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心之所向
來這裏是很早就有一個朦朧的想法,而催促喚靈下主意,則是那青山的一席話提醒了他,左不過現在事情還沒到最緊急的時候,按自己的想法走一走,也是好的。
??那東西在有些人的眼裏,也就是死物,還拿著沒什麽用的,但是在朱姓老者這等人的眼裏,那物又變得極奇珍貴,還不能落入他人之手的那種。
??不過再珍貴的東西,到手太快太便宜,也會有種太容易的感覺,讓人不會太珍惜。多找上一些日子,讓朱姓老者不會有這些想法是最好的,這樣才是對他同類最好的幫助。
??當初尋物的時候就說了,時間沒有限製,但是一定不能落入他人、他國的手裏,當時找上喚靈的時候,就已經遇到過好幾撥還沒找到東西,就已經在拚殺的敵人了。
??眼下去乾陵的話,說不得要遇上不少人,如果隻有自己的話,那還真是不用怕,即便現在比之前弱上不少,也是能保住自己的,可他帶了一個人,那就不能任性妄為了。
??先繞一個道,見一見心裏的信念,順便養好‘傷’,屆時也就能保住自己的同伴了,再去尋物吧。如今是和平年代,那群偷東西的人,也不敢明火明刀的搶,隻敢偷,這樣他們能做的事就比較少了,給自己也留下了不少的時間。
??喚靈不敢說自己是最聰明的人,自己能找到物什在哪,先有古籍指引,再有同類相助,那些人也不是吃素的,肯定也能找到,這樣反而說明對方比他還聰明。
??雖說缺了靈識相助,可正因為這樣,才顯得可怕,隻憑書上的隻言片語,就能和他一樣,找到地方去,說明對方的智慧不容小覷。
??一番心理建設,喚靈心安理得的帶著青山轉道,心之所向。
??不過走得瀟灑歸瀟灑,喚靈還是留了個心眼兒,人若當真無後顧之憂,當然能夠盡心玩兒,還有一種就是心裏有所掛礙,但能安排好後麵的路,照樣可以。
??要不是實在是放不下這股向往的執念,喚靈也那麽多的理由來給自己‘曠工’。
??接了委托書半道忙私事這點子愧疚,在看到兩地之間的距離,開車慢點兒兩個多小時,更是拋到了九宵雲外。眼下人到了地方,更是不願意馬上離開。
??而且兜裏的繡花針被分派去了乾陵,目前留下的全是自己人,舉手投足之間也更加自然,不用說個話還要在舌頭上繞幾圈,別提多自在。
??但是在看到那在書籍裏就無比吸引他的存在,喚靈那份自在又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緊張,像是見到自家愛豆,那份無以言說的心情。
??盡管自己沒有普通人的呼吸,喚靈還是下意識的學著青山,將自己那鼓噪的荷包平息了下去,方才靜心感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
??雖然眼下還在山腳,可喚靈卻覺得已經仰望到了山頂,那千古一帝即便長眠,也讓後世人隻能望其項背的存在,取三帝王帝尊稱的秦始皇帝,確實擔得起這個名字。
??便是山腳下,見不到陵墓的半分蹤影,可整個驪山,已經是他的長眠天下,不容他人酣睡,即便此地往來的人不絕,可是卻無一人進入他長眠的核心,便是專業的考古團隊,目下也沒辦法。
??秦始皇陵修築的時候,便達72萬人參與,其工程的浩大,是後世之人無法想象的,隻能在文字裏去想象,那等在上高高在上,在下如同螻蟻的天地之距。
??經過千年的腐朽與沉澱,如今的秦始皇陵與當成落成的早已經是天差地別,除了長埋在地下的,麵上的也尋不到更多往昔的痕跡。
??但是驪山這一塊地,自古便有記載,是以,除卻那楚霸王毀壞了部分相距甚遠的陵墓建築外,安眠的秦始皇帝卻並未讓其動了分毫,乃至如今,仍無人有法可施。
??至劉邦時為了籠絡人心,亦是隻字不提破壞,先是派人修複秦始皇陵,後又著了24戶人家前往皇陸守看守,有新一代帝王的安排,本以為秦陵會安穩,至少在漢時無憂。
??卻是天不遂人願,竟由一位放牧的孩子引起了大火,《漢書》《水經注》中皆有所載,“牧羊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滅。”後人據此載,以為始皇棺槨早已經被燒毀了。
??新莽、魏晉時期皆人有盜賊。
??赤眉軍盜掘秦始皇陵,把挖掘出來的葬具、銅棺熔化,用以取鋼材。魏晉時,後趙統治者石虎又盜掘了秦始皇陵,對其造成了一定的損毀。
??至唐時,更是遭了起義軍黃巢的大肆破壞,這是自項羽之後,又一次大規模的破壞。此事自古便有載記,皆以傳說而論之。
??明人都穆《驪山記》雲:“始皇陵內城周五裏,舊有四門,外城周二十裏,其址俱存,自南登之,二邱並峙,人日:此南門也。右門石樞猶露土中,陵高可四丈,項羽、黃巢皆嚐發之。老人雲:始皇葬山中,此特其虛塚耳。”
??然都穆所載黃巢盜秦始皇帝之事,在新舊《唐書》中均未有所載,後世的學者對黃巢破壞秦始皇陵這件事,因為產生了質疑。
??後又至五代,軍閥溫韜以籌軍餉這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又一次大規模地盜掘秦始皇陵。對秦媽皇帝造成了再一次的大規模的破壞。
??再之後又到了宋朝至開寶三年時,宋太祖趙匡胤下令著潼縣的縣令重新修整和保護秦始皇陵。
??隨著朝代更迭,又至後世皇太極領著清兵入關,宋朝崇禎皇帝屠戮了許多朝臣及皇室又自裁而終,清朝自此而立,入主中原。
??清朝原是滿人,早先以金朝自居,習得漢人一二的文明,隨著明朝之後,世間再也無華夏。後來的事也證明,上下五千年,清朝後期時的當權者無疑是骨頭最軟的,葬送了華夏多少美好。
??那陝西巡扶畢沅,曾經為秦始皇帝立碑之事,在嘉慶時期初顯亂象之時,倒也惹人眼球。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