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之大建築師> 第457章 沒有一個國家的崛起是容易的

第457章 沒有一個國家的崛起是容易的

  “拉脫維尼亞畢竟才剛剛發展起來,資金實力相對有限,而且國內缺少施工人員,必須要從外國雇傭,如果雇傭德國、法國的工人,那成本就太高了,南高麗的工人此前在德國的表現不錯,更重要的是相對廉價,所以他們就雇傭了大量的南高麗工人!”阿爾方斯介紹道。


  “很理性的處理辦法!”林樓這下明白了,要說起建築施工能力,南高麗那邊還真不弱,後世的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就是由南高麗的三星物產建造的,完成這個項目之後,中東的高收益項目蜂擁而來,讓三星物產賺得盆滿缽滿。


  此外,馬來西亞最高的標誌性建築“雙子塔”和寶島最高建築“101大樓”也都是出自三星物產之手,他們在摩天大廈、高科技工廠設施、道路和橋梁、港口、能源、綜合性公寓等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三星物產也因此成為世界頂尖的建築公司。


  “竟然有這麽多南高麗工人大老遠跑到歐洲來蓋房子?”李慶熙等人有些理解不能,好奇地詢問道。


  “這可不是他們第一次這麽幹了,海外建築施工是南高麗現如今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林樓饒有興致地給他們解釋起來。


  現如今雖然還是八十年代,但南高麗在建築領域的積累早已開始,現在正是奠定了南高麗經濟起飛基礎,完成了由農業國家向工業國家轉變的漢江奇跡發生的年代,而讓南高麗有能力實現這一奇跡的,除了美國的因素之外,建築勞務輸出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六十年代,美國大兵在越南傷亡慘重,陷入泥潭,國內壓力巨大,於是美國便就計劃通過尋找第三方國承擔軍事上的人員傷亡壓力,美國想到日本和南高麗,因為日本在五十年代的戰爭期間大發了一筆戰爭橫財,所以美國這次采用平衡手法,以南高麗為主。


  樸正熙敏銳的抓住機會與美國達成交易——以派兵上越南戰爭為條件,換取美工物資的生產和貿易,因為美國遠離越南戰場,物資的生產補給位置以南高麗和日本更為有利,所以美國答應了南高麗的交換條件,並向南高麗提供了大量技術和資金的援助,一夜之間,使得南高麗工業和經濟得到全麵的成長。


  抗美援朝期間,美軍在前線打仗,南高麗人就在後方幫美軍修軍事設施,慢慢曆練,戰爭結束後,美軍長駐了下來,但是南高麗的基礎設施滿足不了美軍的需要,於是美軍出錢找南高麗建築公司修建了大量港口、機場、道路、兵營以及防禦工程。


  在這個過程中,南高麗建築企業快速成長,它們普及了英語、掌握了先進的施工技術和管理知識,還引進了重型機械和設備,為贏得這份訂單奠定了基礎。


  越南戰爭爆發後,樸正熙出兵支持美國,投桃報李,美國則將在越南的建築工程都交給了南高麗建築企業,於是,南高麗建築企業開始遠征海外。以越南為起點,南高麗建築企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開拓市場,對海外建築業務越玩越溜。


  在此期間,南高麗積累到了一定的資金和技術,於是決定由輕工業向重工業邁進,但正在這個時候,中東戰爭爆發了,阿拉伯國家決定以石油為武器,教訓西方國家,他們不斷利用提價、減產、禁運等手段抬高油價,引發了經濟危機。


  南高麗不產石油,煤炭儲量也極少,能源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一旦石油禁運或漲價,後果肯定是災難性的能源短缺,物價波動,外匯枯竭,赤字擴大,國家幾近破產。


  為了渡過危機,南高麗開展了節能運動,號召每個家庭每月隻用27天電器和汽車,節約10的能源。各行業縮短營業時間,限製車輛運行、限製霓虹燈使用,限製其他無關緊要的耗能行為????????????

