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二節 必須緩一緩
人,交上來了。
這個放一塊骨頭,那個放一枚牙,還有幾根頭發。
然後就那麽混在一起一小堆。
審,還是要審的。
流程不能省。
罪大惡極者。
災年提高糧價,放羊羔息逼死人的。
官商勾結的。
為禍鄉裏的。
……
信陽城接下來兩天時間,早上公審,下午一大票因為擾亂公審大會,私刑重罪的人自帶工具,自帶幹糧,樂嗬嗬的跑去城北修運河、修水渠、修路。
到了第三天下午,信陽南邊的小縣,應山縣縣令,以及所屬官員二十多人,還有十幾位宿老來到了信陽。
他們帶著印信,帶著地圖,帶著縣內戶籍、帶著賬冊,帶著萬民書。
自願受宛城管轄,推行攤丁入畝。
孟林到了,翟笱到了。
他們原本還在商量,是不是要對隨州下手,結果隨州下屬的一個縣主動投靠,這事有點大。
關上門,開會。
孟林、翟笱、趙方、趙放、劉仙倫。
旁聽的是孟宗政一係的武將、方圖一係的豪傑、陳賅一係的名士。
趙方說道:“應山縣,幾個作惡多端的跑了,往鄂州方向逃了。迎宛城軍,民心所向。這事換個人怕是就會扯旗了,但這事卻要謹慎行事。大宋小亂不怕,大亂的話,金人南下怕會生靈塗炭。”
孟林也說道:“沒錯,金人南下,我等會拚死作戰。可若朝廷派兵在背後一擊,我等縱然死戰也撐不住,一但我等戰敗,長江天陷一失,金軍南下便是極可怕。”
翟笱提議:“我的意見是休兵,寫信。咱們商量一下休兵這些日子的如何調派兵力,如何趁著冬日興修水利、道路。順便把之前早就準備好,卻一直沒有實施的識字普及辦了。咱哥兒定了五條計,前三條厲害,雖然我這個大頭兵不太懂為何要識字普及,相信也必是有用的。”
“甚好。”
當下便有人準備筆墨,劉仙倫負責寫。
信一共寫三封。
一封往西邊送,交給辛棄疾和錢皓桁。兩封往東送,一封送到建康軍虞公著處,他會和劉銳商量。最後一封送到臨安交給韓絳,李洱也在臨安,他們可以知道情況。
送到西邊的信重點是討論打京兆的戰略大計劃。
宛城這邊將來要不要和臨洮合為一體,有了京兆便有了根基,宛城與臨洮也會在地理上連在一起。
給虞公著的信內容簡單一點,重點是讓虞公著和劉銳研究一下,有多少軍鎮信得過,有多少文官是一心向著百姓,而不是隻為貪財的。
給韓絳的信最複雜。
大戰略意圖的進展,鄂州戰略要不要調查。萬一有什麽大的變化,韓家在臨安能撐到什麽程度。
重點提及,襄陽隻是原先對抗金國的前線,漢水並非咽喉之地。鄂州卻不同,長江咽喉之地,對朝廷的刺激是不是太重了,若保持這種刺激,朝堂之上的應對韓家能不能撐住,若有需要配合的,請速派人溝通。
信派可靠的人送出去了,會議繼續。
宛城的明年的發展計劃也順便討論一下,重點還是新加入的州縣應該如何管理等等。
話說信陽軍這邊在開會,鄂州這裏。
鄂州大驚。
王禾強幾乎是光著從小妾的屋狂奔到書房。
“這,這怎麽可能。他們怎麽,怎麽就敢?”
“報,信陽軍戰敗,全軍覆沒。應山縣縣令開門投降。”
“不,不可能。”王禾強咆哮著。
漢陽軍駐地。
高仁很淡定。
之前他見過劉仙倫,當時討論過宛城軍南下攻打棗陽軍,他強烈反對,認為會把朝廷刺激過度。
可現在,劉仙倫肯定把自己的意見傳了回去,宛城軍沒聽自己勸,而且玩的更大。
攻打信陽軍,應山縣降了。
兵鋒直指孝感。
那便是衝著鄂州與自己漢陽軍而來。當然,也包括正在陸遊抵達的討逆大軍。
這一手玩的有點狠。
高仁表示自己看不透,從戰略上講這一招怎麽想都是昏招。若是自己,一定把全部的力量集中在西邊,等候時機攻打京兆。
京兆!
瞬間,高仁反應過來了,這是聲東擊西之計。
一定是。
這時,副將入內,送來了一隻錦盒。
“有商人說將軍訂的貨。”
錦盒打開,一隻紅白相間的蓋碗,是上等瓷。
高仁吩咐:“備戰。”
副將問:“打誰?真打,還是假打?”
高仁閉著眼睛不說話,副將也不急,站在一旁等著命令。
過了一會高仁站了起來:“整軍,派咱們的精銳一千人混入鄂州城,再把鐵甲取出來秘密的送到你們幾個營中,皮甲發給咱們的老軍,新兵那邊盯住了。無論是真打、假打,還是別的什麽,作足準備總沒有錯。”
副將聽完輕聲問道:“姓楊的帶的兵馬不用咱們派人盯著。”
高仁搖了搖頭:“你以為,虞公著派的一萬人馬是幹什麽用的,他手上真正的精銳也就三萬人,那一萬必然是死忠。恩,他活的時候,是死忠。”
說完這些話,高仁又說道:“你若有異心,別傷及軍士們,衝我來。”
副將單膝跪地:“屬下會把妻兒送到將軍家中。”
高仁一擺手:“不用,送了會令人生疑,這樣便好。”
副將再施一禮,拿過高仁的令牌往外走。
高仁的話沒說透,副將卻是心中明白。
當年的嶽家軍威懾金軍,嶽家軍首先是王貴背叛投了張俊,讓嶽家軍內部分裂,而且兵飛被關進臨安,群龍無道。
一部分人死忠,比如牛將軍,最終落得一個被毒死的結果。
一部分人職權不高迫於無奈被拆散分配到各地。
還有一部分,與嶽飛劃清界限,倒是善終了。
象是李道,跟著嶽飛混了不少軍功,劃清警界限之後混了一個高官,女兒又被官家相中,李道的女兒便是李鳳娘。
文官謀士方麵,秦檜勸服了薛弼為內應,將孫革、黃縱等人一網打盡,而後全部問罪貶回鄉。
這些謀士,可以說在當時每一個都是相當有才能,非常厲害的人物。
朝廷卻一個也沒留。