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情況
敦煌壁畫包含了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總計有522個石窟,壁畫的總麵積達到5萬多平方米,這些已經是為眾人所知的事。
??石窟並不是一個朝代所建築的,最早的要追溯到十六國和北魏的壁畫了,而最晚的也是明朝吧,其中每個時期的繪畫風格不一。
??正是因為時期不同,所以壁畫的內容繁複。
??敦煌壁畫中人物有神靈以及俗人之人,神靈指的就是佛、菩薩等等。
??而俗人指的就是供養人以及壁畫中的人物之人,這兩類的形象又都是來源於現實生活,卻又具有不同的性質。
??單論外觀造型這一方麵,俗人的形象躍然於紙上,極具寫實的意義,生活氣息十足,從他們的生活上也能推斷出來,各朝各代的特點。
??由於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中心思想,他們所表達出來的又截然不同,每個時代的特點表現得更加的鮮明。
??那神靈的變化則是少上許多,因為沒人見到過到底有沒有,真正說是見過的,按照特性,最後印證下來,無一例外都方士、術士。
??這些方術士用他們奇特的手段,為當代的人們演繹了一個又一個神奇。
??所以壁畫上的神靈多半都是想象和誇張的成分居多,呈現的形象就沒有人類的豐富,相較之下單一些。
??又從壁畫人物的衣冠服飾來說的話,俗人那一類多半都是中原漢裝,神靈一類的則多半是異國衣冠。
??兩者之間的暈染法也大不相同,俗人則是中原暈染法,神靈多半是西域的凹凸法。
??所有的一切,又隨著時間的變化,又融入當時的朝代而不斷變幻著。
??與這造型緊密相關的變形又是另一道問題了,敦煌壁畫都是遠古時期所作,繪畫技巧是極為傳統的變形手法。
??其間巧妙的塑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動物以及植物的形象。
??每一個時代不同,審美觀點也大不相同,變形程度以及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在壁畫早期的時候變形程度是比較大的,更多的浪漫主義成分,壁畫形象的特征鮮明突出。
??至隋唐以後,這種變形城管逐漸變得比較少了,整個的形象有極強的立體感,不再像早期的那樣,寫實性日漸濃厚。
??變形的方法籠統來說有兩個方法,一是拉長成加災。
??比方說那北魏晚期或是西魏時期的菩薩,大大的增加了服、手指和頸項的長度,瀕骨顯露,用日之間的距離牧覓,嘴角上翹,形如花瓣;經過變形徹成為風流瀟灑扔‘秀骨治像’。
??另外就是金剛力士多在橫向誇張,加粗整個的肢體,縮短脖項,繪畫出來的頭圓膨大,棱眉鼓眼,強調體魄的健碩以及超人的力量。
??然後這兩種繪畫都是一種誇張的結果。
??在北魏晚期的洞察裏,壁畫的題材是具有道家思想帶有神話色彩的題材。
??西魏時期249窟頂部,除了正中心畫的蓮花藻井外,東西兩麵由持節揚幡的方士開路,後麵則有人首龍身的開明神獸隨行。
??一直以來被世人賦予了許多新鮮理解,又加了其他元素的四象,也就是天之四靈。
??分別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統稱為四大神獸則是現代人的叫法,其實是神明,並不是什麽神獸。
??而這又是屬於遠古星宿崇拜的產。
??四象又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以不同顏色代表:東方青色為木,西方白色為金,南方赤色為火,北方黑色為水,中央黃色為土。
??另有《淮南子》提到五龍之一的黃龍,也即應龍位居中央,乃四獸之長。
??所謂的天數者,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是故處於堂上之陰而知日月之次序,見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暑。
??在249窟裏四象分布各壁。
??飛廉振翅而風動,雷公揮臂連數,霹電以鐵鑽砸石閃光,雨師噴霧而致雨。
??壁畫又分了好些個類別。
??其一佛像畫是壁畫的主要部分,因為這是壁畫的主要的宗教藝術。
??裏麵包括了各式各樣的佛像,例如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佛、賢劫千佛等等。
??菩薩則是文殊、普賢、觀音、勢致等等。
??還有天龍八部裏麵有飲食天王、龍王、夜叉、飛天、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王)、緊那羅(樂天)、大蟒神等等。
??著名的才子金庸寫過一部《天龍八部》,來源的正是飛天壁畫裏的天龍八部。
??光這些佛像大部分都畫在說法圖中,僅僅莫高窟壁畫聽說法圖就占了933幅,體態各異的佛像達12208身。
??還有一種是經變畫。
??經變畫是利用繪畫、文學藝術形式,把深奧的佛教經典用通俗易懂的方現表現出來,稱之為“經變”。經典內容用繪畫的手法表現出來,則是稱為“變相”,也就是“經變畫”。
??而用文字、講唱手法表現出來又是另外一種了,稱之為“變文”。
??另一類人物的繪畫像,有生活氣息十足的俗人,還有就是那些信仰佛教從?同資建造石窟的人,這類人就是供養人。
??他們在當時為了表示自己虔誠,還有留名後世,因此在開窟造像時,會在窟內畫上自己、家族、親眷以及奴婢等人的肖像。
??這些畫在壁上的人物,就稱之為供養人畫像。
??有了人物,自然需要一些東西來烘托出他們的故事背景,以及人物形象的飽滿一類的。
??這就有了裝飾畫以及故事畫的存在。
??敦煌壁畫上麵除了人物,還有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畫,除了用在建築裝飾上麵,還有就是桌圍、冠服和器物等裝飾上麵。
??每個朝代的裝飾花紋也是不一樣的,可以說是千變萬化,當時的人們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還有豐富的想象力。
??圖案多以藻井、椽間、邊飾等為主。
??另一類的故事畫,則是為了人物生活豐富起來,用以廣泛吸引群眾,好用來大力的宣傳佛經佛法。
??而在以前讀書識字的人像現在這麽普及,由於這個原因導致他們必須把高深的、抽象的佛教經典史跡用通俗的簡潔的,形象的形式灌輸給群眾,感召他們,使之篤信朝拜。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