  但節約隻能緩解問題,不能根治問題,不解決石油供應或者外匯收入問題(外匯收入可以購買石油),不僅重工業化沒法實現,國家能不能正常運轉都是未知數。


  發達國家血厚,抵抗能力強,解決辦法也多。南高麗不是發達國家,工業化剛起步,抗擊打能力也不行,隻能自己找出路。


  經過一番探索和分析,南高麗找到了一個很獨特的辦法——基建和勞務輸出,去中東搞基建,掙外匯,彌補進口石油的巨額赤字,把買石油花去的美元賺回來,即“石油美元倒流方案”。


  當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重創西方世界時,中東產油國卻因石油漲價大賺特賺,全球資金滾滾湧入,使不少石油國家從赤貧變成了巨富;比如沙特阿拉伯1971年的財政收入隻有14億美元,石油危機爆發後,財政收入猛超1000億美元。


  有了錢,就想改善生活,把駱駝換成汽車,把帳篷換成別墅,把破舊的農村搞成現代化的城市——基建空白,這是多大的市場啊。


  另一方麵,由於這些國家發展程度較低,人口又少,勞動力素質和數量都不行,所以這些國家沒法依靠本國力量來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剛好南高麗在兩次戰爭期間給美國人當馬仔積累了足夠的設備和經驗,而美國人對南高麗的建築能力也比較滿意,一位從越南轉移到中東駐紮的美軍工程人員看到中東的現狀之後,便向他熟悉的三煥公司寫信,邀請他們來參與競標。


  三煥公司的第一個項目是高速公路,他們在中東炎熱的天氣下日以繼夜地工作,最後工程雖然賠了,但賺了口碑,中東土豪覺得南高麗建築公司吃苦耐勞,活幹得好,報價還低,於是紛紛送上訂單。


  現代公司、三星集團、東亞建築公司等南高麗大企業紛紛進軍中東建築界,從1974年到1979年間,南高麗在中東拿下的建築工程合同總價值達410億美元,要知道1976年南高麗的財政總預算也不過區區二十億美元不到而已。


  可以說,要是沒有這些企業在中東為他們賺取美金,南高麗壓根就不可能實現漢江奇跡,說不定在石油危機裏就跪了。


  除了中東之外,他們還向歐洲輸出勞務,德國等歐洲國家由於二戰的影響,損失了幾乎一代年輕人,出現了大量的勞動力短缺,於是南高麗便向這些國家輸出護士、礦工、建築工人等勞務人員。


  他們以極其低廉地價格為這些歐洲國家提供服務,並忍受著艱苦地工作條件,德國工人幹著更輕鬆的工作,南高麗的工人則幹著最累最危險的工作,拿到的收入卻隻有德國工人的幾分之一,至於福利什麽的就更不如了。


  聽完這些,李慶熙等人半晌不語,許久才說道,“老是聽說南高麗那邊經濟發達,連奧運會都能辦了,現在才知道,他們也是苦過來的啊!”


  “那個國家的崛起都不容易啊!”林樓歎道,英國當年將無數本國兒童趕進了紡織工廠內,絕大多數童工都活不過三年,這才擊敗了競爭對手,然後獻祭了無數愛爾蘭人、印度人的性命,才成就了日不落帝國。


  美國人當年在美洲大陸上篳路藍縷,忍受著英國人的剝削,又獻祭了無數印第安人和非洲黑奴的性命,才成就了世界列強的地位。


  而日本人當年將一批批女性送往南洋當妓女來積累原始資金的故事更是廣為人知,在戰後,他們又拿出了同樣的手段,讓大批本國女性為駐日美軍提供服務,男性則在工廠裏拚命地生產產品,這才實現了戰後的重新崛起。


  南高麗人同樣如此,在中東三四十攝氏度的沙漠中,其他國家的工人都在避暑,南高麗工人還在渾汗如雨,繼續奮戰,將東亞人勤勞、忍耐、頑強的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


  在德國,男性工人在陰森地礦井裏、在塵土四揚的建築工地上揮灑著汗水,女性護工則要去照顧德國護士難以忍受的病人,有時候甚至還要擦拭、搬運屍體。


  遇到假期,就在德國人在酒吧裏悠閑地喝著啤酒的時候,他們卻隻能在狹小的宿舍旁邊踢足球娛樂,偶爾在報紙上看到車範根在法蘭克福的英勇表現,就成了這些南高麗人最快樂的時光,要是遇到重要的比賽,甚至還有少數人咬緊牙關扣出錢來買票入場,為他們南高麗的英雄加油,或許這也是日後南高麗足球崛起的原因之一吧!

