炮,說的就是郭紹元,郭兄弟。」
「哦?」穿越三人組中對明末火器最為熟悉的張亦隆問道:「不知郭兄弟會鑄什麼火炮?」
郭紹元回答的特別痛快:「我會鑄虎蹲、碗口、大將軍、佛郎機、紅夷諸炮。」
「你會鑄紅夷大炮?」張亦隆感覺自己真是撿到寶了。
「回大人,我在神機營時學過如何鑄紅夷大炮,鑄好的火炮曾經送到遼東痛擊過東虜。」郭紹元知道這是自己改變人生的機會,回答的十分認真。
「好,」張亦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有人能鑄出18磅紅夷大炮,這實在是一個意外之喜。
「張哥,鑄炮的事,咱們先放放。」胡新明要比張亦隆冷靜的多,有了會鑄炮的人,可沒有能鑄炮的工匠和鐵料也是萬萬不行的。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募兵和練兵。
張亦隆點點頭,自己是有些高興過頭了。
收斂起笑容,張亦隆簡單的分配了任務,董一振暫任新軍步兵中軍營營官,岳雙元、魏立慶分任副營官,呂少威、郭紹元暫為營務幫辦,職同副營官。
胡新明負責新軍步兵中軍營的招募和訓練。
姜瑋為標營標梳,職同營官,方布為副標統,職同副營官,兼任新軍宿衛長。
張亦隆親自訓練標營,於碩則兼管兩營營務。
任務分配完了,張亦隆看向於碩,「小於,目前就屬你的事最多,最雜,除了呂少威和郭紹元以外,我讓方布也去幫你。」
於碩自然沒有拒絕,營務確實是一堆麻煩事,大到營房和訓練場的建造,小到軍裝的訂製和伙食的管理,麻煩著呢。
好在現在的新軍還不到五百人,不然不可想像啊。
張亦隆站起身來,對著客廳內眾人抱拳道:「各位兄弟,自今日起,我們就是一條船上的人,大家一定要同舟共濟,為我們自己打下一片全新天地,我在這裡謝過各位了!」
眾人一起齊身,抱拳回禮道:「大人放心!我等自當效死力!」
短會開完,各人就開始忙亂起來。
於碩帶著方布趕到板申內的成衣社,先要給所有的新兵做一身新衣,這不到五百人不僅是最先應募的,也是經過了董一振和姜瑋的挑選,如無大的意外,肯定不會被淘汰出去,每人發一套新的夾衣,不僅是福利,更是為了保證營區內不出現疫病。
胡新明則帶著董一振等人回到長工房,已經陸續又有新兵前來應募。
每個應募的新兵,胡新明都要一一過目,畢竟招入新軍,一人就要發20兩銀子的安家費,說不肉疼那是假的。
張亦隆則在姜瑋的陪同下,趕到郭宅,119名標營新兵全部集中於此。
張亦隆和姜瑋在30名蒙古親兵的保護下趕到郭宅時,119名應募而來的新兵已經全部集中到了郭宅旁的場院中。
時值午時,根據胡新明昨天下達的命令,郭家的僕役和廚師們為這些前來應徵的新兵準備了飯菜。
按穿越三人組討論的營制,入營的第一頓飯,必須是好飯,這樣才能給新兵們留下一個好印象。
所以今天中午送到場院中的是豬肉燴豆腐土豆,每人一大碗,三個黑面大饃,不夠還能再拿。
看到新兵們正在吃飯,張亦隆也就沒打擾他們,直接拉著姜瑋來到了郭宅里。
郭四端等人的腦袋被砍下后,郭宅的僕役和丫鬟們徹底的沒了指望,也真正明白了誰才是蘇木沁板申的主人,見到張亦隆一行人自然是熱情萬分,將眾人迎進客廳后,馬上就開始擺桌子上菜,按張亦隆之前的通知,今天的中午飯比較簡單,就是醬牛肉、炒豆芽和牛肉丸子湯,主食是大餅。
張亦隆讓他們把酒端下去,一會兒就要和標營的新兵們見面了,滿臉通紅,酒氣熏天,像什麼樣子。
看到要和張亦隆同桌吃飯,姜瑋有些緊張。
張亦隆示意他坐下,沒有繞什麼彎子直接說道:「這119人是你挑的?」
姜瑋點頭,「這些人原本是我用來暗中反抗胡守常的班底,只不過我還沒來得及和他們多做交流,台吉大人就天降神兵了。」
