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一十七 《高山流水》!和合文化!(求訂閱~)
若說秦箏的技法,頗有些勢大力沉。
在搖指的時候,小指會作為一個支點,支撐在岳山右側,同時大臂擺動做慣性運動,非常具有爆發力。
此為「扎樁」!
大指撐住,小指穩定!
雖然這種「扎樁」的技巧,多多少少在其他各種流派中都出現過,但無疑秦箏是最善用,也最愛用這類技巧的!
夾彈!
這也是最主要的演奏技巧。
是指手指按弦向面板的方向,向下使用力量,讓琴弦上下振動。
通常這種清晰的弦音夾彈后,手指會留在下一根琴弦上,觸弦,卻不動,蓄勢待發。
像是河南,山東這些北派的箏,以這類技法最為多用。
陝西秦箏更是特色鮮明。
但很顯然,王昌元先生上來不緊不慢的五個音,卻用了另一種非常鮮明特色的彈奏技巧。
「提彈法!」
這是一種懸手演奏的方式,與「扎樁」剛好為相反。
手指,手掌,手腕相互配合,向著手心的方向,也就是「上方」用力!
待到弦音出后,手型是半握拳狀態的。
很好理解,往上提著彈奏!
一個音后,手掌鬆開,開始彈奏下一個音。
這樣的技巧更為靈活便捷,適合輕靈快速的樂曲。
浙江箏,尤其以提彈法為最多!
當然,王昌元先生的速度並不快。
但演奏的技巧,卻確實是提彈法。
與之前外賓們觀賞的古箏獨奏《秋夜箏》運用的技巧與架勢有著非常明顯的不同。
如果說,最能代表陝西秦箏的曲目是這首《秋夜箏》,那麼,典型的浙派箏曲……
便是這《高山流水》! ……
《高山流水》,伯牙與子期那「知音難覓,相知可貴」的典故,可以說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了。
華國十大古琴曲目之一。
分為《高山》與《流水》。
但其實.……
知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和王昌元師傅演奏的古箏曲《高山流水》.……
沒半毛錢關係。
只不過恰好名字一樣容易混淆罷了。
他古琴的《高山》《流水》.……和我古箏的《高山流水》有啥關係?
只不過恰好他叫張偉,我也叫張偉罷了,隔壁有家人也叫張偉呢!
同名同姓,但也只是同名同姓,實則沒有半點瓜葛。
張偉,可以是律師,可以是醫生,也可以是富二代,更可以是金甲戰士。 ……
於青山綠水之間遨遊,耳邊聆聽著《高山流水》古箏曲,冉冉而起的是沉香,飄遠四溢的是香茗。
在人與自然中,靜下心,慢慢的去打磨自己內心的道德,器量,學識。
來自浙江民間的傳譜,經過現代人的還原與打磨,最終迸現了旋律典雅,韻味雋永之味。
高山之巍然,流水之洋灑。
武林逸韻!
古箏曲《高山流水》,與古琴曲《高山》《流水》完全不同。
而同為古箏曲,不同流派的《高山流水》曲譜也完全不同。
曲調上就完全不同。
與山東箏,河南箏的高山流水不同。
浙派的《高山流水》,音色雅緻純凈,有一種古樸典雅,超凡脫俗的高潔。
山水墨跡流於音律。
在場的外賓,感受到這樣一種完全不同,與自然對話,秉持修養德行的音樂,內心之中頓時充滿了無數的奇思妙想。
感觸也完全不同。
普通的聽眾,聽到一首曲子,尚且有完全不同的意境,更何況是名家大師。
他們甚至感受會更多。
但通過音樂的啟迪與思考,感受其實殊途同歸。
各種學術流派的思想,彷彿繁星點綴天空。
但貫徹在浙派《高山流水》之中的理念,始終如一。
和!
漢族人民傳統的「和合」思想,即使到了如今也貫徹始終。
天下大同,和諧發展。
通過這描繪山水與靜心的音律,這種超脫的思想油然浮現。
箏音柔和唯美,淡然恬靜,但骨子裡,有一種傲,從未缺失。
就彷彿古人強調的「和合」思想一般。
和,並非是軟弱的求和。
古人從不否認事物本來的矛盾,更不逃避進行必要的鬥爭。
追求的,是通過克服矛盾,形成總體上的平衡,和諧,合作。
正視矛盾,卻推動矛盾轉化,促進新事物的形成。
所謂包羅萬象的胸襟,安心立命的覺悟,也無非如此。
為何音樂界有句話「學藝先修德」?
