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循禮
秦始皇帝陵如今並沒有開發,所以上山之後,隻是繞著陵墓周邊轉悠,除了陵墓之外,還有幾個沒有發掘的兵傭坑,並不是現在的技術不夠發掘,而因為對作為文物的兵馬傭傷害太大了。
??最早出土的時候,兵馬傭身上是有色彩的,且有後世無法重現的中國紫,卻因為‘見光死’的問題,讓其身上的色彩沒有了。
??在行人的推搡中擠上了山,山上早已經看不到什麽曾經修建時的恢宏了,留在地麵上的已經隨著時間的消磨,也淹滅在曆史的長河裏。
??如今隻剩地下的東西了,那些東西如今的技術尚不能保全,即便有了開發的能力,也是不敢隨意挖掘的,隻能在傭的周圍先挖上一絲洞,一窺風貌,以待將來全麵發掘。
??雖不能直接以靈識離體,但是自踏入驪山以來,每行一步,都能感受到地底下,那曾經的輝煌,驪山的地底宮室修築,是仿鹹陽宮而成的。
??其中的寓意不言而明,然而又為何選在驪山建陵墓,不是在鹹陽。
??喚靈如今是站在秦始皇陵的最高處,也就是整個陵墓的中心點。
??居高臨下的看著四周,他道:“小青山你且看這驪山的陵墓建築有什麽特點嗎?”
??青山摳了摳腦袋,有什麽不好意思,“靈師叔這倒是考到我了,我的陣法如今尚在入門,對於帝王陵墓更是沒有涉獵,不過……我覺得現在站的位置,讓我有點兒.……嗯~~~‘恐高’的感覺……”
??這番形容倒是讓人耳目一新,便是在這莊嚴之地,也讓喚靈會心一笑,引得旁人連連側目,立時收了笑意。由衷的感歎青城子等人的眼光毒辣。
??他自己識人靠聞的是‘氣’,若是真的以目光看人,還是那些個老家夥厲害些,即使眼下的青山不能盡說此地的機妙,但也能憑自己的直覺,說出其中的要害來。
??且青山這人淳厚,有此良機也與他的心性有關,先與青城派有所交易,乃是雙方互惠互利的事,但這中間也可以發生一些變化,比如相處中,少不得多交一些東西給青山,想來這也是青城子的另一番考量吧。
??這些都屬於讓人能接受的陽謀,喚靈不怒反喜,且也願意盡自己所能,對青山有所指點,畢竟這小子太過於誠心了,實在是讓人不忍心欺負啊。
??喚靈點頭,“小青山的感覺非常正確,你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始皇帝在這裏修建的陵墓,有意與生前相同,你且看這周圍的林木,像什麽?”
??隨著一隻手掌所指的方向移動,周圍也有不少過來旅遊的一起跟著移動。
??這其中的人並不是都抱著對這段曆史的期過來的,也有完全隻是奔著始皇帝人,以及想要在兵馬傭中找一個與自己相似的傭來的。
??他們對修築陵墓的東西倒是知曉不多,聽著有人解說,覺得腦中的印象逐漸加深,不枉來了一趟,且也不想走上那些冤枉的路,免得看到最後,隻剩下寂寞。
??此時都跟著喚靈的右手所指處移動,瀏覽過一圈之後,青山及眾人齊齊搖頭,喚靈莞爾,“你且試想一下,當始皇帝在鹹陽宮時,那些個臣子兵士,應該是什麽樣的?”
??“眾星拱月啊!”因為人多,隻聽出一個男聲,也不知道是誰接的。
??喚靈點頭,“不錯。確實是這樣的。還有另一層意思可以表明始皇的想法,此處的封土乃是樹草以象山,陵墓像宇宙而設計的。而始皇所長眠的地方,則是在樹草以象山的山上,以達到眾星拱月的上地。
??而陵墓的整體格式,則是以其生前所居的鹹陽,按照一定的比例所建築的,在戰國中晚期時陵園仿都邑尤為盛行,而始皇帝陵乃是個中翹楚。”
??“可是人在鹹陽,何必舍近求遠,非要來這驪山建陵,雖說皇帝有錢也不是這麽個燒法吧。”一個搖著把折扇自詡有幾分風度的年輕男子問。
??在喚靈看向他的時候,那房子搖得更歡快了。
??喚靈:“相信大家對驪道元也挺熟悉的吧,‘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這兩句寫的長江三峽的險峻,及引起人思鄉的情懷。這話出自《水經注》,而書便是他寫的。
??他的這本書裏,也有提到過驪山。
??指驪山腳下盛產藍田玉。
??《水經·渭水注》中提到,“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塚壙於驪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美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
??此說在學界延襲千餘年,並且被認為是最早的、最權威性的觀點而深信莫疑。
??然而《水經注》的解釋單從表麵上看似乎不無道理,然而仔細回味起來秦始皇當年作為一個13歲的孩童,生逢亂世且為質趙國,性命都是一個問題,哪裏還有閑情去知道藍田的美金與美玉。
??彼時的秦始皇帝尚未掌握大權,當年選擇陵墓位置恐怕也不會按照一個徒俱空名的國王個人意誌來決定,所以這個問題似乎應該從當時的禮製及陵墓的設計意圖方麵尋找答案。
??從秦先代的陵墓位置便可以看出來,存在一定的禮製的,始皇先祖以及太後的陵園葬在臨漳懸以西的芷陽一帶,而秦始皇帝陵所在的驪山正好在芷陽以東。
??這選址按禮製來說則是循了尊卑,古時帝王陵墓皆以其生前所居時的尊卑、上下排列。
??《禮記》、《爾雅》等書記載。‘南向、北向、西方為上’。‘西南隅謂這奧,尊長之處也’。東漢《論衡》一書記載得更明白了:‘夫西方,長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東……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飲食;宅,人所居處,三者於人,去凶宜等。’
??葬於芷陽的宣太後羋八子,希望在其死後能夠在兒子與丈夫中間。即‘西望吾夫,東望吾子’便是按長者在西、晚輩居東的原則。
??始皇的先祖如今知曉的確定葬在芷陽的便有昭襄王、莊襄王以及宣太後。他的先祖幾乎都葬在臨漳縣以西,始皇作為晚輩,沒道理能越過他們去。
??所以按照上下排序,他的位置隻能選擇在芷陽以東,如果說選在芷陽以西的話,那麽與當時的傳統禮物是完全相悖的,而驪山於禮上是完全合乎始皇帝作為晚輩身分的禮製的。
??但如果隻是遵循禮製的話,始皇帝可以選擇的地方那就有點兒多了,隻要在芷陽往東去就行了,並不用太過於講究,而最終定在驪山,除了為了那盛產藍田玉似是而非的話之外,選在這裏,還有其他的用意。”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