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前緣
畢冬臨年紀最大,印象比在起座的人,最是深刻。
酒中仙一提,腦子裏立刻就有一個清楚的印象了。但他還是不敢相信,那一戰之後,又有人卷土重來了,莫不是道門中人,又要再經曆一次大洗劫?
好半會兒才找回自己的聲音,他道:“酒中仙你說的有什麽憑據?”
酒中仙放下心愛的葫蘆,一指喚靈,道:“依據剛才喚靈小子已經說了,會這等本事的,也隻有那位了,按照如今的日子算來。如果那人殞命了,也當是他的後人。”
不知道為什麽,喚靈心口暮地一跳,有種不太好的預感,然而這會兒人這麽多,一時半會兒的也沒時間去理清頭緒。
由於畢冬臨在的原因,也不好輕易和兔毛筆談天。
隻能把注意力,轉到酒中仙的身上,與對方行了一個道門中的禮,才問道:“酒中仙前輩說的是什麽時候發生的什麽事兒啊?”
剛才聽酒中仙提的是幾十年前發生的事,又是道門中人的事,想來平常人家是不會知道的,在一般的書頁上也找不到記錄。
最多可能有偶爾見到點兒異象的路人,會和朋友吹吹牛而已,但是又有幾個人會當真呢,況且幾十年前的時候,包含京都在內的人,都比較窮,也就是說資源匱乏。
哪像現在什麽牌子的手機,都是一代、二代,不停的革新,那時候手機都沒有,彩色電視都比較少,黑白居多。
看個新聞,帶點兒色彩的東西,那也全是黑白的,當著大家夥的麵燒一張黃符,機前的觀眾,看到的也隻是燒的灰紙,最後化成灰而已。
更不用提鬥法的遺留了,那隻能是玄門中人的小本本記上,還有門派中人口口相傳,一般的外人想要知道,難如登天,又或者靠機緣。
喚靈就是那個後者,機緣巧合下來到王家,與大家認識,又一起共事,而且沒有那種挑事兒精的存在,真是太幸運了。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還真的挺幸運的,哪個門派都有挑事兒的,幸好王家會請人,請的都是各派精英不說,人品也是沒得話說,至少人前表露出來的,一直都是這樣的。
既要道人通玄,又要人品。
兩相比較,就是這一批人來到了王家。喚靈才得以和大家和平共處,要不然換上一兩個不服氣的,見這麽年輕的道人,那不打上幾架才怪。
這會兒問到道門中,對於十二派不算秘密的秘事,有幾人的眉頭雖然皺了起來,但是卻沒有製止的意思,因為他們都挺喜歡喚靈,看起來學道就很有天份,還想著拐回各自的山門呢。
提前和對方說一說門派的秘事,也不算什麽事兒吧,反正門派人都知道,除了非道門中人不知道,大家都明白的事。
這事兒是十二派惹出來的,也該十二派去解決,現在把這事兒告訴對方,那無門無派的小少年,是不是也算他們十二派的人了。
咳,和這小少年講講,也是沒關係的,大家的腦中,都一齊淌過了這個無恥的想法。
雖然對於即將要遇到的事,眾人已經做好備戰的準備,但是在這之前,也不妨礙他們搶人吧,本著這樣的打算,眾人說得可帶勁兒了。
該說的,不該說的。喚靈也聽得真切明白,把所有的細節串在一起,理清前因後果,就是那次大戰的經過了。
大概是六十一年前,嶗山派,也就是畢冬臨所在的門派,裏麵有一位弟子,平時在門派裏,不顯山不露水,地位也不上不下的。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串通了各大門派的弟子,地位差不多和他是想等的,也有比他好很多的,還有更差的,但是最後的結果證明,都是和這位弟子誌同道合的。
相對於他們而言,那叫誌同道合。
可是對畢冬臨他們而言,稱的是狼狽為奸。
這些弟子,運用平時所學的東西,勾搭在一起,私下時常有聯係,竟然瞞上欺下,偷盜、偷學各派的道術。
許是一切來得過於容易,那位弟子最後還是敗露了痕跡,叫人闖了個正著,一不做二不休,在山門裏大開殺戒後,逃匿了一段時間。
那段日子,山門從來沒放棄追捕,但就是找不著人。
嶗山派的掌門忽然想起,他們門派的符籙裏,有一種可以藏匿人形的符。隱形符相當於可以隱身,如果心術不正的人學了,將是為禍人世。
想起這一點兒,嶗山掌門把消息傳給其他門派,因為他們門派,也發生了同樣的事,隻是每個門派,擅長的都不一周二。
這樣一批人集結在一起,行好事還罷,若行歹事,誰能攔得住。況且他們學這些,就是偷盜而來,怎麽會想著行好事呢。
那時候隻有四個門派:嶗山派、茅山派、青城派、華山派。
因為大戰之後,弟子們死傷無數,有命活下來的,也怕回了宗門受到這批人的報複,各自隱姓埋名,漸漸的才發展出了十二個門派。
但是後來的門派,是從這四個門派裏出去的弟子,對於宗門還是很有歸屬感的,隻要在外碰得宗門的弟子,都會出手相幫。
門派有事兒,也會立即馳援。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活下來的所有弟子,都知道,那一戰之後,對方也沒盡除,尤其是領頭作亂的那人,他們根本就沒有找到對方的屍身。
不知道什麽時候對方就會卷土重來,頭頂隨時都懸著一把刀。
後來的各個門派間,偶爾有摩擦,都不會有大的紛爭,因為他們的掌門人有立下一條門規,如果和其他門派,起了生死紛爭,便會被逐出門派,生死自負。
沒了門派護著,弟子們什麽也不是,被扔出山門,隻能死路一條,哪裏會有人選擇去作死。見識了奇門異術,自要長命百歲才好。
喚靈沒有再細問,隻提了一點讓他疑惑的事,“酒中仙前輩,請問那位弟子,姓甚名誰,家中可還有人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