尤其是在華國的古典音樂中,更是將這句話,代入到幼年啟蒙的第一堂課中。
「保合太和,乃利貞!」
「養之以德,則民合!」
音樂作為一種思維的啟迪,道德是至關重要的。
音樂要使人愉悅。
但這樣的愉悅,卻並非是短暫的刺激。
而是長久熏陶中,來自道德層面的提升,思維學識的進步所帶來的愉悅。 ……
從略顯粗獷的北方,來到浙江杭州這個充滿水汽的魚米之鄉。
音樂上最大的體現,便是柔和細膩了許多。
山與水,交相輝映。
莊嚴的山音,波盪清亮的水音。
流淌中的水音中,低音的山音,便彷彿蒼古佇立。
王昌元並沒有加速。
花指不斷滑奏著流水衝擊高山的湍流。
靜中有動,動中卻又極靜。
輕輕的。
泛音結尾。
恍若是一滴水花,輕輕擊打在磐石之上。
絕美的意境,當真是讓人回味過來后,起一身的雞皮疙瘩。
此時,什麼叫做「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便真真切切的出現在了這裡!!
誇讚?
不!
沒有人想要出言誇讚。
這個時候,不說話才是最好的。
似乎任何稱讚,都會玷污這種高潔與雅緻。
與其「趨炎附勢」一般的跟風誇讚,不如靜靜的欣賞品味,與樂師,與音律,與這山水,一起去追尋內心的平靜,宇宙的真理。
品味這如同涓涓細流般清揚優美的浙派古箏。
也感悟著漢家思想的「和合」文化!
明心,見性!
存心,養性!
一首琴曲中,不少音樂家也陷入了一種模糊朦朧的感受之中。
這種朦朧中,似乎愈發能夠看到自己內心的境界與精神。
良久后,眾人回魂。
瓦爾茲大師微閉的眼睛慢慢睜開。
聞著空氣中微微帶有的沉香味,似乎還能依稀聽到這典雅的琴曲。
品了一口依然溫熱的茶水,蘭花香撲鼻,浸人心脾。
此時此刻,瓦爾茲大師的內心,只有一個感受。
美!
這就是一種美學的享受。
何為美學?美學存在的意義?
李文音做出了解答。
美學,是一種科學。
用科學的嚴謹性去搭建美學的框架。
美學更是一種哲學。
用思想的高度,去填充內里。
那麼,美學的意義呢?
便是使人愉悅中,提升內心思想境界與道德高度。
有的人,煩煩燥燥,憂憂惱惱,空活百歲,老后回想人生,恍若一片沙漠。
有的人,名心見性,修身養性,年歲不高,卻窺得天命。
美學是沒有極限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一種愉悅與歡喜。
無論年歲,每一次的大徹大悟,也都是一種黃金體驗。
有的時候,回想起年少的無知,總會有令人羞恥的蜜汁操作,也會有讓現在自己啼笑皆非的言論,最後坦然的一笑了過,接受現在的自己,也接受曾經的自己。
這便是一種.……建立在學識與眼界進步之上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慢慢進步,卻不曾忘卻本心,赤誠之心一如當初的少年,卻擁有了更為豁達的人生觀。
「這曲子叫什麼名字?」
布里克輕言細語的小聲問道。
「《高山流水》!」
李文音頓了頓,說道。
「浙派箏樂的《高山流水》!」
「好一個《高山流水》啊!」
布里克似乎有千言萬語想要感慨,但最終還是只喝了一口茶水。
輕輕眺望遠方的高山,微微蕩漾的江面,笑了笑。
「這茶,真好,這山水,也真好!」
只是,布里克的內心,依舊在感慨著。
境界,當真不同!!
優秀的音樂,真的會讓靈魂戰慄。
共情到了極致后,會隨著曲子而激動。
這已經是做到了音樂的極道。
但李文音給自己展現的這浙派箏曲《高山流水》,卻讓自己體會到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境界。
是啊!
這是另一種共情。
讓人熱血,讓人激動,讓人感動的音樂,當然是非常優秀的音樂。
但這樣的音樂,是人類。
反觀這首《高山流水》呢?