「邊吃邊說。」張亦隆用一塊雪白的毛巾擦了擦手,抓起一張大餅,夾起十幾片切的很是厚實的醬牛肉,放在大餅中,捲起來就往嘴裡送。
姜瑋沒好意思像張亦隆這麼豪放,一邊吃著大餅一邊說:「本來我想著,等夏天時胡守常和郭四端他們忙於應付土默特萬戶時,再借口訓練壯丁,把他們單獨挑出來進行訓練。這樣一來,到秋天時,我手上就有百餘人的可戰之兵,就有和胡守常講理的底氣了。」
「嗯,那你不怕胡守常他們在你準備好之前就動手?」張亦隆的胃口好像根本不受之前血腥屠戮的影響,一會兒就把一張夾牛肉大餅送下肚,此時已經開始卷第二張大餅了。
「這到是不怕,」姜瑋想了想,也學著張亦隆開始大餅卷醬牛肉,「胡守常他們雇來的都是些所謂的江湖高手,他們不懂怎麼排兵布陣和戰陣搏殺。在起事之前把我殺了的話,胡守常他們還怎麼據守板申,然後去和台吉大人談條件?」
「哦?你懂排兵布陣和戰陣搏殺?」張亦隆一直以為姜瑋所謂的他是三國時代姜維後人的說法不太靠譜。現在聽他說,會排兵布陣還會戰陣搏殺,難道是家傳的本事?
「大人,我家是世襲軍職,我父曾經是固原鎮的指揮僉事,只不過因清流污他是閹黨,最終被革去軍職,冤死獄中了。我從六歲起就在家父的指導下習武和研讀兵書,本來想著20歲時還要去京師參加比試。」
「是在京師大校場內的比試?」對於明代軍官的世襲制度,作為歷史愛好者的張亦隆還是有些了解的。
「是的,只可惜準備了許久,最後還是沒機會去京師大校場上試一下。」說到這裡姜瑋多少有些遺憾。
張亦隆對眼前這個年輕人有些刮目相看了。
按明制,武官因故去世的,理當襲替的子弟,只要年滿15歲就可襲替,年滿20歲就要參加比試。
這個比試級別很高,先要由本衛所保送兵部,兵部再行移軍都督府,會同內外官於京師大校場內,集中所有應襲官舍,由錦衣衛看守,給事中總定隊數,最後才是在大校場內開始比較。
比試內容不像影視劇中的武舉考試那麼隨意,可以說更接近實戰,只比三項:馳馬、射箭和使槍。只有通過考試才能拿到全俸,否則2年後就要重考,這2年只能領半俸,再試不中者就要被充軍了。
姜瑋自幼就被訓練要通過如此高難度的考試,他父親只是一名四品的指揮僉事,應該沒有多少家產讓他用作弊之法來通過比試,可見姜瑋確實是有些真本事的。
而且如果姜瑋沒有說謊的話,他父親的指揮僉事是都指揮使手下負責訓練和軍紀的中層軍官,這樣的家傳對新軍的創立可以說是有益無害。
飯後,張亦隆帶著姜瑋和10名蒙古親兵來到場院。
「集合!」已經換了一身短衣,外套了一件牛皮甲的姜瑋手按腰刀,往前跨出一步,高聲喝道。
散坐在場院上的漢子們迅速起身,靠攏了過來。
「列隊!10人一隊,快點!」別看姜瑋身材不算高大魁梧,但說話中氣十足,手按腰刀更增加了他的威勢。
可以明顯看出這些衣著各異的漢子們確實是受過一定的軍事訓練。
隨著姜瑋的口令,119人排成了10隊。
儘管在張亦隆看來,如果用21世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標準去衡量,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但現在畢竟是17世紀的明末草原上,能排成相對整齊的隊列,張亦隆已經知足了。
張亦隆一一掃過119人,很好,只有少數人迴避了自己銳利的眼神,看來能逃到口外討生活的都是有些勇氣的。
姜瑋對著張亦隆抱拳道:「大人,標營119人全數在此,請大人點驗。」
「各位,」張亦隆往前走了一步,對著這些日後將成為自己部下的漢子們說道:「我叫張亦隆,現任蒙古右翼土默特萬戶大成台吉鄂托克的明安圖。」
此話一出,漢子們瞬間就騷動了起來,一個漢人,居然能成為蒙古右翼三萬戶之一土默特萬戶的明安圖?什麼時候蒙古人允許漢人當千戶長了?
