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厲家菜
“你怎麽想著去找老厲啊?他雖然在咱們清華學過一段建築,但是最後搞應用數學去了,他的建築功底我清楚,怕是教不了你什麽東西。”關院士聽說林樓的來意後,有點莫名其妙。
“不怕您笑話,我不是好吃麽!老是聽人說厲老師做菜好吃,我就想試試看,可我跟厲老師沒交情啊,貿然上門人家肯定不接待,這不就想到您了麽!”林樓不好意思的說道。
“嗨,我當啥事兒呢!這事兒簡單,當初我剛畢業開始在清華教書的時候,剛好遇到院係調整,老厲原本在北大學建築,院係調整後就來咱們清華了,我還帶過他的課;別的不敢說,帶你過去蹭一頓飯還是沒問題的!我待會兒給他們胡同打個電話問問,要是他家今天沒客人的話,咱們待會兒就過去!”
雖然關院士比厲善麟年輕幾歲,但是厲善麟讀書的過程比較坎坷,一開始他考上了輔仁大學的化學專業,過了幾年又到到北京大學插班,從二年級開始學習建築結構;後來遇到院係調整跑到清華建築係,所以反倒成了關院士的晚輩。
從清華建築係畢業,他倒是沒有繼續搞建築,而是去了首都經貿大學數學係當教授,現如今已經退休了。
他在學術上不怎麽有名,也沒啥太過出色的成就,不過在另一個領域,他卻有著深厚的造詣,大名鼎鼎的厲家菜就是在他手上開創的。
雖然在林樓穿越來的時候,厲家菜的名聲已經被敗得差不多了,但是一家小小的私房菜,能享譽盛名幾十年,肯定不是白給的,厲老爺子的廚藝傳聞已久,林樓早就想去試試看了,可惜他的厲家菜還沒開業,林樓就隻能請關院士出麵帶自己過去蹭飯了。
他已經琢磨好了,要是厲老爺子的廚藝真如同傳說那麽好,那就和他合作,把厲家菜的規模開大點,店麵也不用另找,騰出來套四合院給他用就成,林樓也不圖賺他的房租,就為自己吃飯方便點。
電話裏說了幾句,關院士把事兒辦妥了,“得,算你運氣好,待會兒就跟我過去吧?不過你……”
“我懂,我懂,上門蹭飯肯定不能空著手過去啊!我回去找兩瓶酒提溜過去。”於是林樓回去翻了兩瓶茅台出來,跟著關院士一起去了羊房胡同厲老爺子的家裏。
進到胡同裏麵,林樓就看見日後厲家菜的店麵了,這地方名氣雖大,麵積卻很小,進到裏麵一看,厲老爺子一家七口擠在一套三間的小房子裏麵,後來改做餐廳的那間客廳隻有十平米出頭的樣子。
“老關,你可是稀客啊,好久沒到我這兒來了吧?”厲老爺子倒是沒喊關院士老師,關院士當年也隻是臨時給他上過幾節課而已,算不得正式老師。
“這是你的得意弟子?”和關院士寒暄了幾句之後,厲老爺子看著林樓問道。
“哈哈,我要是有這麽出色的弟子就好嘍!小樓現在倒是跟著我碩博連讀來著,不過我平時不管他,他按時給我交作業就行!”關院士笑道,學生和弟子還是不一樣的,隻要是他帶過課的都是學生,而弟子就是衣缽傳人了。
關院士倒是願意把自己的衣缽傳給林樓,隻可惜倆人的建築設計理念還是有分歧的,關院士就隻能遺憾了。
他拍拍林樓的肩膀,“剛給你打完電話,他就給我交作業來了,我想著他平時也愛吃,就幹脆帶他到你這兒蹭飯來了!”
