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北楚皇宮失火
慧心見百裏月姝如此吵鬧,眉頭皺的更厲害了。
她朱唇輕啟,湊近了百裏月姝的耳邊低聲說道,“你真的太吵了,若不是太子殿下護著你,我早就想殺了你。”
百裏月姝本就害怕,眼淚鼻涕糊了一臉,聽到慧心這麽說才敢肯定那日在馬車上她是真的對自己起了殺意,頓時心理防線崩潰,腳一軟跌坐在地上,竟然當場尿了出來。
“求求你,慧心,你不要殺我.……”百裏月姝嗚咽著,“你偷偷放我出去,我會求太子哥哥正式給你名分的,升你為側妃!”
慧心看著其他三個婢女手裏的東西,笑道,“公主殿下總說我身份低賤,如何能配得上太子殿下?這側妃之位,不敢肖想。”
說罷,視線終於停了下來,“既然公主殿下不選,那麽慧心便替公主選好了。”
她拿起刀來,可見刀口鋒利,“公主放心,這刀極快,不會讓公主覺得痛苦的。”
百裏月姝依舊嗚咽著搖頭,一邊求饒,“慧心,之前是我錯了……太子哥哥最是疼我,我去和他說你一定可以做側妃的.……不!太子妃!”
慧心可憐的看了一眼百裏月姝,“公主,我會出現在這裏,你還想不明白嗎?”她見百裏月姝臉上疑惑,頓是被她的愚蠢笑出聲來,在這宮裏顯得十分詭異。
“公主,你早已經被太子殿下放棄了。”慧心嘖嘖兩聲,拿起刀來,“公主,你還是閉上眼睛吧!”
話音剛落,百裏月姝的脖子就被劃開,溫熱的血噴湧而出——
她眼睛瞪得極大,慧心伸手幫她把眼皮子蓋上,臉上一陣嫌棄。
“收拾好。”慧心收起了笑意,冷聲對三個女婢吩咐道,“就說是失火了,你們什麽也不知道。”
“是,慧心姑娘。”三個女婢都是百裏月姝宮裏的丫鬟,見到百裏月姝親眼死在自己麵前,均是雙腿發顫,聲音也顫抖著。
慧心走了出去,不一會兒,百裏月姝所住的宮殿就燃起了大火。
宮宴裏的人正在欣賞著歌舞,百裏昊也是熱情好客的樣子。
有小太監匆匆趕來,在百裏昊身旁說了什麽,忽然他便臉色凝重。
而此時也有官員留意到皇宮裏麵有一處上方亮起了火光,還有人嘴裏喊著“走水了走水了”。
眾人小聲討論著,百裏昊起身,叫停了歌舞。
邱萍作為皇後自然也是麵容凝重,可是仔細看去,她和百裏子瑜臉上都藏不住的濃濃哀傷。
“諸位,皇宮有宮殿走水失火,”百裏昊沉聲說道,“今日就不便招呼大家了,實在是失禮!”
君廷燁心裏了然,率先起身,語氣誠懇,帶著些許擔憂,“皇上,救火要緊!今日宮宴就到此結束吧。”
百裏子瑜也附和著,“九王爺深明大義,待會兒會有宮人送各位大人出宮。”
幾人寒暄了幾句,百裏昊和邱萍以及百裏子瑜就匆匆離去,各位官員急忙起身相送。
直到看不見幾人的身影了,才跟著宮人太監出宮離去。
君廷燁出了宮後,趁人不備又悄悄的入了宮。
百裏昊等三人並未前往著火的宮殿,而是去了廣明殿。
吳公公把茶奉上後,便識趣的守在了門外,不讓人靠近。
“月姝死了。”百裏昊喝了些酒,如今用了茶才覺得舒服了些,他語氣淡淡的,聽不出什麽情感來。
聽到他宣布百裏月姝的死訊,邱萍忍不住落淚,低聲抽泣著,極力克製著自己的哭聲。
百裏子瑜手緊握成拳,臉上哀戚和憤怒交織,又帶著些釋懷,“兒臣知道,隻求皇上將月姝葬入皇家陵墓。”
“朕已經安排下去了。”百裏昊看了一眼他,眉頭微皺,“作為太子,你就算是傷心,難過都不要表露半分!像個什麽樣子!”
百裏子瑜拳頭又緊了緊,“兒臣知道了。”
百裏昊語氣平緩了些,“月姝之死,朕心裏也是難過,不過為了大局著想,為了北楚和子瑜,月姝必須得死。她生前做了不少荒唐事,我們也不算是薄待了她。”
邱萍最終是沒忍住,哭的越發大聲,“皇上,臣妾失禮,先回去歇息了。”
百裏昊本不想讓她一人先回去,怕她會更加難受,可是卻聽她繼續說道,“皇上,臣妾婦道人家,不懂朝政。月姝是臣妾的女兒,臣妾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邱萍語氣裏滿是心痛,“女兒管教不好,是臣妾的錯。還望皇上允許,等月姝頭七過後,讓臣妾入庵堂,為北楚,為皇上,為月姝日日誦經祈福。”
百裏子瑜不忍聽下去,他雙目都有些紅,自小纏著自己的妹妹,竟然要自己下令殺死。
“皇後,朕看你是累了,先回去休息吧。”百裏昊眉頭皺著,本來百裏月姝死不死他並不在意,可似乎被邱萍和百裏子瑜的悲傷氣氛所影響,讓他也忍不住覺得有些難過起來,“你身為一國之後,又無過失,怎能入庵堂去?若是月姝管教有失就該入庵堂,難不成朕也要入寺廟去出家嗎?”
邱萍擦了擦眼淚,撫著心髒,“皇上忙於朝政,怎麽將公主撫養之過遷怒於陛下?月姝之死,是為了北楚,臣妾作為月姝的母親,生之死已不能好好教導,她如今已死,臣妾隻想為她做點什麽。”
她淚眼朦朧的看著君廷煒,“臣妾不奢求皇上不能理解臣妾為人母之心,隻求皇上應允,讓臣妾入庵堂為月姝誦經祈福,來世莫要投入帝王家……”
“皇後已然胡言亂語!”百裏昊氣的將茶杯丟在地上,“來人,送皇後回宮!”
吳公公忙將門打開,皇後身邊的親信嬤嬤過來一左一右的扶起悲慟大哭的邱萍退下了。
百裏子瑜抿了抿唇,“父皇,兒臣也先回去了。”
“你不許走。”百裏昊揉著眉心,“朕知道你和月姝感情深厚,你此時定是傷心,但是這件事你必須要做。”
“兒臣明白,父皇是為了兒臣好。”百裏子瑜應著,“兒臣沒有怨怪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