「安靜!」姜瑋再次爆喝一聲,隊伍瞬間安靜了下來。
「雖然我是蒙古右翼的明安圖,但招募你們組建的卻不是蒙古人的僕從軍,而一支由我和我的兩位兄弟共同創立的新軍。」張亦隆同樣沒有理會人群的騷動,現在這個明安圖的身份只是裝裝樣子。
「什麼是新軍?」張亦隆一邊在隊伍前面來回踱步,一邊自問自答:「就是完全獨立於蒙古軍以外的全新軍隊,這是一支以塞外漢人為基礎的新式軍隊,它既不同於蒙古軍,也不是明軍。而是一支真正屬於所有生活在塞外草原上百姓的軍隊!」
全場寂然,就連站在張亦隆身後的蒙古親兵也是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他們是達陽特意挑出來暫借給張亦隆的,都能聽得懂漢語。
眼前這位張安答是要自立門戶?!在土默特萬戶眼皮底下?
「而你們就是這支新軍最早的成員之一,更是新軍中一等一的絕對主力和精銳!所以我在這裡要強調三點:」張亦隆忽的提高了聲調:「第一,新軍標營不強征從軍,所有從征之人必須是自願的。你們中的任何人,現在想要離開的,都可以自由離去,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第二,新軍中軍官和士兵是平等的!包括我在內的任何人不允許欺凌兵士,不能將你們變成僕役,違令者斬!在新軍之中,無論是我,還是你們,大家都是同一戰線的戰友,我們只是責任不同,但絕無高下貴賤之別!標營中表現優秀的士卒會得到優先任用!」
「第三,新軍絕不剋扣軍餉,任何人膽敢喝兵血者,斬!只要有一名兵士沒有領到軍餉,那麼他的上級軍官就同樣不能拿到軍餉!」
最後張亦隆對著眼前的120人,喊出了習慣的那句:「聽清楚了嗎?」
姜瑋反應最快,高聲回道:「聽清楚了!」
身後眾人雜亂的回道:「聽清楚了!大人。」
「不行!回答必須整齊劃一!重來!」
「聽清楚了!大人!」這次的回答明顯整齊多了。
「很好,但還不夠好,離我的標準還差的很遠。」張亦隆回到隊列前,「姜瑋說過,你們都是明軍的士卒或是軍戶出身,那麼現在你們重新分為三隊,擅用槍矛者一隊,擅用短兵者一隊,擅用弓箭和火器者一隊!」
很快,119人分出了三隊。
和張亦隆想的一樣,擅長槍矛的是最多的,50餘人。
擅用短兵的是是少的,只有20餘人。
剩下的則是擅用弓箭和火器的。
這時,姜瑋走到張亦隆身邊,解釋道:「大人,就我的了解,他們中所有人幾乎都會射箭,只是箭術有高下之分。」
張亦隆點點頭,看來在塞外草原上討生活,不會射箭是絕對不行的。
梟雄之明末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