  “別看咱們國家現在還挺落後,但是咱們比南高麗人更能幹、更能吃苦,日後趕上甚至超過他們一點兒肯定也是必然的事情!”林樓感慨道。


  日後中國在崛起過程中忍受的屈辱,吃過的苦頭一點兒也不比他們少,但最終還是站在了世界之巔,眼看著距離回到中國在曆史上應有的地位也是越來越近了,要是沒有穿越的話,以林樓的年齡,完全可以親眼看到這一天。


  “要說吃苦耐勞,咱們中國的工人一點兒也不差,你說能不能也學學這些南高麗人,把咱們的隊伍也拉到國際市場上來競爭?”受到了南高麗崛起的啟發,李慶熙等人開始認真地考慮起推動中國勞務輸出,然後為國家賺取外匯的想法來。


  “這個的確可以嚐試下!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是咱們負責設計的,肯定得避嫌,不過現在拉脫維尼亞還有很多工程需要建設,機會肯定多得是!咱們的工人收費比南高麗人更低,在技術方麵,眼下或許暫時還比不上他們,但也不是什麽項目都有高要求的,而且隻要肯學,咱們也能學會!”林樓認真考慮一番,發現這件事似乎還真有希望。


  “等這次談完了,我私下裏和索爾特-卡達爾他們聊聊這事兒吧,先聽聽他們的想法。”林樓決定先旁敲側擊一番。


  “然後咱們推遲幾天回去,多搜集一些項目的資料,看看有那些是我們現在能做的!”和南高麗的工人相比,中國工人眼下在英語還有現代設備、現代施工工藝方麵確實還有不足,所以隻能從相對簡單的項目做起。


  但林樓絕對相信這些工人的學習能力和素養,日後基建大國的稱號可不是白給的,中國的施工隊伍早就把業務做遍了全球,也曾經在多次海外競標中戰勝過南高麗的三星物產、東亞建設等大型公司。


  “好了,咱們走吧!抓緊時間辦完正事兒,然後就開始幹!”林樓他們從這件事兒裏可拿不到什麽利益,不過誰都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好一些。


  現在國家急需外匯,要是能像南高麗一樣利用建築勞務輸出來換取外匯,那怕賠錢,國家也願意幹。


  “那些是什麽人啊?最中間那個年輕人是誰?”林樓他們走後,幾名南高麗的施工管理人員也湊到一起討論起來。


  “應該是這座機場的設計者之一林樓吧?阿西吧,我們在這裏辛辛苦苦地幹活才能賺到這麽一點兒,他隻需要畫幾張圖就能賺到上千萬美元!真是太不公平了啊!”有人忍不住吐槽道。


  現如今南高麗的人均gdp接近一千四百美元,中國則隻有不到三百,所以南高麗人看待中國的時候終於可以昂起頭來了,但現在林樓的出現卻讓他們感到無比的心塞。


  在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中,林樓的地位毫無疑問比他們高得多,說不定日後他們還得聽林樓的,一想到這個他們那能不鬱悶啊。


  他們還不知道林樓剛才和李慶熙等人說了什麽呢,要是知道就更心塞了,中國一旦進入國際建築市場的話,必然會對南高麗現如今占據的份額產生威脅,中國一旦吃到嘴了,那南高麗吃到的自然就會減少。


  林樓和阿爾方斯很快就和索爾特-卡達爾等人見麵了,愉快地溝通結束,林樓開始試探起他的看法來。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