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絳色大宋> 第六一六節 一份軍報,一份政報

第六一六節 一份軍報,一份政報

  劉過是位戰略家、謀略大師,可他不是宮鬥專業戶。


  看劉過沒反應過來。


  韓侂胄又:“我再問,就雷饋所言,是閻美人送出來的,但是不是閻美人的。有沒有人‘偷’,就算是尋常宮女的,這事都不是事,更何況怎麽可能是尋常宮女的。我親自去查,先生幫我分析一二,這事連同宗室要給官家過繼宗室子立為太子的事情連在一起,由不得我不多心。”


  劉過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韓侂胄又道:“你隻想到了官家,卻忘記了太上皇的太妃們也很年輕,我有一種預感,這事怕又是一件驚大案。”


  “東翁高見,此事確實不能輕視了。”劉過也品出這其中不尋常的味道了。


  雖然品出了這不普通的味道,可劉過內心卻也沒把這當回事。


  大宋皇宮內的冤魂還少嗎?

  大宋朝廷之上的混蛋更多。


  劉過手上有一份軍報、一份政報,因為韓絳外出,所以他並沒有給韓侂胄看。


  在劉過眼中,韓侂胄未必理解這份軍報與政報的價值。


  事情往前推,這事發生在宛城東北靠近許州的防線上。


  時間在臘月二十八。


  年,對於許多來而言叫新年、大年。對於窮人來,還有一個詞叫年關。


  臘月二十八,趁著蒙蒙亮,許州西邊約二十裏,有一處山穀,許多人攜家帶口,背著簡單的行李逃往宛城一帶。


  這時,金國討債的行錢追到,通知警戒的金軍並發現了這批人。


  這些人拚命的逃。


  終於,他們到了金國與宛城軍之間的中立地帶。


  金國的行錢給了金國漢軍士兵好幾串錢,金國漢軍士兵拉著刀就準備抓人。


  宛城軍汝州所屬襄陽守軍。


  這裏有許多是難民訓練的新軍,也有金軍漢軍的逃兵,當然少了不了宛城軍的老主力人馬,還有一些來自瑤民、僮民、苗民的兵馬。


  哨兵與巡邏的士兵看到金軍的兵馬,立即示警,後退進入工整。


  巡邏的隊正走到戰鼓前猶豫了一下,還是將戰鼓敲響。


  一名隊正卻走了出去。


  身高五尺半,他這身高在大宋禁軍篩選中第一輪就會被淘汰,因為個頭太低。


  宋一尺折韓絳穿越著三十一點六八厘米,也就是這位身高還不到一米七。


  隊正,五尺半。


  他姓白,因為個子低被人戲稱為豆子,反正沒個大名,他就叫白豆子了。


  宛城軍開戰,兩次對金國的攻城戰中,他拿過一次首登,一次首斬。


  積功升職,現在他是隊正,領百人。


  白豆子走到那群逃難的人身後,將手中的刀插在麵前的地上。


  金國那邊行錢叫囂著:“把這些窮鬼給我們送過來,否則要你好看。”


  白豆子沒搭理這行錢,在他心目中他已經是武官,屬於有身份的人,低賤的行錢不配和自已話,當下伸手一指金國漢軍帶隊的武官:“知道這是什麽地方?”


  金國漢軍的武官問:“什麽地方?”


  “我們宛城軍所屬汝州的地界,滾吧。”


  金國行錢正準備挑事,白豆子一手按住刀柄一手指向金國漢軍:“他這等賤類若再一個字,我就要你們一顆人頭。這裏是我汝州襄城,越過界限之人是否有罪,由我襄城知縣事論處。”

  “滾……”


  一人,身高五尺半,麵前著近百名身高對少六尺半的金軍漢兵,用氣勢逼退金國漢軍。


  那金國行錢果真不敢再一個字。


  白豆子回到防線,用刀鞘給了巡邏的隊正臉上就是重重一記。


  有軍中司馬發問:“何錯,何罪?”


  白豆子黑著臉,指著麵前身高八尺的巡邏隊隊正道:“區區不到一百金兵,你敲戰鼓聚陣,宛城軍的兵命可以丟,臉不能。罰負重三十,連續十日十裏往返。”


  軍中司馬查了條例,遇股金軍靠近,頂到就是發號示警,戰鼓是金國大舉來攻才用的,屬於全城警戒的級別。


  而之前,許多巡視的士兵連示警都不用,直接就迎上去把金兵打回去,或是再抓幾個俘虜回來,隻傳訊給哨兵留意便是。


  這份戰報,劉過喜歡。


  喜歡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看到了那消失了幾百年的血性與骨氣。


  一個尋常的領百人的隊正就有這樣的氣勢,宛城軍的未來是可以期待的。


  縱觀大宋立國二百多年,以前對遼的時候,邊關士兵能躲就躲。後來對金國,邊境的士兵能跪就跪。


  這樣的硬氣,當真是幾百年沒聽過了。


  當然,這一切要給錢皓桁記首功。


  臨洮城外對金國扢叉千戶硬碰硬的一戰,打出了血性,也讓人把骨氣撿了回來。


  雖然戰死許多真正的勇武精銳,卻是值得的。


  有著更多的勇武之士讓臨洮軍、宛城軍變的更強。


  劉過手上另一份,這事劉過自已感覺很爽,但卻不知道其他人怎麽看。


  劉仙倫回到宛城,在新年前幹了一票大事。


  他依舊攤丁入畝的規矩,征了登封縣所屬八千多畝田的稅,還抓了抗稅的人一百多個送去挖礦,同時砍掉了八顆腦袋,理由就是持械抗稅。


  這事,劉過認為幹的漂亮。


  但宛城軍內部還有議論,並沒有完全統一思想,因為這八千多畝並不是大地主、豪紳、貴族的土地,而是和尚的。


  為這事,錢皓桁、辛棄疾,趙方、翟笱四人已經親赴宛城,要給這事下了定論。


  除了這兩件正經事之外,還有一件不怎麽重要的事。


  根據派到金中都的細作匯報,李喜兒狂飲三日,醉的幾幾夜,然後獨自一人坐在城頭發呆了一整。


  劉過知道,這是真的傷心了。


  好多錢。


  預測不會低於八十萬貫的損失,別是李喜兒這原本就剛剛暴富的,就算是臨安城韓家突然一夜損失八十萬貫,都是斷根骨頭的重傷。


  再韓絳的船隊。


  曹若慕終於有感受到書中描寫的南方了。


  在船上,火爐就早不再使用,氣也越發的熱了起來。


  每一都是一個新的變化,昨個還能穿得住春裝,今個就感覺到春裝都熱,窗外的風都是溫熱的,象極了夏的感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