布里克沒有感受到什麼什麼喜怒哀樂。
但就是感到精神上有一種莫名的愉悅。
這是來自於那種空靈感與神秘感,一種平靜淡然的愉悅。
這首曲子難么?
不難,甚至可以說非常簡單,僅僅非常能夠表達「浙派箏樂」的特色罷了。
但境界的比擬之下,若說有的音樂是「人」.……
那麼這首音樂,便是「仙」!
超脫。 ……
船上有一種奇怪的氣氛。
說是沉默啊,還不是,但真的沒人說話,甚至喝茶的聲音都很小。
似乎……總是差了那麼一點點。
很玄奇的感覺。
似乎差了點收尾,差了點高潮。
樂曲與香茗,遠方的山水,已經將內心的愉悅推到了一個高度,似乎急需爆發出來,表達出來。
果然啊.……
張瀟人快要裂開來。
這個時候.……真的就只缺最後收尾吟詩的階段了!!!
如果此時,有詩人吟誦一篇千古名篇,當真是一段佳話。
但很可惜。
都RM是搞音樂的,誰能吟詩啊!!
「你們不覺得……這有種巴赫的感覺嗎?」
伊萬遲疑了一下,忍不住開口說出第一句話。
「有點,但還完全不一樣,總感覺哪裡.……但是我還說不出來!」
埃布爾教授的眉頭微緊。
總感覺找不出形容的辭彙。
「很有點一樣,但也很有點不一樣。」
瓦爾茲呢喃的說道。
「那種與自然對話,與宇宙真理交流的感覺是真的很像,但追求的目標終點卻有很大的區別。」
「對對對!就是那種感覺!!」
伊萬點了點頭,艱難的形容自己的想法。
「巴赫的音樂有一種科學的理性之美,沒有強烈的感情,但有一種令人.……怎麼說呢……大概就是一種令人窺得真理的玄妙」
「是的!這首曲子從出發點完全不一樣,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任何關聯,但最終給人感悟到的境界,還真有一種異曲同工之妙啊!!」
阿登納忍不住開口說道。
「就有一種與世界本源共鳴的感覺,讓我很安靜,很愉悅。」
「對對.……」
一時間,音樂家們開始交流起了自己的想法。
而李文音卻神秘的笑了笑。
外賓們解釋不出來那個感覺。
但這種感覺,其實很多華國人都能脫口說出這樣的意境,甚至概括的非常精妙濃縮。 ……
道!!
寓情于山水間,彈奏的卻是道!
有什麼感情?
誰能聽出有什麼感情啊!!
真理與本源能有什麼感情啊?和合思想能有什麼感情啊?
至於聽的感覺……
沒有激動,沒有哀怨痴纏。
聽完以後,只覺得自己被度化了!!
你問我什麼感情,我也想問該是個什麼感情.……
但愉悅嗎?
確實愉悅。
即使是現在,腦子裡還會回蕩起這首《高山流水》,還能回味這種超凡脫俗的意境。
但愉悅之中,更是有一種深沉的平靜。
彷彿是面對宇宙的本源一般。 ……
很多音樂家,在內心感嘆起了華國音樂的美妙。
與身外之欲相比,華國人,在古時候,就已經在追求精神上的超脫了。
而轉眼看向王昌元的時候,音樂家們也均是在讚歎。
博大精深,不是吹出來的。
僅僅是一個樂器,同一個樂器。
箏!
差異性就如此之大!
無論從外形上,彈奏手法上,曲子曲調上,都截然不同!各有千秋!!
「李,我今天才知道,原來古箏裡面也別有洞天啊!」
伊萬感慨一聲,突然想起了自己第一次見到李文音的場景,那時候,也是看一個快閃的小姑娘彈古箏。
「可是我看很多彈古箏的,好像沒有這次演出的這兩種箏差的那麼多啊,好像都一樣?」
「這個其實很簡單。」
聽聞伊萬的疑問,李文音笑了笑。
「現代的技法,吸取百家所長,所以,在初始學箏的時候,各個流派的箏樂技巧都是要學的,畢竟,現在沒有弊帚自珍這樣的說法。」
「保持本身樂派的差異性與特色,但卻可以百家齊進互相借鑒,促使古箏的進步,這樣也剛好符合了這首樂曲中的【和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