關院士當然不能說是林樓想過來蹭飯,他才打這個電話的,厲老爺子畢竟比林樓大那麽多,這麽講不禮貌,所以就換了個說法。
“厲老師您好,聽關老師說您愛喝兩口,剛好我那有幾瓶酒,待會兒您和關老師好好喝幾杯!”林樓把酒遞了過去。
“呦,茅台,今天我算是沾老關的光了!”既然都不是外人,厲老爺子也就不客氣了,接過茅台美滋滋地說道。
“來,咱們先坐著,我閨女兒馬上就把菜做好了!”關老爺子招呼大家坐下,然後就著自己做得點心聊了起來,講起了他的美食人生。
“我年輕時的嗜好就是做菜、釣魚。那時候物資不豐富,還要用肉票買肉,這更加讓我學會怎麽充分利用手頭上這點東西;比如肉,瘦肉精,留下來炒菜,肥的部分炸出來,留著油熬白菜,煉油剩下的油渣又可以卷餅。”
“很多年前,我們全家一起到豐澤園、萃華樓這些老字號吃飯時,我就偷偷地取經去了,人家菜裏給配的椒鹽,我吃一半,帶走一半,回家給攤在一張白紙上,拿出放大鏡、鑷子,一點點撥拉著,一點點琢磨這椒鹽裏有灰的、黑的、黃的,我看一下比例就大體明白了他們的配料了。”
“去全聚德吃烤鴨,別人都醉心於美食佳肴,隻有我一人總往後麵廚房跑,至少知道整個過程、做法是怎麽樣的;琢磨明白之後,就自己動手配製、調試,我教應用數學是混飯吃,讓我教烹飪才應該是正職。”
“我們家是正宗的八旗子弟——正白旗人,我爺爺原是內務府大臣,官職為都統,那時候光祿寺設計菜譜、寫菜譜,再由二品官檢查合格後才能加工製作,當時的宮廷菜糅合了漢、滿、蒙、回多種民族菜係的精華,樣式種類繁多。”
“爺爺好吃不好做,他管過禦膳房,知道其中一二,菜單審久了,上麵的菜自然也就記住了一二,等到辭官後才就把他記憶中那些宮廷菜寫下來,上麵寫如何取料、配料,也寫了簡單的做法,但不是很細,過節的時候我們就學著做。”
“十來年前的時候,我因為出身的問題,被停課了,不過還好,我身體不好,人家也沒讓我去幹校,就讓我待在家裏,從一開始到回學校,我在家窩了七年時間。”
“這七年裏我就幹了兩件事兒,一是繼續琢磨我的應用數學,靠了這點積累才能繼續在學校教書混飯吃;二就是在家做飯了,把我爺爺當年留下的菜譜翻出來,再回憶當年下館子時候學到的東西,慢慢琢磨怎麽樣才能把菜做好!”
“時間一長,我這廚藝漲得倒是比數學快多了,把幾個孩子也帶成了好吃鬼,隻要沒事兒,我們一家老小就自己倒騰吃的,最開始我掌勺,他們把菜切好、料備好,我最後操持出鍋;現在年紀大了,兒女也練得差不多了,我就指點一下火候對不對,汁兒調得好不好,此中過程的嚴格程度也絕不亞於我在課堂上講授應用數學的態度。”
厲老爺子繼承了老北京人的優良傳統,這一通故事講下來風趣極了,聽得林樓和關院士都入了神。
“前年國慶周年,中國中央電視台和《中國食品》雜誌社聯合舉辦一個烹飪大賽,他們都攛掇我報名,但是我現在老了,比賽要從刀功開始比起,比如切肉絲要講究粗細長短,光這一點我肯定就過不了關,我們家商量了下,就把我二女兒莉莉派了過去。”
“那次全國有多人報名,考試第一道關是筆試用豬肉、雞蛋、雞、魚、土豆、西紅柿和油菜等配菜設計菜譜,先淘汰了一批人;第二道是實際操作設計一桌宴席,莉莉花了倆個小時內做出了個菜,拿下了第一名。”
等講完故事,菜也上來了,醬黃瓜、芥菜墩、北京熏肉、澆汁活魚、清湯燕菜,都是日後厲家菜的招牌菜,林樓嚐了嚐,味道確實不錯,比他後世去嚐的時候要強上不少。
現在可是給朋友做的,而且隻用做幾道菜,後世可都開了分店了,一天下來那麽多客人,用心程度肯定是不一樣的。
大家邊吃邊繼續剛才的話題,林樓嚐過菜品之後,對厲老爺子的手藝充滿信心,於是稱讚了一番他們家的精妙廚藝後說道,“就您這手藝,要是開飯店,那絕對能賺錢!”
“也有好多人這麽說來著!其實我也想開!”厲老爺子一生熱愛美食,所以並不覺得自己一個大學教授去開飯館有啥丟臉的。
他歎了口氣,伸手那麽一劃拉,“你們也看見了,我家就這麽大,還得住七口人呢,那還有開飯館的地方啊!”
“怎麽不出去租房子?”關院士問道。
“租房子就得開個正式的館子了,我當初在全聚德的後廚看過,當廚子也累的很,一天到晚就沒個閑工夫,這做菜啊,一天做上兩三桌,最多三五桌,那是享受,做多了可就成負擔了!我都退休了,幹嘛給自己找負擔啊?”厲老爺子把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
他視美食為愛好,可不願意為了掙錢讓愛好成為負擔,“我琢磨著啊,就算開飯館,最多也即是學著當年的譚家菜,開個私房菜館算了。”
清末光緒年間,世家子弟譚瑑青,祖父輩都當官並好飲好食,其父譚宗浚把家鄉粵菜混合京菜成譚家菜聲震北京,後來家道中落,譚瑑青坐食山空,便由家廚或妻妾做拿手的譚家“私房菜”幫補家計,宴設家中,每晚三席,須提前三天預訂,最盛時訂位要等一個月。
這差不多是私房菜的最早來源,厲老爺子不想開開豐澤園那樣的大館子,覺得太累,對學譚家開個小小的私房菜館還是很有興趣的。
“廚師的精力有限,接待的客人多了,菜品的質量就沒辦法保證了,開個小館子倒是也好!”林樓點頭道,後世厲家菜名聲漸漸敗落,不就是這個原因麽?
實際上不管中外都是如此,戈登-拉姆齊開的連鎖餐廳也倒了,小野二郎始終守著自己的小店捏壽司,反倒成就了壽司之神的美譽。
“私房菜館好是好,可用我家的房子吧地方不夠,去外麵租房吧,有不劃算,一天就做幾桌菜,房租都不一定賺得回來,你要是把價調高了,顧客又埋怨。”
“地方好辦啊!您要是不嫌棄,去我那兒得了!”林樓終於等到機會了,“我那兒倒是有個院子空著,環境也可以,您拿來開私房菜館正好合適。”
“你?”厲老爺子眨巴眨巴眼睛看著林樓,你才多大年紀?就弄到房子了?聽你的口音也不是老北京人啊,祖上給你留下房子也不太可能啊。
“老厲啊,你是久不關注建築界的事兒了,小樓可是把項目都做到巴黎去了!他自打讀本科的時候就開始為一家香江建築事務所做設計,那邊給的提成高,他現在手頭的房子可不比你們家當年差!”關院士幫腔道。
厲家原本是官宦人家,原本的大宅有九十多間房,隻是後來家世敗落,再加上改朝換代,就隻剩下如今羊房胡同這三間房了。
關院士去過林樓家裏,知道周圍胡同的情況,於是細細地給厲老爺子說了一遍,厲老爺子還真有些動心,但最後還是搖頭道,“哎,地方是好地方,可惜這麽大的院子,一個月光房租就得多少?我租不起啊。”
“沒關係,您用不著租一個整院兒,覺得那幾間合適就用那幾間好了!這樣就差不多了!”其實林樓都不怎麽想收房租,每個月讓我去吃幾頓就成。
經過一番勸說,第二天厲老爺子真跑去胡同裏瞅了,對地方還是很滿意的,他們家當年闊過,厲老爺子自然知道好的私房菜需要什麽樣的環境,林樓這裏恰好符合要求。
而且在這裏開還不用騰家裏的地方,七口人住三間房已經夠擠得了,在縮成兩間那就更不能住人了。
在這裏租幾間房,自己平時和負責做菜的二女兒住在這裏,家裏其它人住的也能寬鬆些,於是商量了一番,厲老爺子就租下了幾間房。
這地方原本就已經裝修好了,風格也符合厲老爺子的需求,花了幾天時間購買桌椅廚具,厲家菜終於開業了,林樓也為他們帶來了第一波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